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來得正好!大事不妙了!
「這就,較為艱難了。」鮑信也無能為力,若是說到內治的錢財,他治下的濟北、濟南、任城三地,也在攻徐一戰之中被掏空了軍糧。
現在唯有治理所用的糧食,發放的錢財都不夠了。
說白了兗州目前的狀況就是,底蘊不足。
原本在去年豐收後,已經十分富足,足以資三年作戰,甚至還可大肆募兵,無論生火做飯的糧食,還是行軍的乾糧都是完美足夠。
現在一戰就打沒了,還要留糧食來儲備防範,若是此時有兵馬來犯,就必須要向百姓和大戶征糧。
征糧,是一定能徵到的,憑藉現在的聲望和名聲,又有何難?
可是此後就會耗損民心,之後想要再征糧,或者征父,都會讓百姓產生恐懼,這就是郭誼那一計的弊端。
「可惜,取徐州兩地,卻自縛於此,我已無法立刻答應臧霸的請求,所幸的是,今年其餘諸侯也仍在忙碌,我們還有機會。」
曹操這是在為郭誼說話,也是排解自己內心深處的不甘。
畢竟人無完人,郭誼還是立功的。
彭城、下邳為徐州郯縣之屏障,一旦取下便可高枕無憂,靜待時機,若是讓呂布得了此二城,再攻徐州反倒死傷會更多。
「罷了,允誠既然來了,那就多留幾日。」
「河東衛氏來書信,資助我兗州,結交於我,同時請我自陳留過豫州,到關外去幫忙迎蔡氏家小。」
「蔡邕,是我老師,此事責無旁貸,我去送奏表的哨騎,早早在尋找他們,近日快到了。」
「噢,那甚好,」鮑信這才笑了起來,「這不是有好消息嗎?孟德能接納大儒家女,也是一樁美談。」
「河東衛氏也是大族,都可增孟德之威德名望,日後會越來越好的。」
「還得是你說的那句話,」曹操指了指他,「莫急。」
「慢慢等待時機吧,」說到這,曹操吸了一口氣,「嘶,我現在才發覺,孟譽用計行略,偏向於穩,而不重神速奇計,並非是好事,太穩了,若有一節不接,便遭掣肘,如現在這般。」
「也不是壞事。」
鮑信笑了笑,規勸了幾句,都是知心老友了,他當然明白現在曹操雖說口中大氣不提,但心裡肯定還是可惜的。
現在鮑信就是擔憂,曹操如此,那軍中半年不可行軍,唯能屯田,宗親們日夜操練軍士頗為辛苦。
一戰徐州又未得財物建樹,會否枯燥後,再歸罪於郭誼,以此刁難。
這,的確也是孟譽之失呀……
……
「這個郭孟譽,這個計策孤注一擲也,咱們現在看似得了戰利,實際上卻是動彈不得。」
「要我看,現在就該征糧,儲備軍資,等待來年再征呂布,也別在說什麼秋毫無犯了,應當收錢財於軍中,用以犒賞將士!」
「這些兵,跟著咱們,是為了什麼?!」
「那不就是為了錢財嗎!你不餵飽他們,以後誰替你賣命!」
軍帳內,身板壯碩寬厚的曹洪在主位之前,面色略微發紅,雙眸瞪如銅鈴般,雙手揮動與曹仁直言。
絲毫沒有壓制自己的脾氣。
他麾下的兵馬,現在已經頗有怨言了。
曹軍進了徐州後,接連賣命攻城,但是在奪城後卻被軍令束縛秋毫無犯,那平白可就少了不知多少發財的機會。
參軍入營的,大多數是吃不飽飯,圖個去處來立功,但還是有不少人是為了拿命去搏一條出路。
現在不光沒能得到賣命財,今年還不可再戰。
曹洪面龐寬正,氣勢粗野,但人卻也狡黠,雖然在怒氣沖沖的抱怨,卻還是偷偷觀察著曹仁的反應。
看他端坐主位,表情也並沒有什麼變化,但臉色已經隱隱黑了下來,於是自己也稍有緩和。
「子孝,你說說看,這事的確是郭誼的錯吧?現在這軍中將士怨聲不斷,我需得如何才能壓下去?」
問完,他也就不說話了,等曹仁的態度。
現在宗親之中,隱隱是以曹仁為首的,諸將里就數他的地位最高,功績最多。
曹純和夏侯淵兩人,都是新近立功方才逐步提起來的,元讓兄長則是已經為東郡太守了,帶兵守疆居多,親自衝殺也不多了。
那是苦勞,仍需尊重。
唯獨曹洪是一直就帶兵,不過他為人不是那麼坦蕩,匪氣要稍重一點。
而且他以往並不約束下屬,也不會和其餘將軍一般慷慨,有所賞時常下發,因而他鎮壓不住麾下兵士。
但卻也不能怪他,將軍多是如此,要飽腹則參軍,但若是要兵士為你賣命,除卻個人魅力之外,那就要靠重賞了。
畢竟誰人都信一句富貴險中求。
半晌後,曹仁沉吟許久,抬頭來看了曹洪一眼,嘆了口氣道:「子廉所言不無道理,孟譽此舉雖說立功,但現在卻也掏空了境內軍糧。」
「但這並得是過,而是功績,只是未曾料到這等結果罷了,」曹仁看了他一眼,也明白曹洪的苦衷,他麾下將士一直以來的作風便是以拼殺為戰,再分所得。
因此作戰方才勇猛。
這樣一來等同於是削減其鬥志,無人再為他賣命了。
其餘的營地倒是還好,畢竟大部分將軍治軍都很嚴格,之前也不會縱兵劫掠。
故而沒有這等擔憂,軍令一下,再動員數次,基本上可以壓制下來,若是軍中有怨言,再以犒賞慰之便可。
可犒賞之錢、行軍之糧,現在的確已經沒有多少了,來年開春夏至時,仍需等待。
「子廉,我會與大兄說明此事,從我的賞賜、家資中為你撥來錢財,讓你犒賞軍士。」
曹仁想了想,還是很艱難的做了這個決定,他一向捨不得錢財,也時常為麾下爭奪分派的糧草軍備。
但這件事,他不想和曹洪再多囉嗦,直接壓下來最好。
「誒!那,那這豈不是讓兄長破費了……哈哈!」
曹洪當即訕笑了起來,那表情也並沒有說拒絕,對他來說,能壓下去就是好事。
「但是子孝,有句話還是要告訴你。」
「郭誼用計優柔寡斷,不善用兵馬士氣,拖沓延誤戰機,此事還是要和大兄說明,否則日後將士不服如何是好?」
曹仁點點頭,揮手道:「放心吧,我自有決斷。」
……
鄄城衙署內。
從軍營來的曹仁與鮑信恰好一同而入,兩人同行一路,也提及了郭誼此計現在帶來的陣痛,但鮑信顯然並不在意。
「子孝,有軍屯之策,有青州兵跟隨,百姓為人力,那怎麼會虧損呢?日後只會越來越富足。」
「只是些微掣肘,算不得什麼,今年秋收後,照樣能夠出征徐州,那時不就可以立功了嗎?」
「話雖如此,眼下要想辦法提振軍心才是,此前不知這等後果,當然是大功一件,現在既然發生了,便需補救,否則日後還是思量周全再獻策。」
曹仁冷淡的說道。
他今日來也是為了和曹操說及此事,然後讓他將給自己的犒賞轉為子廉營中,暫且壓下怨言。
畢竟如果一直放任不管,對郭誼的名聲也極為不好。
不過,他們兩人剛準備跨入正堂,戲志才一手捻須,另一手背在身後,急匆匆跨步而來。
目光凝重,眉頭緊鎖,若有所思,一抬頭看見兩人,更是連招呼也沒來得及打,快速道:「二位在此正好,隨我一同進去面見主公,大事不妙了。」
「啊?」
鮑信和曹仁頓時一驚,兩人對視愣住,心裡登時一懸。
何事如此凝重。
現在唯有治理所用的糧食,發放的錢財都不夠了。
說白了兗州目前的狀況就是,底蘊不足。
原本在去年豐收後,已經十分富足,足以資三年作戰,甚至還可大肆募兵,無論生火做飯的糧食,還是行軍的乾糧都是完美足夠。
現在一戰就打沒了,還要留糧食來儲備防範,若是此時有兵馬來犯,就必須要向百姓和大戶征糧。
征糧,是一定能徵到的,憑藉現在的聲望和名聲,又有何難?
可是此後就會耗損民心,之後想要再征糧,或者征父,都會讓百姓產生恐懼,這就是郭誼那一計的弊端。
「可惜,取徐州兩地,卻自縛於此,我已無法立刻答應臧霸的請求,所幸的是,今年其餘諸侯也仍在忙碌,我們還有機會。」
曹操這是在為郭誼說話,也是排解自己內心深處的不甘。
畢竟人無完人,郭誼還是立功的。
彭城、下邳為徐州郯縣之屏障,一旦取下便可高枕無憂,靜待時機,若是讓呂布得了此二城,再攻徐州反倒死傷會更多。
「罷了,允誠既然來了,那就多留幾日。」
「河東衛氏來書信,資助我兗州,結交於我,同時請我自陳留過豫州,到關外去幫忙迎蔡氏家小。」
「蔡邕,是我老師,此事責無旁貸,我去送奏表的哨騎,早早在尋找他們,近日快到了。」
「噢,那甚好,」鮑信這才笑了起來,「這不是有好消息嗎?孟德能接納大儒家女,也是一樁美談。」
「河東衛氏也是大族,都可增孟德之威德名望,日後會越來越好的。」
「還得是你說的那句話,」曹操指了指他,「莫急。」
「慢慢等待時機吧,」說到這,曹操吸了一口氣,「嘶,我現在才發覺,孟譽用計行略,偏向於穩,而不重神速奇計,並非是好事,太穩了,若有一節不接,便遭掣肘,如現在這般。」
「也不是壞事。」
鮑信笑了笑,規勸了幾句,都是知心老友了,他當然明白現在曹操雖說口中大氣不提,但心裡肯定還是可惜的。
現在鮑信就是擔憂,曹操如此,那軍中半年不可行軍,唯能屯田,宗親們日夜操練軍士頗為辛苦。
一戰徐州又未得財物建樹,會否枯燥後,再歸罪於郭誼,以此刁難。
這,的確也是孟譽之失呀……
……
「這個郭孟譽,這個計策孤注一擲也,咱們現在看似得了戰利,實際上卻是動彈不得。」
「要我看,現在就該征糧,儲備軍資,等待來年再征呂布,也別在說什麼秋毫無犯了,應當收錢財於軍中,用以犒賞將士!」
「這些兵,跟著咱們,是為了什麼?!」
「那不就是為了錢財嗎!你不餵飽他們,以後誰替你賣命!」
軍帳內,身板壯碩寬厚的曹洪在主位之前,面色略微發紅,雙眸瞪如銅鈴般,雙手揮動與曹仁直言。
絲毫沒有壓制自己的脾氣。
他麾下的兵馬,現在已經頗有怨言了。
曹軍進了徐州後,接連賣命攻城,但是在奪城後卻被軍令束縛秋毫無犯,那平白可就少了不知多少發財的機會。
參軍入營的,大多數是吃不飽飯,圖個去處來立功,但還是有不少人是為了拿命去搏一條出路。
現在不光沒能得到賣命財,今年還不可再戰。
曹洪面龐寬正,氣勢粗野,但人卻也狡黠,雖然在怒氣沖沖的抱怨,卻還是偷偷觀察著曹仁的反應。
看他端坐主位,表情也並沒有什麼變化,但臉色已經隱隱黑了下來,於是自己也稍有緩和。
「子孝,你說說看,這事的確是郭誼的錯吧?現在這軍中將士怨聲不斷,我需得如何才能壓下去?」
問完,他也就不說話了,等曹仁的態度。
現在宗親之中,隱隱是以曹仁為首的,諸將里就數他的地位最高,功績最多。
曹純和夏侯淵兩人,都是新近立功方才逐步提起來的,元讓兄長則是已經為東郡太守了,帶兵守疆居多,親自衝殺也不多了。
那是苦勞,仍需尊重。
唯獨曹洪是一直就帶兵,不過他為人不是那麼坦蕩,匪氣要稍重一點。
而且他以往並不約束下屬,也不會和其餘將軍一般慷慨,有所賞時常下發,因而他鎮壓不住麾下兵士。
但卻也不能怪他,將軍多是如此,要飽腹則參軍,但若是要兵士為你賣命,除卻個人魅力之外,那就要靠重賞了。
畢竟誰人都信一句富貴險中求。
半晌後,曹仁沉吟許久,抬頭來看了曹洪一眼,嘆了口氣道:「子廉所言不無道理,孟譽此舉雖說立功,但現在卻也掏空了境內軍糧。」
「但這並得是過,而是功績,只是未曾料到這等結果罷了,」曹仁看了他一眼,也明白曹洪的苦衷,他麾下將士一直以來的作風便是以拼殺為戰,再分所得。
因此作戰方才勇猛。
這樣一來等同於是削減其鬥志,無人再為他賣命了。
其餘的營地倒是還好,畢竟大部分將軍治軍都很嚴格,之前也不會縱兵劫掠。
故而沒有這等擔憂,軍令一下,再動員數次,基本上可以壓制下來,若是軍中有怨言,再以犒賞慰之便可。
可犒賞之錢、行軍之糧,現在的確已經沒有多少了,來年開春夏至時,仍需等待。
「子廉,我會與大兄說明此事,從我的賞賜、家資中為你撥來錢財,讓你犒賞軍士。」
曹仁想了想,還是很艱難的做了這個決定,他一向捨不得錢財,也時常為麾下爭奪分派的糧草軍備。
但這件事,他不想和曹洪再多囉嗦,直接壓下來最好。
「誒!那,那這豈不是讓兄長破費了……哈哈!」
曹洪當即訕笑了起來,那表情也並沒有說拒絕,對他來說,能壓下去就是好事。
「但是子孝,有句話還是要告訴你。」
「郭誼用計優柔寡斷,不善用兵馬士氣,拖沓延誤戰機,此事還是要和大兄說明,否則日後將士不服如何是好?」
曹仁點點頭,揮手道:「放心吧,我自有決斷。」
……
鄄城衙署內。
從軍營來的曹仁與鮑信恰好一同而入,兩人同行一路,也提及了郭誼此計現在帶來的陣痛,但鮑信顯然並不在意。
「子孝,有軍屯之策,有青州兵跟隨,百姓為人力,那怎麼會虧損呢?日後只會越來越富足。」
「只是些微掣肘,算不得什麼,今年秋收後,照樣能夠出征徐州,那時不就可以立功了嗎?」
「話雖如此,眼下要想辦法提振軍心才是,此前不知這等後果,當然是大功一件,現在既然發生了,便需補救,否則日後還是思量周全再獻策。」
曹仁冷淡的說道。
他今日來也是為了和曹操說及此事,然後讓他將給自己的犒賞轉為子廉營中,暫且壓下怨言。
畢竟如果一直放任不管,對郭誼的名聲也極為不好。
不過,他們兩人剛準備跨入正堂,戲志才一手捻須,另一手背在身後,急匆匆跨步而來。
目光凝重,眉頭緊鎖,若有所思,一抬頭看見兩人,更是連招呼也沒來得及打,快速道:「二位在此正好,隨我一同進去面見主公,大事不妙了。」
「啊?」
鮑信和曹仁頓時一驚,兩人對視愣住,心裡登時一懸。
何事如此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