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來自海軍的反饋
第1328章 來自海軍的反饋
「美國人自己都不知道……」
這個說法讓鄭良群突然有些興奮——
並不僅僅是那種簡單的、有機會超過對手的興奮,而是還夾雜著一些……對個人窺探欲的滿足。
「那……大概什麼時候能出結果?」
雖然理智告訴他,這種一眼看上去就相當複雜的事情應該需要耗費一段時間,但理智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起作用。
尤其兩個人之間還有如此特殊的關係。
總之就是很急。
恨不得馬上就能看看美國人的底牌(褲)。
常浩南這會兒剛好布置完工作,瞧了一眼滿臉熱切的鄭良群,回答道:
「這主要取決於美國人的研究水平……」
一邊說著,一邊又檢查了一遍桌面上的交接文件,然後簽字:
「要是設計本身符合高超音速條件下的氣動原理,飛行試驗失敗是由於生產質量不達標或者其他什麼問題所導致,那麼只需要十幾輪甚至更少的測試輪次就能結束。」
「而如果在超燃衝壓發動機的設計層面就有毛病的話……就不太好說了,需要先從複雜加熱管流的理論展開計算,驗證質量添加、熱量添加和壁面摩擦對氣流的作用,再對每個異常點都進行測試,驗證它們各自在飛行狀態下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運氣好的話,沒準一上來就能找到關鍵問題,運氣不好也可能幾個月都沒辦法確定結果……」
實際上,這番話說的已經相當凡爾賽了。
畢竟,就算是掌握了幾乎全部一手測試信息的美國人自己,也只是說會設置兩個單獨的故障樹分析團隊,爭取在2007年底之前給出調查結論。
也就是大約八個月的時間窗口。
而到了常浩南這裡,卻是在「運氣不好」的情況下,才需要幾個月時間。
不過,鄭良群顯然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考慮周全,只是露出似懂非懂的眼神:
「就憑剛才那麼一小塊碎片,就能分析出這麼多東西?」
顯然,他把剛才常浩南例舉出的那幾個變量當成了不同的內容。
「呃……」
後者無奈扶額:
「實際上這些是同一個東西,只不過中間過程需要分別進行驗證……總之,碰巧最近一段時間風洞的使用頻率不太高,我儘快就是了。」
說完之後,他又看了一眼窗外如同巨龍般蜿蜒著的風洞群:
「而且說實話,雖然這個用核潛艇監視飛行數據的想法是我提出來的,但能直接撈到一部分殘骸,還是這麼關鍵的部分……確實是太巧合了,我們根本沒來得及做什麼準備。」
說起這件事,鄭良群瞬間就重新來了精神:
「嗐……不光是你,海軍那邊,包括上級首長其實也沒想到。」
說到這裡,他突然停止不語,然後左右打量了一下。
很明顯,後面的內容即便是在這機密程度已經很高的懷柔科學城,也不能被太多人給聽到。
常浩南當即會意,帶著鄭良群一道前往了自己在科學城這邊的辦公室。
高溫氣體動力學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如今對於JF14風洞的應用已經接近爐火純青,除非是特別重要或者此前從未進行過的測試科目,否則已經完全可以委託給姜宗霖等人負責執行。
況且,常浩南也確實有點好奇,艦隊出航的這將近一個月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聽海軍方面的同志說,他們無意中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潛艦配合……」
關門落座之後,鄭良群才重新開口道:
「在探測到X51A解體之後,美國人的兩艘驅逐艦和一架飛機馬上轉向趕往事發海域,尤其那架飛機還是和P3C一個平台,搞得編隊指揮員還以為是潛艇被發現了,分出171號去拼命拖延,同時長征9號用將近20節的高航速連續在水下航行幾個小時,額外爭取到很長一段窗口期……」
其實現場的情況並沒有非常驚險,171椰城艦在離開艦隊之後,很快就從對方飛機的飛行動作上判斷出了那並非一架反潛巡邏機,而受限於飛機的航程,長征9號實際有著極為充沛的時間來完成搜索和打撈。
只不過現在又不是寫任務報告,作為講述人,鄭良群難免要把情節描繪的精彩一些。
常浩南當然也清楚這部分內容不能全信,而且他感興趣的地方另有所在,沒那麼容易被添油加醋所影響。
「高超音速飛行器解體之後,散落範圍可是很大面積的一塊區域,就算有幾個小時窗口期,恐怕也很難進行一輪完整搜索吧?」
「而且那東西的體積可不算小,潛艇又不方便在事故發生的敏感區域內長時間上浮,是怎麼打撈上來的?」
「……」
隨後,鄭良群花了大概二十分鐘時間,向常浩南解釋了艇長是如何通過引爆一顆小型水雷確定可疑的回波信號位置,又是如何藉助UUV和蛙人將碎片轉移回潛艇內部的。
整個過程相當精彩,如果不是考慮到保密因素,恐怕足夠拍出好幾部潛艇主題的電影大片。
「長征9號這次乾的實在是漂亮,不僅順利完成任務,還證明了核潛艇部隊除去戰略威懾以外,還有遂行非戰鬥行動的巨大潛力……只不過09IV畢竟是戰略核潛艇,現在倒是還好,以後要是進入值班狀態,總不可能每次都把飛彈撤出來……」
能讓鄭良群一名空軍軍官如此稱讚,看來軍隊內部對於這次行動的評價應該非常之高。
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兵種資源的分配格局。
並且,常浩南也聽出了對方話中的弦外之音:
「所以海軍是希望……能夠給予攻擊型核潛艇更多的功能性?」
儘管並未直接參與過水下裝備的研發,但新一代核潛艇卻跟他在理論與工程層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脫不開關係。
尤其是前些年跟核工業集團的一攬子合作項目,有力地提高了華夏在核能利用領域的基礎研究水平。
因此,常浩南對於這些也絕非一無所知。
09III是一艘相當純粹的攻擊型核潛艇,並沒有裝備除了魚雷發射管以外的任何奇技淫巧——
一個有些反直覺的事實是,對於潛艇來說,把所有武器集中在艇首魚雷艙是最節省空間的設計方案,除此之外的其它設備,包括艇載垂直發射系統在內,都會削弱常規武器的裝載量。
這對於一個體積偏小的型號來說,往往顯得尤為重要。
「嗯……也不只是多功能性……」
鄭良群回答道:
「根據這次任務反饋的情況,以及艇員隊提交的報告來看,功能性可以通過外接的UUV等設備進行彌補,潛艇本身更需要的,反而是更高的靜音水下航速、更強的水下機動性,最好是還有一定的通信能力……」
說到最後,他自己都笑了出來:
「當然,這裡面有些內容可能不太現實,尤其是水下通信那部分,但總歸是個努力的方向……另外你要是對細節有興趣,我可以讓海軍總部那邊把報告抄送給你一份……」
常浩南現在手頭還有兩個大項目要負責,暫時倒是沒有在新領域橫插一手的準備,只是擺了擺手,隨意地回答道:
「其實水下通信……尤其是中短距離通信倒也沒有特別不現實,相比而言,反而是航速這部分更麻煩一些。」
鄭良群聞言一個挑眉,暗暗開始集中注意力,準備記下對方後面所說的內容。
「以目前流體力學的理論來看,除非使用全新的推進形式,否則在靜音航速這方面很難有什麼特別重大的突破……」
「泵噴推進器也不行?」
他有些疑惑地問道。
常浩南搖搖頭,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
「實際上,泵噴推進相比傳統的大側葉螺旋槳,反而是在中低速度段更有優勢……高速環境下由於推進效率的降低,往往需要更高的轉速和輪機功率,很有可能得不償失,你看目前使用泵噴推進的型號也確實都不以速度見長……並且也很容易計算出來……」
眼見他又要放大招,鄭良群趕緊阻止:
「我相信這個結論,計算就不必了。」
接著迅速岔開話題:
「所以,你有什麼技術路線上的想法麼?」
「那倒暫時沒有……」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鄭良群卻注意到,對方的眼珠剛才微微轉動了幾下。
恐怕並非沒有想法,只是還不夠成熟而已。
(本章完)
「美國人自己都不知道……」
這個說法讓鄭良群突然有些興奮——
並不僅僅是那種簡單的、有機會超過對手的興奮,而是還夾雜著一些……對個人窺探欲的滿足。
「那……大概什麼時候能出結果?」
雖然理智告訴他,這種一眼看上去就相當複雜的事情應該需要耗費一段時間,但理智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起作用。
尤其兩個人之間還有如此特殊的關係。
總之就是很急。
恨不得馬上就能看看美國人的底牌(褲)。
常浩南這會兒剛好布置完工作,瞧了一眼滿臉熱切的鄭良群,回答道:
「這主要取決於美國人的研究水平……」
一邊說著,一邊又檢查了一遍桌面上的交接文件,然後簽字:
「要是設計本身符合高超音速條件下的氣動原理,飛行試驗失敗是由於生產質量不達標或者其他什麼問題所導致,那麼只需要十幾輪甚至更少的測試輪次就能結束。」
「而如果在超燃衝壓發動機的設計層面就有毛病的話……就不太好說了,需要先從複雜加熱管流的理論展開計算,驗證質量添加、熱量添加和壁面摩擦對氣流的作用,再對每個異常點都進行測試,驗證它們各自在飛行狀態下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運氣好的話,沒準一上來就能找到關鍵問題,運氣不好也可能幾個月都沒辦法確定結果……」
實際上,這番話說的已經相當凡爾賽了。
畢竟,就算是掌握了幾乎全部一手測試信息的美國人自己,也只是說會設置兩個單獨的故障樹分析團隊,爭取在2007年底之前給出調查結論。
也就是大約八個月的時間窗口。
而到了常浩南這裡,卻是在「運氣不好」的情況下,才需要幾個月時間。
不過,鄭良群顯然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考慮周全,只是露出似懂非懂的眼神:
「就憑剛才那麼一小塊碎片,就能分析出這麼多東西?」
顯然,他把剛才常浩南例舉出的那幾個變量當成了不同的內容。
「呃……」
後者無奈扶額:
「實際上這些是同一個東西,只不過中間過程需要分別進行驗證……總之,碰巧最近一段時間風洞的使用頻率不太高,我儘快就是了。」
說完之後,他又看了一眼窗外如同巨龍般蜿蜒著的風洞群:
「而且說實話,雖然這個用核潛艇監視飛行數據的想法是我提出來的,但能直接撈到一部分殘骸,還是這麼關鍵的部分……確實是太巧合了,我們根本沒來得及做什麼準備。」
說起這件事,鄭良群瞬間就重新來了精神:
「嗐……不光是你,海軍那邊,包括上級首長其實也沒想到。」
說到這裡,他突然停止不語,然後左右打量了一下。
很明顯,後面的內容即便是在這機密程度已經很高的懷柔科學城,也不能被太多人給聽到。
常浩南當即會意,帶著鄭良群一道前往了自己在科學城這邊的辦公室。
高溫氣體動力學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如今對於JF14風洞的應用已經接近爐火純青,除非是特別重要或者此前從未進行過的測試科目,否則已經完全可以委託給姜宗霖等人負責執行。
況且,常浩南也確實有點好奇,艦隊出航的這將近一個月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聽海軍方面的同志說,他們無意中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潛艦配合……」
關門落座之後,鄭良群才重新開口道:
「在探測到X51A解體之後,美國人的兩艘驅逐艦和一架飛機馬上轉向趕往事發海域,尤其那架飛機還是和P3C一個平台,搞得編隊指揮員還以為是潛艇被發現了,分出171號去拼命拖延,同時長征9號用將近20節的高航速連續在水下航行幾個小時,額外爭取到很長一段窗口期……」
其實現場的情況並沒有非常驚險,171椰城艦在離開艦隊之後,很快就從對方飛機的飛行動作上判斷出了那並非一架反潛巡邏機,而受限於飛機的航程,長征9號實際有著極為充沛的時間來完成搜索和打撈。
只不過現在又不是寫任務報告,作為講述人,鄭良群難免要把情節描繪的精彩一些。
常浩南當然也清楚這部分內容不能全信,而且他感興趣的地方另有所在,沒那麼容易被添油加醋所影響。
「高超音速飛行器解體之後,散落範圍可是很大面積的一塊區域,就算有幾個小時窗口期,恐怕也很難進行一輪完整搜索吧?」
「而且那東西的體積可不算小,潛艇又不方便在事故發生的敏感區域內長時間上浮,是怎麼打撈上來的?」
「……」
隨後,鄭良群花了大概二十分鐘時間,向常浩南解釋了艇長是如何通過引爆一顆小型水雷確定可疑的回波信號位置,又是如何藉助UUV和蛙人將碎片轉移回潛艇內部的。
整個過程相當精彩,如果不是考慮到保密因素,恐怕足夠拍出好幾部潛艇主題的電影大片。
「長征9號這次乾的實在是漂亮,不僅順利完成任務,還證明了核潛艇部隊除去戰略威懾以外,還有遂行非戰鬥行動的巨大潛力……只不過09IV畢竟是戰略核潛艇,現在倒是還好,以後要是進入值班狀態,總不可能每次都把飛彈撤出來……」
能讓鄭良群一名空軍軍官如此稱讚,看來軍隊內部對於這次行動的評價應該非常之高。
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兵種資源的分配格局。
並且,常浩南也聽出了對方話中的弦外之音:
「所以海軍是希望……能夠給予攻擊型核潛艇更多的功能性?」
儘管並未直接參與過水下裝備的研發,但新一代核潛艇卻跟他在理論與工程層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脫不開關係。
尤其是前些年跟核工業集團的一攬子合作項目,有力地提高了華夏在核能利用領域的基礎研究水平。
因此,常浩南對於這些也絕非一無所知。
09III是一艘相當純粹的攻擊型核潛艇,並沒有裝備除了魚雷發射管以外的任何奇技淫巧——
一個有些反直覺的事實是,對於潛艇來說,把所有武器集中在艇首魚雷艙是最節省空間的設計方案,除此之外的其它設備,包括艇載垂直發射系統在內,都會削弱常規武器的裝載量。
這對於一個體積偏小的型號來說,往往顯得尤為重要。
「嗯……也不只是多功能性……」
鄭良群回答道:
「根據這次任務反饋的情況,以及艇員隊提交的報告來看,功能性可以通過外接的UUV等設備進行彌補,潛艇本身更需要的,反而是更高的靜音水下航速、更強的水下機動性,最好是還有一定的通信能力……」
說到最後,他自己都笑了出來:
「當然,這裡面有些內容可能不太現實,尤其是水下通信那部分,但總歸是個努力的方向……另外你要是對細節有興趣,我可以讓海軍總部那邊把報告抄送給你一份……」
常浩南現在手頭還有兩個大項目要負責,暫時倒是沒有在新領域橫插一手的準備,只是擺了擺手,隨意地回答道:
「其實水下通信……尤其是中短距離通信倒也沒有特別不現實,相比而言,反而是航速這部分更麻煩一些。」
鄭良群聞言一個挑眉,暗暗開始集中注意力,準備記下對方後面所說的內容。
「以目前流體力學的理論來看,除非使用全新的推進形式,否則在靜音航速這方面很難有什麼特別重大的突破……」
「泵噴推進器也不行?」
他有些疑惑地問道。
常浩南搖搖頭,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
「實際上,泵噴推進相比傳統的大側葉螺旋槳,反而是在中低速度段更有優勢……高速環境下由於推進效率的降低,往往需要更高的轉速和輪機功率,很有可能得不償失,你看目前使用泵噴推進的型號也確實都不以速度見長……並且也很容易計算出來……」
眼見他又要放大招,鄭良群趕緊阻止:
「我相信這個結論,計算就不必了。」
接著迅速岔開話題:
「所以,你有什麼技術路線上的想法麼?」
「那倒暫時沒有……」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鄭良群卻注意到,對方的眼珠剛才微微轉動了幾下。
恐怕並非沒有想法,只是還不夠成熟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