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越裳上黎山!
第404章 越裳上黎山!
越裳抬手扶起了老漢,笑道:「仙人又如何,凡人又如何,我不曾助你,與你不過萍水相逢,何須拜我?」
老漢聞言一愣,驚訝道:「仙人所言老漢不明白,不過凡人拜仙人,這不是應有之義嗎?」
越裳搖了搖頭道,「拜父母是為養育之恩,拜師尊是為傳道之恩,拜官吏是為守護之恩,你我萍水相逢,我未曾與你有一絲恩情,你何須因為我是仙人而拜我?」
老漢聞言一臉震驚,仔細一想,仙人說的好像沒錯,拜仙人還不如回家拜父母呢。
「不愧是仙人,知道的就是多。」
老漢撓了撓,道。
越裳聞言笑了笑,沒有再多說什麼,一步步向著更遠處走去,全程沒有動用一絲一毫的法力,和普通人完全一樣。
老漢遠遠的看著一步步離去的越裳,想要開口,卻不知道說些什麼,只能目送越裳離去。
只不過老漢回家之後,確實將這一經歷廣而告之,在當地引起了激烈的議論,別的不說,往後幾日,當地對父母叩首行禮的人多了不少。
話分兩頭,對越裳而言,和老漢的相遇,不過是旅途上不起眼的經歷罷了,並沒有被越裳放在心上。
此時的越裳,依舊在不斷的前進當中,越裳自己觀察這周圍的一切,無論是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亦或是人間百態,皆在越裳的觀察當中。
現在的越裳,已經將證道大羅金仙的事情放到了一旁,單純是想走一走,看一看人間,看一看平日裡不曾注意到的風景!
最開始的時候,越裳遊歷人間,總是在尋找突破大羅金仙的契機,希望早日證道大羅道果,成就大羅金仙。
但隨著遊歷的進行,慢慢的,越裳的心也平靜了下來,不在著急了,注意力放到放在了遊歷之上,不再去刻意的追求悟道和突破了。
修為弱些就弱些吧,自己不是大羅金仙又如何,同樣不影響自己是三千人祖之一。
若人族有難,太乙金仙亦是上陣殺敵,護衛後輩!
實力如此,做到這一步,也能問心無愧!
這樣一想,越裳反倒是不急了。
就這樣,越裳在人族當中開始了遊歷,遇山游山,遇水觀水,逢村就進,逢城便入,觀天地景色,看人間百態!
一連五萬會元,越裳已經走遍了人間將近九成的地方。
越裳走在山林當中,突然間,眼前出現了一片鬱鬱蔥蔥的竹林,看上去生機勃勃,讓人很是舒服。
越裳見到之後也不禁眼前一亮,不由得上前,在竹林當中漫步行走。
不知走了多久,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座由竹林搭建的小院,小院樸素雅致,讓越裳心中暗贊一聲。
靠近小院,只見在小院當中坐著一個老婆婆。
越裳剛剛走到竹樓之前,正要開口,就聽到裡面的老婆婆開口道:
「客人遠道而來,還請入內歇歇腳。」
越裳聞言眼睛微微一亮,當即笑道:「既然如此,那便謝過老人家了!」
遇到如此小院,越裳也想入內一觀。
越裳對著驪山老母拱了拱手,隨即推門而入,走進了小院當中。
四下打量,只見小院當中景色優美宜人,四面皆被竹林環繞,極為清幽,進入小院當中,越裳只覺得心曠神怡,心情也跟著好了不少,越裳忍不住開口誇讚道。
「老人家目光當真不錯,此處幽靜空靈,鍾天地之靈秀,乃是隱居避世的好地方!」
說來也怪,這處竹樓雖然很不錯,但說到底,終歸就是一處竹樓罷了,越裳行走人間這麼多年,這般的竹樓也見過不少,有些環境甚至比這裡還要清幽不少。
但這一座竹樓給越裳的感覺完全不同,越裳從未見過如此清幽的竹樓,讓人很是舒服,但要是具體說為何,越裳又說不上來。
「此處竹樓,確實很合老身心意,當初選擇道場之時,老身也挑了不少時間!」
驪山老母聞言當即笑道。
道場二字一出,越裳頓時一驚,目光看向院落當中的驪山老母。
洪荒當中,但凡是能被稱之為道場的,皆是有道真修所在,最差也待是大羅金仙的閉關之地方才有資格稱呼為道場,其餘之仙,閉關之地頂多算是洞府。
越裳看著眼前的驪山老母,依舊沒有察覺到絲毫異常,宛如一個凡人一把,但此時的越裳,卻不敢將其當作凡人。
自己察覺不到絲毫神異之處,只能是雙方修為差距過大,眼前之人,恐怕不止是大羅金仙,極有可能是准聖大能!
怪不得我覺得此處竹樓如此清幽靈秀,原來是前輩的閉關之所。
據說真正的大能閉關之地,處處暗合大道,端是玄妙無雙,今日也算是見識到了。
「人族越裳,見過前輩!」
想到這裡,越裳當即拱手行禮道!
驪山老母微笑著開口道。
「你方才所言,仙人又如何,凡人又如何,不叫那老漢拜你,今你怎得又來拜我。」
「老身於你亦無恩情。」
越裳搖了搖頭,開口道。
「前輩此言差異,晚輩所行之禮,乃是平日見面之禮,不算大禮,行之無妨。」
「那老漢所行之禮,乃是跪拜大禮,我與其並無因果,故不受之!」
「今日得見前輩,若是無禮,豈不是怠慢了前輩?」
驪山老母聞言點了點頭道:
「言之有理!」
「老身於此隱居,方才聽到你於山下所言,倒是開天闢地以來頭一遭,倍覺驚奇,特邀你上來一見,還望勿怪!」
越裳這才明白,並非是自己走到了這裡,而是眼前這位前輩以某種玄妙法門,將自己引導到了這裡。
恐怕自己早就不知不覺的偏離了原本的路程。
一時間,越裳心中驚訝更甚,要知道,自己雖然修為不算很高,但也是太乙金仙巔峰的仙人,放在三界當中,也是一等一的強者。
方才竟然沒有絲毫察覺,就被眼前之人引到了這竹樓當中。
眼前之人的道行,絕對很高,恐怕還在大羅金仙之上,是真正的大神通者!
「哪裡的話,能的前輩垂青相邀,乃是我之榮幸。」
「前輩神通玄妙,晚輩佩服!」
驪山老母擺了擺手道。
「一些小手段罷了。」
「我觀你所言,蘊含大道,想和你論道一番,不知可否?」
越裳眼睛再度一亮,當即開口道:
「求之不得,就是晚輩道行淺薄,恐怕······」
驪山老母聞言笑了笑,開口道:「正所謂道法道法,道在法前,法力高低,何足道哉,一日得悟大道,積累法力不過轉瞬之間。」
「前輩言之有理,那晚輩便獻醜了。」
「請!」
驪山老母聞言,眼中也露出了感興趣之色,一抬手,兩個蒲團出現在小院當中。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驪山老母率先坐在了其中的一個蒲團之上,對著越裳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一旁的越裳拱了拱手,也隨之坐在了蒲團之上。
竹樓當中,女魃好奇的看著外面的場景,一臉震驚的看著越裳,以女魃如今的法力,自然能看出越裳的深淺,太乙金仙巔峰,不過道基卻極為紮實,不見絲毫虛浮,其中隱隱能看到點點金光,顯然是一位福德金仙!
這個修為雖然不錯,但也僅僅是不錯了,放在洪荒其餘地方,這個修為都也能稱得上一句有道真修,但在這裡,卻是算不得什麼。
但很顯然,能被前輩特意尋來,和自己論道,眼前這位仙子,絕對不是簡單人物。
人族越裳?
好熟悉的名字,女魃眼中露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後,女魃眼睛瞬間瞪大,是那位掛令而去,遊歷天下的太上長老!
原來是這位老祖,一時間,女魃看向越裳的目光發生了變化,眼中蘊含這一絲尊敬之色。
這位,可是三千先天人祖,人族的源頭,若是沒有這位,人族現如今的兩千六百氏族怕是要少一個氏族了,由不得女魃不尊敬!
這和修為無關,縱然女魃修為通天,光是這人族老祖這一身份,就足以讓女魃尊敬了。
女魃的窺探並沒有影響到院落當中的兩人,隨著兩人落座,此番論道正式開始,雙方不論大道,不比玄功,不講神通,僅僅論越裳所言,轉眼間,兩人的心神都投入到了眼前的論道當中,不在關注其餘之事。
「你方才所言,凡人當對恩人行禮,而非對仙人行禮。」
「但洪荒當中,凡人拜仙人,弱者拜強者,晚輩拜前輩,乃是應有之義,過去幾個量劫皆是如此。」
越裳聞言當即反駁道:「前輩所言有理,不僅僅是過去的幾個量劫,縱然是現在,洪荒當中也是如此,凡人拜仙人,弱者拜強者,晚輩拜前輩,所有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但晚輩卻覺得如此不妥,縱有通天修為,於我無益,又與我何干?」
「拜強者不如拜恩人·······」
兩人盤坐在院落當中,相對而坐,周圍竹林簌簌,雙方你一言我一語,開啟了一場奇怪的論道。
轉眼間,三月時間轉瞬即逝,驪山老母不禁點了點頭道:「你之所言,確實精妙,其中諸多說法,老身也未曾想到!」
聽到驪山老母的話,越裳聞言臉上也露出了笑容,擺了擺手道:「我遊歷洪荒五萬會元,看了不少事情,偶有所得,不算什麼。」
驪山老母聞言眉頭微微一挑,感慨道:「遊歷洪荒五萬會元,當真是好氣魄,昔年女媧聖人也不過是遊歷洪荒三千會元而已,你較之女媧娘娘,尚且還多四萬七千會元呢。」
越裳聞言頓時一驚,連忙擺手道:
「哪裡哪裡!」
「我如何能跟聖母娘娘相比,不瞞前輩,我為三千人族之一,是昔年女媧娘娘親手捏成的先天人族之一,但我之資質愚鈍,在一眾兄弟姐妹當中,最是差勁,修為也最弱。」
「想來您應該也知曉,在軒轅人皇劃分九州之前按,人族有二十四域,其中有二十四位人族太上長老坐鎮,我便是其中之一,其餘二十三位,早已證道大羅道果,只剩下我一個尚且還是太乙金仙,也正因為如此,我方才遊歷洪荒,以求突破之法。」
「不過資助愚鈍,聖母娘娘三千會元證道成聖,我五萬會元,依舊摸不到大羅的門檻!」
說到這裡,越裳也不禁搖頭嘆息。
一臉遊歷五萬會元,雖然見到了不少東西,有了很多感悟,但這些都不是修為上的感悟,五萬會元,依舊在原地踏步。
「你所言差異,我方才和你論道,自覺你之道頗為玄妙,言語之間,已有立道之能。」
「等你立下大道,別說大羅金仙,縱然是混元金仙也是探囊取物,隨手可證。」
越裳聞言頓時愣住了,「立道?」
「敢問前輩,何為立道?」
越裳作為三千人族之一,自詡見識不凡,但這立道的說法,還是越裳第一次聽說。
「我且問你,何為道?」
驪山老母聞言也不回答,而是率先開口問道。
何為道?
越裳聞言不禁愣住了,眼中露出思索之色,腦海當中有無數念頭,卻不知道該怎麼說。
不過驪山老母也沒有指望越裳回答。
頓了頓,驪山老母再度開口道:「道本無形,存於混沌之中!」
「世人皆知有三千大道,然歸根結底,其實大道只有一個,三千大道不過是大道的三千種表現。」
「現如今三界當中的三千大道,便是天地未開之時,三千混沌魔神立下的大道,是三千混沌魔神眼中的大道!」
「盤古大神開天闢地之後,洪荒之中亦有無數大神通者立下大道,仙道,魔道皆是如此,甚至人族武道,八卦之道,地仙道等等也是如此。」
「不過人族武道脫胎於肉身道當中,也能算作肉身道。」
「這些道皆是前人所立,今日和你論道一番,老身覺得,你也能立下一道!」
「並以此成道!」
「或許無法證道成聖,也無法和仙道魔道相比,但亦可作為一道!」
驪山老母笑著看著眼前的越裳道。
(本章完)
越裳抬手扶起了老漢,笑道:「仙人又如何,凡人又如何,我不曾助你,與你不過萍水相逢,何須拜我?」
老漢聞言一愣,驚訝道:「仙人所言老漢不明白,不過凡人拜仙人,這不是應有之義嗎?」
越裳搖了搖頭道,「拜父母是為養育之恩,拜師尊是為傳道之恩,拜官吏是為守護之恩,你我萍水相逢,我未曾與你有一絲恩情,你何須因為我是仙人而拜我?」
老漢聞言一臉震驚,仔細一想,仙人說的好像沒錯,拜仙人還不如回家拜父母呢。
「不愧是仙人,知道的就是多。」
老漢撓了撓,道。
越裳聞言笑了笑,沒有再多說什麼,一步步向著更遠處走去,全程沒有動用一絲一毫的法力,和普通人完全一樣。
老漢遠遠的看著一步步離去的越裳,想要開口,卻不知道說些什麼,只能目送越裳離去。
只不過老漢回家之後,確實將這一經歷廣而告之,在當地引起了激烈的議論,別的不說,往後幾日,當地對父母叩首行禮的人多了不少。
話分兩頭,對越裳而言,和老漢的相遇,不過是旅途上不起眼的經歷罷了,並沒有被越裳放在心上。
此時的越裳,依舊在不斷的前進當中,越裳自己觀察這周圍的一切,無論是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亦或是人間百態,皆在越裳的觀察當中。
現在的越裳,已經將證道大羅金仙的事情放到了一旁,單純是想走一走,看一看人間,看一看平日裡不曾注意到的風景!
最開始的時候,越裳遊歷人間,總是在尋找突破大羅金仙的契機,希望早日證道大羅道果,成就大羅金仙。
但隨著遊歷的進行,慢慢的,越裳的心也平靜了下來,不在著急了,注意力放到放在了遊歷之上,不再去刻意的追求悟道和突破了。
修為弱些就弱些吧,自己不是大羅金仙又如何,同樣不影響自己是三千人祖之一。
若人族有難,太乙金仙亦是上陣殺敵,護衛後輩!
實力如此,做到這一步,也能問心無愧!
這樣一想,越裳反倒是不急了。
就這樣,越裳在人族當中開始了遊歷,遇山游山,遇水觀水,逢村就進,逢城便入,觀天地景色,看人間百態!
一連五萬會元,越裳已經走遍了人間將近九成的地方。
越裳走在山林當中,突然間,眼前出現了一片鬱鬱蔥蔥的竹林,看上去生機勃勃,讓人很是舒服。
越裳見到之後也不禁眼前一亮,不由得上前,在竹林當中漫步行走。
不知走了多久,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座由竹林搭建的小院,小院樸素雅致,讓越裳心中暗贊一聲。
靠近小院,只見在小院當中坐著一個老婆婆。
越裳剛剛走到竹樓之前,正要開口,就聽到裡面的老婆婆開口道:
「客人遠道而來,還請入內歇歇腳。」
越裳聞言眼睛微微一亮,當即笑道:「既然如此,那便謝過老人家了!」
遇到如此小院,越裳也想入內一觀。
越裳對著驪山老母拱了拱手,隨即推門而入,走進了小院當中。
四下打量,只見小院當中景色優美宜人,四面皆被竹林環繞,極為清幽,進入小院當中,越裳只覺得心曠神怡,心情也跟著好了不少,越裳忍不住開口誇讚道。
「老人家目光當真不錯,此處幽靜空靈,鍾天地之靈秀,乃是隱居避世的好地方!」
說來也怪,這處竹樓雖然很不錯,但說到底,終歸就是一處竹樓罷了,越裳行走人間這麼多年,這般的竹樓也見過不少,有些環境甚至比這裡還要清幽不少。
但這一座竹樓給越裳的感覺完全不同,越裳從未見過如此清幽的竹樓,讓人很是舒服,但要是具體說為何,越裳又說不上來。
「此處竹樓,確實很合老身心意,當初選擇道場之時,老身也挑了不少時間!」
驪山老母聞言當即笑道。
道場二字一出,越裳頓時一驚,目光看向院落當中的驪山老母。
洪荒當中,但凡是能被稱之為道場的,皆是有道真修所在,最差也待是大羅金仙的閉關之地方才有資格稱呼為道場,其餘之仙,閉關之地頂多算是洞府。
越裳看著眼前的驪山老母,依舊沒有察覺到絲毫異常,宛如一個凡人一把,但此時的越裳,卻不敢將其當作凡人。
自己察覺不到絲毫神異之處,只能是雙方修為差距過大,眼前之人,恐怕不止是大羅金仙,極有可能是准聖大能!
怪不得我覺得此處竹樓如此清幽靈秀,原來是前輩的閉關之所。
據說真正的大能閉關之地,處處暗合大道,端是玄妙無雙,今日也算是見識到了。
「人族越裳,見過前輩!」
想到這裡,越裳當即拱手行禮道!
驪山老母微笑著開口道。
「你方才所言,仙人又如何,凡人又如何,不叫那老漢拜你,今你怎得又來拜我。」
「老身於你亦無恩情。」
越裳搖了搖頭,開口道。
「前輩此言差異,晚輩所行之禮,乃是平日見面之禮,不算大禮,行之無妨。」
「那老漢所行之禮,乃是跪拜大禮,我與其並無因果,故不受之!」
「今日得見前輩,若是無禮,豈不是怠慢了前輩?」
驪山老母聞言點了點頭道:
「言之有理!」
「老身於此隱居,方才聽到你於山下所言,倒是開天闢地以來頭一遭,倍覺驚奇,特邀你上來一見,還望勿怪!」
越裳這才明白,並非是自己走到了這裡,而是眼前這位前輩以某種玄妙法門,將自己引導到了這裡。
恐怕自己早就不知不覺的偏離了原本的路程。
一時間,越裳心中驚訝更甚,要知道,自己雖然修為不算很高,但也是太乙金仙巔峰的仙人,放在三界當中,也是一等一的強者。
方才竟然沒有絲毫察覺,就被眼前之人引到了這竹樓當中。
眼前之人的道行,絕對很高,恐怕還在大羅金仙之上,是真正的大神通者!
「哪裡的話,能的前輩垂青相邀,乃是我之榮幸。」
「前輩神通玄妙,晚輩佩服!」
驪山老母擺了擺手道。
「一些小手段罷了。」
「我觀你所言,蘊含大道,想和你論道一番,不知可否?」
越裳眼睛再度一亮,當即開口道:
「求之不得,就是晚輩道行淺薄,恐怕······」
驪山老母聞言笑了笑,開口道:「正所謂道法道法,道在法前,法力高低,何足道哉,一日得悟大道,積累法力不過轉瞬之間。」
「前輩言之有理,那晚輩便獻醜了。」
「請!」
驪山老母聞言,眼中也露出了感興趣之色,一抬手,兩個蒲團出現在小院當中。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驪山老母率先坐在了其中的一個蒲團之上,對著越裳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一旁的越裳拱了拱手,也隨之坐在了蒲團之上。
竹樓當中,女魃好奇的看著外面的場景,一臉震驚的看著越裳,以女魃如今的法力,自然能看出越裳的深淺,太乙金仙巔峰,不過道基卻極為紮實,不見絲毫虛浮,其中隱隱能看到點點金光,顯然是一位福德金仙!
這個修為雖然不錯,但也僅僅是不錯了,放在洪荒其餘地方,這個修為都也能稱得上一句有道真修,但在這裡,卻是算不得什麼。
但很顯然,能被前輩特意尋來,和自己論道,眼前這位仙子,絕對不是簡單人物。
人族越裳?
好熟悉的名字,女魃眼中露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後,女魃眼睛瞬間瞪大,是那位掛令而去,遊歷天下的太上長老!
原來是這位老祖,一時間,女魃看向越裳的目光發生了變化,眼中蘊含這一絲尊敬之色。
這位,可是三千先天人祖,人族的源頭,若是沒有這位,人族現如今的兩千六百氏族怕是要少一個氏族了,由不得女魃不尊敬!
這和修為無關,縱然女魃修為通天,光是這人族老祖這一身份,就足以讓女魃尊敬了。
女魃的窺探並沒有影響到院落當中的兩人,隨著兩人落座,此番論道正式開始,雙方不論大道,不比玄功,不講神通,僅僅論越裳所言,轉眼間,兩人的心神都投入到了眼前的論道當中,不在關注其餘之事。
「你方才所言,凡人當對恩人行禮,而非對仙人行禮。」
「但洪荒當中,凡人拜仙人,弱者拜強者,晚輩拜前輩,乃是應有之義,過去幾個量劫皆是如此。」
越裳聞言當即反駁道:「前輩所言有理,不僅僅是過去的幾個量劫,縱然是現在,洪荒當中也是如此,凡人拜仙人,弱者拜強者,晚輩拜前輩,所有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但晚輩卻覺得如此不妥,縱有通天修為,於我無益,又與我何干?」
「拜強者不如拜恩人·······」
兩人盤坐在院落當中,相對而坐,周圍竹林簌簌,雙方你一言我一語,開啟了一場奇怪的論道。
轉眼間,三月時間轉瞬即逝,驪山老母不禁點了點頭道:「你之所言,確實精妙,其中諸多說法,老身也未曾想到!」
聽到驪山老母的話,越裳聞言臉上也露出了笑容,擺了擺手道:「我遊歷洪荒五萬會元,看了不少事情,偶有所得,不算什麼。」
驪山老母聞言眉頭微微一挑,感慨道:「遊歷洪荒五萬會元,當真是好氣魄,昔年女媧聖人也不過是遊歷洪荒三千會元而已,你較之女媧娘娘,尚且還多四萬七千會元呢。」
越裳聞言頓時一驚,連忙擺手道:
「哪裡哪裡!」
「我如何能跟聖母娘娘相比,不瞞前輩,我為三千人族之一,是昔年女媧娘娘親手捏成的先天人族之一,但我之資質愚鈍,在一眾兄弟姐妹當中,最是差勁,修為也最弱。」
「想來您應該也知曉,在軒轅人皇劃分九州之前按,人族有二十四域,其中有二十四位人族太上長老坐鎮,我便是其中之一,其餘二十三位,早已證道大羅道果,只剩下我一個尚且還是太乙金仙,也正因為如此,我方才遊歷洪荒,以求突破之法。」
「不過資助愚鈍,聖母娘娘三千會元證道成聖,我五萬會元,依舊摸不到大羅的門檻!」
說到這裡,越裳也不禁搖頭嘆息。
一臉遊歷五萬會元,雖然見到了不少東西,有了很多感悟,但這些都不是修為上的感悟,五萬會元,依舊在原地踏步。
「你所言差異,我方才和你論道,自覺你之道頗為玄妙,言語之間,已有立道之能。」
「等你立下大道,別說大羅金仙,縱然是混元金仙也是探囊取物,隨手可證。」
越裳聞言頓時愣住了,「立道?」
「敢問前輩,何為立道?」
越裳作為三千人族之一,自詡見識不凡,但這立道的說法,還是越裳第一次聽說。
「我且問你,何為道?」
驪山老母聞言也不回答,而是率先開口問道。
何為道?
越裳聞言不禁愣住了,眼中露出思索之色,腦海當中有無數念頭,卻不知道該怎麼說。
不過驪山老母也沒有指望越裳回答。
頓了頓,驪山老母再度開口道:「道本無形,存於混沌之中!」
「世人皆知有三千大道,然歸根結底,其實大道只有一個,三千大道不過是大道的三千種表現。」
「現如今三界當中的三千大道,便是天地未開之時,三千混沌魔神立下的大道,是三千混沌魔神眼中的大道!」
「盤古大神開天闢地之後,洪荒之中亦有無數大神通者立下大道,仙道,魔道皆是如此,甚至人族武道,八卦之道,地仙道等等也是如此。」
「不過人族武道脫胎於肉身道當中,也能算作肉身道。」
「這些道皆是前人所立,今日和你論道一番,老身覺得,你也能立下一道!」
「並以此成道!」
「或許無法證道成聖,也無法和仙道魔道相比,但亦可作為一道!」
驪山老母笑著看著眼前的越裳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