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杖斃大太監,編管首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厚熜這時也神色嚴峻起來。

  「楊廷和剛才的話,你也聽見了。」

  「他之所以敢謀害朕,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敢篤定,朕要是被他害死,你和張孚敬他們的鬥爭會加劇,然後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沒有說錯!」

  朱厚熜說到這裡,就再次瞅向了楊一清:「你已經在開始為排除異己,不在乎小民生死了。」

  楊一清道:「聖明無過陛下,臣死罪!」

  「朕不殺你!」

  朱厚熜這時說了一句。

  接著,朱厚熜就又解釋原因:「一來你對朕還是忠的,二來你也有功績,朕不會對真把朕放在心上的人太狠。」

  「傳旨,少師、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楊一清罷職奪官,囚禁入京,隨後再編管日出!」

  朱厚熜這時下達了旨意。

  對楊一清如何處置,他是早定好的主意。

  而楊一清也頓時明白了朱厚熜這樣做的目的,也就忙叩謝道:「臣謝陛下不殺之恩!」

  於是,楊一清就被押了下去,裝進了囚車裡。

  朱厚熜在處理了楊廷和和楊一清後,才看向了已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秦文和御用監太監溫祥和張銳。

  「秦文,你的人出了問題,司禮監就不待了,自去昌平州守魏彬去吧。」

  朱厚熜先處置了秦文。

  秦文叩首稱是。

  接著,朱厚熜看向了張銳:「輕易答應別人的幫忙,全然沒把朕的安危與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看來,朕平時待你們太寬了,讓你們鬆懈了。」

  「杖斃!」

  朱厚熜接著就吐出了兩個字。

  張銳則頓時哭泣了起來。

  「皇爺饒命啊!」

  朱厚熜沒理會,只坐視錦衣衛把張銳拖了下去。

  接著,朱厚熜才看向了溫祥,問道:「楊廷和究竟捏到了你什麼短處,讓你起害朕之心?」

  溫祥梗咽落淚道:「奴婢糊塗,死罪!」

  「這是糊塗兩字就能推脫嗎?!」

  「他張銳說是糊塗,朕都不能相信。」

  「何況是你?」

  朱厚熜說到這裡就站起了身:「你們是不是也都巴不得朕早點去死,然後好輔佐幼主,如此就好掌控朝政?」

  「皇爺容稟!」

  「奴婢絕沒有這個心思啊!」

  「奴婢真的只是糊塗啊!」

  溫祥哭著回答道。

  朱厚熜呵呵一笑:「罷了!朕懶得問了。」

  「拖下去,照劉瑾例,剮三千六百刀,令內侍食之,引以為戒!」

  朱厚熜這時吩咐道。

  溫祥當場暈厥了過去。

  涉及到十步之內的安全,所以,在這些內廷的人沒做對不起他的事之前,他可以各種厚恩,但一旦做了,朱厚熜就不能不狠,乃至懲罰上要比懲罰外朝的人都還要狠。

  當太陽高升之時,在興國寺一帶乞食的貧民也漸漸越來越多。

  讓這些貧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天,會有人給他們髮帶鹹味的肉。

  雖然肉有點老,但這些貧民還是很高興的,如過年一般高興。

  而朱厚熜也在這時,單獨見了張璁。

  「孚敬啊,你有想過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嗎?」

  朱厚熜這時則問起張璁來,且不待張璁回答,就先訕笑了笑說:「他楊廷和居然不惜要除掉朕!」

  「陛下不必過於憂心,楊廷和也不過是黔驢技窮,才不得不行此下策。」

  「畢竟弒君是誅九族的大罪,且也不是誰都有弒君的能力,他楊廷和不過是恰好有這個能力而已。」

  「如果陛下真若一開始楊廷和這些人所期望的那樣治國,只苛責內廷後宮,反而更容易有十步之危。」

  張璁這時安慰起朱厚熜來。

  朱厚熜則背著手,點了點頭,道:「朕算是明白,這鬥爭是永不能止步的,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亦其樂無窮!」


  張璁聽後不禁愕然,隨即恭肅俯首:「陛下所言乃大智慧!」

  朱厚熜只微微一笑。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這時,太監麥福疾步走了進來:「皇爺,河南急報,孟縣、沁陽一帶黃河決堤,方圓近千里被淹!」

  朱厚熜聽後忙接過了麥福手中的急遞。

  接著,朱厚熜在看了看後,就把急遞給了張璁說:「鬥爭又開始了。」

  張璁接過急遞看了起來。

  隨後,張璁在看了後,就對朱厚熜拱手說:

  「陛下聖明!」

  「臣認為,這事,撫按固然當追責論斬,但臣大膽揣測,這很可能是河南地方奢豪大戶利用夏季暴雨起洪澇的天災故意人為毀堤,以示不滿,同時趁機加快兼併!」

  「而並不只是撫按以及河南諸官護堤不力,但朝廷目前只能追責官僚,畢竟河南那麼大,根本上,難以查清決堤是官僚腐敗所致還是奢豪大戶包藏禍心所致!」

  「因為無論如何,朝廷如今一系列新政,的確讓奢豪大戶損失嚴重,他們要想維繫宗族內部穩定,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增加收益,把損失補回來。」

  張璁回道。

  朱厚熜這裡捏緊了拳頭,擰著眉頭說後,就突然嘆了一口氣:「改制改制,最終還是難免要以百姓為代價啊!孟縣、沁陽決堤,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要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陛下說的是,改製得罪奢豪大戶,而奢豪大戶就會有各種辦法把代價向下轉移!」

  「百姓始終都要受到牽連,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不改制不行!」

  「不改制,百姓也要因為供養越來越龐大的食利者而越來越多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改制好歹只是讓一部分百姓為代價。」

  「無論如何,苦一部分百姓總比苦所有百姓好!」

  張璁這時回道。

  朱厚熜回頭看向了張璁:「朕覺得還是要繼續把代價往外轉移,這樣至少也能少讓一些百姓成為代價,所以朕希望,你能繼續楊一清時的對外政策,甚至還應該光大。」

  張璁忙拱手稱是,且一臉奮意。

  因為他知道天子這是把他當未來首輔,才如此囑咐。

  所以,張璁接著也知無不言道:「可是陛下,人心不足蛇吞象,奢豪大戶很多慾壑難填,只想吃獨食,朝廷把天下之利擴展的再大,他們只怕也難以滿足,甚至貪慾更重,乃至為壟斷兼併更多還是會加劇對百姓的傷害!」

  「朕知道!」

  朱厚熜點了點頭,就一臉莊重地說:「胡蘿蔔加大棒!朝廷的職責就是讓該發財的發財,該去死的去死!」

  「既然這次河南的奢豪大戶借天災給朕來了個大驚喜,朕也給他們一個大驚喜!」

  「朕意以戶部的名義發銀元債券,天下人從朝廷手裡買銀元債券,朝廷發給債券,就像鹽引一樣,然後定期支付利息,而天下人也可以定期把債券變現收回本利。」

  朱厚熜說著就看向了張璁。

  張璁聽後,沉吟了一會兒,隨後拱手說:

  「陛下這樣倒是可以把天下奢豪大戶進一步與國運捆綁,讓借債的奢豪大戶不得不希望我大明朝可以一直長盛不衰,但就怕後世君王和將來執政不認此債,失去信用。」(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