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章 陸權與海權
除了這關於陸權學說的三句名言外,麥金德還說,因為在歷史上,居住在這一地區的機動性強大的遊牧民族曾多次向外征服邊緣地區,給周圍的文明帶來極大威脅。現代鐵路的發展,形成新的機動性,俄國取代了蒙古帝國,樞紐國家俄國與德國的結盟,有可能向歐亞大陸邊緣地區擴張,形成世界帝國。
第二件事則是,麥金德引證大量歷史事實說明來自大陸腹地的征服者對邊緣地帶向著三個方向擴張和侵略:向東南方向季風邊緣區和澳大利亞;向東北方向經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到美洲;向西到歐洲邊緣地帶和南部腹地。世界歷史總的來說是按著這些方向發展的。
麥金德找到了世界大陸的「心臟」,成就了陸權說的理論基礎。當時,就他的國家而言,人們認為,作為海權國家的英國面臨著陸權國家興起的嚴重挑戰,需要修改戰略和外交政策。雖然這在當時顯然已經來不及了,但這並不影響陸權說對國際戰略和政治地理思想有強烈影響,因為它畢竟是第一次把歷史、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結合起來,提供了世界地理背景下的全球戰略概念的嘗試。
與麥金德的陸權學說相對的,便是海權論。
什麼是海權論?簡單理解,可以說是一種通過海洋控制全世界的強權或霸權理論。
這種理論最早起源於古人建立強大的國家海上力量以控制海洋的思想,代表人物有公元前6~前5世紀古希臘城邦雅典的海軍統帥地米斯托克利
和伯里克利。近現代,這種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乃至成為一種軍事術語。
作為軍事術語的海權論創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認為,海洋必然成為渴望獲得財富和擁有實力的海上強國進行競爭和發生衝突的主要領域,海上強國必須具備多個條件以獲得海上行動自由,海軍戰略的關鍵就是平時和戰時建立和運用國家的海上力量,奪取制海權的方法是艦隊決戰和海上封鎖。
海權論的鼻祖是馬漢,他認為,制海權對一國力量最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線能帶來大量商業利益,因此必須有強大的艦隊確保制海權,以及足夠的商船與港口來利用此一利益。同時強調,海洋軍事安全的價值,認為海洋可保護國家免於在本土交戰,而制海權對戰爭的影響比陸軍更大。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峽附近的水域,再進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進一步與列強共同利用東南亞與華夏的海洋利益。
除了馬漢,海權論的代表人物還有英國海軍理論家和歷史學家J.S.科貝特、俄國海軍軍官N.L.克拉多等。因為海權論的基本觀點受到英、美、日等海上強國的推崇,並對這些國家的海洋政策和海軍戰略產生深遠影響。
最先接受海權論的是英國人。當時,英國正在辯論擴充海軍的問題,馬漢的作品對英國海軍建設和海軍戰略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因為多處對法國海軍的失敗做了評論,因而受到法國人的重視,並稱讚其評論客觀公正。
在德國,威廉二世將海權論作為擴充海軍的理論依據,並規定馬漢的著作為海軍學校的教材。在日本,因為海權論創立時,正是日本全力擴充遠洋海軍的年代,因而受到日本政界、軍界推崇。在俄國,海權論早期著作的俄譯本被年輕海軍軍官奉為經典,克拉多主張把海權論應用於俄國海軍和海上力量建設並因此受到沙皇的讚賞。
美國接受海權論作為國家政策的時間比歐洲稍遲,1896年羅斯福任美國海軍次長後,開始全面接受海權論,並據此大力發展海軍,修改海軍制度,建立兵工廠和船塢。至1989年美西戰爭爆發時,已擁有優於西班牙的艦隊,從而為奪取勝利奠定了基礎。戰後,美國海軍控制了加勒比海,占領了波多黎各、菲律賓、夏威夷、薩摩亞和威克島。
很多人認為,美國繼承英國,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從美國在全球治理上面的理念,整體是繼承英國的。但是在治理效果方面,顯然整體是不如英國人的!
這也是為何,在學術界一直有一種觀點,那就是美國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世界性帝國、但是卻又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世界性帝國。
美國非常重視海權論,也非常重視陸權論,這一點可以從美國一戰、二戰以及二戰後的舉措就可以看出來。
美國憑藉著一戰、二戰,取代了英國,在與蘇聯合作支解英法殖民體系,美國憑藉著強大的海軍和大量的海外軍事基地,控制著世界主要的航線關鍵支點,這是海權論在美國的一種體現。
而美國一直插手歐亞大陸和非洲的事,讓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得不到安寧,甚至在90年代發起海灣戰爭、發動科索沃戰爭,剛進入21世紀,便迫不及待發動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這一點也可以看到陸權論在美國的一種體現。
但是從80年代開始,美國在海權、陸權方面便不斷遭受到來自各方的挑戰。
到了現在,這種挑戰更是非常強大,以至於讓美國在海權、陸權都出現大幅度退縮形勢。
以至於在美國,發生著激烈的爭吵,有的人認為應該放棄陸權,結束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甚至有更極端一些的則是認為,美國應該放棄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量的軍事基地,集中力量確保海權的主導權。
當然,還有更極端的,則是認為,美國應該撤走海外所有軍事基地,回到孤立主義時代,積蓄力量,好好地過自己的日子,以後有機會再取得世界霸權。
另一派則認為,美國已經退伍可退,作為世界霸主,面臨著挑戰,那就只能迎挑戰而行,應該更加強力維持陸權和海權,從而稱霸世界,遏制所有的挑戰者。
這一派甚至說了非常危言聳聽的話語,那就是美國一退,那就是萬丈深淵!
英國在二戰失去了廣袤的殖民地,從而國力快速衰弱,到了現在更是處於尷尬之地,而這還是因為有美英同盟體系,有美國作為支撐。
這是教訓!
英國能退,還能依靠美英同盟體系,維持著世界影響力。
美國要是退,能依靠什麼?
依靠新的世界霸主的仁慈麼?(本章完)
第二件事則是,麥金德引證大量歷史事實說明來自大陸腹地的征服者對邊緣地帶向著三個方向擴張和侵略:向東南方向季風邊緣區和澳大利亞;向東北方向經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到美洲;向西到歐洲邊緣地帶和南部腹地。世界歷史總的來說是按著這些方向發展的。
麥金德找到了世界大陸的「心臟」,成就了陸權說的理論基礎。當時,就他的國家而言,人們認為,作為海權國家的英國面臨著陸權國家興起的嚴重挑戰,需要修改戰略和外交政策。雖然這在當時顯然已經來不及了,但這並不影響陸權說對國際戰略和政治地理思想有強烈影響,因為它畢竟是第一次把歷史、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結合起來,提供了世界地理背景下的全球戰略概念的嘗試。
與麥金德的陸權學說相對的,便是海權論。
什麼是海權論?簡單理解,可以說是一種通過海洋控制全世界的強權或霸權理論。
這種理論最早起源於古人建立強大的國家海上力量以控制海洋的思想,代表人物有公元前6~前5世紀古希臘城邦雅典的海軍統帥地米斯托克利
和伯里克利。近現代,這種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乃至成為一種軍事術語。
作為軍事術語的海權論創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認為,海洋必然成為渴望獲得財富和擁有實力的海上強國進行競爭和發生衝突的主要領域,海上強國必須具備多個條件以獲得海上行動自由,海軍戰略的關鍵就是平時和戰時建立和運用國家的海上力量,奪取制海權的方法是艦隊決戰和海上封鎖。
海權論的鼻祖是馬漢,他認為,制海權對一國力量最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線能帶來大量商業利益,因此必須有強大的艦隊確保制海權,以及足夠的商船與港口來利用此一利益。同時強調,海洋軍事安全的價值,認為海洋可保護國家免於在本土交戰,而制海權對戰爭的影響比陸軍更大。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峽附近的水域,再進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進一步與列強共同利用東南亞與華夏的海洋利益。
除了馬漢,海權論的代表人物還有英國海軍理論家和歷史學家J.S.科貝特、俄國海軍軍官N.L.克拉多等。因為海權論的基本觀點受到英、美、日等海上強國的推崇,並對這些國家的海洋政策和海軍戰略產生深遠影響。
最先接受海權論的是英國人。當時,英國正在辯論擴充海軍的問題,馬漢的作品對英國海軍建設和海軍戰略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因為多處對法國海軍的失敗做了評論,因而受到法國人的重視,並稱讚其評論客觀公正。
在德國,威廉二世將海權論作為擴充海軍的理論依據,並規定馬漢的著作為海軍學校的教材。在日本,因為海權論創立時,正是日本全力擴充遠洋海軍的年代,因而受到日本政界、軍界推崇。在俄國,海權論早期著作的俄譯本被年輕海軍軍官奉為經典,克拉多主張把海權論應用於俄國海軍和海上力量建設並因此受到沙皇的讚賞。
美國接受海權論作為國家政策的時間比歐洲稍遲,1896年羅斯福任美國海軍次長後,開始全面接受海權論,並據此大力發展海軍,修改海軍制度,建立兵工廠和船塢。至1989年美西戰爭爆發時,已擁有優於西班牙的艦隊,從而為奪取勝利奠定了基礎。戰後,美國海軍控制了加勒比海,占領了波多黎各、菲律賓、夏威夷、薩摩亞和威克島。
很多人認為,美國繼承英國,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從美國在全球治理上面的理念,整體是繼承英國的。但是在治理效果方面,顯然整體是不如英國人的!
這也是為何,在學術界一直有一種觀點,那就是美國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世界性帝國、但是卻又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世界性帝國。
美國非常重視海權論,也非常重視陸權論,這一點可以從美國一戰、二戰以及二戰後的舉措就可以看出來。
美國憑藉著一戰、二戰,取代了英國,在與蘇聯合作支解英法殖民體系,美國憑藉著強大的海軍和大量的海外軍事基地,控制著世界主要的航線關鍵支點,這是海權論在美國的一種體現。
而美國一直插手歐亞大陸和非洲的事,讓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得不到安寧,甚至在90年代發起海灣戰爭、發動科索沃戰爭,剛進入21世紀,便迫不及待發動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這一點也可以看到陸權論在美國的一種體現。
但是從80年代開始,美國在海權、陸權方面便不斷遭受到來自各方的挑戰。
到了現在,這種挑戰更是非常強大,以至於讓美國在海權、陸權都出現大幅度退縮形勢。
以至於在美國,發生著激烈的爭吵,有的人認為應該放棄陸權,結束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甚至有更極端一些的則是認為,美國應該放棄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量的軍事基地,集中力量確保海權的主導權。
當然,還有更極端的,則是認為,美國應該撤走海外所有軍事基地,回到孤立主義時代,積蓄力量,好好地過自己的日子,以後有機會再取得世界霸權。
另一派則認為,美國已經退伍可退,作為世界霸主,面臨著挑戰,那就只能迎挑戰而行,應該更加強力維持陸權和海權,從而稱霸世界,遏制所有的挑戰者。
這一派甚至說了非常危言聳聽的話語,那就是美國一退,那就是萬丈深淵!
英國在二戰失去了廣袤的殖民地,從而國力快速衰弱,到了現在更是處於尷尬之地,而這還是因為有美英同盟體系,有美國作為支撐。
這是教訓!
英國能退,還能依靠美英同盟體系,維持著世界影響力。
美國要是退,能依靠什麼?
依靠新的世界霸主的仁慈麼?(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