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霸下重型機器人
【重型履帶式機器人—霸下】
【長×寬×高:3.1米×1.5米×1.7米】
【理論射速:1700發/分鐘】
【有效射程:1500米】
【最大裝彈量:4000發】
【子彈類型:12.7mm×108mm】
【續航里程:500公里】
霸下重型機器人已經超出信天翁運輸無人機的載重上限,只能拆成兩部分運輸。
除此之外,還建築機器人、哮天犬,以及大量的彈藥,食物等物資。
為了確保這次行動不被米國發現,所有信天翁在運輸的途中,都是保持低空飛行。
如今的南極大陸因為高溫,已經裸露出大片的土地。
土地的表面,長有一層綠色的苔蘚,遠處還能看到動物探頭探腦的身影。
和藍星的其他地帶不同,原本常年極度寒冷的南極大陸,現在反而成了炎熱的熱帶。
李立誠和姜宏二人都身穿短袖,操控建築機器人組裝霸下重型機器人。
其中一台霸下機器人,他們並沒有安裝上部的四管重機槍發射器。
而是使用手頭上的工具,將帳篷布置在霸下的履帶底盤上。
內部再加上取暖爐、睡袋等設備,一台履帶移動露營車製作完成。
除此之外,還有一台使用霸下底盤改造的履帶車,頂部是四個在緩緩旋轉的圓筒。
這是二人出現出發前,特意和陸陽申請的集通訊偵查於一體的特種車輛。
既可以作為通訊裝置與避難所保持通訊,也可以偵查周圍的環境。
等所有的物資準備齊全,二人坐上車輛,往南極極點的方向前進。
陸陽在避難所指揮中心,通過全息沙盒看到二人已經出發。
因為攜帶特種車輛,沙盒上顯示地形的範圍大概有12千米左右。
前世道聽途說,據說一代饕餮細菌最初是在南極點的某處被發現。
即便如此,這個範圍依舊非常大。
為此,當二人提出想要一輛能夠用於偵查和通訊的車輛時,陸陽毫不猶豫答應。
首先是履帶機器人,它適合用於據點的防禦戰,近距離糾纏戰,或者短距離的突襲作戰任務。
對於需要遠距離奔波的戰鬥,避難所除了最開始的卡車,確實沒有合適的作戰裝備。
為此,陸陽藉助睡眠學習艙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改造出霸下重型機器人。
霸下和之前的機器人,無人機最大的不同,就是頂部的四管重機槍發射器可以拆卸。
拆卸後,底盤上的線路都是通用的型號。
只需在霸下底盤的基礎上簡單改造,就能製作出其他功能不同的履帶車輛。
例如李立誠和姜宏二人在底盤上加裝帳篷,那就是履帶移動露營車。
陸陽使用系統製造出的集通訊偵查於一體的設備,也參考用樣的原理。
【多功能通訊偵查集成單元-信鴿】
【由四個圓柱形金屬桶組成,分別具備通訊、探測、分析、鎖定四大功能】
【具備極強的可拓展性】
新製作的信鴿通訊偵查單元,最大的特點就是可拓展。
如果在作戰時發現一台信鴿的通訊偵查能力太弱。
那麼可以將兩台信鴿單元組合存在,形成一台由8金屬桶組成的通訊偵查設備。
要是還不夠用,三台甚至四台組合在一起。
信鴿最大支持9台單元組合成正方形,形成由36金屬桶組成的大型通訊偵查設備。
當然,9台信鴿組合在一起,能源也是個問題。
為此,陸陽將軍方給予的任務獎勵,微型核反應堆也進行改造。
通過系統小型化後,體積的長寬高控制在5米×3米×2米內,發電功率高達800千瓦。
可以搭載到霸下的底盤上移動。
只是這東西的重量實在太離譜,整體重量接近40噸。
陸陽就算想用信天翁運輸,也實在做不到。
最後還是讓柒玖控制黑山羊,從海底走路送過去。
至於新解鎖的核聚變反應爐,體積只有拳頭大小,發電功率卻高達2300千瓦。
根據設計圖紙推測,拳頭大小的反應爐重量高達驚人的180多千克。
這東西,重量高的有些嚇人。
這還不是關鍵,問題是陸陽避難所的加工設備,只能製作其中一小部分的零件。
行吧,遇事不決上討論區。
裡面個個都是人才,我超喜歡裡面的。
一圈逛下來,大部分的零件都找到對應的避難所製作。
但是核聚變反應需要的氘氚,屬於管制材料,必須要通過東煌的許可才能獲得。
為此,陸陽再次聯繫上劉波院士。
一段時間沒有聯繫,劉波院士神色非常的疲憊,眼睛已經成國寶的形狀了。
「劉波院士,你這是怎麼回事?」
劉波可是東煌科學院的院士,能夠讓他累到這種程度,一定有重大的事情發生。
「陸教授,還記得我之前說的幽靈粒子濃度異常增長現象嗎?」
「東煌打算在全國各地安裝檢測設備。」
「但問題是,我們找遍了全國所有企業避難所,沒有一個能夠達到我們的要求。」
看完劉波院士發給他的檢測設備參數和具體要求,陸陽立刻明白道。
不是企業避難所造不出符合要求的檢測設備,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檢測設備的要求參數並不離譜,能夠在70°高溫環境下運行5年。
這也是符合當前情況的正常要求。
只要企業避難所花費一定的時間和投入,就能將其研究出來。
但問題就出在時間上。
科學院要求在半個月內,拿出相應的設備。
限制的時間太緊湊,在半個月的時間,拿出一台能夠在高溫下正常運行,並且高精度檢測幽靈粒子的設備,實在是強人所難。
且不說高溫環境的運行需要時間測試,幽靈粒子的檢測設備可是最近新出現的技術。
任何一個企業避難所都沒接觸過,需要時間才能吃透相關技術。
科學院可以不計代價製造出高精度的檢測設備,但是企業避難所不行。
他們需要時間測試設備,研究技術,還有設計新的檢測設備。
半個月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距離最初定下的截止時間還有不到三天,到現在沒有一件企業避難所拿出相應的成果。
負責此項目的劉波院士愁的頭髮越來越少,卻又無能為力。
因為他的團隊也是因為同樣的問題,才選擇向企業避難所求助。
檢測設備需要遍布全東煌,必須要批量製作。
像科學院那種不惜代價的方法,完全不可取。
【長×寬×高:3.1米×1.5米×1.7米】
【理論射速:1700發/分鐘】
【有效射程:1500米】
【最大裝彈量:4000發】
【子彈類型:12.7mm×108mm】
【續航里程:500公里】
霸下重型機器人已經超出信天翁運輸無人機的載重上限,只能拆成兩部分運輸。
除此之外,還建築機器人、哮天犬,以及大量的彈藥,食物等物資。
為了確保這次行動不被米國發現,所有信天翁在運輸的途中,都是保持低空飛行。
如今的南極大陸因為高溫,已經裸露出大片的土地。
土地的表面,長有一層綠色的苔蘚,遠處還能看到動物探頭探腦的身影。
和藍星的其他地帶不同,原本常年極度寒冷的南極大陸,現在反而成了炎熱的熱帶。
李立誠和姜宏二人都身穿短袖,操控建築機器人組裝霸下重型機器人。
其中一台霸下機器人,他們並沒有安裝上部的四管重機槍發射器。
而是使用手頭上的工具,將帳篷布置在霸下的履帶底盤上。
內部再加上取暖爐、睡袋等設備,一台履帶移動露營車製作完成。
除此之外,還有一台使用霸下底盤改造的履帶車,頂部是四個在緩緩旋轉的圓筒。
這是二人出現出發前,特意和陸陽申請的集通訊偵查於一體的特種車輛。
既可以作為通訊裝置與避難所保持通訊,也可以偵查周圍的環境。
等所有的物資準備齊全,二人坐上車輛,往南極極點的方向前進。
陸陽在避難所指揮中心,通過全息沙盒看到二人已經出發。
因為攜帶特種車輛,沙盒上顯示地形的範圍大概有12千米左右。
前世道聽途說,據說一代饕餮細菌最初是在南極點的某處被發現。
即便如此,這個範圍依舊非常大。
為此,當二人提出想要一輛能夠用於偵查和通訊的車輛時,陸陽毫不猶豫答應。
首先是履帶機器人,它適合用於據點的防禦戰,近距離糾纏戰,或者短距離的突襲作戰任務。
對於需要遠距離奔波的戰鬥,避難所除了最開始的卡車,確實沒有合適的作戰裝備。
為此,陸陽藉助睡眠學習艙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改造出霸下重型機器人。
霸下和之前的機器人,無人機最大的不同,就是頂部的四管重機槍發射器可以拆卸。
拆卸後,底盤上的線路都是通用的型號。
只需在霸下底盤的基礎上簡單改造,就能製作出其他功能不同的履帶車輛。
例如李立誠和姜宏二人在底盤上加裝帳篷,那就是履帶移動露營車。
陸陽使用系統製造出的集通訊偵查於一體的設備,也參考用樣的原理。
【多功能通訊偵查集成單元-信鴿】
【由四個圓柱形金屬桶組成,分別具備通訊、探測、分析、鎖定四大功能】
【具備極強的可拓展性】
新製作的信鴿通訊偵查單元,最大的特點就是可拓展。
如果在作戰時發現一台信鴿的通訊偵查能力太弱。
那麼可以將兩台信鴿單元組合存在,形成一台由8金屬桶組成的通訊偵查設備。
要是還不夠用,三台甚至四台組合在一起。
信鴿最大支持9台單元組合成正方形,形成由36金屬桶組成的大型通訊偵查設備。
當然,9台信鴿組合在一起,能源也是個問題。
為此,陸陽將軍方給予的任務獎勵,微型核反應堆也進行改造。
通過系統小型化後,體積的長寬高控制在5米×3米×2米內,發電功率高達800千瓦。
可以搭載到霸下的底盤上移動。
只是這東西的重量實在太離譜,整體重量接近40噸。
陸陽就算想用信天翁運輸,也實在做不到。
最後還是讓柒玖控制黑山羊,從海底走路送過去。
至於新解鎖的核聚變反應爐,體積只有拳頭大小,發電功率卻高達2300千瓦。
根據設計圖紙推測,拳頭大小的反應爐重量高達驚人的180多千克。
這東西,重量高的有些嚇人。
這還不是關鍵,問題是陸陽避難所的加工設備,只能製作其中一小部分的零件。
行吧,遇事不決上討論區。
裡面個個都是人才,我超喜歡裡面的。
一圈逛下來,大部分的零件都找到對應的避難所製作。
但是核聚變反應需要的氘氚,屬於管制材料,必須要通過東煌的許可才能獲得。
為此,陸陽再次聯繫上劉波院士。
一段時間沒有聯繫,劉波院士神色非常的疲憊,眼睛已經成國寶的形狀了。
「劉波院士,你這是怎麼回事?」
劉波可是東煌科學院的院士,能夠讓他累到這種程度,一定有重大的事情發生。
「陸教授,還記得我之前說的幽靈粒子濃度異常增長現象嗎?」
「東煌打算在全國各地安裝檢測設備。」
「但問題是,我們找遍了全國所有企業避難所,沒有一個能夠達到我們的要求。」
看完劉波院士發給他的檢測設備參數和具體要求,陸陽立刻明白道。
不是企業避難所造不出符合要求的檢測設備,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檢測設備的要求參數並不離譜,能夠在70°高溫環境下運行5年。
這也是符合當前情況的正常要求。
只要企業避難所花費一定的時間和投入,就能將其研究出來。
但問題就出在時間上。
科學院要求在半個月內,拿出相應的設備。
限制的時間太緊湊,在半個月的時間,拿出一台能夠在高溫下正常運行,並且高精度檢測幽靈粒子的設備,實在是強人所難。
且不說高溫環境的運行需要時間測試,幽靈粒子的檢測設備可是最近新出現的技術。
任何一個企業避難所都沒接觸過,需要時間才能吃透相關技術。
科學院可以不計代價製造出高精度的檢測設備,但是企業避難所不行。
他們需要時間測試設備,研究技術,還有設計新的檢測設備。
半個月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距離最初定下的截止時間還有不到三天,到現在沒有一件企業避難所拿出相應的成果。
負責此項目的劉波院士愁的頭髮越來越少,卻又無能為力。
因為他的團隊也是因為同樣的問題,才選擇向企業避難所求助。
檢測設備需要遍布全東煌,必須要批量製作。
像科學院那種不惜代價的方法,完全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