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以身誘餌,劉封被曹真圍殺(6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50章 以身誘餌,劉封被曹真圍殺(6K)

  不僅如此。

  曹真還專程派人去塢堡前,將要劫掠和強遷武當、酇縣、陰縣、筑陽等地士民的意圖大肆宣揚,生怕塢堡內的劉封猜不到似的。

  民心?

  這不是曹真要考慮的。

  正如夏侯尚所言「一群賤民,是我給他們吃給他們穿,他們竟然還要反我!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將他們全部發配去當屯田農。」

  劫掠+強遷,不僅能達到引誘劉封出塢堡的軍事目的,還能獲得大量的錢糧物資和屯田勞力。

  對曹真而言:有如此龐大的利益,民心亦可暫時拋棄。

  而自曹操開始,曹魏嫡系都有一個大致相同的觀念:

  兵強馬壯則為王!仁義只是弱者的呻吟!對普通士民是不用講道理的,若有反抗,揍他一頓就對了!

  順者昌,逆者亡,只要拳頭大,不服的都得自個兒憋著。

  大半天下皆屬魏也讓曹魏的嫡系更推崇「兵強馬壯則為王」。

  塢堡內。

  李平、王平等將校對魏軍的聲討如炸開了鍋一般。

  有怒斥「曹真不當人子,竟以士民脅迫殿下!」,有高呼「魏狗可憎,當決一死戰」,有擔憂「後方空虛,若不出城去救,恐士民遭殃」,有懊悔「恨不能在丹水將魏狗擊敗」,等等。

  就連一向負責軍中文事的樊成也忍不住破口大罵:「曹賊鼠輩,都以眾敵寡了還用此等禍民的毒計,天若有道,當令曹賊偽帝世代短命。」

  倘若曹真只是純粹的分兵破城,眾將校最多感慨曹真用兵有方,輸了也是技不如人。

  可曹真如今卻要劫掠和強遷諸縣士民來威脅劉封放棄塢堡,這就純粹是在玩爛招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願意跟著劉備父子的,除了想要建功封侯外,大部分都是跟劉備父子有相同的征戰觀念的。

  劉封挑選親信文武的時候,同樣也是以德行為先,其次再考慮能力。

  因此。

  當曹真故意派人在城外揚言要劫掠和強遷諸縣士民後,劉封麾下的將校就沒有能忍得住的。

  即便是非漢人出身的白壽、梅敷、劉長恭等人,也是心中不忿。

  夷人慕漢,慕的自然是漢的仁義,而非漢的殘暴。

  故而夷人附漢,往往被稱之為「義從」,取歸義從命之意。

  若漢人也如夷人一般殘暴,夷人又何需慕漢?還不如自己建立個推崇殘暴的夷人政權!就如五胡時期,不需要有仁義,只需要兵強馬壯就可為天子。

  聽著眾將校的激憤聲,劉封則是陷入了沉思。

  身為主將,即便心中再憤怒也得保持理智。

  曹真用的是陽謀,是針對劉封而設的陽謀。

  我劫掠和強遷你治下的士民,你分兵去救,就得被我各個擊破;你不分兵去救,諸縣士民因你而變成我的田奴,那以後你也就別扯什麼仁義了,都是狗咬狗一嘴毛,誰也別說誰。

  而這個陽謀,劉封還必須得認!

  夏侯尚的辱罵,劉封能夠容忍。

  曹真的劫掠和強遷,劉封無法容忍。

  這涉及到了劉備和曹操兩個陣營勢力不同的征戰觀念:曹以暴,劉以仁。

  倘若劉封坐視曹真在後方劫掠和強遷,選擇固守塢堡,哪怕成功牽制住曹真不讓其去襄樊戰場,劉封事後也得被問責。

  塢堡,可以丟。

  民心,不能棄。

  若為了塢堡而令仁義盡喪,那又跟曹魏何異?

  然而。

  放棄塢堡,牽制曹真的任務也就輸了一半,將士的傷亡也會增加。

  士民的生命需要顧及,將士的生命同樣需要顧及。

  劉封必須有最周全的考慮,才能在兩者之間尋到一個相對可控的平衡。

  良久。

  劉封止住眾人的聲討,徐徐開口:「曹真要去的武當、酇縣、陰縣、筑陽等地,本屬南鄉郡。

  倘若不救,南鄉郡民心盡失,今後也不會再有人相信大漢的仁義。故而此數城,孤必須救!」


  「救」字一出,眾將校的眼神明顯都有了變化,有激動、有自豪、有釋懷、有崇拜等等。

  見狀,劉封又加重了語氣:「如今,敵眾我寡,分兵救城極容易被各個擊破,此戰兇險,諸君可懼?」

  寇安國高呼:「大丈夫當馬革裹屍,有何可懼!願為殿下效死!」

  眾將校紛紛抱拳請命:「我等願為殿下效死!」

  「好!」

  見士氣如虹,劉封也不再心軟,令眾將聚軍士於校場,又設高台於校場上。

  半個時辰後。

  除守塢堡城樓的將士外,塢堡內的一萬將士皆在校場集結。

  寒風雖然凜冽,但眾將士皆是軍容整齊,足見劉封平日裡練兵有方。

  伴隨著一陣號角聲響起。

  劉封披甲仗劍,帶著田七和樊成自帥帳而來,登上高台。

  看著劉封的熊虎英姿以及堅挺有力的步伐,校場將士多有激動者。

  「參見殿下!」

  一陣陣齊整的聲音,最下方到最上方的高台,此起彼伏。

  劉封如炬的目光掃了眾將士一眼,隨後又向樊成揮手示意。

  樊成會意,手捧竹簡,上前高呼:「奉燕王殿下令,再將《軍律》號令於全軍將士。

  王法無情,軍令無情,有違令者,按七禁令,五十四斬施行。

  七禁令者:輕軍、慢軍、盜軍、欺軍、背軍、亂軍、誤軍。

  五十四斬者:為將貪生者斬,臨陣脫逃者斬,令出不遵者斬,宣調不至者斬,貽誤糧餉者斬,旗舉不起者斬,旗按不伏者斬,聞鼓不進者斬;聞金不退者斬」

  清晰而嚴厲的呼聲,響徹整個校場。

  不論是李平、王平等將校,還是普通軍卒,此刻的頭腦都變得極為清醒,不敢有半分走神。

  待樊成宣讀完《軍律》退下,劉封掃了一眼打起了十分精神的眾將士,圓潤而有威儀的聲音徐徐響起:

  「方今曹賊篡漢自立,屯暴兵於南鄉,士民多有受累。武當、酇縣、陰縣、筑陽等地,本為南鄉郡縣,士民仰慕大漢威名,誠心而投,此本為幸事。

  奈何曹賊奸詐,竟要劫掠諸縣錢糧,強遷諸縣士民,妄圖加刀兵之禍於士民之身,只為誘孤出城。

  孤既為燕王,又豈能只顧自身安危而置諸縣士民於不顧?

  陛下常言,仁者無敵,遺德不朽。

  今日,孤欲分兵去救諸縣,望諸君努力向前,大軍到處,不得擾民,賞功罰罪,絕不徇情。」

  眾將士更是凜然。

  平日裡的劉封,常帶笑意,也時常關懷軍中將士,即便是最不受待見的軍中庖廚也不會嚴聲呵斥。

  然而登上了將台的劉封,言談舉止,皆是不怒自威。

  見狀。

  劉封又取令牌地圖,冽聲而呼。

  「寇安國、羋突通、北史那、舒何力、屈仙芝,聽令!」

  「在!」

  「令你五人為第一隊,引一營兵馬,讓軍士帶兩日乾糧,於塢堡南門集結。半個時辰後,於南門出塢堡,直奔武當城。此去武當城,沿途有三處藏兵之地,孤皆畫於圖中,謹慎行軍。」

  「得令!」

  「李輔、鄧賢,聽令。」

  「在!」

  「令你二人為第二隊,引一營兵馬,讓軍士帶三日乾糧,於塢堡東門集結。半個時辰後,於東門出塢堡,沿丹水南岸而下直奔酇縣。此去酇縣,沿途有六處藏兵之地,孤皆畫於途中,謹慎行軍。」

  「得令!」

  「李平,方月、潘風、俞射、穆舜,聽令。「

  「在!」

  「令你五人為第三隊,引兩營兵馬,讓軍士各帶三日乾糧兩日糧米,於塢堡東門集結。半個時辰後,於東門出塢堡,直奔順陽,抵達順陽後,再沿丹水北岸直奔陰縣和筑陽,沿途有三處藏兵之地,孤皆畫於途中,謹慎行軍。」

  「得令!「

  「王平、劉慶之、劉長恭、劉文泰,聽令!」

  「在!」


  「令你四人為第四隊,引三營飛軍,於塢堡北門集結,半個時辰後,於北門出塢堡,攻打曹真在北門外的大寨。未得孤令,不得退兵。」

  「得令!」

  「韓重、王當、羅信、單雄、裴慶聽令。「

  「在!」

  「令你五人為第五隊,引一營兵馬,清點糧草輜重屯於南門,隨時待命。」

  「得令!」

  「田七、白壽、梅敷、劉顯達、劉道濟、聽令!」

  「在!」

  「即刻點一營兵馬,隨孤出東門,孤要親往南鄉城下搦戰!」

  「得令!」

  兵貴神速。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既然已經斷定曹真要玩劫掠強遷的爛招,劉封就不能耽誤時間。

  在調兵遣將後。

  劉封帶著田七、白壽、梅敷、劉顯達、劉道濟五校尉,引了一營兵馬出城來到南鄉城下搦戰。

  聞訊的夏侯尚和徐晃登上城頭。

  「劉封竟又跑來搦戰?」夏侯尚頓感怒火在心頭攀升。

  今日一早。

  曹真和夏侯尚就撤掉了包圍塢堡的大軍,或是入城或是回寨,就是想引劉封分兵去救諸縣。

  此刻見劉封非但沒分兵,反而帶著一千兵馬就來搦戰,這讓夏侯尚又是疑惑又是惱怒。

  當即。

  夏侯尚就要引兵出城。

  見夏侯尚被惹怒,徐晃連忙拉住夏侯尚,勸阻道:「劉封此刻出城,定是想挫我軍銳氣,不可中了劉封的詭計。只需按照先前部署,等劉封分兵出城後,再將其各個擊破。」

  雖然徐晃說得很有道理,但夏侯尚聽在耳中卻始終不是滋味。

  城下就一千人,不出戰豈不是更被挫了銳氣?

  「公明替我掠陣,我要親自去會會劉封。」夏侯尚提槍就走下城樓。

  若劉封帶著千人來搦戰都不敢出城,那先前跑去塢堡外謾罵劉封不敢出城,就成自取其辱了。

  徐晃見勸不動夏侯尚,只能帶兵跟在夏侯尚後方。

  不多時。

  城門開啟。

  夏侯尚當先大呼:「劉封,你這無膽鼠輩,今日怎又出城了?」

  劉封陣前立馬,手中丈八蛇矛遙指夏侯尚:「夏侯尚,你以諸縣士民來脅迫孤,如此行計,可知羞恥二字如何寫?」

  夏侯尚大笑:「成王敗寇,你若不服,儘管分兵去救。莫要在此逞口舌之利!」

  劉封也大笑:「說得好!你我都是軍中武將,自然不能去跟文人儒生一般去動嘴皮子,不如你我斗將決勝負,你放心,孤贏了也不會取你性命,定會放你回洛陽。」

  被劉封如此小覷,夏侯尚大怒:「劉封,你敢小覷我?」

  劉封將丈八長槍往箭頭一放,左手勾了勾:「若是不服,儘管上前!」

  見劉封陣前激將,徐晃連忙勸諫:「征南將軍,不可中了劉封的激將法,只需按計劃行事,等劉封分兵即可!」

  夏侯尚卻是篤信而笑:「右將軍放心,我也知道劉封是在激將。我就上去跟劉封過幾招,有右將軍掠陣,何懼劉封?若是不戰,反會被劉封挫了軍心銳氣。」

  徐晃暗暗嘆氣,請命道:「不如我上前與劉封一戰。」

  夏侯尚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又故作猶豫:「右將軍年事已高,我又怎能「

  話音剛落。

  旁邊衝出一將:「殺劉封何須征南將軍,末將夏侯儒請戰!」

  夏侯尚的瞳孔瞬間緊縮。

  彼其娘也!

  不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

  「你非劉封對手,退下!」夏侯尚臉色不愉。

  夏侯儒不服:「征南將軍何故小覷末將?末將昔日跟著任城王時,也曾手刃烏桓和鮮卑悍將,又豈會懼怕劉封?如若折損了銳氣,末將甘願受罰!」

  夏侯尚的臉色更難看了。

  我對右將軍用激將法,你在這湊什麼熱鬧!


  「退下!」夏侯尚的語氣更加嚴厲了,顯然對這個從弟看不清深淺感到很不滿。

  若你都能擊敗劉封,我又何必激右將軍出戰?

  夏侯儒忿忿退後。

  徐晃暗暗搖頭,提著大斧出陣。

  「征南將軍為主將,豈能跟你斗將。劉封,你若覺得與我斗將丟了身份,可派遣你麾下任何將校上陣,多人齊上也行。」徐晃聲音不大,但卻能令人聽得清晰。

  話音未落,梅敷、劉顯達、劉道濟三人已經握緊了手頭長矛。

  多人齊上?

  太囂張了!

  把我等當什麼了!

  梅敷三人,紛紛向劉封抱拳請戰。

  看著已經策馬到陣中的徐晃,劉封制止了梅敷三人的請戰,大笑策馬而出:「夏侯尚,你年紀輕輕,卻令一老卒上陣斗將,孤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徐公明,你貴為偽魏的右將軍,怎能甘心聽命一個比你官小的征南將軍?你怎能甘心受其驅使來與孤斗將?孤若勝了你,都會被人詬病勝之不武啊!」

  未等劉封說完,徐晃就策馬向前,高喝一聲「聒噪」,揮斧就劈!

  沉重的兵器碰撞聲響起。

  劉封的丈八蛇矛堅硬如鋼,重量也絲毫不弱於徐晃的開山斧,強烈的反震力也震得徐晃不敢有半分大意。

  【比起上次交手,劉封的氣力更大了!】

  武將的氣力在不同的年齡段是有不同的。

  三十來歲的劉封,氣力處於上升期,一年比一年強。

  六十來歲的徐晃,氣力處於衰退期,一年比一年弱。

  兩年前劉封就能跟徐晃廝殺而不敗。

  跟徐晃的差距也只是戰鬥經驗上的差距。

  這個差距也會因為劉封氣力增強徐晃氣力減弱而越來越小。

  看著跟徐晃鬥了個平分秋色的夏侯儒,此刻的臉色一陣慘白,手也有些發抖。

  也明白夏侯尚為什麼要斥退自己了。

  真要去跟劉封單挑,敗陣而歸都是幸運,萬一被劉封斬了,那就真成了劉封功勞簿上的名字了。

  看著越戰越勇的劉封,夏侯尚的心頭卻是泛起了疑惑。

  誠然。

  一開始被劉封搦戰的時候,夏侯尚的確是忍不住怒火才出城。

  當劉封試圖以激將法來單挑的時候,夏侯尚就警覺起來了。

  主將單挑?

  若對手是個無名莽夫,夏侯尚沒準就答應了。

  可對手是有盛名的劉封,專程來搦戰單挑?

  夏侯尚壓根不信!

  激徐晃出戰,就是為了去猜測劉封搦戰單挑的目的。

  「奇怪,劉封到底在想什麼?」

  聽著雙方將士為劉封和徐晃的精彩廝殺而喝彩的聲音,夏侯尚緊蹙眉頭,猜不透劉封的目的。

  廝殺間。

  城頭的裨將卻是忽然敲響了鳴金聲。

  夏侯尚大吃一驚,正要喝問城頭為何鳴金時,城頭的扛旗兵又連連向夏侯尚揮舞旌旗讓夏侯尚快快回城。

  雖然不明情況,但夏侯尚也不敢大意,連忙招呼徐晃退入城中。

  等登上城頭後,不用裨將解釋,夏侯尚也看明白了緣由。

  劉封塢堡的南、東、北三門,四支兵馬迅速出城,向四個方向而走!

  「該死!中劉封詭計了!」

  夏侯尚終於明白劉封今日來搦戰單挑的目的了。

  劉封是在分散夏侯尚的注意力,讓夏侯尚無法及時應對劉封的分兵出城。

  夏侯尚在城頭謾罵,劉封卻是在城下耀武揚威的高呼:「夏侯尚,何故回城啊?來來來,再出城與孤大戰!你放心,孤不會殺你!」

  夏侯尚冷笑大喝:「劉封,你都要惶惶而逃了,還敢在這大言不慚?豈不可笑!」

  劉封大笑回應:「夏侯尚,不要逞口舌之利。來來來,出城與孤廝殺,看誰會惶惶而逃!」

  徐晃再次勸阻:「將軍,軍士驚慌回城,軍心未穩,此時出城不利。且先整頓士氣,待劉封兵疲士衰,再出城廝殺不遲。」


  夏侯尚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按捺內心的憤怒。

  徐晃所言,夏侯尚也明白。

  兩軍對陣廝殺,誰的軍心更穩誰就有優勢。

  方才夏侯尚帶兵回城,不論是什麼原因,對普通軍士而言就等於敗了一陣,若不整頓士氣直接帶著軍士出城廝殺,會讓軍士惶恐不安。

  「就讓劉封暫且得意一陣!」

  夏侯尚再次謾罵一句,讓眾將校速速整頓士氣。

  而在另一邊。

  王平的忽然來攻寨,也著實嚇了曹真一跳。

  好傢夥!

  我剛把兵馬撤走,你直接就跑來反攻我的大寨?

  再看王平的兵馬人數,曹真又生了憤怒。

  三千人左右的兵馬,來打萬餘人的大寨,是誰給的勇氣?

  樂綝和韓榮亦是惱怒。

  尤其是韓榮,探得來人是當初在丹水城西伏擊自己的王平後,更是第一個請命出戰。

  張郃和郭淮對視一眼,都嗅到了其中的不尋常。

  「三千人肯定是破不了我們的大寨的。劉封明知如此,卻依舊派兵來攻,其用意不在攻寨,而在牽制。」郭淮一口道出了劉封的用意。

  張郃也道:「劉封此刻應該分兵去就武當、筑陽等地了,分兵計已成!征西將軍若想將劉封蠶食而滅,可盡起營中兵馬,先滅了這三千漢兵;征西將軍若想擒殺劉封,可分一支兵馬與這三千漢兵廝殺,派大軍去圍殺劉封。」

  曹真在腦海中快速的權衡利弊。

  片刻後。

  曹真有了決斷:「圍殺劉封!」

  顯然。

  曹真這是想趁著劉封沒了塢堡的防守優勢,要將劉封圍殺在南鄉!

  韓榮再次請命:「征西將軍要圍殺劉封,就由末將來抵擋攻寨的漢將!」

  郭淮見韓榮一臉急不可耐,遂也道:「我可留在營中,助韓將軍一臂之力。」

  曹真本也有些擔心韓榮會被憤怒沖昏頭腦,見郭淮主動請命留在營中,遂下令道:「既如此,由郭護軍和韓將軍同守大寨。我親率左將軍與眾將校去圍殺劉封!」

  商議了細節後。

  曹真就與張郃等人帶著一萬步騎避開王平繞道前往劉封的塢堡,郭淮則與韓榮帶了幾千人與王平廝殺。

  探得曹真引兵到來,劉封先將兵馬退回塢堡,緊閉三門,隨後單人獨騎的立在東門門口。

  不多時。

  曹真、張郃抵達。

  夏侯尚留夏侯儒守城後,也帶著徐晃抵達。

  見劉封單人獨騎的立在城門口,曹真等人不敢大意。

  雖然夏侯尚稱劉封有三路兵馬出城了,但這三路兵馬是否會返回,曹真等人也不能肯定。

  見曹軍不動,劉封揚聲大呼:「曹子丹可在?」

  張郃蹙眉提醒:「征西將軍,謹防劉封使詐!」

  曹真微微點頭,高聲回呼:「大魏徵西將軍曹真在此!劉封,你已中我分兵計,此刻城中兵力寡薄,何不早降?」

  劉封大笑:「區區分兵計又怎能瞞得過孤?孤以身為餌,分兵在外,果然誘得你出兵來攻?今日就是你曹子丹的死期!」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