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章 宋國人第一次聽說趙朔
事實上,完顏璟的內心,也絕不像他在宴會上表現的那麼輕鬆。
他明白,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當初,蒙古進攻夏國時,他以為蒙古和夏國會兩敗俱傷,金國可以坐收漁翁之利。然而,蒙古的崛起速度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
不僅僅沒有兩敗俱傷,而且是夏國徹底臣服蒙古。
蒙古調西夏的兵,是要幹什麼?
瞎子也看得出來,目的就是對付他金國!
更讓他感到鬱悶的是,長期的放縱酒色,他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太醫們雖然不敢明言,但他自己清楚,恐怕命不久矣。他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對付新生的蒙古帝國了!
「噗!」
宴會之後,完顏璟把伺候的宦官宮女趕出去,獨自一人靜坐在寢宮中,獨自盤算著如何收拾金國眼前的爛攤子。
忽然感到一陣胸悶,喉嚨一甜!
他趕緊拿出隨身帶著的手帕接住,再仔細看時,手帕上已經是一片鮮紅的血跡。
罷了!
罷了!
他心中暗自嘆息:說到底,大蒙古帝國再厲害,人口也不會超過一百萬。夏國有多少人來著?三百萬還是四百萬?
如果金國是一片大海的話,那蒙古和夏國加起來,不過是一捧沙子罷了,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他完顏璟是不行了,以後這兩個國家,就交給兒孫去慢慢對付吧!
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他得有兒孫!
包括李師兒給他生的兒子在內,他已經夭折了五個兒子了,現在沒有一個兒子還活在人間!
現在的當務之急,得先有一個兒子!
沒有兒子,就算大金帝國再怎麼昌盛,等他死後也跟他毫無關係了。
所以當務之急根本不是對付什麼蒙古人,而是生下一個繼承人。
「來人啊!」
完顏璟高聲大喝,道:「宣賈氏、范氏兩位美人,前來侍寢!」
功夫不大,兩位美人們輕盈地走進寢宮,她們倆容顏嬌艷如花,身姿婀娜多姿。完顏璟看著她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感,既有對生命的留戀,也有對未來的期許。
……
……
大宋,江南東路,信州城北,稼軒園。
這裡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莊園。
自從二十年前,辛棄疾在江西安撫使任上,被言官彈劾「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罷去所有職務後,就在這信州以北的帶湖之畔,修建了這所園林。
辛棄疾的居所「稼軒」,位於園中地勢較高之處,是一座兩層高的閣樓,原名集山樓,後改名雪樓。雪樓巍然矗立,飛檐翹角,雕樑畫棟,氣勢非凡。樓前是一片開闊的平地,一排平房臨湖而建,正是「稼軒」的主體。平房對面便是帶湖,湖水清澈見底,微風拂過,泛起層層漣漪,仿佛在為這座莊園增添幾分靈動之美。
此刻,辛棄疾正坐在雪樓前的石亭中,接待著一個重要的客人。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又一著名詞人。
如今二人盡皆不容於朝中顯貴,賦閒在家,垂垂老矣。
兩人對坐,石桌上擺著一壺酒,酒香四溢,與園中的花香交織在一起,令人心曠神怡。
「幼安賢弟,久違了。」陸游提起酒壺,為辛棄疾斟了一杯酒,酒香四溢,卻掩不住園中那股淡淡的藥草味。
辛棄疾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隨即放下,嘆道:「這酒是好酒,可惜我這身子,已經無福消受了。」
陸游看著辛棄疾,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低聲道:「幼安賢弟,你這一生為國為民,操勞過度,如今也該好好休養了。」
辛棄疾苦笑一聲,道:「休養?如今這天下,哪裡容得我休養?吳曦那逆賊,不顧吳家八十年的忠孝名節,起兵反叛,自稱什麼蜀王,向金國獻出四州之地。
老將丘崈,暮氣沉沉。不但不思殺敵報國,反而與金人眉來眼去。宰相韓侂胄要罷他的官,朝廷還有很多人反對。要我說,該!韓侂胄縱然千不對萬不對,罷老丘崈的官這件事,還真是做對了……」
雖然病的不輕,但是談及大宋如今的局勢,辛棄疾還是情不自禁的放大了音量,慷慨激昂,指點江山。
陸游靜靜地聽他講完,沉默片刻,緩緩道:「幼安賢弟,你可知道,這次咱們大宋這次開禧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嗎?兩年前,你去覲見陛下時,不是下了斷言,說金國必亡?」
辛棄疾知道老友不是想奚落自己,沉聲道:「願聞其詳。」
陸游輕嘆了一聲,道:「公允來講,這次朝廷北伐,方略不可說不正確。大宋有識之士,包括你我在內,都認為金國文恬武嬉,近年又連遭大災,黃河決口,國力大不如前了,正是北伐的好時機。
陛下和宰相,對於北伐的決心也不能不說不堅決。如今我大宋的形勢如此危殆,如果不是陛下和宰相硬頂著。朝中那幫軟骨頭,說不定早就去燕京城磕頭去了。
所以,我認為,咱們大宋,實在是國運不濟。當初,有岳武穆這樣的名將,卻沒有明君和名相相得益彰。如今,好不容易,皇帝和宰相都過得去吧,卻又沒名將了,連衰弱的金國都打不過。」
「是啊,朝廷無名將。」辛棄疾點了點頭,嘆道:「如今我大宋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一個年僅六旬畢再遇。可惜,畢再遇充其量就是一個牛皋、楊再興罷了,不是岳武穆那樣有望收復中原的名將。
對了,還有一向自命不凡的我辛棄疾。年輕時也曾想過,若能有一支精兵強將,何愁金國不滅?可惜,如今我這身子,已經無力再上戰場了。」
談到自己的身子骨,辛棄疾一片黯然。
忽地,陸游壓低聲音道:「幼安賢弟,你可曾聽說,金國北方,有蒙古崛起,連西夏都被他們打服了。」
辛棄疾點頭道:「倒是聽說了。其實,這也不全然是好事。表面上看,蒙古與金國是世仇,征服了西夏,又斷了金國一臂。若是蒙古能與金國相爭,咱們大宋或許能從中漁利。但實際上,你忘了當初,咱們大宋聯金滅遼之事嗎?蒙古崛起,恐怕是一個比金國更難對付的敵人啊!」
陸游搖了搖頭,道:「重點不在這裡。我聽說,那新興的蒙古有一大將,名叫趙朔。他既是成吉思汗的駙馬,又是成吉思汗麾下最厲害的戰將。非但如此,似乎還是流落草原的漢人的後代。」
「什麼?漢人之後?蒙古第一大將?」
辛棄疾還真沒聽說過此事,眼前大亮,親自給陸游斟了一盞酒,道:「來,放翁兄,你給我詳細講講,這蒙古第一大將,漢人趙朔。」
他明白,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當初,蒙古進攻夏國時,他以為蒙古和夏國會兩敗俱傷,金國可以坐收漁翁之利。然而,蒙古的崛起速度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
不僅僅沒有兩敗俱傷,而且是夏國徹底臣服蒙古。
蒙古調西夏的兵,是要幹什麼?
瞎子也看得出來,目的就是對付他金國!
更讓他感到鬱悶的是,長期的放縱酒色,他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太醫們雖然不敢明言,但他自己清楚,恐怕命不久矣。他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對付新生的蒙古帝國了!
「噗!」
宴會之後,完顏璟把伺候的宦官宮女趕出去,獨自一人靜坐在寢宮中,獨自盤算著如何收拾金國眼前的爛攤子。
忽然感到一陣胸悶,喉嚨一甜!
他趕緊拿出隨身帶著的手帕接住,再仔細看時,手帕上已經是一片鮮紅的血跡。
罷了!
罷了!
他心中暗自嘆息:說到底,大蒙古帝國再厲害,人口也不會超過一百萬。夏國有多少人來著?三百萬還是四百萬?
如果金國是一片大海的話,那蒙古和夏國加起來,不過是一捧沙子罷了,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他完顏璟是不行了,以後這兩個國家,就交給兒孫去慢慢對付吧!
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他得有兒孫!
包括李師兒給他生的兒子在內,他已經夭折了五個兒子了,現在沒有一個兒子還活在人間!
現在的當務之急,得先有一個兒子!
沒有兒子,就算大金帝國再怎麼昌盛,等他死後也跟他毫無關係了。
所以當務之急根本不是對付什麼蒙古人,而是生下一個繼承人。
「來人啊!」
完顏璟高聲大喝,道:「宣賈氏、范氏兩位美人,前來侍寢!」
功夫不大,兩位美人們輕盈地走進寢宮,她們倆容顏嬌艷如花,身姿婀娜多姿。完顏璟看著她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感,既有對生命的留戀,也有對未來的期許。
……
……
大宋,江南東路,信州城北,稼軒園。
這裡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莊園。
自從二十年前,辛棄疾在江西安撫使任上,被言官彈劾「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罷去所有職務後,就在這信州以北的帶湖之畔,修建了這所園林。
辛棄疾的居所「稼軒」,位於園中地勢較高之處,是一座兩層高的閣樓,原名集山樓,後改名雪樓。雪樓巍然矗立,飛檐翹角,雕樑畫棟,氣勢非凡。樓前是一片開闊的平地,一排平房臨湖而建,正是「稼軒」的主體。平房對面便是帶湖,湖水清澈見底,微風拂過,泛起層層漣漪,仿佛在為這座莊園增添幾分靈動之美。
此刻,辛棄疾正坐在雪樓前的石亭中,接待著一個重要的客人。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又一著名詞人。
如今二人盡皆不容於朝中顯貴,賦閒在家,垂垂老矣。
兩人對坐,石桌上擺著一壺酒,酒香四溢,與園中的花香交織在一起,令人心曠神怡。
「幼安賢弟,久違了。」陸游提起酒壺,為辛棄疾斟了一杯酒,酒香四溢,卻掩不住園中那股淡淡的藥草味。
辛棄疾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隨即放下,嘆道:「這酒是好酒,可惜我這身子,已經無福消受了。」
陸游看著辛棄疾,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低聲道:「幼安賢弟,你這一生為國為民,操勞過度,如今也該好好休養了。」
辛棄疾苦笑一聲,道:「休養?如今這天下,哪裡容得我休養?吳曦那逆賊,不顧吳家八十年的忠孝名節,起兵反叛,自稱什麼蜀王,向金國獻出四州之地。
老將丘崈,暮氣沉沉。不但不思殺敵報國,反而與金人眉來眼去。宰相韓侂胄要罷他的官,朝廷還有很多人反對。要我說,該!韓侂胄縱然千不對萬不對,罷老丘崈的官這件事,還真是做對了……」
雖然病的不輕,但是談及大宋如今的局勢,辛棄疾還是情不自禁的放大了音量,慷慨激昂,指點江山。
陸游靜靜地聽他講完,沉默片刻,緩緩道:「幼安賢弟,你可知道,這次咱們大宋這次開禧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嗎?兩年前,你去覲見陛下時,不是下了斷言,說金國必亡?」
辛棄疾知道老友不是想奚落自己,沉聲道:「願聞其詳。」
陸游輕嘆了一聲,道:「公允來講,這次朝廷北伐,方略不可說不正確。大宋有識之士,包括你我在內,都認為金國文恬武嬉,近年又連遭大災,黃河決口,國力大不如前了,正是北伐的好時機。
陛下和宰相,對於北伐的決心也不能不說不堅決。如今我大宋的形勢如此危殆,如果不是陛下和宰相硬頂著。朝中那幫軟骨頭,說不定早就去燕京城磕頭去了。
所以,我認為,咱們大宋,實在是國運不濟。當初,有岳武穆這樣的名將,卻沒有明君和名相相得益彰。如今,好不容易,皇帝和宰相都過得去吧,卻又沒名將了,連衰弱的金國都打不過。」
「是啊,朝廷無名將。」辛棄疾點了點頭,嘆道:「如今我大宋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一個年僅六旬畢再遇。可惜,畢再遇充其量就是一個牛皋、楊再興罷了,不是岳武穆那樣有望收復中原的名將。
對了,還有一向自命不凡的我辛棄疾。年輕時也曾想過,若能有一支精兵強將,何愁金國不滅?可惜,如今我這身子,已經無力再上戰場了。」
談到自己的身子骨,辛棄疾一片黯然。
忽地,陸游壓低聲音道:「幼安賢弟,你可曾聽說,金國北方,有蒙古崛起,連西夏都被他們打服了。」
辛棄疾點頭道:「倒是聽說了。其實,這也不全然是好事。表面上看,蒙古與金國是世仇,征服了西夏,又斷了金國一臂。若是蒙古能與金國相爭,咱們大宋或許能從中漁利。但實際上,你忘了當初,咱們大宋聯金滅遼之事嗎?蒙古崛起,恐怕是一個比金國更難對付的敵人啊!」
陸游搖了搖頭,道:「重點不在這裡。我聽說,那新興的蒙古有一大將,名叫趙朔。他既是成吉思汗的駙馬,又是成吉思汗麾下最厲害的戰將。非但如此,似乎還是流落草原的漢人的後代。」
「什麼?漢人之後?蒙古第一大將?」
辛棄疾還真沒聽說過此事,眼前大亮,親自給陸游斟了一盞酒,道:「來,放翁兄,你給我詳細講講,這蒙古第一大將,漢人趙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