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揚塵大叫 兵出郿塢
魏太和二年。
漢建興六年。
三月,初二。
這一日,張郃天不亮便命人埋鍋造飯。
破曉之後便帶著三萬戰士,一萬民夫各負五日乾糧,開始了急行軍。
輜重糧草則由最後三千名戰士押解六千民夫沿西漢水順流而下。
日仄之時。
不顧士卒疲弊,也不顧兩成部曲脫節,張郃部攏共急行軍八十里,來到了武都北,昨日蜀軍紮營之地。
張郃命人就地休息,兩刻鐘後再繼續行軍。
坐不多時,探馬回報,諸葛亮大軍已經過了武都,殿後部曲距離此處營地只有四十里!
張郃振奮。
他行八十里,諸葛亮行四十里。
那麼明日這個時候,他就能在到達上祿縣東追上諸葛亮!
帶著那麼多糧草輜重,諸葛亮是如何也走不快的,到時候銜尾與其交戰,其必不敢派大部人馬去堵陳倉道,只能與他且戰且退。
他跟郭淮約定的會師時間是三月初五,剩三日,而明日他與諸葛亮遭遇之後,諸葛亮距陳倉道還有一百餘里,銜尾交戰之下,其大部人馬必到不了陳倉道!
功成可期!
屆時,就算諸葛亮不潰,他與郭淮也能一前一後將諸葛亮徹底堵死在西漢水這條狹長的走廊上,使其進退不得!
漢軍斜水大營必是空營疑兵,大將軍曹真收到隴山大勝的消息後,必往擊之。
獲勝之後,再領大軍入陳倉,也能一舉將諸葛亮殲滅!
總之,除了祁山被奪的失算,郭淮之策幾乎可以說是萬全之策了。
此時唯一讓張郃疑惑的是,諸葛亮難道就沒有料到,自己會派人從陳倉道截其歸路?
否則的話,為何會以每日不過四十多里的速度緩慢退軍?
兩刻鐘很快過去,張郃命部隊繼續南行。
然而行不數里,突然打北面來了一個覘騎,一路絕塵跑到張郃身邊,勒著韁繩便急道:
「右將軍不好了!
「正午時分,祁山堡守將率四五千人出堡相攻!
「費將軍當時正帶人在堡下設鹿角,防備不及,被賊人一路打到了營寨裡面!
「賊將揚塵大叫一路衝殺,殺了我們一千多人。
「又衝進我們糧倉搶走了一千多袋糧食,最後走前還放了一把火!
「幸虧游府君及時率軍結陣趕來,才把他們趕回了祁山堡中!」
張郃騎在馬上一陣暈眩,差點沒栽倒下來。
怎麼他才出發半日,祁山堡就出事了?
「真牠娘是廢物!」
張郃氣惱,沒忍住罵了句髒。
本以為費曜穩重,結果怎麼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那覘騎氣喘吁吁,不敢言語。
張郃又問:「賊將是誰?真有四五千人出堡?!」
「游府君說應有四千多人,賊將似乎是魏延!」
「魏延?」張郃立時緊皺眉頭,一陣不可思議。
身側的裨將牛蓋亦是震駭不已:
「蜀中大將唯魏延一人而已,蜀寇怎麼可能會命他守祁山?你沒認錯?」
覘騎一臉焦急:「仆不知,是游府君讓仆來傳消息的!」
張郃心中莫名有些慌了起來。
諸葛亮為什麼會派魏延孤守祁山?
會不會有什麼陰謀詭計?
牛蓋想到了什麼:
「難道那魏延想做偽漢的來歙,想釘死祁山,等偽帝如後漢光武一般入隴援他不成?」
張郃為之一怔。
就在眾人驚疑之間,忽然打南邊又有一騎絕塵而來。
張郃遠遠地望著,待來騎馳行至近處,才發現其人臉上神情幾乎與前面一騎別無二致。
張郃內心頓時生出些不祥之感。
卻見來騎氣喘吁吁道:
「稟右將軍,諸葛亮率領大軍進了上祿城!」
「什麼?!」張郃徹底沒有控制住聲色。
「諸葛亮率軍進了上祿城!」
張郃這下徹底懵了。
先是魏延守祁山。
後是諸葛亮入上祿。
難道說,自己真的中計了?!
如今魏延在北,諸葛亮在南。
所以…現在是自己被包圍了?
還是說,諸葛亮已經料到了郭淮會自陳倉道截斷他的歸路,知道自己已經跑不了了,所以才想著進上祿固守待援?
可是,他的援是誰?
偽漢難道還有援軍嗎!
而若果然能料到,他又為何不棄糧草輜重急撤?
一個又一個疑問衝擊著張郃的大腦,竟讓他在料峭春寒中冒出汗來。
「右將軍,現在如何是好?」裨將牛蓋此時也徹底暈了。
別說一個裨將,就是這位大魏右將軍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了。
北面如果真是魏延,要不要增派人手回援?
現在去上祿圍諸葛亮,萬一他的援軍比大將軍曹真來得還快,到時候自己這幾萬人馬就真被堵死在這條西漢水通道上了!
這條狹窄的走廊,兩側是秦嶺的峭壁,不是隴右的土丘!
到時候逃都沒處逃!
張郃只覺一時躊躇,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穩妥一些自然是退回祁山,可是諸葛亮就被放跑了,而且,說不準無人接應的郭淮還會有危險!
思索好半天,張郃終於下了決斷:
「繼續進軍,去上祿!」
不論如何,先去接應了郭淮,之後再做打算。
…
…
落日。
關中。
斜水漢營。
全副甲冑的大漢天子手持簡牘,不斷穿行在營盤之中。
大表哥麋威緊隨其後。
更後面些,二十餘名同樣全副甲冑,卻盔插白毦以彰威武的虎騎宿衛不遠不近地跟著。
自昨日校場指天為誓之後,這位大漢天子便一直親力親為,不斷穿行在營盤之間,親自動筆去記錄那些老卒弱卒與屯田戍卒的個人信息及他們的「遺言」。
不得不說,他還是低估了這份工作的工作量。
這邊軍中能認全字的人實在不多,然而軍士們想對家裡人說的話又實在太多,以至於不得不下令對「遺言」字數做些限制。
而即使是加以限制,他來時命人從漢中帶過來的簡牘筆墨仍完全不夠用,不得不緊急派人從箕谷的赤岸庫再送些過來。
由於認字的人不夠,就連他身邊的虎騎大部分都被派去做記錄了。
熟練地鑽進一頂小帳,這位大漢天子將銀胄信手脫下,隨意遞給身後的麋威。
環視帳中眾人一圈後問道:「此帳什長可在?」
一名本在認真用桐油擦拭皮甲的老卒聞聲轉過身來,看著這位傳說中的大漢天子有些愣神。
「您是……陛下吧?」那老卒聲音滄桑得有些發顫。
「嗯。」劉禪愕然。
倒不是因為被認出愕然,而是這名老卒瞎了一隻眼,瘦巴巴的,看起來年紀得有六十了。
老卒他這兩日見得多,瞎了眼的也見了一兩個,但瞎了眼,這麼老,居然還當了什長的,倒實在是頭一個。
而且方才這老卒仔仔細細又小心翼翼地用桐油去擦拭皮甲的模樣也被他看在眼裡。
再仔細看,那隻未瞎的眼還算得上炯炯有神,不像其他老卒那般帶了些許疲憊與死氣。
帳中其他幾名四十來歲的士卒本來以為什長瘋球嘍,卻沒想到那全副甲冑的年輕將軍竟然點頭,於是一個個頓時詫異萬分地站起身來,又小心翼翼擠到了營帳的角落裡,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昨日便都聽長官說了,那位來此督戰的天子在校場許諾了一個誇張到能讓許多人都願意為之效死的撫恤,也聽說了這位天子指天為誓,說絕不食言。
而到了今日,竟又聽說那位陛下好像很喜歡收買人心,居然親自提筆給士卒們記錄信息與遺言。
他們剛開始還嗤之以鼻,以為是那些貪心撫恤之人以訛傳訛罷了。
卻沒想到,天子居然真的來了。
劉禪命幾名虎騎負責其他幾名士卒,自己把那名什長招呼了過來。
「老丈,名字叫什麼?」
「稟陛下,老奴叫田勇。」
劉禪一滯,有些詫異地看了眼這獨眼老卒。
他穿越過來這麼些天,今天是第一次聽到老奴這個詞,實在是有些不習慣的。
「年齡。」
「五十四。」
「家住哪裡?」
「稟陛下,老奴沒有家,一直住在軍營里。」
劉禪再次一滯,片刻後又問:
「那你可還有什麼家人?」
「沒有了。」
「你的都伯是誰,司馬是誰?」
「都伯是向靖,司馬是柳隱。」
「你此戰若是戰死,可有什麼…遺言,要對誰說的?」劉禪流程性地問出這句話,心中又一時戚戚。
沒有家人,遺言還能對誰說呢?
「沒有。」
「那你的撫恤?」劉禪又問道。
沒有家人,那軍中總有個牽掛的人吧?不養個義子什麼的?
「能為陛下殺賊就行,不需要什麼撫恤。」
劉禪一滯。
倒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類似的話了,只是從這麼一個老卒口裡說出來,總歸感覺是有些不一樣的。
很快,整座小帳中的士卒信息全部記錄完畢。
劉禪將簡牘吹乾,收好,匆匆離開,往下一個營帳而去。
然而就在他掀簾之時,那老卒忽然在身後叫住了他。
「陛下…您這身甲冑,是先帝穿過那身吧?」
劉禪轉身,點頭。
「是。」
忽然想到了什麼,劉禪問道:
「老丈,聽你口音不是巴蜀,也不是漢中,倒有些像…像子龍將軍,你是河北人?」
「老奴是中山安喜縣的!」那老卒的獨眼陡然一亮,興奮道。
劉禪恍然。
隨即又忽然一愣。
安喜縣,這不是昭烈帝當年鞭打督郵棄印而走那個地方嘛。
這老卒竟然是那時候就跟了昭烈帝嗎?
可也不至於啊,追隨昭烈帝這麼多年,就當了一個什長?
沒時間想太多,劉禪對那老卒勉之一笑,其後匆匆離開。
正當他準備轉去下一個營帳之時,傅僉從遠處大步急趨而來。
「陛下!」
「棧道上傳來消息,曹真大軍出郿塢了!」
…
…
不知為何,劉禪忽然一陣耳鳴,周圍的聲音什麼也聽不見。
片刻後,他略帶茫然地抬頭,看向郿塢的方向。
「哦。」
漢建興六年。
三月,初二。
這一日,張郃天不亮便命人埋鍋造飯。
破曉之後便帶著三萬戰士,一萬民夫各負五日乾糧,開始了急行軍。
輜重糧草則由最後三千名戰士押解六千民夫沿西漢水順流而下。
日仄之時。
不顧士卒疲弊,也不顧兩成部曲脫節,張郃部攏共急行軍八十里,來到了武都北,昨日蜀軍紮營之地。
張郃命人就地休息,兩刻鐘後再繼續行軍。
坐不多時,探馬回報,諸葛亮大軍已經過了武都,殿後部曲距離此處營地只有四十里!
張郃振奮。
他行八十里,諸葛亮行四十里。
那麼明日這個時候,他就能在到達上祿縣東追上諸葛亮!
帶著那麼多糧草輜重,諸葛亮是如何也走不快的,到時候銜尾與其交戰,其必不敢派大部人馬去堵陳倉道,只能與他且戰且退。
他跟郭淮約定的會師時間是三月初五,剩三日,而明日他與諸葛亮遭遇之後,諸葛亮距陳倉道還有一百餘里,銜尾交戰之下,其大部人馬必到不了陳倉道!
功成可期!
屆時,就算諸葛亮不潰,他與郭淮也能一前一後將諸葛亮徹底堵死在西漢水這條狹長的走廊上,使其進退不得!
漢軍斜水大營必是空營疑兵,大將軍曹真收到隴山大勝的消息後,必往擊之。
獲勝之後,再領大軍入陳倉,也能一舉將諸葛亮殲滅!
總之,除了祁山被奪的失算,郭淮之策幾乎可以說是萬全之策了。
此時唯一讓張郃疑惑的是,諸葛亮難道就沒有料到,自己會派人從陳倉道截其歸路?
否則的話,為何會以每日不過四十多里的速度緩慢退軍?
兩刻鐘很快過去,張郃命部隊繼續南行。
然而行不數里,突然打北面來了一個覘騎,一路絕塵跑到張郃身邊,勒著韁繩便急道:
「右將軍不好了!
「正午時分,祁山堡守將率四五千人出堡相攻!
「費將軍當時正帶人在堡下設鹿角,防備不及,被賊人一路打到了營寨裡面!
「賊將揚塵大叫一路衝殺,殺了我們一千多人。
「又衝進我們糧倉搶走了一千多袋糧食,最後走前還放了一把火!
「幸虧游府君及時率軍結陣趕來,才把他們趕回了祁山堡中!」
張郃騎在馬上一陣暈眩,差點沒栽倒下來。
怎麼他才出發半日,祁山堡就出事了?
「真牠娘是廢物!」
張郃氣惱,沒忍住罵了句髒。
本以為費曜穩重,結果怎麼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那覘騎氣喘吁吁,不敢言語。
張郃又問:「賊將是誰?真有四五千人出堡?!」
「游府君說應有四千多人,賊將似乎是魏延!」
「魏延?」張郃立時緊皺眉頭,一陣不可思議。
身側的裨將牛蓋亦是震駭不已:
「蜀中大將唯魏延一人而已,蜀寇怎麼可能會命他守祁山?你沒認錯?」
覘騎一臉焦急:「仆不知,是游府君讓仆來傳消息的!」
張郃心中莫名有些慌了起來。
諸葛亮為什麼會派魏延孤守祁山?
會不會有什麼陰謀詭計?
牛蓋想到了什麼:
「難道那魏延想做偽漢的來歙,想釘死祁山,等偽帝如後漢光武一般入隴援他不成?」
張郃為之一怔。
就在眾人驚疑之間,忽然打南邊又有一騎絕塵而來。
張郃遠遠地望著,待來騎馳行至近處,才發現其人臉上神情幾乎與前面一騎別無二致。
張郃內心頓時生出些不祥之感。
卻見來騎氣喘吁吁道:
「稟右將軍,諸葛亮率領大軍進了上祿城!」
「什麼?!」張郃徹底沒有控制住聲色。
「諸葛亮率軍進了上祿城!」
張郃這下徹底懵了。
先是魏延守祁山。
後是諸葛亮入上祿。
難道說,自己真的中計了?!
如今魏延在北,諸葛亮在南。
所以…現在是自己被包圍了?
還是說,諸葛亮已經料到了郭淮會自陳倉道截斷他的歸路,知道自己已經跑不了了,所以才想著進上祿固守待援?
可是,他的援是誰?
偽漢難道還有援軍嗎!
而若果然能料到,他又為何不棄糧草輜重急撤?
一個又一個疑問衝擊著張郃的大腦,竟讓他在料峭春寒中冒出汗來。
「右將軍,現在如何是好?」裨將牛蓋此時也徹底暈了。
別說一個裨將,就是這位大魏右將軍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了。
北面如果真是魏延,要不要增派人手回援?
現在去上祿圍諸葛亮,萬一他的援軍比大將軍曹真來得還快,到時候自己這幾萬人馬就真被堵死在這條西漢水通道上了!
這條狹窄的走廊,兩側是秦嶺的峭壁,不是隴右的土丘!
到時候逃都沒處逃!
張郃只覺一時躊躇,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穩妥一些自然是退回祁山,可是諸葛亮就被放跑了,而且,說不準無人接應的郭淮還會有危險!
思索好半天,張郃終於下了決斷:
「繼續進軍,去上祿!」
不論如何,先去接應了郭淮,之後再做打算。
…
…
落日。
關中。
斜水漢營。
全副甲冑的大漢天子手持簡牘,不斷穿行在營盤之中。
大表哥麋威緊隨其後。
更後面些,二十餘名同樣全副甲冑,卻盔插白毦以彰威武的虎騎宿衛不遠不近地跟著。
自昨日校場指天為誓之後,這位大漢天子便一直親力親為,不斷穿行在營盤之間,親自動筆去記錄那些老卒弱卒與屯田戍卒的個人信息及他們的「遺言」。
不得不說,他還是低估了這份工作的工作量。
這邊軍中能認全字的人實在不多,然而軍士們想對家裡人說的話又實在太多,以至於不得不下令對「遺言」字數做些限制。
而即使是加以限制,他來時命人從漢中帶過來的簡牘筆墨仍完全不夠用,不得不緊急派人從箕谷的赤岸庫再送些過來。
由於認字的人不夠,就連他身邊的虎騎大部分都被派去做記錄了。
熟練地鑽進一頂小帳,這位大漢天子將銀胄信手脫下,隨意遞給身後的麋威。
環視帳中眾人一圈後問道:「此帳什長可在?」
一名本在認真用桐油擦拭皮甲的老卒聞聲轉過身來,看著這位傳說中的大漢天子有些愣神。
「您是……陛下吧?」那老卒聲音滄桑得有些發顫。
「嗯。」劉禪愕然。
倒不是因為被認出愕然,而是這名老卒瞎了一隻眼,瘦巴巴的,看起來年紀得有六十了。
老卒他這兩日見得多,瞎了眼的也見了一兩個,但瞎了眼,這麼老,居然還當了什長的,倒實在是頭一個。
而且方才這老卒仔仔細細又小心翼翼地用桐油去擦拭皮甲的模樣也被他看在眼裡。
再仔細看,那隻未瞎的眼還算得上炯炯有神,不像其他老卒那般帶了些許疲憊與死氣。
帳中其他幾名四十來歲的士卒本來以為什長瘋球嘍,卻沒想到那全副甲冑的年輕將軍竟然點頭,於是一個個頓時詫異萬分地站起身來,又小心翼翼擠到了營帳的角落裡,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昨日便都聽長官說了,那位來此督戰的天子在校場許諾了一個誇張到能讓許多人都願意為之效死的撫恤,也聽說了這位天子指天為誓,說絕不食言。
而到了今日,竟又聽說那位陛下好像很喜歡收買人心,居然親自提筆給士卒們記錄信息與遺言。
他們剛開始還嗤之以鼻,以為是那些貪心撫恤之人以訛傳訛罷了。
卻沒想到,天子居然真的來了。
劉禪命幾名虎騎負責其他幾名士卒,自己把那名什長招呼了過來。
「老丈,名字叫什麼?」
「稟陛下,老奴叫田勇。」
劉禪一滯,有些詫異地看了眼這獨眼老卒。
他穿越過來這麼些天,今天是第一次聽到老奴這個詞,實在是有些不習慣的。
「年齡。」
「五十四。」
「家住哪裡?」
「稟陛下,老奴沒有家,一直住在軍營里。」
劉禪再次一滯,片刻後又問:
「那你可還有什麼家人?」
「沒有了。」
「你的都伯是誰,司馬是誰?」
「都伯是向靖,司馬是柳隱。」
「你此戰若是戰死,可有什麼…遺言,要對誰說的?」劉禪流程性地問出這句話,心中又一時戚戚。
沒有家人,遺言還能對誰說呢?
「沒有。」
「那你的撫恤?」劉禪又問道。
沒有家人,那軍中總有個牽掛的人吧?不養個義子什麼的?
「能為陛下殺賊就行,不需要什麼撫恤。」
劉禪一滯。
倒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類似的話了,只是從這麼一個老卒口裡說出來,總歸感覺是有些不一樣的。
很快,整座小帳中的士卒信息全部記錄完畢。
劉禪將簡牘吹乾,收好,匆匆離開,往下一個營帳而去。
然而就在他掀簾之時,那老卒忽然在身後叫住了他。
「陛下…您這身甲冑,是先帝穿過那身吧?」
劉禪轉身,點頭。
「是。」
忽然想到了什麼,劉禪問道:
「老丈,聽你口音不是巴蜀,也不是漢中,倒有些像…像子龍將軍,你是河北人?」
「老奴是中山安喜縣的!」那老卒的獨眼陡然一亮,興奮道。
劉禪恍然。
隨即又忽然一愣。
安喜縣,這不是昭烈帝當年鞭打督郵棄印而走那個地方嘛。
這老卒竟然是那時候就跟了昭烈帝嗎?
可也不至於啊,追隨昭烈帝這麼多年,就當了一個什長?
沒時間想太多,劉禪對那老卒勉之一笑,其後匆匆離開。
正當他準備轉去下一個營帳之時,傅僉從遠處大步急趨而來。
「陛下!」
「棧道上傳來消息,曹真大軍出郿塢了!」
…
…
不知為何,劉禪忽然一陣耳鳴,周圍的聲音什麼也聽不見。
片刻後,他略帶茫然地抬頭,看向郿塢的方向。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