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重臨洛陽,劉莊問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歷史的車輪始終滾滾向前,不會因任何人而停留。

  ——皇帝亦不能阻。

  當國喪結束;

  且為劉秀定下了諡號的那一刻起。

  這個曾照亮過一個時代的皇帝便已經徹底消失在人間,而屬於他的時代也終將徹底翻頁。

  .......

  洛陽。

  此時已是永平二年。

  時隔了近二十年的光陰,顧氏子弟終於是再次得到了皇帝的詔令,即將要重新踏入大漢的政治中心。

  不過如今的顧氏自然不比當初,皇帝的這一封詔令未曾引起任何波瀾。

  終究還是不同了。

  隨著顧嘯與劉秀的相繼離世,如今的顧氏也再也不是當初那般只能讓眾人仰望的存在了。

  時移世易,顧嘯的聲望只會越來越少。

  在朝中無人的情況下,顧氏要想保證始終如日中天的聲望,那自然是不可能。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劉莊這個皇帝的態度。

  與劉秀的性格完全不同。

  自登基之始,劉莊就徹底展現出了他的不同,給大漢所有臣子帶來了十足的震撼。

  他竟然恢復了自秦時便被廢掉冕服制度。

  冠冕、衣裳、佩玉、乘輿皆擬古式。

  這記載於古籍之中的禮節,對群臣來說甚至都覺著有些陌生了。

  而且這還未完,隨後劉莊便展現出了極強的政治能力。

  他先拜如今的功臣之首鄧禹為太傅。

  又任命宗室劉蒼為驃騎將軍。

  在安頓好了功臣與宗室,旋即便開啟了大規模的人事調度。

  畢竟是做了十餘年東宮的太子。

  且劉莊自幼聰慧,自少時劉秀便會經常性的借國事來問他的想法,甚至後來更是直接參與到了軍事層面。

  他本就有著自己的班底,對大漢朝堂上下可謂是了如指掌。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在如今的永平一朝可謂是彰顯的淋漓盡致。

  但在這一系列的人事調度之下,群臣敏銳的察覺到了劉莊的執政底色。

  ——他在打壓外戚!

  僅此一點,便足以讓群臣不再將顧氏放在眼中。

  顧氏雖與傳統外戚有所不同。

  但只要皇帝有此態度,顧氏就註定了無法在新朝再次登天。

  因為顧康的妻子是劉禮劉!

  雖是妹婿,亦是外戚!

  其實對於這一切顧易自然是心知肚明。

  對於劉莊這位皇帝。

  雖然於現代社會之中並不怎麼被提起,但他的性格顧易卻還是清楚的。

  且不論其功績,只說其最大的特點。

  防範外戚!

  終明帝一生,未曾重用過外戚一人。

  但當初劉秀這可是當眾說出來的話,他不可能拂了皇帝的顏面。

  禍福相依...

  顧氏於劉秀一朝得得「聖寵」,便註定要承受其後續的代價。

  而且在顧意看來,與公主聯姻遠比將家中女眷嫁入皇室要好得多。

  既然無法避免那便將風險降到最低。

  此舉雖然可能會引起顧氏在劉莊這不能得到重用。

  但只要不出現意外的情況下,就算顧氏無法被重用,卻也能保證顧氏的下限不會太低。

  畢竟顧氏根基太淺,但凡一朝失勢便有可能直接跌入谷底。

  這也算是一道保障。

  而且顧易也並不認為劉莊就一定會狠狠的壓制顧氏。

  ——如今的顧氏不同於普通的外戚。

  顧氏是白身起家。

  劉秀就曾以顧氏鎮壓功臣集團,讓功臣集團老老實實的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

  且以顧氏如今的人口與底蘊根本就還不足以與當代的大族相比。


  當今之天下與先漢時期完全不同。

  當年陪著劉邦打天下的幾乎都是同鄉的老兄弟,多數都是平民亦或是最底層的官員。

  然如今的大漢呢?

  功臣集團中幾乎每一個都是大族出身,他們每一個人身後都有著自己的政治立場。

  唯有顧氏不同。

  這對於劉莊這種性格的皇帝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

  而事情的預料也果不出顧易的預料。

  劉莊真的召見了顧氏。

  ......

  綿延數十米的車隊在官道之上緩緩而行。

  車上裝的並不是什麼財物,而是顧氏最新改良過的曲轅犁。

  這些年來,顧康一直沒有放下過對於農具的改良。

  且因為他對種田之事十分了解的關係。

  經過了他幾次的改良,如今的曲轅犁在實用性上面已經徹底超過了當前的長直轅犁。

  這是劉莊詔令中要求顧康所帶的。

  而且顧康也想趁著這次機會是試探出這個天子將來的治國方向。

  這對他而言十分的關鍵。

  雖然人一直都在巨鹿,但這些年來,他一直都在關注著朝堂上下的局勢,劉莊登基後的一系列手段已經足矣說明了他與劉秀性格上的不同。

  無論是文治也好,亦或是武治也罷。

  作為一個在政治屬性上高達90點的人。

  顧康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天下人都能看的出來,皇帝不喜外戚。

  他又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顧康十分清楚,這恐怕是這一朝顧氏唯一的機會。

  若是沒能抓住...就算不會跌入低谷,但顧氏的聲望也會迅速降低。

  如今之顧氏在天下人心中本就底蘊不足。

  若是真的想奠定萬世輝煌之基,就必須要一代代有才之人前仆後繼,直至顧氏的名頭徹底在百姓心中當做常識時,才算是初步功成。

  也正是因為如此。

  顧康這一行便只帶了顧晟一人。

  自顧嘯離世之後,他便一直在抗著整個顧氏,對於自己那兩個弟弟妹妹的才能無比清楚。

  守成尚可,建功立業不足。

  如今的天下已經沒有從龍之功給他們立下了,他們唯有靠著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到最高點。

  唯有精銳,才能再振顧氏於天下的聲望。

  這,便是顧康此行的目標!

  一路前行。

  面對著即將重新踏入洛陽這件事,兩兄弟的反應可謂是截然不同。

  顧康從始至終都是那般的冷靜。

  很難讓人從他的臉上看出他到底是在想些什麼。

  他的性格一向十分沉穩冷靜,無論遇到任何事皆是處變不驚。

  至於顧晟,則是與當代大部分武將的性格一般,越是臨近洛陽,整個人便愈發的激動。

  他憋了太久了!!!

  沒有武將會失去建功立業之心。

  顧晟亦然!

  他向來崇拜那些古之名將,渴望著自己將來有一天能夠如他們一般建功立業,為顧氏的萬世之基添磚加瓦。

  兩兄弟就這樣策馬走在最前。

  見顧康一直繃著個臉,顧晟不由得開口勸道:「兄長無需擔憂。」

  「以你我兄弟二人之才...又豈會得不到陛下重用?」

  雖然顧晟的政治水平要比顧嘯高。

  但相比於顧康而言,他便有些捉襟見肘了。

  顧康一直都在思考若是此行未能得皇帝重用之後顧氏該當如何。

  陸續的減少食邑是一定的。

  冠軍侯的爵位也不定能保得住。

  若是注重教育,以顧氏如今的底蘊,將來若是再出人傑或許會再次起勢。

  但這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顧康是個務實主義者,他想為整個家族考慮好一切。

  哪怕這一朝註定無果也不能讓整個家族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這註定是一個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至少,在未見到劉莊這個天子之前,顧氏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

  洛陽。

  當顧康顧晟兩兄弟再次踏入這座恢弘的巨城之時,兩人的表情都是有些複雜。

  作為如今大漢的政治中心,整個洛陽城的變化相比於當初極大。

  顧晟倒是還好。

  畢竟當初顧嘯離世之時他曾前來報喪。

  而對於顧康而言則是完全不同,自當初隨著顧嘯離開洛陽之後,這洛陽對於他而言便只有聽聞。

  他早已不止一次的想過重新回到洛陽時的場景。

  如今,竟真的實現了。

  隨著少時的記憶一點點從腦海之中浮現,以他這般沉穩的性格都不由得為之觸動。

  對於這次的顧氏歸來,劉莊還是給足了「冠軍侯」的面子。

  雖不及顧嘯當初的巔峰。

  亦是派了禮官相迎,且讓顧康顧晟直接前往皇宮面見他。

  這在這種時代可謂是一件殊榮。

  並且,劉莊顯然也是為這次的會面做了準備,讓本在南宮議事的臣子退去,只留下了日常的護衛。

  而顧意也並未猜錯。

  劉莊此次召見顧氏的原因確實有著顧氏與其他大族不同的緣故。

  不過卻也不止於此。

  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劉秀曾在臨終之前與他說過,顧氏二子皆有才能,可重用。

  這是劉秀身為帝王的識人之能。

  曾不止一次的與劉莊說過。

  剛剛的登基之時的劉莊對此其實還有些不以為意。

  因為熟知王莽亂政之事,他對外戚有著很深的防範心。

  可當他聽到顧康時常深入田地,且改良了農業工具之後,使巨鹿郡的糧產越來越高時,這才決定了要見一見如今顧氏的子弟。

  可能這也是這場遊戲最大的樂趣。

  當初顧易為了能夠獲得成就點落下的一手閒棋,反倒是為顧氏起了破局的大作用。

  這一點連他也未曾料到。

  南宮。

  雖然心中早就已經有了猜測,但當劉莊再次見到顧康時,還是不禁愣住了。

  因為時常便會深入田地之中試驗農具的關係。

  相比於如今大部分的儒生,顧康的皮膚更顯得有些黝黑,竟然跟顧晟這個常年練武的武夫相差不大。

  這完全出乎了劉莊的預料。

  一瞬間,劉莊的眼神甚至都柔和了些許。

  果然,顧康這種務實主義者很符合劉莊對臣子的期望!

  「臣,拜見陛下!」

  顧康並未因為劉莊的剎那錯愕而分神,而是認認真真的行禮。

  而顧晟此時也是完全收起了平日的張揚,默默的站在顧康身後跟著行禮。

  「濟世,振羽。」劉莊親切地稱呼著兩人的字號,「你二人何須與朕如此見外?」

  「此處又沒有外人,先帝當初與嘯公私下中可從未這般客套。」

  「快快入座。」

  聽到皇帝如此稱呼,顧晟緊繃的神情頓時放鬆了一些。

  皇帝直接稱呼臣子的字號。

  這向來是一種表示親近的行為。

  但顧康依舊沉穩,再次鄭重地向劉莊行禮後,才走到座位前坐下。

  劉莊一直專注地看著顧康,臉上的表情愈發複雜。

  「早就聽聞濟世常常關心農戶之困。」

  「如今看來,所言非虛啊。」

  他感慨地說道。

  聞言,還未等顧康開口,放鬆下來的顧晟便立刻露出了一絲笑容,道:「那是自然,陛下可能不知,我兄長對於農事的了解,絲毫不亞於農戶。」


  「他這幾年來親自耕種的田地,甚至都要比有經驗的農戶產量還要好。」

  「哦?當真如此?」劉莊露出濃厚的興趣,看向顧康問道,「濟世可是有什麼獨到的良策?」

  「朕聽聞你改良了耕犁,效果遠超長直轅犁,不知可曾帶來?」

  來了!

  顧康心中明白,這看似隨意的交談,實則暗藏皇帝對他才能的試探。

  很有可能直接決定未來顧氏的地位。

  但他表情卻絲毫不亂,朝著劉莊拱手行禮,道:「回陛下,臣已將曲轅犁帶了過來,如今正在宮外。」

  「速速取來。」劉莊對此還是十分感興趣的,連忙吩咐了下去。

  而趁此時間,顧康也是道出了自己對於農耕之事的改革。

  「陛下,臣自幼隨家父深入田間,觀察農耕,因此對農耕之事確實略知一二。」

  「農耕之基,乃為田地。」

  「如今我大漢各地百姓皆深知肥田的重要性。」

  「所用方法也各有不同,如糞田、草木灰、油渣等,各有千秋。」

  「臣就是以此為基,相繼做出了些許改良,就比如在其中添加河泥、塘泥等物,便會使其效果更佳...」

  顧康在農業方面的造詣頗深。

  雖尚未完全領悟顧易當初留下的所有經驗,但水平已遠超同時代之人。

  簡單來說,這是需要一代代人慢慢摸索才能有的經驗。

  但,顧康提前了!

  而就在顧康說著這些之時,曲轅犁也是被送了進來。

  顧康並未停下,借著曲轅犁,向劉莊詳細講解其精妙之處,如如何節省體力,與現今的長直轅犁相比優勢何在。

  劉莊完全被顧康的講述吸引住了。

  或許是受到了劉秀的影響,他對百姓之事同樣極為上心。

  如今見顧康說起了事關民生之大計。

  他豈能不認真?

  顧康沉穩剛毅的性格註定了他不會怯場,將一切都說的條條清晰。

  越是聽下去劉莊的表情越是複雜。

  如今之顧氏雖不比巔峰。

  但以顧康這般身份之人竟對農耕之事如此了解,便足矣說明了他的不同。

  他就這樣一直沉默著,直至顧康說完,劉莊這才不禁長嘆一聲,道:「若非是先帝,朕恐損一治世大才矣。」

  「由此可見...」

  「朕不如先帝甚遠....」

  他的表情滿是感慨。

  面對皇帝如此自謙的話語,就連顧晟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回應。

  但劉莊也不在意,瞬間表情便恢復了正常,認真的看著顧康再次問道:「濟世,朕在問你。」

  「以我大漢當今之形勢。」

  「該如何治天下?」

  確定了顧康卻有才能,那便要確定顧康的上限!

  顯然,劉莊就是這個意思。

  聽到這話,顧康的表情並未有什麼變化,但他卻也沒有直接回答劉莊,而是再次朝著劉莊行了一禮,旋即這才開口:

  「臣敢問陛下..想以何種方式治天下?」

  顧康是個道德底線十分靈活的人,要說唯一的堅持估計就是要讓顧氏持續偉大。

  確定皇帝的心思然後再給出回答便是表明了他的自信。

  對於顧康的這個回答,劉莊十分的意外,沉默了一下,眼神逐漸凌厲,格外鏗鏘的道:

  「朕,要完成先帝中元之偉業!」

  中元之偉業,那是劉秀在封禪之後所表達的宏偉志向;

  ——復前漢孝文帝時期之國力;

  撫西域,定匈奴;

  為大漢留下萬世基業!

  顧康瞬間便明白了劉莊的想法,表情終是有了變化。

  能臣遇庸主,向來皆是以遺憾落幕。

  顧康一直都在擔憂這件事。

  既要立偉業,便不能遇庸主。

  當劉莊說出這句話之後,顧康心中一直懸著的大石,終於是漸漸的落了下來。.....

  ——————

  「永平二年三月,帝詔顧氏覲見,乃問策於康。

  康從容以對,言辭切要,條理井然。

  帝聞之,訝然稱奇,遂與康促膝傾談,至暮方休。」

  ——《後漢書.孝明帝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