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練技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新礦是國有企業,看報紙知道當時的煤炭部重要領導都參加了剪彩活動儀式。

  實際上,這個新礦已經從1975年開始建成出煤了,由於煤田儲量大,又進行了二期擴建工程,從30萬噸年產能到150萬噸,確實是新礦改天換地的大事件。

  小平參加工作正是1985年。

  國有企業小平見過,打掃廁所,挑熱水,管理都很正規,況且,新礦已經生產10年了。

  由於小平在招工表上寫的名字,大家都不認得,遲來了4個月,又培訓了一個月,算是1985年6月份才上班,也沒有去其他兄弟礦實地培訓,就安排上崗了。新礦對高中生也真是高看一眼,居然安排在地面生產單位,是膠帶運輸機司機。

  小平兢兢業業幹了不到一個月,就被調配到機電檢修班。

  副班長是剛從其他礦調過來的老電工,好巧不巧,居然是小平老家本村的一位哥哥。

  這位老哥哥立馬找到小平說,開皮帶當司機,是個傻子都能幹,年紀輕輕的,不如學門技術,有句老話說,一技傍身吃遍天。

  小平的父母親都是普通人,父親是靠苦力,母親是家庭婦女,爺爺奶奶小平沒有見過,爺爺是石匠,當兵打仗成了烈士,奶奶是爺爺這個石匠蓋的房,下雨塌了,砸死了,聽村里說,當時奶奶正在擀麵條。

  因此,小平根本不知道技術是個什麼東西。

  這位本村哥哥善於察言觀色,先讓小平在檢修班工作,三天後就作出決定,他說,小平啊,你的性格急躁,本來想讓你當電工,我好好帶帶你,可你這急脾氣,干不好電工,動不動就送電是要人命的,沒聽說過「電老虎」嘛。

  小平心裡想,難道技術與我無緣。

  這位哥哥用心良苦。你乾電焊吧,這也是技術。技術好的,焊接輪船,工資很高的。

  小平想,礦上哪有輪船啊。

  一門技術從一無所知,到熟能生巧,不是件容易事兒。當然,學技術的都是這樣練成的。沒有什麼抄近路。

  小平無非是遇到了機會,人這輩子,機會不多的,必須抓住。

  但小平忘記了,上初中的時候,一本袁天罡的書說,小平是天河水之命,不能玩火的職業。

  這是有點兒迷信,但小平學了電焊,確實後來沒有什麼發展和建樹,倒是多次差點兒丟了命。

  這是後話。

  初學電焊的時候,小平遭罪了。電焊的護臉罩使不好,自我保護意識差,眼睛被強烈的焊弧光晃的除了流淚就是腫脹,臉蛋、脖子被電弧光照的脫了一層皮,又一層皮。但小平沒有退縮。

  哪位袁師傅說,這學技術吧,一等人一說就會,二等人一教就會,三等人碰到南牆才會。小平你就是三等人。遇難而退吧,最後成了瞎子,不能說師傅沒提醒你。

  小平這個三等人,不但脾氣急,而且還是個犟種。

  小平暗咬後槽牙,非學會不可。

  簡單解說。

  小平不但學會了,而且還成了名家。氣割電焊,都是找他干,這不過才半年時間。師傅倒成了無用之人,閒的唱京劇選段《沙家浜》,「想當年,老子的隊伍才開張,攏共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

  但小平也要很大缺點,就是無條件聽領導的,不講其他條件,比如焊件的承受力,如何設計焊接受力最大最好。

  有一次,領導安排在煤堆上焊制一個大型鐵架子,傾斜狀的,意思是想讓從上面煤樓流煤筒的煤順著大鐵架子上的鐵板流,流向煤堆邊緣,擴大煤堆儲量。本來原來都是推土機推的,領導創新,說這樣能省多少柴油。

  這顯然是個錯誤的創新。

  人工移動大鐵架子太費勁兒不說,焊接工程量很大的。師傅不干,說不行,說是亂干瞎干。

  於是,領導讓小平干,小平不明就裡,結果可想而知,一群人幹了一天,領導說先試試,轟隆隆的原煤一上大鐵架子,大鐵架子一下倒塌散了架。

  領導也沒有說什麼,知道小平的技術是放心的。倒是有個老工人說,小平焊個屁。

  小平是個什麼人呢?領導一表揚就上勁兒。

  人是分類的。有的人把批評不當一回事兒,說把領導的批評當成吃蜜,就當是領導批評他親爹;有的人就愛聽表揚,有一點兒不順耳的話,就悶悶不樂好幾天。小平屬於後一種人。

  悶悶不樂好幾天,本來也沒有朋友,那時候還沒有手機,哪個打掃廁所挑熱水相識的小舅子斷了聯繫,這一斷就是幾十年。沒有人訴苦,小平就買雜誌,看到《人民文學》王蒙寫的「綠化樹」小說,看到那個人窩囊,就像是自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