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戰術穿插,劉封驅兵戲曹真(6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8章 戰術穿插,劉封驅兵戲曹真(6k)

  被喝問的潰兵驚惶不已,腦中響起了劉封如入無人之境的畫面:「是個用槍的漢將,軍中無人能擋,王將軍交手一招就敗了。

  回馬欲逃時,又被那漢將一箭正中戰馬右腿,趁著王將軍被戰馬掀落,那漢將又上前補了一槍,太,太,太駭人了!」

  聽得潰兵的描述,夏侯霸心中更驚。

  漢軍中竟還有這等人物?

  莫非是劉封?

  夏侯霸曾與王雙角力,深知王雙勇力。

  如今王雙卻被對方斬殺,讓夏侯霸不由心生忌憚。

  正猶豫要不要揮軍向前時,夏侯霸又聽得前方一陣驚呼。

  十幾個潰兵哭喊而來。

  再看潰兵後方,又有火光亮起,一隊人馬高呼殺來。

  「快,快撤!」

  夏侯霸臉色再變。

  王雙被斬,黑夜中又不知對方有多少人,夏侯霸可不敢留在原地廝殺。

  另一邊。

  王平引了千餘人,欲趁著混亂偷襲張郃所在的山頭。

  看著果如預料一般到來的漢軍,張郃揮矛立於山前,大笑而喝:「劉封拙計,豈能瞞我!射殺這群漢狗,大賞!」

  眾魏卒受了激勵,也不顧白日裡廝殺的疲憊,咬牙拉弓。

  「此人竟未中殿下的誘敵之計?」

  王平眺望張郃,昏暗中看不清張郃的面容,只能依稀的看到張郃背後的「張」字大旗。

  「是張郃嗎?」

  「偽魏良將,名不虛傳。」

  「然我王平今後,定也不會輸於你!」

  王平見山頭有準備又有居高臨下的優勢,也不戀戰,令軍士拋射一輪後就撤回了兵馬。

  混戰到半夜。

  雙方各自收兵。

  得知王雙被斬,曹真氣得手臂青筋直冒。

  曹真自認為已經很謹慎了。

  一直等到劉封的第五營燒起來後,才下令追擊。

  不曾想還是中了劉封的詭計。

  曹真想不明白。

  為什麼劉封寧可自焚雙營也要在今夜設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劉封有什麼好處?

  沒了雙營為屏障,難道僅憑丹水城就能守得住?

  看著帳中因今夜中計而灰頭土臉面帶驚懼和沮喪的眾人,曹真心中忽又有了明悟。

  【敵眾我寡時,當折敵方盛勢,安我方眾心。

  白日一戰,劉封應是判斷出城外雙營擋不住我軍強攻,為避免丟失雙營後士氣受挫,劉封今夜故意以雙營為餌,又設伏兵來挫我軍銳氣。

  如此一來,城外雙營就是劉封主動放棄,責在劉封,功在眾軍,士氣不僅不會受挫,還會因此提升。

  反觀我麾下將校,卻因今夜被伏擊而心生驚懼和沮喪。

  劉封用兵之能,遠勝傳聞啊。】

  想明白了關鍵,曹真忽然大笑。

  帳中眾人不明所以,詢問曹真何故發笑?

  曹真趁機起身,向眾人一拜:「我笑我自詡深諳兵法,今夜卻斷事不明,不僅害了王將軍,還讓諸君受了委屈。」

  眾人大驚,連忙回禮,哪敢去承受曹真的拜禮!

  見狀。

  曹真又道:「然,先帝在時,常以『勝敗乃兵家常事』來規勸我等不可因一時失利而失去了勇氣,須知『知恥而後勇』。

  今夜讓劉封占了便宜,責在我身,與諸君無關,明日我會親引諸君兵臨丹水城。我等要讓劉封明白,我大魏的軍威不是靠一個陰謀詭計就能擊潰的。」

  曹真的豪言和真誠,打消了眾人的驚懼和沮喪。

  夏侯霸更是激動而言:「征西將軍之器量,又豈是劉封蠢賊能比?我等願隨征西將軍,兵臨丹水城,以顯大魏軍威!」

  樂綝、韓榮等人,也是紛紛高呼「我等願隨征西將軍,兵臨丹水城,以顯大魏軍威!」。

  見眾人勇氣恢復,曹真又下令對王雙等陣亡將士厚葬,以示三軍。


  等眾人恢復鬥志離去後,曹真這才派人去請張郃和郭淮。

  今夜若非張郃守住山頭,郭淮又引兵增援,曹真就不僅僅是折損王雙這般簡單了。

  曹真也發現自己的戰場經驗比起劉封,多有不足。

  家世出身可以在兵法理論的系統學習上取得優勢,然而戰場上的經驗卻無法依靠家世出身來獲得。

  「今夜若非左將軍和郭護軍及時識破劉封的陰謀,我必被劉封重創,在此多謝了。」曹真謙遜的向張郃和郭淮行了一禮。

  曹真派人來請時,張郃和郭淮還擔心曹真會因兵敗而惱怒,繼而失了智的下達不理智的軍令。

  兩人在來的途中,甚至都商量好了怎麼一個當黑臉一個當紅臉的勸諫曹真。

  此刻觀曹真反應並未如預料中的一般焦怒,這讓張郃和郭淮感到心驚的同時也多了心安。

  張郃和郭淮連忙回禮。

  一者道「臨出發時探得有漢軍動靜,已經來不及通報,故而違背軍令選擇守山,僥倖撞破漢軍陰謀」,一者道「白日不能攻破漢軍營寨,方讓漢軍今夜得逞,深感慚愧。」

  曹真都主動攬責致謝了,張郃和郭淮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二愣子,曹真如今是頂頭上司,該給的台階也得給。

  一陣融洽的交流後。

  曹真又向二人提及明日要兵臨丹水城的想法。

  郭淮進言道:「劉封燒營回城,急切難下。不如佯裝在丹水城外挖築長塹,示意要斷其後路,迫使劉封棄城而走。」

  張郃也道:「劉封與征南將軍和右將軍對峙多日,在南鄉城外必然還設有堅寨。亦可配合使用聲東擊西之計佯攻丹水城,暗中配合南鄉城的兵馬先破南鄉城外的漢軍。

  劉封若不救,我軍就可直取房陵、上庸等地;劉封若救,就沒了守城優勢,我軍亦可聯合南鄉城的兵馬,在城外將其擊潰!」

  戰場多年。

  不論是張郃還是郭淮,都已經精準的判斷出了劉封在丹水城的困境和劣勢。

  孤軍深入!

  兵力寡薄!

  這就是大勢的力量。

  兵多將廣且主將不失智,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曹真聽得大喜:「有左將軍和郭護軍相助,何愁劉封不敗?」

  當即。

  曹真就給張郃和郭淮分了任務,配合行計。

  另一邊。

  漢軍以及第四營和第五營的糧草也相繼入了丹水城。

  王平再次羞慚請罪,為沒能偷襲成功而懊惱。

  「張郃久經沙場,能識破孤的計策也屬正常。孤今夜命你引兵偷襲,也是為了掩護眾軍和糧草能安全撤回丹水城,你無需為此自責。」

  劉封安撫了王平,讓王平及眾人先回營好好休憩。

  隨後。

  劉封留下了治粟都尉韓重,與韓重商議運糧回塢堡的方案。

  韓重在荊州當了多年的輸官,跟著劉封又一直當的治粟都尉,在運糧上屬於專精人才。

  劉封往往只需要告訴韓重任務目標,韓重就能制定出妥善的運糧方案。

  只是聽了劉封的任務目標後,韓重心有不解:「殿下當初讓我準備一月度用,如今丹水城中的糧草尚可度用十餘日,今夜殿下又挫了魏狗銳氣。請恕末將愚鈍,殿下為何還要運糧回塢堡?」

  劉封沒有如乖戾的主將一般只知道呵斥部下不該問的別問。

  糧草為三軍之重。

  治粟都尉雖然官職不大,但肩負的責任不小。

  劉封器重韓重,也希望韓重能得到更好的成長,遂解惑道:「為將者,要善於應變。不可因驕矜而錯失撤兵的良機。

  魏卒兇猛,非孫權麾下的吳兵能比;孤軍深入,以寡敵眾,孤的勝算本就很小。

  如今五營已棄,再留丹水城,只會如困龍入淺灘被魚蝦相戲。

  倘若曹真張郃斷孤歸路,兵圍丹水和塢堡的同時,再揮軍入新城郡,即便不能破城,孤後方糧道也會盡失。

  屆時再退兵,一旦出現意外,就會糧盡兵潰。

  反之,孤現在有十餘日的糧草,縱使百里之地日行十里,也能安全撤回塢堡。若途中有機會,亦可再行拖延之計。


  所謂牽制,並非一定要守城守寨,亦可:兵行於野,引賊兵來追,孤往東,賊往東,孤往西,賊往西。

  故而孤需要一條能戰能走的路線運糧回塢堡。」

  韓重恍然大悟。

  作為治粟都尉,韓重的職責就是跟糧草有關。

  劉封又時常用「韓信曾也當過治粟都尉」的事來勉勵韓重,給韓重樹立了一個新的觀念:負責糧草的治粟都尉,應該比主將更熟悉地形地勢的,而只有熟悉了地形地勢,才能不打敗仗。

  其實就跟後世要求財務總監要具備當總經理的能力類似,劉封在以高規格來要求韓重。

  這也是劉封會給韓重解惑的原因之一。

  劉封對韓重的要求,也不僅僅是讓韓重當一個小小的治粟都尉。

  對於有忠心的人,哪怕目前能力差了點,劉封也不介意因材施教的去培養。

  今日是治粟都尉韓重,未來也可能變成將軍韓重。

  一個糧草專精、熟悉地理地勢又懂得幾分帶兵打仗套路的治粟都尉,至少比馬謖這種只會高談闊論看地圖的理論王者要更值得信賴。

  這段時間韓重也一直在對塢堡到丹水城的地形地勢反覆研究,思考如何才能保證糧草的運輸、如何才能更快的運輸、如何才能減少糧草的消耗、如何才能讓將士一直有口熱飯,等等實際問題。

  治粟都尉不是個簡單活,也不是人人都能幹得好的。

  若要來句戲言:那麼治粟都尉的下限是王垕,上限是韓信。

  韓重沒有辜負劉封的期待,很快就配合劉封的軍事目標制定出了運糧回塢堡的方案。

  掃了一眼韓重製定的方案,劉封不吝讚賞:「辛苦了,韓都尉。」

  得到劉封肯定的韓重,心情也更是激動。

  【誰說治粟都尉是小官?殿下對我的器重,我當以百倍努力來報答。】

  韓重離開後。

  劉封獨自在帳中靜思。

  【襄陽已經好幾日沒有新的情報傳來了,不知父皇能否趁著這個冬天,順利的讓曹仁放棄樊城。】

  今年雖然沒有水淹樊城的天時,但入冬後會令樊城的取暖物資快速的消耗,對攻城方而言也是利好。

  除非必要,攻城的時候是很忌諱用人命去堆的。

  畢竟面對城牆高的城池,攻城方的劣勢太大。

  大部分時候都是選擇圍城,斷絕城內的物資,讓城內的將士無心廝殺。

  其道理本質上跟張郃在街亭兵圍馬謖斷馬謖水源是一樣的。

  揉了揉太陽穴。

  劉封的思緒又自襄陽回到南鄉。

  只要襄陽的捷報沒有傳來,劉封就必須儘可能的拖延時間,否則這次出兵爭奪襄陽就會前功盡棄。

  【曹真、張郃,夏侯尚、徐晃,爾等能否建功,就得看孤和曹仁,誰更能堅持了!】

  劉封不懼艱險,也不懼挑戰。

  孫權偷襲荊州時,劉封沒有任何的退路依舊硬生生的闖出一條路。

  如今。

  劉封尚且有退路在,更不會懼怕曹魏眾人!

  帳外寒風凌冽,帳內燭燈微弱。

  劉封閉目養神,時間仿佛也在飛逝。

  翌日一早。

  探子入內來報:「啟稟殿下,魏軍派了千餘人在南門外挖築長塹。」

  劉封冷笑。

  【挖築長塹,這是要迫使孤放棄丹水城。

  若見孤不退,接下來應還會聲東擊西,佯攻丹水城,暗取塢堡。

  兵多將廣就是任性啊!】

  魏軍的招式,劉封並不陌生。

  徐晃解樊城之危的時候就用過這招,先在樊城北部的郾城外挖築長塹,將關羽部署在郾城的兵馬嚇走,然後以郾城為臨時據點。

  隨後又放出消息佯攻圍頭暗取四冢,迫使關羽去徐晃指定的戰場去廝殺,繼而執掌戰場的主導權。

  戰場上。

  一旦被對手牽著鼻子走,失敗就已經在前方招手。


  劉封本就擅長穿插戰術,不論是火燒雙營還是昨夜讓韓重製定運糧方案,都是放棄了固守而選擇更靈活的穿插戰術。

  故而聽到魏軍在城外挖築長塹,劉封幾乎沒有多想就看穿了曹真等人的意圖。

  鼓聲響起。

  王平、李輔、寇安國等將校,相繼入內。

  眾人或多或少也聽說了魏軍在南門外挖築長塹的消息。

  寇安國率先請命:「請殿下撥我一千步騎,我定能將城外的魏軍殺散!」

  撤回城中已經讓寇安國很不爽了,如今還要被魏軍在城外貼臉,寇安國自然不能忍。

  李輔、鄧賢、梅敷等校尉也紛紛請命。

  劉封昨夜斬將燒營,讓眾人的士氣不減反增。

  那在魏軍俘虜口中,號稱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王雙,此刻的頭還懸在丹水城的東門上。

  面對眾人的請命,劉封抬手一壓,在眾人安靜下下達了「放棄丹水城,返回塢堡」的軍令。

  聽到劉封要放棄丹水城,眾人皆驚。

  鄧賢驚問:「魏狗雖然兇悍,但我等也並非弱卒,拒城而守,縱是魏狗兵多,也破不了城。殿下何故要放棄丹水城?」

  帳中眾人,有附和鄧賢的,也有沉思不語的。

  劉封靜靜的掃了一眼眾人,目光落向沉思不語的王平、李輔和白壽三人。

  片刻後。

  李輔想明白了劉封的用意,問道:「殿下可是擔心,魏軍會以少量兵力在丹水牽制我等,暗中派遣大軍去打塢堡?」

  王平和白壽見李輔開口,欲言又止,又恢復了常色。

  看兩人反應,顯然也明白了劉封的用意。

  鄧賢等人也反應過來,紛紛低語。

  「若魏狗破了塢堡,就等於斷了我軍歸路,斷不能讓魏狗如意。」

  「我竟未能料到,幸有殿下在此,否則我等就危險了。」

  「不愧是殿下,一眼就看破了魏狗的陰謀。」

  「魏狗假裝挖築長塹,想偷襲塢堡,真是可惡。」

  「.」

  見眾人都明白了魏軍的意圖,劉封讓樊成記錄作戰部署。

  「李輔,鄧賢,你二人引一千軍,出城殺散挖築長塹的魏軍。殺散後立即把守要道,但不可追擊,孤料魏軍在附近定有伏兵。待其伏兵出現,可列陣應敵,孤自有其他安排。」

  「王平,劉道濟,你二人引一千軍,出丹水城西門,西門外有一處密林,可以藏兵,若見有魏軍經過,即刻殺出。嚇退魏軍後,南下合兵;若到了午時也未見魏軍經過,就不必再藏。」

  「寇安國、羋突通、北史那,你三人引一千軍,先行前往塢堡,沿途小心提防,南鄉城的夏侯尚和徐晃此刻也應該獲悉了曹真等人的意圖。倘若不敵,不可戀戰,可原路撤回與大軍匯合。」

  「.」

  劉封一連下達了十幾條軍令,將撤退、疑敵、應敵等等撤兵回塢堡的諸多事項,一一囑咐眾人。

  帶兵十年。

  劉封對大軍進退的要點也早就爛熟於心。

  統兵如弈旗。

  不僅僅要比武勇,還要比計算力,誰計算得越細越遠,誰的優勢就越大。

  而進退的要點,也需要長時間的戰場磨礪和實踐,才能大成。

  隨著劉封的軍令下達。

  丹水城的數千漢軍,也如精密的輪軸一般開始轉動。

  城外。

  魏軍驍將樂綝正引了一軍佯裝挖築長塹。

  身為樂進之子,樂綝繼承了其父的果敢堅毅。

  雖然都稱王雙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實際上王雙也就有匹夫之勇,在樂綝這樣的將二代面前是不夠看的。

  今日來挖築長塹的魏軍,都是樂綝的本部嫡系,其中有一部分還是繼承自樂進的老兵。

  「將軍,漢軍出城了,正向我等殺來。」

  斥候的回稟,讓樂綝不由生出冷笑。

  【果如征西將軍所料,劉封怕歸路被斷,不得不派兵出城。


  今日就滅了這支出城的兵馬,以顯我大魏威風!】

  很快。

  樂綝完成了軍令的下達。

  在李輔、鄧賢的衝殺下,魏軍「驚慌失措」的往西而逃。

  樂綝更是在跟李輔交手兩合後,拍馬就跑。

  兵敗之勢,演得頗真。

  看著驚慌而逃的魏軍,李輔不由冷笑:「敗得可真假!」

  若無劉封的提醒,李輔或許會中計上當。

  可有了劉封的提醒,李輔橫看豎看都覺得樂綝敗得太假!

  鄧賢也笑:「殿下神機妙算,魏狗賣弄詭計,如那班門弄斧。」

  見漢軍並未如願追來,逃了一陣的樂綝倍感疑惑:「是我敗得太假了嗎?」

  看著「狼狽」的軍士,樂綝又否掉了這個猜想。

  詐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樂綝對如何詐敗也是有豐富的經驗的。

  驚疑中。

  樂綝又派了斥候去探查漢軍動靜。

  得知漢軍把守要道,樂綝暗道「不好」,「漢軍要逃!」的猜想也在腦海中浮現。

  樂綝不敢大意,連忙派人去尋埋伏在不遠處的郭淮。

  「劉封竟如此果斷?」

  郭淮亦是心驚。

  這才剛派人去挖築長塹,劉封就要跑路了?

  郭淮當機立斷,放棄了埋伏,一面派人通知曹真和張郃,一面揮軍去跟樂綝回合。

  既然判斷劉封要跑路,郭淮自然不肯輕易讓劉封離開!

  很快。

  郭淮就跟樂綝合軍,並力殺向李輔、鄧賢。

  見魏軍返回,李輔更是大笑:「魏狗反應,盡在殿下預料之中。眾軍聽令,定要將魏狗擋在此地!」

  戰事一觸即發。

  郭淮樂綝想要擊潰眼前這支漢軍,鎖死劉封的歸路。

  李輔鄧賢想要擋住眼前這支魏軍,配合劉封的部署。

  雙方都是悍卒。

  一方有騎兵之利,一方有地勢之利。

  短時間內,也難以分出勝負。

  而在丹水城以西。

  韓浩的養子韓榮,則是奉曹真軍令,率軍佯攻丹水城,藉此來迷惑劉封的判斷。

  同為曹魏名將之子,韓榮也繼承了韓浩的智略和膽氣。

  所率兵馬,軍容齊整。

  斥候也在不斷的往返,盡展耳目之能。

  「止!」

  看著前方的密林,韓榮頓時起了疑心。

  「弓箭手,亂箭探敵!」

  片刻間。

  箭矢如雨點一般,落向密林。

  見密林毫無動靜,韓榮這才收起了疑心。

  副將不解:「將軍,會不會太浪費箭矢了。」

  韓榮冷笑:「浪費箭矢,總比浪費你的性命強,先父在時,常告誡我,謹慎才能活得久。」

  若不是怕影響不好,韓榮都想拿夏侯惇被呂布的將領挾持一事來舉例了。

  然而。

  就在韓榮兵馬剛過一半,密林中忽然響起了一陣喊殺聲,正是王平率軍殺出。

  「這怎麼可能!」

  韓榮大驚失色。

  亂箭探敵,竟沒能探出密林中的伏兵?

  韓榮雖然謹慎,但今日比較倒霉。

  飛軍幾乎都是南中勁卒和青羌勇士,在南中狩獵時早習慣了如何藏於密林中而不會被猛獸發現,不論是潛伏技巧還是忍耐力,都非尋常士卒能比。

  再加上王平治軍頗嚴,違背軍令的都是要牽連家屬的,故而即便有箭矢射中飛軍軍卒,也沒人敢哼一聲,更不會見到箭矢飛來就驚慌而散。

  人往往會在最得意的時候放鬆戒備,今日的韓榮也是如此。

  自覺密林中沒有威脅,就放鬆了警惕,麾下兵馬直接被王平攔腰截斷!

  看著驚慌的麾下和囂張的漢軍,韓榮又急又氣。


  有心想要反擊,卻又無法抵擋漢軍的攻勢。

  跟王平拼了幾招,韓榮驚覺對方氣力更勝自己,遂不敢戀戰,招呼軍士就撤。

  見韓榮被嚇走,王平也不追擊,立即轉道南下。

  後方。

  得知韓榮中伏的曹真,忙遣張郃引兵來援。

  見到韓榮後,張郃頓生疑惑:「漢軍未追?」

  韓榮也是不解:「我也很奇怪。漢軍分明伏擊成功,卻在殺退我後就往南邊而走了。」

  張郃吃了一驚:「你確定是往南邊走,不是回城?」

  韓榮點頭:「有不少軍卒都看到了,可以確定漢軍並未折返回城,直接去的南邊,或許是劉封料到南邊有郭護軍設伏,故而讓這支漢軍南下增援。」

  「不可能!「張郃一口否決:「劉封再能料算,又豈能將我方部署全部料到?」

  「不對!這支漢軍不是專程來伏擊你的。歸軍必設伏,是劉封要逃!」驚疑間,張郃又猛然反應過來,喝令道:「韓榮,速與我同往丹水城探查敵情!」

  聽到張郃斷言劉封要逃,韓榮更是心驚:「劉封昨夜斬將,士氣正盛,今日怎會逃走?」

  張郃冷哼:「莫要疑慮!劉封是否逃走,到了丹水城一探便知。」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