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召對
黃家傑翻完這幾頁紙,陷入沉思。顯然草紙上的歌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相比衙門的一紙文書,百姓對於歌謠中表達的防疫內容顯然更加容易接受。
裡面包含勸誡百姓要聽從府衙安排、不串門、不信謠不傳謠等諸多內容,對於特殊時期衙門的勸導工作有著重要意義。但更讓黃家傑疑惑的是那個小小的包裹,打開以後竟是三四個簡單的兩層紗布,內置一塊吸水藥棉的口罩,邊上還保留著適用於佩戴的條帶。
「老爺,獻出歌謠和口罩的是懷仁堂高六兒,聽下面人說,此人為人十分豪爽仗義,頗有燕趙俠士之風。」劉卜將打聽來的情況一一稟告給了黃家傑。
黃家傑思考片刻,跟劉卜說:「安排下去吧,子幫,本官要見一見他。危難時期,需要千金買馬骨啊,亟需更多的仁人義士思國之危難,報國以身軀啊。」
……
北京,紫禁城。
十一月的京城初雪遲遲未到,高聳的午門,夕陽如血,殘照灑在故宮那巍峨的城牆上,映出一片悽厲的紅。寒風呼嘯,穿梭於宮殿之間,帶著刺骨的涼意。琉璃瓦在餘暉中閃爍著冷冽的光芒,檐牙高啄,宛如利劍直指蒼穹。
空曠的院落中,白石鋪地,四周寂寥無聲。唯有風捲起落葉,在空中盤旋飛舞,而後悄然落下。華表孤零零地矗立著,蛟龍纏繞其上,仿佛也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潔白的玉石欄杆在暮色中顯得愈發冰冷,失去了白晝的溫潤。
大清最後的攝政王——載灃,面容隱沒在搖曳的燭光中,難過與無奈如影隨形。殿外,風聲呼嘯,似在訴說著封建王朝最後的體面。載灃的心中充滿了矛盾與痛苦。他深知,大清的江山已經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不斷,革命的風暴正在席捲大地。
然而,作為忠臣,他依然渴望能夠力挽狂瀾,保住大清的基業。載灃想起了年少時讀書的日子,但此刻,問題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有時,又很矛盾,載灃恨不得這監國攝政王一天都不當了,今年二十七歲的他,已經可見頭上的幾許華發,但畢竟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祖宗面看兒子面。此時此刻,他看著拱在下面的紅頂子們,恨不得想問問資政院的這幫「名臣」,朝廷俸祿都吃到哪去了,自己一個個吃的肥頭大耳,真出事情的時候,一個站出來的都沒有。
錫良同黑龍江、吉林、奉天三地以及在華俄局等雪花般的奏摺、通傳已經留中好一段時間了。廣州起義,長沙、嘉興暴動,江浙、安徽水災進而引發的農民暴動,財政艱難,載灃不知道怎麼讓千瘡百孔的大清騰出精力、資源和時間,化解這場鼠疫難題。
不解決?尚且不談兒子的江山社稷,就連自己剛剛設立的資政院、議院會也如同紙糊的老虎一般,徒遭那個大頭的嘲笑。
在載灃看來,目前的解決難度不亞於當年被推出來「背黑鍋」的那次和談,他此時是多麼希望能有一位赤膽忠心的大清干臣,告訴他,看好了,攝政王,臣只示範一次……
「臣斗膽,可舉薦一人前往關外解此危難之局!」
一道洪亮的聲音打破了此時的寧靜。
不是幻想!不是夢!載灃目光熱烈地看向這位前不久剛遭遇刺殺的參預政務大臣,自己的六弟——愛新覺羅·載洵。
「快快講來!」
「臣舉薦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校長,伍連德!」
……
「此物,當真可降低感染風險?可曾試驗過?」黃家傑站起身來,不顧儀態,就這簡簡單單的紗布和一塊藥棉,就能降低感染鼠疫風險?如果真的有效,哪怕一點點,都值得投入。
「大人,小的不敢胡言,大人可為隔離處的護理婦們佩戴此物,觀察其效果。小人每日往來府衙、藥鋪、隔離處運送藥材,故而對此間看的清細真切。
況且綏化府是綏化百姓共同的家,您作為父母官和各位大人都身先士卒,甘當表率,吾輩又怎能不盡一份力!」高六兒並不是虛與委蛇,他那天將鼠疫歌謠和「伍氏口罩」提前交給長海兒,請求能交給黃大人,也正是出於此目的——救一人於此,便功德無量。
……
資政院內,伍連德垂首拱手敬過這位年輕的攝政王。
綏化府衙外,高六兒回首望向那塊鄉民們敬贈黃知府的牌匾——民心卓異。
「望卿(爾)能不負所托」
「臣伍連德,不破鼠疫終不回!」
「草民高六兒,必當竭力而為!」
裡面包含勸誡百姓要聽從府衙安排、不串門、不信謠不傳謠等諸多內容,對於特殊時期衙門的勸導工作有著重要意義。但更讓黃家傑疑惑的是那個小小的包裹,打開以後竟是三四個簡單的兩層紗布,內置一塊吸水藥棉的口罩,邊上還保留著適用於佩戴的條帶。
「老爺,獻出歌謠和口罩的是懷仁堂高六兒,聽下面人說,此人為人十分豪爽仗義,頗有燕趙俠士之風。」劉卜將打聽來的情況一一稟告給了黃家傑。
黃家傑思考片刻,跟劉卜說:「安排下去吧,子幫,本官要見一見他。危難時期,需要千金買馬骨啊,亟需更多的仁人義士思國之危難,報國以身軀啊。」
……
北京,紫禁城。
十一月的京城初雪遲遲未到,高聳的午門,夕陽如血,殘照灑在故宮那巍峨的城牆上,映出一片悽厲的紅。寒風呼嘯,穿梭於宮殿之間,帶著刺骨的涼意。琉璃瓦在餘暉中閃爍著冷冽的光芒,檐牙高啄,宛如利劍直指蒼穹。
空曠的院落中,白石鋪地,四周寂寥無聲。唯有風捲起落葉,在空中盤旋飛舞,而後悄然落下。華表孤零零地矗立著,蛟龍纏繞其上,仿佛也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潔白的玉石欄杆在暮色中顯得愈發冰冷,失去了白晝的溫潤。
大清最後的攝政王——載灃,面容隱沒在搖曳的燭光中,難過與無奈如影隨形。殿外,風聲呼嘯,似在訴說著封建王朝最後的體面。載灃的心中充滿了矛盾與痛苦。他深知,大清的江山已經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不斷,革命的風暴正在席捲大地。
然而,作為忠臣,他依然渴望能夠力挽狂瀾,保住大清的基業。載灃想起了年少時讀書的日子,但此刻,問題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有時,又很矛盾,載灃恨不得這監國攝政王一天都不當了,今年二十七歲的他,已經可見頭上的幾許華發,但畢竟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祖宗面看兒子面。此時此刻,他看著拱在下面的紅頂子們,恨不得想問問資政院的這幫「名臣」,朝廷俸祿都吃到哪去了,自己一個個吃的肥頭大耳,真出事情的時候,一個站出來的都沒有。
錫良同黑龍江、吉林、奉天三地以及在華俄局等雪花般的奏摺、通傳已經留中好一段時間了。廣州起義,長沙、嘉興暴動,江浙、安徽水災進而引發的農民暴動,財政艱難,載灃不知道怎麼讓千瘡百孔的大清騰出精力、資源和時間,化解這場鼠疫難題。
不解決?尚且不談兒子的江山社稷,就連自己剛剛設立的資政院、議院會也如同紙糊的老虎一般,徒遭那個大頭的嘲笑。
在載灃看來,目前的解決難度不亞於當年被推出來「背黑鍋」的那次和談,他此時是多麼希望能有一位赤膽忠心的大清干臣,告訴他,看好了,攝政王,臣只示範一次……
「臣斗膽,可舉薦一人前往關外解此危難之局!」
一道洪亮的聲音打破了此時的寧靜。
不是幻想!不是夢!載灃目光熱烈地看向這位前不久剛遭遇刺殺的參預政務大臣,自己的六弟——愛新覺羅·載洵。
「快快講來!」
「臣舉薦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校長,伍連德!」
……
「此物,當真可降低感染風險?可曾試驗過?」黃家傑站起身來,不顧儀態,就這簡簡單單的紗布和一塊藥棉,就能降低感染鼠疫風險?如果真的有效,哪怕一點點,都值得投入。
「大人,小的不敢胡言,大人可為隔離處的護理婦們佩戴此物,觀察其效果。小人每日往來府衙、藥鋪、隔離處運送藥材,故而對此間看的清細真切。
況且綏化府是綏化百姓共同的家,您作為父母官和各位大人都身先士卒,甘當表率,吾輩又怎能不盡一份力!」高六兒並不是虛與委蛇,他那天將鼠疫歌謠和「伍氏口罩」提前交給長海兒,請求能交給黃大人,也正是出於此目的——救一人於此,便功德無量。
……
資政院內,伍連德垂首拱手敬過這位年輕的攝政王。
綏化府衙外,高六兒回首望向那塊鄉民們敬贈黃知府的牌匾——民心卓異。
「望卿(爾)能不負所托」
「臣伍連德,不破鼠疫終不回!」
「草民高六兒,必當竭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