第九十四章 清君
趙括心中驚濤駭浪一直沒有停下,他從來沒有想過,裡面的事情竟然如此複雜。
「史書上不是說武靈王和公子章是被李兌和公子成殺死的嗎?伯父為何說是惠文王殺死的?」趙括問道。
「呵呵,李兌?公子成?他們是誰的手下?如果沒有趙惠文王的命令,他們有那個膽子?他們殺了惠文王的父親和兄弟,難道就不怕惠文王誅他們的九族?」
「當年趙飛騎就在沙丘附近,結果被惠文王遠調雲中,直到十年之後才回來。事後公子成被封君,成為相國。李兌為司寇。公子成去世後,李兌為相國。這是對待殺父仇人的態度?」
「所謂趙惠文王年幼,被李兌架空不過是史書的遮掩罷了。當時他確實年不及弱冠,但是他成年之後可有為父報仇?」龐煖冷聲問道。
趙括無言以對。
趙惠文王確實沒有將公子成和李兌治罪,如果說因為權利被架空完全說不通,就是兩人死後惠文王不是也沒有將其他人和兩人的後人治罪嗎?
看看同樣是父兄被殺,伍子胥是怎麼做的?
「馬服君回國之後,選擇隱姓埋名當了一個收租的小吏,收租的時候,一怒之下殺了平原君府上九個管事,平原君本來要處死馬服君,後來認出了他,才將馬服君放了,並帶他去見趙惠文王。」
「時隔十年,雖然雙方還有怨氣,但也都沒有再說什麼,惠文王也沒有驅逐馬服君,馬服君便留在了趙國。」
「後來闕與之戰,廉頗和樂乘兩位將軍都不願意去,馬服君不願先祖打下來的土地丟掉,決定領兵與秦軍拼死一戰,之後大獲全勝,在趙國聲望瞬間暴漲,支持者眾多。」
「自那以後,趙王和趙太后便對馬服君心生忌憚,馬服君再也沒有領兵作戰過。之後趙國攻打燕國寧願用三座大城和五十多座小城借都平君,都不願用馬服君。」龐煖冷笑道。
「所以,趙太后擔心自己死後我爹會對趙王丹不利,便殺害了我爹?」趙括沉聲問道。
「不錯。趙惠文王和趙太后在的時候,雖然心生忌憚,但並未想要除掉馬服君,甚至還經常拉攏。但是趙惠文王早亡,當今趙王年幼繼位,趙太后沒兩年又重病,她擔心當今趙王無法掌控馬服君,便選擇除掉。」
「平原君趙勝和平陽君趙豹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為此趙勝多次大罵趙王,甚至聯合貴族對抗趙王。也就是在這一年,趙勝被罷相,趙王任命都平君田單為相。都平君不問世事,權利回到趙王手中。」龐煖說道。
趙括明白了,全明白了。
難怪一直掌握兵權的武靈王在沙丘宮變中無法指揮一兵一卒,只能被活活餓死。
難怪殺害武靈王的李兌和公子成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難怪沙丘宮變後,樂毅便離開了趙國,龐煖也消失不見,直至幾十年後才現身。
難怪趙奢殺了平原君九個管事,平原君都沒有殺死他,甚至還向趙王舉薦。
難怪廉頗、樂乘都不願救援闕與,趙奢卻非要去救。哪有什麼必勝的把握,不過是拼命罷了。
難怪攻打燕國的時候,趙奢請戰不去找趙王,反而去找平原君。
難怪趙王寧願從齊國借將,都不願用父親趙奢。
難怪當時他去拜訪平原君的時候,為人傲氣的平原君會對他那麼好。
難怪趙王明知長平之戰必輸無疑,卻堅持派他去長平。
難怪母親堅決不讓自己前往長平,之後更是對趙王說「若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做乎?」
自古以來,打仗打輸的將軍多的是,有幾個全家連坐的?
如果輸了就全家遭受牽連甚至處死,誰敢帶兵打仗?
當初樂毅逃到趙國,燕王和他有仇都沒殺他家人,甚至還將其封君。
華陽之戰、伊闕之戰,三晉幾乎全軍覆沒,騎劫更是將燕國大半個江山都丟了,全家也沒有被連坐。
歷史上廉頗直接將接收兵權的樂乘趕跑,這可是相當於造反啊,家人沒有連坐,甚至之後趙王還想著將廉頗喊回來。
母親為何會害怕連坐?因為她知道,一旦趙括戰敗,趙王必然會以此為藉口將他們全家處死,就算平原君和平陽君也無法阻止。
隨著龐煖聲音的消失,大營內陷入一片寂靜,所有人都看向趙括,廉頗更是幾乎屏住呼吸。
「主君,為先主報仇。」劉平大聲說道。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趙太后已亡,那就由趙王承擔吧。」趙括緩緩說道。
「大帥是打算?」廉頗沉聲問道。
「先解決秦軍,然後回趙國清君。」趙括沉聲說道。
「清君側?」廉頗鬆了一口氣,如果只是清君側那還好。
將所有的罪責推到趙王身邊的人身上,倒也是個好辦法,至少還能為趙王留一絲顏面。
「不是清君側,是清君。」趙括充滿寒意的話在大營中迴響。
「清君?那不就是造反嗎?」廉頗驚叫道,他還是第一次聽到清君的說法。
「造反?失敗了才叫造反,成功了那叫靖難,你覺得我會失敗?況且我王族內部的事情怎麼能叫造反?同為王孫,這趙王之位,他趙丹坐的,我趙括就做不得?」趙括質問道。
趙國就從來沒有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甚至沒有子繼承制。
從趙襄子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反而要傳位給大兄伯魯的兒子代成君,結果代成君早亡,於是立代成君的兒子浣開始,就註定了趙氏人人都有繼承權!
廉頗沉默不語,這件事說大了是造反,說小了確實只是王族內部爭奪王位。
但問題是他是幫趙括還是幫趙王?
幫趙括?他是趙王之臣,一生剛毅不屈,不願違背本心。
幫趙王?可是他實在看不到贏的希望。本來趙括就已經得到軍心,只要再公開身份,三十萬大軍必然站在趙括這面。
而且……
廉頗看看田單、樂毅、龐煖的表情便知道,沒有一個人選擇幫助趙王。
若是他選擇幫助趙王,事後就算趙括寬宏大量不將他處死,他也一輩子別想在趙國出頭。
田單炯炯有神的看著趙括,面容有些激動:難怪趙國以後會越來越強,本來還有些奇怪,現在看來,問題應該就在馬服子身上了。
「我知道現在讓廉頗將軍做出選擇有些困難,既然如此,廉頗將軍就等事情結束之後再做決定吧!」趙括說道。
「頗告退。」廉頗深深嘆了一口氣,轉身離去,高大的背影顯得無比佝僂。
ps:我也不知道這麼寫大家能不能接受,在這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造反沒有一個身份肯定是不行的(至於趙括本身宗族身份,從他爹是田租吏就能看出來,這個身份可能真的只是個身份,別的啥都不是),而且趙奢死的早這個漏洞也要修補,所以只能這樣了。為了讓一切合理,作者已經盡力了,真的。
另外,這些內容純屬虛構,請勿當真。
「史書上不是說武靈王和公子章是被李兌和公子成殺死的嗎?伯父為何說是惠文王殺死的?」趙括問道。
「呵呵,李兌?公子成?他們是誰的手下?如果沒有趙惠文王的命令,他們有那個膽子?他們殺了惠文王的父親和兄弟,難道就不怕惠文王誅他們的九族?」
「當年趙飛騎就在沙丘附近,結果被惠文王遠調雲中,直到十年之後才回來。事後公子成被封君,成為相國。李兌為司寇。公子成去世後,李兌為相國。這是對待殺父仇人的態度?」
「所謂趙惠文王年幼,被李兌架空不過是史書的遮掩罷了。當時他確實年不及弱冠,但是他成年之後可有為父報仇?」龐煖冷聲問道。
趙括無言以對。
趙惠文王確實沒有將公子成和李兌治罪,如果說因為權利被架空完全說不通,就是兩人死後惠文王不是也沒有將其他人和兩人的後人治罪嗎?
看看同樣是父兄被殺,伍子胥是怎麼做的?
「馬服君回國之後,選擇隱姓埋名當了一個收租的小吏,收租的時候,一怒之下殺了平原君府上九個管事,平原君本來要處死馬服君,後來認出了他,才將馬服君放了,並帶他去見趙惠文王。」
「時隔十年,雖然雙方還有怨氣,但也都沒有再說什麼,惠文王也沒有驅逐馬服君,馬服君便留在了趙國。」
「後來闕與之戰,廉頗和樂乘兩位將軍都不願意去,馬服君不願先祖打下來的土地丟掉,決定領兵與秦軍拼死一戰,之後大獲全勝,在趙國聲望瞬間暴漲,支持者眾多。」
「自那以後,趙王和趙太后便對馬服君心生忌憚,馬服君再也沒有領兵作戰過。之後趙國攻打燕國寧願用三座大城和五十多座小城借都平君,都不願用馬服君。」龐煖冷笑道。
「所以,趙太后擔心自己死後我爹會對趙王丹不利,便殺害了我爹?」趙括沉聲問道。
「不錯。趙惠文王和趙太后在的時候,雖然心生忌憚,但並未想要除掉馬服君,甚至還經常拉攏。但是趙惠文王早亡,當今趙王年幼繼位,趙太后沒兩年又重病,她擔心當今趙王無法掌控馬服君,便選擇除掉。」
「平原君趙勝和平陽君趙豹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為此趙勝多次大罵趙王,甚至聯合貴族對抗趙王。也就是在這一年,趙勝被罷相,趙王任命都平君田單為相。都平君不問世事,權利回到趙王手中。」龐煖說道。
趙括明白了,全明白了。
難怪一直掌握兵權的武靈王在沙丘宮變中無法指揮一兵一卒,只能被活活餓死。
難怪殺害武靈王的李兌和公子成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難怪沙丘宮變後,樂毅便離開了趙國,龐煖也消失不見,直至幾十年後才現身。
難怪趙奢殺了平原君九個管事,平原君都沒有殺死他,甚至還向趙王舉薦。
難怪廉頗、樂乘都不願救援闕與,趙奢卻非要去救。哪有什麼必勝的把握,不過是拼命罷了。
難怪攻打燕國的時候,趙奢請戰不去找趙王,反而去找平原君。
難怪趙王寧願從齊國借將,都不願用父親趙奢。
難怪當時他去拜訪平原君的時候,為人傲氣的平原君會對他那麼好。
難怪趙王明知長平之戰必輸無疑,卻堅持派他去長平。
難怪母親堅決不讓自己前往長平,之後更是對趙王說「若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做乎?」
自古以來,打仗打輸的將軍多的是,有幾個全家連坐的?
如果輸了就全家遭受牽連甚至處死,誰敢帶兵打仗?
當初樂毅逃到趙國,燕王和他有仇都沒殺他家人,甚至還將其封君。
華陽之戰、伊闕之戰,三晉幾乎全軍覆沒,騎劫更是將燕國大半個江山都丟了,全家也沒有被連坐。
歷史上廉頗直接將接收兵權的樂乘趕跑,這可是相當於造反啊,家人沒有連坐,甚至之後趙王還想著將廉頗喊回來。
母親為何會害怕連坐?因為她知道,一旦趙括戰敗,趙王必然會以此為藉口將他們全家處死,就算平原君和平陽君也無法阻止。
隨著龐煖聲音的消失,大營內陷入一片寂靜,所有人都看向趙括,廉頗更是幾乎屏住呼吸。
「主君,為先主報仇。」劉平大聲說道。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趙太后已亡,那就由趙王承擔吧。」趙括緩緩說道。
「大帥是打算?」廉頗沉聲問道。
「先解決秦軍,然後回趙國清君。」趙括沉聲說道。
「清君側?」廉頗鬆了一口氣,如果只是清君側那還好。
將所有的罪責推到趙王身邊的人身上,倒也是個好辦法,至少還能為趙王留一絲顏面。
「不是清君側,是清君。」趙括充滿寒意的話在大營中迴響。
「清君?那不就是造反嗎?」廉頗驚叫道,他還是第一次聽到清君的說法。
「造反?失敗了才叫造反,成功了那叫靖難,你覺得我會失敗?況且我王族內部的事情怎麼能叫造反?同為王孫,這趙王之位,他趙丹坐的,我趙括就做不得?」趙括質問道。
趙國就從來沒有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甚至沒有子繼承制。
從趙襄子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反而要傳位給大兄伯魯的兒子代成君,結果代成君早亡,於是立代成君的兒子浣開始,就註定了趙氏人人都有繼承權!
廉頗沉默不語,這件事說大了是造反,說小了確實只是王族內部爭奪王位。
但問題是他是幫趙括還是幫趙王?
幫趙括?他是趙王之臣,一生剛毅不屈,不願違背本心。
幫趙王?可是他實在看不到贏的希望。本來趙括就已經得到軍心,只要再公開身份,三十萬大軍必然站在趙括這面。
而且……
廉頗看看田單、樂毅、龐煖的表情便知道,沒有一個人選擇幫助趙王。
若是他選擇幫助趙王,事後就算趙括寬宏大量不將他處死,他也一輩子別想在趙國出頭。
田單炯炯有神的看著趙括,面容有些激動:難怪趙國以後會越來越強,本來還有些奇怪,現在看來,問題應該就在馬服子身上了。
「我知道現在讓廉頗將軍做出選擇有些困難,既然如此,廉頗將軍就等事情結束之後再做決定吧!」趙括說道。
「頗告退。」廉頗深深嘆了一口氣,轉身離去,高大的背影顯得無比佝僂。
ps:我也不知道這麼寫大家能不能接受,在這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造反沒有一個身份肯定是不行的(至於趙括本身宗族身份,從他爹是田租吏就能看出來,這個身份可能真的只是個身份,別的啥都不是),而且趙奢死的早這個漏洞也要修補,所以只能這樣了。為了讓一切合理,作者已經盡力了,真的。
另外,這些內容純屬虛構,請勿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