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見蔡邕
幾句話把攪屎棍何進支走,朝堂上的氣氛逐漸恢復。
經過大將軍何進這麼一鬧,天子這一方的氣勢落入下乘。
但凡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覺得,何進此人蠢笨如豬。甚至有些人還覺得,黃巾叛亂結束,何進這大將軍估計也做不久了。
衛尉楊彪站出來說道:「陛下,臣要彈劾上這道疏的曹操,此人不過一騎都尉,卻妄言國策,不尊禮法,獻這種亂政亂民的方法,實乃國家之禍患。」
世家們今天的目的就兩個,解決問題,再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曹操他老爹大司農曹嵩此刻也在朝堂之上,面對楊彪的彈劾,他一言不發。
老爹給兒子爭辯,這種事情放在明面是非常不智的。
況且,這件事到底還是天子說了才算。
當今天子劉宏可謂出了名的硬氣,喜歡斗。
禁錮黨人他做了,賣官鬻爵他做了,寵信宦官他也做了,你們能怎麼樣?
朝會開了半天,世家們充分且準確地表達了他們的意見,但根本得不到靈帝一個正面的答覆。
反倒是劉宏趁機把少府的職權重新擴大。
少府這個職位在西漢時期特別重要,是專門管理皇帝帝室財政的機構,田租、口賦等收入歸大司農,而山海池澤之稅等稱為禁錢,歸少府。
東漢建立後,光武帝劉秀對少府的職權進行了削減,把山海池澤之稅歸給了大司農。
在現任大司農曹嵩的配合下,劉宏通過對科考之法延後再議,重新把山海池澤之稅放到了自己的私人錢袋子裡。
為了不在這個時候惹怒天子,百官們也沒有對這個事情多糾結。無非就是一點錢,給他吧。
科舉之事在朝會上暫時擱置,但這個事的影響還在發酵。
曹嵩為了保護自己寶貝兒子,決定讓他離開洛陽這個旋渦,去遠一點的地方避避風頭。
於是他在各方勢力之間遊走,給曹操安排了濟南國相一職,國相和郡守一樣,都是秩兩千石,管一郡之地大大小小所有事情。
任命還沒有正式下達,曹操就知道了這個消息。
既然科舉之事無法推行,跑去遠一點的地方上做官正符合他的心意。
在洛陽當官限制頗多,無論想做點什麼阻力都很大,但是到了地方當主官,天高皇帝遠,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造福一方。
趁著還不用去上任,曹操在旅舍里找到了黃巢。
「泰德,來洛陽之事順利否?」
黃巢回道:「多虧孟德兄慷慨解囊,此事已大差不差。」
買官一事最好不要直說,兩人打了一會啞謎,而後曹操才說出了來意。
「我不日即將遠赴青州濟南國任國相,離去前想帶你去見我的一個摯友,不知泰德意下如何?」
黃巢看著曹操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態,心中懷疑。
見個朋友多大點事,至於這么小心?
不好!這小子肯定把我賣了!
「孟德,你是不是把科舉一事告訴你這個摯友了?」
曹操回道:「我這摯友名叫蔡邕,其對我頗為了解,堅決不信科舉之法是我想出,其再三追問,我只好如實相告。」
「不過泰德你可放心,蔡伯喈乃當世君子,為人正直守信,他對你的科舉之法極為讚賞,絕不會有害你之意!」
黃巢聽到這人是蔡邕後,心中的擔憂算是放下了。
蔡邕在漢末這會,是少有的真君子,純粹的文學家,性格和政治基本不太搭界。
董卓掌權時以滅三族強行徵辟蔡邕,對其非常尊重,董卓死後蔡邕感念其禮遇,在和王允聊到董卓時表露出了一點哀戚之情,被王允以政治不正確為由下獄治罪,最終死在獄中。
他對董卓都尚且如此,確實沒必要太擔心。
兩人一同去找蔡邕,由於蔡邕往年都在外地避禍,所以在洛陽的宅子比較簡樸。
蔡邕本來在家教女兒蔡琰彈奏古琴,聽僕人說曹操帶著一個陌生男人拜訪,立馬放下手中的琴起身。
「文姬,你自己先練練,我去見見貴客。」
「好的爹爹。」
蔡琰這年十一歲,還是個沒長開的小蘿莉,性子平靜淡然,見到父親離去也不鬧,自己繼續彈奏琴曲。
蔡邕從後宅出來,隔著老遠就看到了曹操那張其貌不揚的臉,這麼多年除了鬍鬚長了點,其它一點也沒變。
但在其身邊的那個人就不一樣了,個子比曹操高了不少,面容更是英武不凡。
蔡邕沒有因為曹操長得不咋樣就嫌棄他,但不妨礙他對條件更好的黃巢第一眼就心生好感。
「孟德來啦!旁邊這位想必就是黃泰德黃縣尉了吧?」
「伯喈,幸不辱命,你要見的人我可是給你帶來了!」
曹操和蔡邕很熟,雖然蔡邕的年紀可以當他的父親,但兩人以平輩論交,相處極為隨意。
而黃巢就不同了,第一次見面,他恭恭敬敬地給蔡邕行了一禮。
「見過蔡公。」
幾人在蔡邕的客廳中席地而坐,正欲講話,卻從後院的方向傳來了悠揚的琴聲。
黃巢問道:「這是何人在奏琴?」
蔡邕回道:「這是小女文姬在彈奏,我這就去讓她先停下來。」
這哪能行?
到漢末以來一直待在行伍中,聽得最多的是鼓鳴和刀劍之聲,好不容易能聽到一點高雅之音,怎麼能打斷呢?
黃巢連忙勸道:「蔡公不必,此琴音甚美,不可辜負。我們邊聽邊談也是樂事。」
嘉賓都這麼說了,蔡邕自然不會讓其掃興。
蔡邕作為主人家先和老友曹操敘了敘舊,然後就把話題轉到了黃巢這裡。
「泰德,我聽孟德說你是行伍之人,黃巾亂前沒有當過官吏,你是如何想出科考取士這種方法的?」
這個必然會被問的題目黃巢早就想好了說辭,其答道:「科考之法雖然大膽,卻沒有多麼的高明。蔡公可知我是如何在軍中選拔將領的嗎?」
蔡邕問道:「願聞其詳。」
「我初次組建義從六十餘人,眾人都是涿郡的遊俠豪客,基本互相認識,若是選我熟悉之人為長,誰也未必服誰。於是我便讓他們比試武藝,達者為長,此法選出來,公平公正,理由充分,人人皆服。」
「那時我就在想,既然武官可以武試,那文官是否可以文考?故而有了科考之法。」
經過大將軍何進這麼一鬧,天子這一方的氣勢落入下乘。
但凡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覺得,何進此人蠢笨如豬。甚至有些人還覺得,黃巾叛亂結束,何進這大將軍估計也做不久了。
衛尉楊彪站出來說道:「陛下,臣要彈劾上這道疏的曹操,此人不過一騎都尉,卻妄言國策,不尊禮法,獻這種亂政亂民的方法,實乃國家之禍患。」
世家們今天的目的就兩個,解決問題,再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曹操他老爹大司農曹嵩此刻也在朝堂之上,面對楊彪的彈劾,他一言不發。
老爹給兒子爭辯,這種事情放在明面是非常不智的。
況且,這件事到底還是天子說了才算。
當今天子劉宏可謂出了名的硬氣,喜歡斗。
禁錮黨人他做了,賣官鬻爵他做了,寵信宦官他也做了,你們能怎麼樣?
朝會開了半天,世家們充分且準確地表達了他們的意見,但根本得不到靈帝一個正面的答覆。
反倒是劉宏趁機把少府的職權重新擴大。
少府這個職位在西漢時期特別重要,是專門管理皇帝帝室財政的機構,田租、口賦等收入歸大司農,而山海池澤之稅等稱為禁錢,歸少府。
東漢建立後,光武帝劉秀對少府的職權進行了削減,把山海池澤之稅歸給了大司農。
在現任大司農曹嵩的配合下,劉宏通過對科考之法延後再議,重新把山海池澤之稅放到了自己的私人錢袋子裡。
為了不在這個時候惹怒天子,百官們也沒有對這個事情多糾結。無非就是一點錢,給他吧。
科舉之事在朝會上暫時擱置,但這個事的影響還在發酵。
曹嵩為了保護自己寶貝兒子,決定讓他離開洛陽這個旋渦,去遠一點的地方避避風頭。
於是他在各方勢力之間遊走,給曹操安排了濟南國相一職,國相和郡守一樣,都是秩兩千石,管一郡之地大大小小所有事情。
任命還沒有正式下達,曹操就知道了這個消息。
既然科舉之事無法推行,跑去遠一點的地方上做官正符合他的心意。
在洛陽當官限制頗多,無論想做點什麼阻力都很大,但是到了地方當主官,天高皇帝遠,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造福一方。
趁著還不用去上任,曹操在旅舍里找到了黃巢。
「泰德,來洛陽之事順利否?」
黃巢回道:「多虧孟德兄慷慨解囊,此事已大差不差。」
買官一事最好不要直說,兩人打了一會啞謎,而後曹操才說出了來意。
「我不日即將遠赴青州濟南國任國相,離去前想帶你去見我的一個摯友,不知泰德意下如何?」
黃巢看著曹操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態,心中懷疑。
見個朋友多大點事,至於這么小心?
不好!這小子肯定把我賣了!
「孟德,你是不是把科舉一事告訴你這個摯友了?」
曹操回道:「我這摯友名叫蔡邕,其對我頗為了解,堅決不信科舉之法是我想出,其再三追問,我只好如實相告。」
「不過泰德你可放心,蔡伯喈乃當世君子,為人正直守信,他對你的科舉之法極為讚賞,絕不會有害你之意!」
黃巢聽到這人是蔡邕後,心中的擔憂算是放下了。
蔡邕在漢末這會,是少有的真君子,純粹的文學家,性格和政治基本不太搭界。
董卓掌權時以滅三族強行徵辟蔡邕,對其非常尊重,董卓死後蔡邕感念其禮遇,在和王允聊到董卓時表露出了一點哀戚之情,被王允以政治不正確為由下獄治罪,最終死在獄中。
他對董卓都尚且如此,確實沒必要太擔心。
兩人一同去找蔡邕,由於蔡邕往年都在外地避禍,所以在洛陽的宅子比較簡樸。
蔡邕本來在家教女兒蔡琰彈奏古琴,聽僕人說曹操帶著一個陌生男人拜訪,立馬放下手中的琴起身。
「文姬,你自己先練練,我去見見貴客。」
「好的爹爹。」
蔡琰這年十一歲,還是個沒長開的小蘿莉,性子平靜淡然,見到父親離去也不鬧,自己繼續彈奏琴曲。
蔡邕從後宅出來,隔著老遠就看到了曹操那張其貌不揚的臉,這麼多年除了鬍鬚長了點,其它一點也沒變。
但在其身邊的那個人就不一樣了,個子比曹操高了不少,面容更是英武不凡。
蔡邕沒有因為曹操長得不咋樣就嫌棄他,但不妨礙他對條件更好的黃巢第一眼就心生好感。
「孟德來啦!旁邊這位想必就是黃泰德黃縣尉了吧?」
「伯喈,幸不辱命,你要見的人我可是給你帶來了!」
曹操和蔡邕很熟,雖然蔡邕的年紀可以當他的父親,但兩人以平輩論交,相處極為隨意。
而黃巢就不同了,第一次見面,他恭恭敬敬地給蔡邕行了一禮。
「見過蔡公。」
幾人在蔡邕的客廳中席地而坐,正欲講話,卻從後院的方向傳來了悠揚的琴聲。
黃巢問道:「這是何人在奏琴?」
蔡邕回道:「這是小女文姬在彈奏,我這就去讓她先停下來。」
這哪能行?
到漢末以來一直待在行伍中,聽得最多的是鼓鳴和刀劍之聲,好不容易能聽到一點高雅之音,怎麼能打斷呢?
黃巢連忙勸道:「蔡公不必,此琴音甚美,不可辜負。我們邊聽邊談也是樂事。」
嘉賓都這麼說了,蔡邕自然不會讓其掃興。
蔡邕作為主人家先和老友曹操敘了敘舊,然後就把話題轉到了黃巢這裡。
「泰德,我聽孟德說你是行伍之人,黃巾亂前沒有當過官吏,你是如何想出科考取士這種方法的?」
這個必然會被問的題目黃巢早就想好了說辭,其答道:「科考之法雖然大膽,卻沒有多麼的高明。蔡公可知我是如何在軍中選拔將領的嗎?」
蔡邕問道:「願聞其詳。」
「我初次組建義從六十餘人,眾人都是涿郡的遊俠豪客,基本互相認識,若是選我熟悉之人為長,誰也未必服誰。於是我便讓他們比試武藝,達者為長,此法選出來,公平公正,理由充分,人人皆服。」
「那時我就在想,既然武官可以武試,那文官是否可以文考?故而有了科考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