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夜襲(上)
「你快去通知後面的騎兵,讓他們注意從右側繞過去的敵人。然後向陛下發出警示,小心敵人的突襲。」維爾納對身旁的親兵吩咐完,馬上跨上戰馬去前線調整軍隊的部署。
薩克森軍在維爾納的指揮下迅速調整陣線,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伊日看著山下陷入短暫混亂的敵人,對身旁的一名將領微微點頭。
後者立刻拔出腰間的佩劍,來到隊伍最前方,一千多名聖杯派重騎兵——這是叛軍所有的騎兵部隊,他們正嚴陣以待。
「上帝庇佑著我們,隨我衝鋒!」
隨著將領的一聲怒吼,千餘名騎兵從山坡上向下方的敵軍發起衝鋒。
一時間馬蹄聲如雷鳴般轟隆作響,讓山下的薩克森軍士兵們心生恐懼。
「快,結成方陣!」
維爾納急忙開始組織左翼的兩個步兵中隊結成厚實緊密的方陣,同時派人去催促另一邊還未抵達合適位置的部隊迅速機動。
薩克森軍只有兩個重騎兵中隊,維爾納並不想先讓他們頂上去,那樣無異於讓他們送死。
可是龐大的步兵部隊格外笨重,側翼的部隊眼看要被敵人包住,另一邊的幾個中隊還保持著隊形緩慢移動。
維爾納心一橫做出了一個冷酷的決定,他命令騎兵後撤到一個較為安全的位置,然後重新組織剩下的步兵部隊組建防線。
結成方陣的步兵們並不知道他們已經被放棄了。
這些可憐的戰士還未迎來騎兵迅猛的衝擊,一輪箭雨先砸在他們頭頂。
密集的陣型加上聖杯派占據高處的有利位置,許多戰士被箭矢擊中失去戰鬥能力,部隊的士氣也變得更加低落。
衝擊來臨,龐大的騎兵部隊如同洪水一般幾乎瞬間便摧毀了薩克森軍的左翼防線。
馬蹄踐踏,騎槍突刺,長劍揮砍,山坡下的戰鬥很快便演變為一場屠殺。
防線被衝破後,聖杯派騎兵開始肆意屠殺薩克森軍的士兵,緊隨而來的聖杯派步兵也加入了這場屠殺。
很快兩個中隊就損失殆盡,聖杯派根本不接受投降,即便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士兵也會被直接殺死。
藉助他們的犧牲所拖延的時間,維爾納終於組織好了新的陣線。
伊日率領的叛軍主力也全部抵達山下,擺開陣勢向著薩克森軍的布防位置直撲過來。
遠在山丘另一側的帝國軍主力還未察覺到戰鬥已經開始。
在第三輪炮擊結束後,獨立軍與奧匈軍的步兵悄無聲息地向著叛軍車堡的側面摸去,騎兵部隊隔著一段距離跟在後面,他們會在車堡出現缺口後出擊。
叛軍的營地內,此時還有幾千名士兵留守在車堡內,由澤萊斯尼將軍指揮。
所有人都保持著警惕,不過一段時間以來的睡眠不足終究還是對部隊的士氣和狀態產生了一些影響。
此時,正守在營中的澤萊斯尼突然聽到下屬匯報:「營地後方出現來路不明的騎兵部隊,似乎正準備發動突襲。」
聞言,澤萊斯尼心中一緊。
帝國軍的騎兵為何偏偏在此時現身?一種不詳的預感籠罩在他的心頭。
他馬上下令增強戒備,所有駐守營地的士兵都來到戰車上警戒,時刻提防敵人的突襲。
此時,在距離胡斯車堡還有一段距離的位置,貢特爾陷入糾結之中。
他已經下令部隊熄滅火把,準備摸黑對車堡內的叛軍發動突襲,可是火繩槍的火繩必須保持燃燒狀態,幾百杆火繩槍的火光在黑夜中極其顯眼,只要不是瞎子基本上都能看見。
火槍手的火力掩護又是發動突襲必不可少的。
權衡利弊後,貢特爾決定硬著頭皮發動突擊,他讓端著火槍的士兵打頭陣,快速向車堡邊緣摸過去。
很快,在戰車上警戒的叛軍戰士便發現了異常。
漆黑一片的山坡上不知何時出現了點點火光,雖然微弱,但卻顯眼。
他馬上呼叫戰友,讓人去請求增援。
在戰車旁休整的叛軍們馬上從戰車內側的小門進入戰車,他們手裡還拿著火門槍,弓弩等各種遠程武器,透過射擊孔觀察敵軍的情況,時刻準備發起攻擊。
胡斯叛軍隨軍攜帶的火炮並不多,大都布置在車堡正面,這個方向並沒有足夠的火炮能夠提供火力壓制。
當帝國軍推進到距離車堡不足兩百米的位置時,車堡內的叛軍終於開始發動攻擊。
箭矢和子彈不斷從車堡中射出,然而這稀疏的火力並未對打頭陣的獨立軍造成什麼傷亡。
貢特爾將火槍手中隊擺在第一線的正中央用以提供密集火力壓制車堡內的敵人,左右側後各放一個精銳的步兵中隊,他們負責突破車堡。
距離漸漸拉近,近到只有幾十米,近到戰車上的叛軍士兵都能看清那冒著火星子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那是一把形狀奇怪的武器,看起來應該是火槍,但他們從沒見過這樣的火槍。
這時,頂著槍林彈雨的帝國軍突然停下腳步,然後開始排成緊湊的兩排隊列,前排蹲下,後排站立。
火槍手們熟練地揭開火門蓋,在其中添加些許火藥,再輕輕吹一吹緩慢燃燒的特製火繩,以確保火繩能夠點燃火藥。
而發射藥與子彈早在他們推進之前就已經裝填完畢。
檢查和準備完畢後,火槍手們將黑洞洞的槍口齊刷刷瞄準前方的車堡和敵軍,他們屏息凝神,手指扣在扳機上。
不時有戰友被箭矢或者子彈擊中,哀嚎著倒在地上,但沒有一個人因此而動搖。
隨著中隊指揮官一聲令下,數百支火繩槍一齊噴吐出熾烈的火舌,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仿佛要撕裂天地,這巨大的響動震驚了戰場上的所有人。
硝煙滾滾,遮蔽了視線,戰場被一片人為製造的煙霧所籠罩。
子彈如雨點般呼嘯而過,將脆弱的戰車壁壘射的千瘡百孔,許多躲藏在車堡後的叛軍被穿透木板的彈丸擊中,帶著難以置信的神情痛苦地倒在戰車中。
槍聲過後,兩側的帝國軍步兵馬上借著煙霧的掩護和剛才火力壓制帶來的空檔向著車堡發起衝擊。
緊隨其後的是更多的帝國軍士兵,火槍手當然不必親自發起衝鋒,他們從死去的戰友身上回收火藥,彈丸和火槍,然後從容地退到後方。
車堡遭到集中攻擊的部分幾乎立刻就被打開缺口,從間隙衝進車堡的劍術大師們身著厚重的板甲,揮舞著重劍逼退周圍的胡斯叛軍,為後續的友軍守住缺口。
帝國軍源源不斷湧入車堡,在指揮官的吩咐下,軍士合力移開了一部分戰車,將缺口擴大並固定下來。
當澤萊斯尼帶著召集的增援部隊趕到時,已經有上千名帝國軍湧入車堡,並且還有更多正從後方源源不斷衝進來。
他馬上率軍投入戰鬥,試圖將敵人趕出去,然後堵上缺口。
然而,多數身著布甲,手持長矛和短劍這種簡陋武器的胡斯叛軍一旦失去了車堡的掩護,面臨的將是裝備精良,武藝精湛的帝國戰士的屠殺。
伊日和奧托卡帶走了叛軍的骨幹力量,留守在這裡的多半都是新兵,他們中的許多人只接受過短暫的軍事訓練。
面對如此突然且猛烈的襲擊,很快叛軍便落入下風。
薩克森軍在維爾納的指揮下迅速調整陣線,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伊日看著山下陷入短暫混亂的敵人,對身旁的一名將領微微點頭。
後者立刻拔出腰間的佩劍,來到隊伍最前方,一千多名聖杯派重騎兵——這是叛軍所有的騎兵部隊,他們正嚴陣以待。
「上帝庇佑著我們,隨我衝鋒!」
隨著將領的一聲怒吼,千餘名騎兵從山坡上向下方的敵軍發起衝鋒。
一時間馬蹄聲如雷鳴般轟隆作響,讓山下的薩克森軍士兵們心生恐懼。
「快,結成方陣!」
維爾納急忙開始組織左翼的兩個步兵中隊結成厚實緊密的方陣,同時派人去催促另一邊還未抵達合適位置的部隊迅速機動。
薩克森軍只有兩個重騎兵中隊,維爾納並不想先讓他們頂上去,那樣無異於讓他們送死。
可是龐大的步兵部隊格外笨重,側翼的部隊眼看要被敵人包住,另一邊的幾個中隊還保持著隊形緩慢移動。
維爾納心一橫做出了一個冷酷的決定,他命令騎兵後撤到一個較為安全的位置,然後重新組織剩下的步兵部隊組建防線。
結成方陣的步兵們並不知道他們已經被放棄了。
這些可憐的戰士還未迎來騎兵迅猛的衝擊,一輪箭雨先砸在他們頭頂。
密集的陣型加上聖杯派占據高處的有利位置,許多戰士被箭矢擊中失去戰鬥能力,部隊的士氣也變得更加低落。
衝擊來臨,龐大的騎兵部隊如同洪水一般幾乎瞬間便摧毀了薩克森軍的左翼防線。
馬蹄踐踏,騎槍突刺,長劍揮砍,山坡下的戰鬥很快便演變為一場屠殺。
防線被衝破後,聖杯派騎兵開始肆意屠殺薩克森軍的士兵,緊隨而來的聖杯派步兵也加入了這場屠殺。
很快兩個中隊就損失殆盡,聖杯派根本不接受投降,即便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士兵也會被直接殺死。
藉助他們的犧牲所拖延的時間,維爾納終於組織好了新的陣線。
伊日率領的叛軍主力也全部抵達山下,擺開陣勢向著薩克森軍的布防位置直撲過來。
遠在山丘另一側的帝國軍主力還未察覺到戰鬥已經開始。
在第三輪炮擊結束後,獨立軍與奧匈軍的步兵悄無聲息地向著叛軍車堡的側面摸去,騎兵部隊隔著一段距離跟在後面,他們會在車堡出現缺口後出擊。
叛軍的營地內,此時還有幾千名士兵留守在車堡內,由澤萊斯尼將軍指揮。
所有人都保持著警惕,不過一段時間以來的睡眠不足終究還是對部隊的士氣和狀態產生了一些影響。
此時,正守在營中的澤萊斯尼突然聽到下屬匯報:「營地後方出現來路不明的騎兵部隊,似乎正準備發動突襲。」
聞言,澤萊斯尼心中一緊。
帝國軍的騎兵為何偏偏在此時現身?一種不詳的預感籠罩在他的心頭。
他馬上下令增強戒備,所有駐守營地的士兵都來到戰車上警戒,時刻提防敵人的突襲。
此時,在距離胡斯車堡還有一段距離的位置,貢特爾陷入糾結之中。
他已經下令部隊熄滅火把,準備摸黑對車堡內的叛軍發動突襲,可是火繩槍的火繩必須保持燃燒狀態,幾百杆火繩槍的火光在黑夜中極其顯眼,只要不是瞎子基本上都能看見。
火槍手的火力掩護又是發動突襲必不可少的。
權衡利弊後,貢特爾決定硬著頭皮發動突擊,他讓端著火槍的士兵打頭陣,快速向車堡邊緣摸過去。
很快,在戰車上警戒的叛軍戰士便發現了異常。
漆黑一片的山坡上不知何時出現了點點火光,雖然微弱,但卻顯眼。
他馬上呼叫戰友,讓人去請求增援。
在戰車旁休整的叛軍們馬上從戰車內側的小門進入戰車,他們手裡還拿著火門槍,弓弩等各種遠程武器,透過射擊孔觀察敵軍的情況,時刻準備發起攻擊。
胡斯叛軍隨軍攜帶的火炮並不多,大都布置在車堡正面,這個方向並沒有足夠的火炮能夠提供火力壓制。
當帝國軍推進到距離車堡不足兩百米的位置時,車堡內的叛軍終於開始發動攻擊。
箭矢和子彈不斷從車堡中射出,然而這稀疏的火力並未對打頭陣的獨立軍造成什麼傷亡。
貢特爾將火槍手中隊擺在第一線的正中央用以提供密集火力壓制車堡內的敵人,左右側後各放一個精銳的步兵中隊,他們負責突破車堡。
距離漸漸拉近,近到只有幾十米,近到戰車上的叛軍士兵都能看清那冒著火星子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那是一把形狀奇怪的武器,看起來應該是火槍,但他們從沒見過這樣的火槍。
這時,頂著槍林彈雨的帝國軍突然停下腳步,然後開始排成緊湊的兩排隊列,前排蹲下,後排站立。
火槍手們熟練地揭開火門蓋,在其中添加些許火藥,再輕輕吹一吹緩慢燃燒的特製火繩,以確保火繩能夠點燃火藥。
而發射藥與子彈早在他們推進之前就已經裝填完畢。
檢查和準備完畢後,火槍手們將黑洞洞的槍口齊刷刷瞄準前方的車堡和敵軍,他們屏息凝神,手指扣在扳機上。
不時有戰友被箭矢或者子彈擊中,哀嚎著倒在地上,但沒有一個人因此而動搖。
隨著中隊指揮官一聲令下,數百支火繩槍一齊噴吐出熾烈的火舌,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仿佛要撕裂天地,這巨大的響動震驚了戰場上的所有人。
硝煙滾滾,遮蔽了視線,戰場被一片人為製造的煙霧所籠罩。
子彈如雨點般呼嘯而過,將脆弱的戰車壁壘射的千瘡百孔,許多躲藏在車堡後的叛軍被穿透木板的彈丸擊中,帶著難以置信的神情痛苦地倒在戰車中。
槍聲過後,兩側的帝國軍步兵馬上借著煙霧的掩護和剛才火力壓制帶來的空檔向著車堡發起衝擊。
緊隨其後的是更多的帝國軍士兵,火槍手當然不必親自發起衝鋒,他們從死去的戰友身上回收火藥,彈丸和火槍,然後從容地退到後方。
車堡遭到集中攻擊的部分幾乎立刻就被打開缺口,從間隙衝進車堡的劍術大師們身著厚重的板甲,揮舞著重劍逼退周圍的胡斯叛軍,為後續的友軍守住缺口。
帝國軍源源不斷湧入車堡,在指揮官的吩咐下,軍士合力移開了一部分戰車,將缺口擴大並固定下來。
當澤萊斯尼帶著召集的增援部隊趕到時,已經有上千名帝國軍湧入車堡,並且還有更多正從後方源源不斷衝進來。
他馬上率軍投入戰鬥,試圖將敵人趕出去,然後堵上缺口。
然而,多數身著布甲,手持長矛和短劍這種簡陋武器的胡斯叛軍一旦失去了車堡的掩護,面臨的將是裝備精良,武藝精湛的帝國戰士的屠殺。
伊日和奧托卡帶走了叛軍的骨幹力量,留守在這裡的多半都是新兵,他們中的許多人只接受過短暫的軍事訓練。
面對如此突然且猛烈的襲擊,很快叛軍便落入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