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武陵郡的反應,東吳肱骨之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陵蠻作亂的消息如同風暴一般,以驚人的速度席捲了整個武陵郡。

  一時間,人心惶惶,街頭巷尾都充斥著緊張和不安的氣氛。

  武陵郡城的一座寬敞大廳內,一眾東吳高級將領們面色凝重地聚集在一起。他們大多數神情嚴肅,臉上籠罩著一層陰沉的陰霾。

  這些將領皆是久經沙場,身經百戰之人,但面對眼前的局勢,也不禁感到棘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座的諸多將領當中,有好幾位堪稱東吳的肱股之臣。

  他們不僅戰功赫赫,更是在朝堂之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武陵郡地處交界之地,戰略位置至關重要。

  因此,東吳一直在此處陳兵重將,嚴密防守。

  然而,這一次武陵蠻人的突然發難,還是讓眾人有些措手不及。

  這時,太守潘濬率先打破沉默,他環視四周,緩緩說道:「諸位將軍,此次武陵蠻人大舉入侵,想必是早有預謀。不知大家對此有何看法?」

  說起潘濬,他可是武陵郡的老熟人了。

  多年以來,他與武陵蠻多次交鋒,彼此之間可謂知根知底。

  起初,他因才華出眾而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桀所賞識,並極力舉薦給當時的荊州牧劉表。得到劉表重用後的潘濬,便開始坐鎮武陵郡,負責當地的政務和軍事防務。

  後來,劉備入主荊州,潘濬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劉備的幕僚重臣,繼續統領武陵郡的軍政事務。

  只可惜好景不長,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武陵郡在毫無防備之下,迅速被陸遜率領的東吳大軍攻陷。

  潘濬還未來得及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就淪為了階下囚。

  不過,在孫權的巧言勸說之下,潘濬最終選擇倒戈相向,投靠了東吳。

  由於他的才能確實出眾,很快便得到了孫權重用。

  其在任上,也頗有建樹。

  被當時人稱為「心膂股肱,社稷之臣。」

  「哼,那些個蠻夷之人,不過是些烏合之眾罷了,根本不值一提!他們此時膽敢冒頭出來,豈不是比龜縮在那深山老林之中要容易剿滅得多?」

  番禺侯呂岱滿臉都是輕蔑與不屑之色,冷笑著說道。

  可別以為這呂岱只是口出狂言而已,事實上,他可是東吳中期將領當中最為驍勇善戰的一員猛將。

  他所擔任過的最高官職,甚至達到了東吳大司馬這樣顯赫的高位。

  且不提他曾經立下的平定交州以及蕩平廬陵等赫赫戰功。

  單說他在武陵郡駐守的這三年時間裡,就有著非凡的功績。

  自從公元 231年起,在他的統領之下,前後共計斬殺了三萬多名溪蠻人的首級。

  如此輝煌的戰績,足以證明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過人的膽識了。

  而呂岱之所以能夠取得這般成就,自然也離不開主公孫權對他的信任與支持。

  可以說,呂岱就是孫權用來牽制蜀漢的一枚重要棋子。

  他一次次地剿滅武陵蠻,不僅僅是為了維護東吳邊境的安寧,更是意在向蜀漢方面施加壓力,讓對方不敢輕舉妄動。

  武陵蠻和蜀漢的關係,都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武陵蠻此前已遭多次圍剿,損失慘重,按理來說應當安分守己才對,然而現今卻一反常態地大肆出動,這裡面必定暗藏玄機!」

  潘濬眉頭微皺,面露憂色地說道。

  一旁的呂岱聞言冷哼一聲:「能有何蹊蹺?無非就是蜀漢在背後教唆煽動而已!這群未開化的蠻夷之輩,頭腦愚笨至極,心甘情願地被蜀漢當作殺人工具來驅使。」

  他目光銳利,似乎早已將局勢看透。

  這時,只見一名將領從人群中邁步而出,此人名為呂壹。

  儘管他與呂岱同姓,但二人之間並無絲毫血緣關係。

  不過,他們都深受孫權信賴。

  相比之下,潘濬雖然才華橫溢、能力超群,但畢竟是歸降之臣,孫權自然不可能毫無防備之心。

  實際上,呂岱和呂壹正是孫權特意派遣至武陵郡負責鎮守要地的心腹重臣。

  呂壹搖了搖頭,發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未必如此,當前蜀漢正與我東吳結盟共同討伐魏國,值此關鍵時刻,想必他們也不至於心懷這般叵測居心。依我之見,或許是這些武陵蠻眼見我東吳大軍北伐曹魏,認為有機可趁,故而悍然發動叛亂。」


  「無論出自何種原因,當前都是剿滅武陵蠻的時機,不是嗎?」

  武陵蠻如今大舉進攻,正中了呂岱的下懷。

  原本還覺得三線吃肉,他連湯都喝不上呢。

  如今卻不再是了。

  如果在此期間,將武陵蠻徹底掃滅,也是大功一件。

  「呂將軍此言也是不錯,如今蜀漢也在全力北伐,想必也沒有其他的心思,那對武陵蠻的戰術部署,各位將軍,以為如何布置。」

  潘濬也點了點頭。

  大勢如此,武陵蠻發動叛亂,是挑選了好時機。

  但,以東吳在武陵郡的部署,剿滅武陵蠻叛亂,還是有可能的。

  蜀漢在江州一線陳兵有五萬之眾。

  東吳在與益州交界的武陵郡,也是常年駐紮有五萬大軍。

  如今,兩國都在對魏一戰,他們怎麼想,也不會想到,蜀漢會在這時發動南征之戰。

  他們是完全可以放心剿滅武陵蠻的。

  「我自建業剛接收到陛下的筆諭,要讓我們防備蜀漢,雖然蜀漢不可能南下,但也要有防備。」

  「我之提議如此,我與潘太守,各另一軍旅,一路繞後,直攻武陵源,已絕武陵蠻撤退後路。」

  「另一路,則是對各個叛亂之地,進行逐一剿滅,徹底消耗武陵蠻之亂。」

  「而,呂壹將軍,則是坐鎮武陵郡城,從中調度糧草。」

  呂岱說出了自己的戰術。

  家是不可不守。

  他雖立功心切,但也有萬全之備。

  有進有退,才能為當世之名將。

  潘濬是外臣,呂岱也是信不過,留守呂壹在大後方,他很放心。

  「呂將軍之決斷,我沒有意見。」

  潘濬搖了搖頭,沒有什麼要補充了。

  他已為吳臣,自然盡力而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