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石柱山遊記
在山東濟南長清縣境內,有一無名奇山。山頂怪石嶙峋,有一巨大石柱突兀而起,如一劍指天,蔚為壯觀,游者因之為其取名曰「石柱山」。
晴日遠望石柱山,陡峭筆直,崢嶸多姿,藍天作襯,更覺挺拔。若是淫雨之日,但見山頂雲霧繚繞,石柱若隱若現,朦朦朧朧,恍如山在雲霧中行走,倍增神秘色彩。石柱山雖無名氣,卻與眾不同,以其特殊之狀,巍然聳立,俯瞰人間滄桑巨變,令人嚮往。
乙酉年初夏,是日,雨後初晴,陰霾盡掃,余豪興大發,邀約朋友數人,一起攀登石柱山。
山勢甚陡峭,山中無路,余等數人邊尋路,邊登山,蜿蜒蛇行而上。或踏石棱,或登凹坑,或拽茅草灌木,或牽手扶持,相互勉勵,奮力向上。雖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然沿途卻有鳥兒啁啾,野兔飛竄,山雞出沒,涼風習習,伴以蒼松翠柏,山花爛漫,清香四溢,沁人心脾,令人興意盎然,並不覺枯燥乏累。
臨近山頂,竟有碉堡暗藏,戰壕相連,想必此處曾是軍事要地,有軍隊把守,不知當年這裡可曾硝煙瀰漫,戰火紛飛?
不覺間,已然登至峰頂,立於巨石之上,舒展雙臂,極目遠眺,壯美山川,盡收眼底。仰望蒼穹,無涯無際,萬里無雲,碧藍如洗,蒼鷹翱翔,臨風盤旋;俯瞰四方,峰嵐起伏,引吭高呼,深谷回音。蔥鬱的山勢,如萬頃波濤,波瀾壯闊;京浦鐵路,自山下穿越,列車呼嘯,風馳電掣,渺如甲蟲。
鳥瞰山下的工業園區,星羅棋布,精巧別致,如繁星點點,與山川沃野相映成趣。余等不禁自內心處深感宇宙之大,人之渺小,令人頓悟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涵義。然石柱突兀,自山頂陡然拔起,周圍巨石相拱,無從攀援至石柱之頂,令人略覺遺憾。
余等數人在山顛盤桓良久,指點江山,讚美自然,抒發感慨,意猶未盡。此時,暮色將臨,天空現出一抹晚霞,紅光四射,絢麗無比,如詩如畫,宛如仙境,余等遂相互照應,自山背另闢蹊徑魚貫而下。
山背草木更覺濃郁,草深及胸,有一條小路或隱或現。人在草叢中穿行,腳下沃土鬆軟,忽高忽低,如踏棉絮。余等正撥草前行,忽覺眼前豁然開朗,見一方平地,一縷清泉自山岩縫隙中汩汩流出,泉水旁石壁上刻有三字:長仙泉。此泉順人工刻鑿的溝槽流入一盆狀石坑內,雖天氣炎熱乾燥,石盆中泉水卻是四季不竭,清涼甘冽,令人稱奇,方知「山有多高,水有多長」之說確有其實。
余等數人飲了清泉,又捧起泉水洗去臉上汗漬,頓覺神清氣爽,疲憊盡消,正感嘆宇宙之神奇造化,忽見一老翁荷鋤而來。老翁面色黑紅,身形矯健,聲若洪鐘。上前問之,方知系看山護林之人。詢其養生之道,老人撫著頜下鬍鬚笑曰:我今年七十有二,常年攀登此山,看護此林,飲此清泉,在山中耕耘播種,從無小恙。你們若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常攀此山,常飲仙泉,定會身心健康,壽過百歲。
余等聽罷老人之言,茅塞頓開,心情暢快,感激萬分,遂與老翁互道珍重,揮手作別,以目敬送老人漸行漸遠,隱身於幽谷山林,蔥蘢綠色之中。於是,抖擻精神,尋路下山而去。
攀登石柱山之經歷,令余等再次領悟「世上本無路,路是人走出來的」道理。人生之旅或許充滿艱難坎坷,重重迷霧,然只要目標明確,堅定信念,鼓舞勇氣,持之以恆,百折不撓,奮力前行,定能踏平險阻,到達希望之巔峰。
在山東濟南長清縣境內,有一無名奇山。山頂怪石嶙峋,有一巨大石柱突兀而起,如一劍指天,蔚為壯觀,游者因之為其取名曰「石柱山」。
晴日遠望石柱山,陡峭筆直,崢嶸多姿,藍天作襯,更覺挺拔。若是淫雨之日,但見山頂雲霧繚繞,石柱若隱若現,朦朦朧朧,恍如山在雲霧中行走,倍增神秘色彩。石柱山雖無名氣,卻與眾不同,以其特殊之狀,巍然聳立,俯瞰人間滄桑巨變,令人嚮往。
乙酉年初夏,是日,雨後初晴,陰霾盡掃,余豪興大發,邀約朋友數人,一起攀登石柱山。
山勢甚陡峭,山中無路,余等數人邊尋路,邊登山,蜿蜒蛇行而上。或踏石棱,或登凹坑,或拽茅草灌木,或牽手扶持,相互勉勵,奮力向上。雖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然沿途卻有鳥兒啁啾,野兔飛竄,山雞出沒,涼風習習,伴以蒼松翠柏,山花爛漫,清香四溢,沁人心脾,令人興意盎然,並不覺枯燥乏累。
臨近山頂,竟有碉堡暗藏,戰壕相連,想必此處曾是軍事要地,有軍隊把守,不知當年這裡可曾硝煙瀰漫,戰火紛飛?
不覺間,已然登至峰頂,立於巨石之上,舒展雙臂,極目遠眺,壯美山川,盡收眼底。仰望蒼穹,無涯無際,萬里無雲,碧藍如洗,蒼鷹翱翔,臨風盤旋;俯瞰四方,峰嵐起伏,引吭高呼,深谷回音。蔥鬱的山勢,如萬頃波濤,波瀾壯闊;京浦鐵路,自山下穿越,列車呼嘯,風馳電掣,渺如甲蟲。
鳥瞰山下的工業園區,星羅棋布,精巧別致,如繁星點點,與山川沃野相映成趣。余等不禁自內心處深感宇宙之大,人之渺小,令人頓悟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涵義。然石柱突兀,自山頂陡然拔起,周圍巨石相拱,無從攀援至石柱之頂,令人略覺遺憾。
余等數人在山顛盤桓良久,指點江山,讚美自然,抒發感慨,意猶未盡。此時,暮色將臨,天空現出一抹晚霞,紅光四射,絢麗無比,如詩如畫,宛如仙境,余等遂相互照應,自山背另闢蹊徑魚貫而下。
山背草木更覺濃郁,草深及胸,有一條小路或隱或現。人在草叢中穿行,腳下沃土鬆軟,忽高忽低,如踏棉絮。余等正撥草前行,忽覺眼前豁然開朗,見一方平地,一縷清泉自山岩縫隙中汩汩流出,泉水旁石壁上刻有三字:長仙泉。此泉順人工刻鑿的溝槽流入一盆狀石坑內,雖天氣炎熱乾燥,石盆中泉水卻是四季不竭,清涼甘冽,令人稱奇,方知「山有多高,水有多長」之說確有其實。
余等數人飲了清泉,又捧起泉水洗去臉上汗漬,頓覺神清氣爽,疲憊盡消,正感嘆宇宙之神奇造化,忽見一老翁荷鋤而來。老翁面色黑紅,身形矯健,聲若洪鐘。上前問之,方知系看山護林之人。詢其養生之道,老人撫著頜下鬍鬚笑曰:我今年七十有二,常年攀登此山,看護此林,飲此清泉,在山中耕耘播種,從無小恙。你們若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常攀此山,常飲仙泉,定會身心健康,壽過百歲。
余等聽罷老人之言,茅塞頓開,心情暢快,感激萬分,遂與老翁互道珍重,揮手作別,以目敬送老人漸行漸遠,隱身於幽谷山林,蔥蘢綠色之中。於是,抖擻精神,尋路下山而去。
攀登石柱山之經歷,令余等再次領悟「世上本無路,路是人走出來的」道理。人生之旅或許充滿艱難坎坷,重重迷霧,然只要目標明確,堅定信念,鼓舞勇氣,持之以恆,百折不撓,奮力前行,定能踏平險阻,到達希望之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