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我看你是想吃炮彈了
終於把氣喘勻的埃青立刻說道:「陛下,反了!格拉茨反了!」
拉斯洛心中一驚,這改革才推行幾天怎麼就有人造反。
格拉茨?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施蒂利亞州的首府,先前是內奧地利公國的首府,下轄施蒂利亞州和卡尼奧拉州。
而且格拉茨離維也納很近,正常行軍四天就到了,急行軍更快。
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拉斯洛連忙問道:「說清楚,格拉茨為什麼反?誰起的頭?是不是你們改革措施太激進導致他們造的反?」
「陛下,帶頭造反的是您的叔叔阿爾布雷希特男爵,他聲稱您與腓特烈大人的領地交換協議是非法的,內奧地利公國應該由他繼承和統治,叛軍裡應外合攻占了格拉茨,正盤踞在那裡,我們派去的官員全都被處決了,叛軍規模根據斥候匯報大約有三千人。」
聽到最後一句話,拉斯洛差點被氣笑了,這又是哪裡來的跳樑小丑,不知道死字怎麼寫嗎?
這個阿爾布雷希特男爵到底是誰?拉斯洛陷入思考,他印象中好像沒有這號人啊?
不對,他回憶起那次哈布斯堡家族晚宴上,他的確見過氣質陰鬱的傢伙,那是腓特烈的親弟弟阿爾布雷希特,在腓特烈擔任奧地利攝政期間一直是阿爾布雷希特在幫他管理內奧地利公國,看來那傢伙已經在格拉茨發展出自己的勢力了。
只是......三千人就敢叛亂?誰給他的勇氣啊?梁靜茹嗎?
看來他是想吃炮彈了。
「埃青,你以我的名義草擬一份詔書,讓阿道夫親自率領奧匈軍去平定叛亂,薩克森軍保衛維也納,動作一定要快!」
「是,陛下!」
薩克森軍就是先前招募的薩克森黑色衛隊,他們在瓦爾納之戰中跟隨亞諾什英勇奮戰,損失巨大,拉斯洛在戰後對他們也進行了整編,吸納十字軍老兵補滿兩個軍團六千人的編制之後接受他們的效忠,授予帝國軍旗並改名為薩克森軍。
這支部隊並沒有裝備車堡和火炮,而是由十個步兵中隊和兩個騎兵中隊組成的野戰部隊。
考慮到車堡在某些地形下作戰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拉斯洛最終決定組建這樣一支部隊,同時也為下一步的軍事改革做些準備。
黑色衛隊傭兵團長維爾納被任命為帝國將軍,三支帝國軍統一歸由宮廷軍事委員會調度指揮。
接受命令後,宮廷戰爭委員會立刻開始協調運作,因為行軍路程並不遠,後勤準備很快就完成了,奧匈軍開拔南下,掃除叛軍。
拉斯洛對奧地利其他三個州的掌控力比較強,當地的貴族勢力也很弱小,叛亂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在外奧地利州,人們還指望著皇帝保護他們遠離瑞士人的侵擾和襲擊呢,怎麼可能叛亂?
蒂羅爾州的政府改革受到廣泛歡迎,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加方便地與中央政府進行交流溝通。
下奧地利州?下奧地利州的首府就是維也納,由維也納的宮廷政府直接管轄,而且帝國軍主力就在維也納城外駐紮著呢,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宵小之輩都不敢造次。
也就是說推行改革最大的阻礙就是腓特烈曾經統治的內奧地利兩州——施蒂利亞和卡尼奧拉,現在奸臣自己跳出來了,清剿叛軍,殺一批,恐嚇一批,拉攏一批,州政府改革的阻力將蕩然無存。
這還是件好事嘞!
奧地利內部的變革在平息這場叛亂之後將會以更快的速度推進,是時候將目光轉向帝國內部和波西米亞了。
在埃青的操縱下,一些關於帝國改革的呼籲首先出現在選帝侯國境內,然後慢慢在帝國各處蔓延。
只是這種思想很快便受到各位選帝侯的壓制。
皇帝的威望和實力如今已經達到了他們無力抗衡的地步,一旦開啟帝國改革,那麼皇帝重整河山,一統神羅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為了保證各自高度獨立的地位以及選帝侯特權,三位選帝侯,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和普法爾茨選侯締結了秘密同盟,決心共同反對皇帝的帝國改革。
科隆大主教保持絕對的中立態度。
布蘭登堡選侯在皇帝與選帝侯同盟之間搖擺不定。
薩克森選侯腓特烈二世•馮•韋廷正與自己的弟弟圖林根伯爵威廉三世正在進行一場爭奪薩克森寶座與選帝侯席位的家族內戰。
不過這兩兄弟都偏向於與選侯同盟合作對抗皇帝,只是在內戰分出勝負之前,他們什麼也做不了。
巨大的阻力導致改革的議程在帝國會議中進展緩慢,拉斯洛不得不暫時擱置帝國改革的事務,將目光投向波西米亞。
在布拉格,聖杯派已經牢牢把控住這座帝國最繁華的都市,並不斷向外輸出他們的思想,試圖將更多地區的信仰轉化為胡斯派異端。
幸好,參加完十字軍的羅森貝格以英雄的身份回歸,在波西米亞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而且隨著一批狂熱的十字軍士兵的回歸,波西米亞難得的掀起一股天主教狂熱,胡斯派的勢力非但沒有擴張,反而還收縮了不少。
目前,拉斯洛還沒有發動內戰的想法,如果波西米亞有和平演變的可能,他願意再等等,要是最後證明和平的方法並不可行,他也不介意來一場奧地利版的「布拉格之春」。
尋求宗教改革?還敢擲出窗外?看我天主教老保重拳出擊!
不久後,貢特爾終於率領帝國獨立軍返回維也納。
他帶回了摩里亞專制公托馬斯的帝國轉讓協議,東羅馬帝國皇冠,還有托馬斯的三個孩子:佐伊,安德烈亞斯和曼努埃爾。
托馬斯其實還有一位女兒嫁給了塞爾維亞專制公拉扎爾,後來與拉扎爾一起死在亂軍之中。
三個孩子中最年長的佐伊也才七歲,最年幼的曼努埃爾尚在襁褓之中。
拉斯洛將他們安置在皇宮中,安排專門的侍從照料他們。
這就是東羅馬帝國最後的皇室血脈了,巴列奧略家族似乎在帝國的北義大利領土還有一個分支,是一個蕞爾小國,拉斯洛對此有點印象,但是印象不深。
他將這些孩子可以說是擄掠到維也納的宮廷來,主要是不希望以後再有人隨意兜售東羅馬帝國的所謂「法統」,現在,只有一位羅馬皇帝——那就是他拉斯洛,他會對此大肆宣傳,直到這樣的認知深入人心。
在經歷了十字軍東征的消耗之後,哈布斯堡王朝開始休養生息,實力穩步恢復,並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解決完奧斯曼人帶來的邊境危機後,奧地利的發展之路似乎再無阻礙。
各項法令被頒布,並在奧地利各處得到良好的執行,維也納通向蒂羅爾的道路開始修繕。
優惠的政策吸引大批德意志移民湧入奧地利,他們作為自由民購買皇室土地的終身使用權並開墾耕種,直接向皇室稅務局繳納稅收,而皇帝將保護他們耕種土地的權利。
農奴制使得皇帝根本無法向大部分農民收取農業稅,這部分稅收都流進了貴族的口袋。
雅各布提供的兩種方法擺在拉斯洛跟前,要麼把刀架在貴族脖子上逼迫他們解放農奴或者增加上繳稅收,要麼引進更多能夠向皇帝繳納農業稅的自由民,自由民多了,稅收自然就上來了。
考慮到前者的風險性,再加上奧地利還有許多空閒的皇室領地,拉斯洛選擇了後者。
十字軍東征帶回來的大量財富同樣極大促進了奧地利乃至帝國的繁榮。
在雅各布的運作下,皇室地產的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屬於皇帝的各類工坊,尤其是紡織工坊和釀酒廠開始大肆興辦;蒂羅爾銀礦的開採規模也逐步擴大,為皇帝產出更多的財富。
借著皇帝的器重,雅各布·富格爾趁機大肆擴張家族產業,在棉絨紡織,香料貿易和奴隸貿易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一躍成為了南德意志最富有的商人。
他還建議拉斯洛效仿佛羅倫斯的美蒂奇家族開辦銀行,聚斂更多的弗羅林金幣和杜卡特金幣,並大肆鑄造高品質的奧地利銀幣,即維也納格羅申銀幣,用於在帝國內流通,最好能藉由皇帝的權威將其提升為帝國通用貨幣。
後一條暫時還無法實現,但是開辦銀行拉斯洛倒是很有興趣。
弗羅林金幣(佛羅倫斯)和杜卡特金幣(威尼斯)一般用於大宗國際貿易,格羅申則是帝國境內的通用貨幣。
然而,掌握鑄幣權的諸侯們總是自己製造一些含銀量較低的格羅申劣幣混入市場,導致帝國的貨幣價值波動巨大,每個地區都各不相同,再加上一些大額金銀幣如古爾登、塔勒和金格羅申的幣值混亂,導致帝國的貨幣經濟一團亂麻。
銀行很有利於為王室斂財,進行國際貿易和整頓帝國貨幣,好處多多。
得到六十多萬弗羅林賠款後,富得流油的拉斯洛大手一揮,出資兩萬弗羅林金幣,雅各布的富格爾家族出資五千金幣,還有一些對此感興趣的奧地利貴族們也參與投資,初創的銀行便擁有了三萬弗羅林的巨額啟動資金。
銀行的運作問題,拉斯洛交給雅各布去處理,這些商人最懂得怎麼用錢生錢。
像是放貸啊,貨幣兌換,甚至是商業匯票這種業務,雅各布都有涉及,畢竟威尼斯銀行和美蒂奇銀行的成功案例已經擺在眼前。
而在德意志地區,自阿爾布雷希特二世1438年為了穩定奧地利經濟秩序而頒布驅逐猶太法令之後,還尚未出現大銀行這種新奇事物。
於是,打著「帝國銀行」的名頭,雅各布開始為拉斯洛打造一個覆蓋德意志的銀行帝國。
拉斯洛心中一驚,這改革才推行幾天怎麼就有人造反。
格拉茨?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施蒂利亞州的首府,先前是內奧地利公國的首府,下轄施蒂利亞州和卡尼奧拉州。
而且格拉茨離維也納很近,正常行軍四天就到了,急行軍更快。
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拉斯洛連忙問道:「說清楚,格拉茨為什麼反?誰起的頭?是不是你們改革措施太激進導致他們造的反?」
「陛下,帶頭造反的是您的叔叔阿爾布雷希特男爵,他聲稱您與腓特烈大人的領地交換協議是非法的,內奧地利公國應該由他繼承和統治,叛軍裡應外合攻占了格拉茨,正盤踞在那裡,我們派去的官員全都被處決了,叛軍規模根據斥候匯報大約有三千人。」
聽到最後一句話,拉斯洛差點被氣笑了,這又是哪裡來的跳樑小丑,不知道死字怎麼寫嗎?
這個阿爾布雷希特男爵到底是誰?拉斯洛陷入思考,他印象中好像沒有這號人啊?
不對,他回憶起那次哈布斯堡家族晚宴上,他的確見過氣質陰鬱的傢伙,那是腓特烈的親弟弟阿爾布雷希特,在腓特烈擔任奧地利攝政期間一直是阿爾布雷希特在幫他管理內奧地利公國,看來那傢伙已經在格拉茨發展出自己的勢力了。
只是......三千人就敢叛亂?誰給他的勇氣啊?梁靜茹嗎?
看來他是想吃炮彈了。
「埃青,你以我的名義草擬一份詔書,讓阿道夫親自率領奧匈軍去平定叛亂,薩克森軍保衛維也納,動作一定要快!」
「是,陛下!」
薩克森軍就是先前招募的薩克森黑色衛隊,他們在瓦爾納之戰中跟隨亞諾什英勇奮戰,損失巨大,拉斯洛在戰後對他們也進行了整編,吸納十字軍老兵補滿兩個軍團六千人的編制之後接受他們的效忠,授予帝國軍旗並改名為薩克森軍。
這支部隊並沒有裝備車堡和火炮,而是由十個步兵中隊和兩個騎兵中隊組成的野戰部隊。
考慮到車堡在某些地形下作戰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拉斯洛最終決定組建這樣一支部隊,同時也為下一步的軍事改革做些準備。
黑色衛隊傭兵團長維爾納被任命為帝國將軍,三支帝國軍統一歸由宮廷軍事委員會調度指揮。
接受命令後,宮廷戰爭委員會立刻開始協調運作,因為行軍路程並不遠,後勤準備很快就完成了,奧匈軍開拔南下,掃除叛軍。
拉斯洛對奧地利其他三個州的掌控力比較強,當地的貴族勢力也很弱小,叛亂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在外奧地利州,人們還指望著皇帝保護他們遠離瑞士人的侵擾和襲擊呢,怎麼可能叛亂?
蒂羅爾州的政府改革受到廣泛歡迎,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加方便地與中央政府進行交流溝通。
下奧地利州?下奧地利州的首府就是維也納,由維也納的宮廷政府直接管轄,而且帝國軍主力就在維也納城外駐紮著呢,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宵小之輩都不敢造次。
也就是說推行改革最大的阻礙就是腓特烈曾經統治的內奧地利兩州——施蒂利亞和卡尼奧拉,現在奸臣自己跳出來了,清剿叛軍,殺一批,恐嚇一批,拉攏一批,州政府改革的阻力將蕩然無存。
這還是件好事嘞!
奧地利內部的變革在平息這場叛亂之後將會以更快的速度推進,是時候將目光轉向帝國內部和波西米亞了。
在埃青的操縱下,一些關於帝國改革的呼籲首先出現在選帝侯國境內,然後慢慢在帝國各處蔓延。
只是這種思想很快便受到各位選帝侯的壓制。
皇帝的威望和實力如今已經達到了他們無力抗衡的地步,一旦開啟帝國改革,那麼皇帝重整河山,一統神羅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為了保證各自高度獨立的地位以及選帝侯特權,三位選帝侯,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和普法爾茨選侯締結了秘密同盟,決心共同反對皇帝的帝國改革。
科隆大主教保持絕對的中立態度。
布蘭登堡選侯在皇帝與選帝侯同盟之間搖擺不定。
薩克森選侯腓特烈二世•馮•韋廷正與自己的弟弟圖林根伯爵威廉三世正在進行一場爭奪薩克森寶座與選帝侯席位的家族內戰。
不過這兩兄弟都偏向於與選侯同盟合作對抗皇帝,只是在內戰分出勝負之前,他們什麼也做不了。
巨大的阻力導致改革的議程在帝國會議中進展緩慢,拉斯洛不得不暫時擱置帝國改革的事務,將目光投向波西米亞。
在布拉格,聖杯派已經牢牢把控住這座帝國最繁華的都市,並不斷向外輸出他們的思想,試圖將更多地區的信仰轉化為胡斯派異端。
幸好,參加完十字軍的羅森貝格以英雄的身份回歸,在波西米亞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而且隨著一批狂熱的十字軍士兵的回歸,波西米亞難得的掀起一股天主教狂熱,胡斯派的勢力非但沒有擴張,反而還收縮了不少。
目前,拉斯洛還沒有發動內戰的想法,如果波西米亞有和平演變的可能,他願意再等等,要是最後證明和平的方法並不可行,他也不介意來一場奧地利版的「布拉格之春」。
尋求宗教改革?還敢擲出窗外?看我天主教老保重拳出擊!
不久後,貢特爾終於率領帝國獨立軍返回維也納。
他帶回了摩里亞專制公托馬斯的帝國轉讓協議,東羅馬帝國皇冠,還有托馬斯的三個孩子:佐伊,安德烈亞斯和曼努埃爾。
托馬斯其實還有一位女兒嫁給了塞爾維亞專制公拉扎爾,後來與拉扎爾一起死在亂軍之中。
三個孩子中最年長的佐伊也才七歲,最年幼的曼努埃爾尚在襁褓之中。
拉斯洛將他們安置在皇宮中,安排專門的侍從照料他們。
這就是東羅馬帝國最後的皇室血脈了,巴列奧略家族似乎在帝國的北義大利領土還有一個分支,是一個蕞爾小國,拉斯洛對此有點印象,但是印象不深。
他將這些孩子可以說是擄掠到維也納的宮廷來,主要是不希望以後再有人隨意兜售東羅馬帝國的所謂「法統」,現在,只有一位羅馬皇帝——那就是他拉斯洛,他會對此大肆宣傳,直到這樣的認知深入人心。
在經歷了十字軍東征的消耗之後,哈布斯堡王朝開始休養生息,實力穩步恢復,並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解決完奧斯曼人帶來的邊境危機後,奧地利的發展之路似乎再無阻礙。
各項法令被頒布,並在奧地利各處得到良好的執行,維也納通向蒂羅爾的道路開始修繕。
優惠的政策吸引大批德意志移民湧入奧地利,他們作為自由民購買皇室土地的終身使用權並開墾耕種,直接向皇室稅務局繳納稅收,而皇帝將保護他們耕種土地的權利。
農奴制使得皇帝根本無法向大部分農民收取農業稅,這部分稅收都流進了貴族的口袋。
雅各布提供的兩種方法擺在拉斯洛跟前,要麼把刀架在貴族脖子上逼迫他們解放農奴或者增加上繳稅收,要麼引進更多能夠向皇帝繳納農業稅的自由民,自由民多了,稅收自然就上來了。
考慮到前者的風險性,再加上奧地利還有許多空閒的皇室領地,拉斯洛選擇了後者。
十字軍東征帶回來的大量財富同樣極大促進了奧地利乃至帝國的繁榮。
在雅各布的運作下,皇室地產的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屬於皇帝的各類工坊,尤其是紡織工坊和釀酒廠開始大肆興辦;蒂羅爾銀礦的開採規模也逐步擴大,為皇帝產出更多的財富。
借著皇帝的器重,雅各布·富格爾趁機大肆擴張家族產業,在棉絨紡織,香料貿易和奴隸貿易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一躍成為了南德意志最富有的商人。
他還建議拉斯洛效仿佛羅倫斯的美蒂奇家族開辦銀行,聚斂更多的弗羅林金幣和杜卡特金幣,並大肆鑄造高品質的奧地利銀幣,即維也納格羅申銀幣,用於在帝國內流通,最好能藉由皇帝的權威將其提升為帝國通用貨幣。
後一條暫時還無法實現,但是開辦銀行拉斯洛倒是很有興趣。
弗羅林金幣(佛羅倫斯)和杜卡特金幣(威尼斯)一般用於大宗國際貿易,格羅申則是帝國境內的通用貨幣。
然而,掌握鑄幣權的諸侯們總是自己製造一些含銀量較低的格羅申劣幣混入市場,導致帝國的貨幣價值波動巨大,每個地區都各不相同,再加上一些大額金銀幣如古爾登、塔勒和金格羅申的幣值混亂,導致帝國的貨幣經濟一團亂麻。
銀行很有利於為王室斂財,進行國際貿易和整頓帝國貨幣,好處多多。
得到六十多萬弗羅林賠款後,富得流油的拉斯洛大手一揮,出資兩萬弗羅林金幣,雅各布的富格爾家族出資五千金幣,還有一些對此感興趣的奧地利貴族們也參與投資,初創的銀行便擁有了三萬弗羅林的巨額啟動資金。
銀行的運作問題,拉斯洛交給雅各布去處理,這些商人最懂得怎麼用錢生錢。
像是放貸啊,貨幣兌換,甚至是商業匯票這種業務,雅各布都有涉及,畢竟威尼斯銀行和美蒂奇銀行的成功案例已經擺在眼前。
而在德意志地區,自阿爾布雷希特二世1438年為了穩定奧地利經濟秩序而頒布驅逐猶太法令之後,還尚未出現大銀行這種新奇事物。
於是,打著「帝國銀行」的名頭,雅各布開始為拉斯洛打造一個覆蓋德意志的銀行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