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來了
朱瞻基從地上的箭筒中抽出一根箭,說:
「這箭杆用料往往是就地取材,北方多用蒲柳木,南方多用竹子,北元用樺木,各有利弊,竹子直,柳木樺木的箭杆乾燥後會變彎,需要用寄存長,刻有一跳槽的叫做『箭端』的木頭矯正,這箭頭也有講頭,咱們做的是三棱,北元那邊像桃葉槍尖,南邊還有做成平頭鐵鏟的,而箭射出後快慢,正偏,關鍵在於箭羽,箭羽的用料也是就地取材,不同飛禽的翎羽自是有分別的,雕的翅羽最佳,鵰翎箭飛得最快,飛出十餘步後箭身就會端正,還能抗風吹,南邊得不到雕羽,鷹羽可比不上雕羽,且鷹羽也分好孬,角鷹的便比雀鷹的好,唉,鷹羽南邊也不容易得,他們大多用雁羽,急用時甚至用鵝羽充數,遇風一吹便歪倒一邊去了……全套弓箭最怕潮濕,以弓弦為最……」
朱瞻基不停的說著,賈川一開始認真的聽著,覺得這位仁宣之治的參與者還真是有點東西,可聽得時間長了,便看出來,朱瞻基這是過於緊張了。
這真是板子沒打在自己身上,不覺得疼。
賈川以為完全可以鬆口氣了,對於知道歷史發展方向的人來說,眼下應該是脫險了,雖說他一度緊張的認為他的穿越可能更改了歷史的走向,但事實證明,應該是沒變。
可朱瞻基絮絮叨叨的講完弓箭又開始講戰馬,這種緊張情緒傳染給賈川了,他再次懷疑自己的穿越之舉會不會改變歷史?皇帝親衛羽林軍會不會已經被朱高煦收服了?
朱瞻基還在說,賈川的腦子已慣性的開始走神,他想如果出現這種不應該出現的如果,會是什麼原因?
駐守一方的武將與漢王穿一條褲子,這得是怎樣的利益驅使?只是單純的喜歡漢王鬍子更長?還是惦記著兵部尚書的位置?
賈川記得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忙著『咔嚓咔嚓』,沒提過遷都的事,朱棣把大侄子踹下皇位,用『天子守國門』的理由遷都北京,後世覺著他是怕夜裡他爹來找他,北京道遠啊,心裡踏實些。
但賈川覺著朱棣是考慮到邊境問題的,那年頭北元不消停,但那日朱瞻基曾說他爹大胖想遷回南京去,這個事就有的琢磨了。
領導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一句話,下面可能要忙斷了腿,甚至會觸動不少人的利益。
若是有人不想遷都……遷都妨礙了誰呢?
「殿下!」況鍾忍不住了,他深吸一口氣,強忍身體不適突然打斷朱瞻基,連帶著把神遊的賈川也帶了回來。
「羽林衛若是叛變,漢王不會,等到這時,才動手。」況鍾艱難的說完整句話。
朱瞻基扭頭看了看況鍾,垂下頭沒說話。
賈川腦子清明了些,也跟著勸道:「既然是調兵,便不會只來個把人,漢王手再長,還能收買了所有人?真說有個別人如何,殿下一箭射殺了便是,一切到了京城自然真相大白,沒有被收買的人只需等到最後便知結果,但凡有點腦子,誰會在殿下亮明身份後還敢冒頭?」
「你想的簡單了,若是……」朱瞻基沒有說下去。
賈川卻知道朱瞻基在想什麼,忙說:「漢王既然將滄州城外作為最後一關,便不可能在霸州有安排了,他若是處處有安排,便跟況郎中說的一樣,漢王還用等到這時才動手?」
朱瞻基長出一口氣,嚴肅的說:「天下神器,非智力可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有異心?」
賈川聽不太懂,只看朱瞻基的表情,應是不再驚慌了。
皇帝也是人,凡人,非聖人,卻要做猶如聖人才可做的工作:深謀遠慮,辨識人心,知人善用,懲罰分明,毫無私念,情緒穩定……
賈川撓了撓頭,昨夜淋了雨,不知會不會長出虱子來。
昨夜的雨下到後半夜便停了,可天還是陰的。
看不到太陽的位置,賈川也只能暗自粗算著時間,當他覺得餓的有點發慌,賈川隱約聽到了馬蹄聲。
朱瞻基自然也聽到了,他跟望向遠處的賈川不同,他迅速的起身出了涼亭,蹲下來仔細看著地上的細小石粒,慢慢的……笑了,說:「來人可不少!」
……
確實不少!
昨夜下過大雨,今日暫時沒見到太陽,地面仍舊潮濕泥濘,賈川沒有看到塵土飛揚,入眼的是泥丸四濺,也是難為了跑在後面的兵士。
況鍾掙扎的走出涼亭,看著飛奔而來的數百軍士,一時沒控制住,竟是落下淚來。
軍士們在幾十米開外全部下馬,為首一人帶著十幾人快速朝涼亭跑來。
「殿下!末將來晚了!」
一人跪下,後面十幾人齊刷刷跟著跪地。
賈川竟然從這句話中聽到了哭腔。
「吳指揮使快起。」朱瞻基上前攙扶起吳指揮使。
「殿下……」吳指揮使抬頭只憋出來兩個字,竟是淚如雨下。
賈川覺著不像是演的,真情實感十分到位,朱瞻基和此人應是早就認識,這二人可是沒用人相互介紹。
賈川正想著,朱瞻基扭頭指了指他,對吳指揮使說:「這是賈川,賈川啊,這是霸州羽林衛指揮使,吳起用。」
賈川朝吳起用拱了拱手,心裡還在琢磨這個名字……到底是用還是不用?
吳起用心中卻是大驚:這是何人?太子沒有介紹官職,一身巡檢司打扮,啥事沒說呢,先把他介紹了。
驚得不止吳起用一人,站在吳起用身後的指揮同知,僉事,千戶,兵備道的諸位官員,俱是一愣。
這還沒完,朱瞻基拉著賈川的手沒有鬆開,接受一眾官員的再次行禮問安,其中還有他認識的,免不得寒暄幾句。
賈川倒是坦然的很,想當年大案要案破了之後,局長也曾帶著他們見過省廳的領導,這種場面他熟,該怎麼裝他知道,只是他忘了,當年是下級見上級,與眼下境況差別可大了去了。
站在後面的況鍾卻是憂心忡忡,年紀輕輕便有這般殊榮,他只擔心賈川承受不住,榮華還沒享受呢,再腦袋搬了家!
賈川此時腦袋裡想的問題是:你認識這麼多官員,為何還要怕?朱高煦還能都收買了去?
朱瞻基想的是,賈川只是名巡檢司司吏,升遷不可能太快,但官員都猴精著呢,今日他這般作為,用不了幾日便會傳開,他給鋪了路,之後賈川行事也能方便些。
……
吳起用收起驚詫的表情,躬身道:「殿下身上有傷,本應先進城,但我知殿下著急趕路,便命軍醫跟來了,殿下先診治,我也命人通知霸州和近處各縣,命他們找些舒適的馬車來,誰來的快便用誰的,總比兵營中運貨的強……」
吳起用話沒說完,便聽到遠處有叫喊聲,他下意識的朝遠處望去。
所有人都扭頭望去,此時除了各級領導圍在大領導面前,其他兵士都按部就班,有序的將官道圍了三圈,最外圍大概在五十米開外。
十幾人的目光穿過兵士都看到一名婦人帶孩童正跪地祈求著什麼,兵士推開婦人,婦人爬起來重新跪好再次哭求。
吳起用不禁有些惱怒,吼道:「拉去一邊細細盤問,莫要驚了太子!」
此時的賈川還在做著升遷的美夢,為了加深印象,趁機把剛認識的人又看了一圈,恰巧看到衛所指揮同知柴玉不似他人好奇觀望,而是低頭抿嘴,臉上閃過一絲狠厲,或許是感覺到有人看他,柴玉猛地抬頭看向賈川,眼神兇狠還帶著一絲威脅。
賈川聳了聳肩,眯起眼睛看向遠處的婦人,他原以為那婦人不過又是誰的一種雕蟲小技,他沒放在心上,眼下這麼多人在,輪不到他想法子護太子周全,可看到這種表情之後,他習慣性的開始關注起來。
「既然找來了,便是有人泄露了消息,將她叫進來,本王親自盤問。」朱瞻基陰沉著臉說。
賈川聽出來朱瞻基是覺得那婦人或許與漢王有關。
吳起用趕忙勸道:「此時非常時刻,殿下還是小心未上,末將定會找出泄露消息之人……」
朱瞻基擺手道:「你阻住了這次,他們還會安排下次,索性成全了他們,海壽他們怎的沒跟你們一起回來?」
「海壽身上有傷,到軍營的時候已沒剩多少力氣了,末將著急趕來,便命人先處理了海壽的傷口,找了駕湊合能用的馬車讓海壽他們跟在後面,應是快到了。」
吳起用說著朝僉事陸榮看了一眼,陸榮趕緊跑向那婦人。
朱瞻基背手走進涼亭,已有兵士抱著坐墊先行入內鋪在石凳上,朱瞻基坐了上去,又指了指況鍾說:「給況郎中也準備一個,軍醫在何處?先給況郎中瞧瞧。」
吳起用招手,跑來一隊兵士帶著一個白鬍子軍醫。
兵士很快將外圍涼亭圍成一圈,吳起用帶著手下和兵備道的官員又在裡面圍了一圈,賈川和況鍾自然也在,這麼多人將涼亭前後左右堵得滿滿當當。
白鬍子軍醫躬身進涼亭的時候,那婦人拉著孩子也被帶到了涼亭外,卻也只能跪在涼亭外五米遠的泥地上。
賈川站在涼亭邊上,從縫隙中看著渾身如篩糠一般的婦人和眼神空洞的孩子,心裡一陣哀嘆:這婦人若真是漢王的人……漢王連這種法子都想出來了,除了丟掉這母子二人的性命,又能做到什麼呢?嚇唬一下?這般心智沒做成皇位也算是好的,可問題是他怎就這般快的重新有了計劃?
「你想見本王?」朱瞻基低沉的聲音傳出涼亭。
「王?」那婦人顯然是沒想到亭子裡這人是個王爺,她驚訝的呆愣了片刻後,磕頭如搗蒜,口中哀求:「求王爺替民婦做主啊!」
「哦?這是有冤情?」朱瞻基冷笑:「說說吧,本王還真是好奇你會說些什麼?」
「民婦,民婦娘家一家七口,找,找不見了,民婦去縣衙告狀,縣衙不理,說是管不了兵屯的事……」
「你家人不見了找縣衙作甚?如今又來找本王,莫不是以為本王藏匿了你的家人?或者……本王會親自幫你去找人?」
「不是不是!」婦人連連擺手:「民婦嘴笨,民婦一家自陝西逃荒而來,租種衛所屯田,我爹和兩個哥哥都勤快,人勤地不懶,每年除去屯田租外,所余能養家餬口,父兄能幹,後來除了兵營屯田,慢慢的還買了附近數十畝良田,日子過的也算寬裕,兩位哥哥也都娶了親,我也嫁了人……」
婦人說的急,忍不住咳嗽了幾聲,這套詞想來沒少與人說起過,可說是倒背如流。
那孩子見娘親面有不適,緊緊抱著娘親的胳膊,緊張的望著娘親。
那婦人輕輕拍了拍孩子,又說道:
「幾年前我爹覺得身體不適,便想著跟衛所說一下不租屯田了,只種家裡的地,但衛所軍爺不肯,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如何敢與軍爺作對?我爹便想著送些禮,多磨一磨,禮沒少送,可年年說,衛所年年不肯,年前我回娘家,聽大哥說起,說衛所主管屯田的軍爺不但沒收禮,還嚇唬我爹說是若不再租種,定會給些教訓……」
「衛所何人掌管屯田?」朱瞻基問。
吳起用沉著臉看向柴玉,柴玉忙躬身道:「末將負責屯田一事,這婦人一派胡言,他家這些年賺了些鈔銀便想著回老家,不過是家裡人沒告知她這個出嫁女罷了……」
「你胡說!我爹身體欠佳,如何行上千里路?臘月底我回的娘家,他們還在,大年初三再回去,房屋田地均已賣與他人了,一家七口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王爺!」
婦人激動之餘,雙膝向前蹭了兩下,那柴玉見狀,衝出人群,一腳奔著那婦人的心窩踹去,可惜腳還沒有挨到婦人,便被人拽住了。
柴玉一個踉蹌,扭頭一看正是剛剛與他對視的賈川。
「這箭杆用料往往是就地取材,北方多用蒲柳木,南方多用竹子,北元用樺木,各有利弊,竹子直,柳木樺木的箭杆乾燥後會變彎,需要用寄存長,刻有一跳槽的叫做『箭端』的木頭矯正,這箭頭也有講頭,咱們做的是三棱,北元那邊像桃葉槍尖,南邊還有做成平頭鐵鏟的,而箭射出後快慢,正偏,關鍵在於箭羽,箭羽的用料也是就地取材,不同飛禽的翎羽自是有分別的,雕的翅羽最佳,鵰翎箭飛得最快,飛出十餘步後箭身就會端正,還能抗風吹,南邊得不到雕羽,鷹羽可比不上雕羽,且鷹羽也分好孬,角鷹的便比雀鷹的好,唉,鷹羽南邊也不容易得,他們大多用雁羽,急用時甚至用鵝羽充數,遇風一吹便歪倒一邊去了……全套弓箭最怕潮濕,以弓弦為最……」
朱瞻基不停的說著,賈川一開始認真的聽著,覺得這位仁宣之治的參與者還真是有點東西,可聽得時間長了,便看出來,朱瞻基這是過於緊張了。
這真是板子沒打在自己身上,不覺得疼。
賈川以為完全可以鬆口氣了,對於知道歷史發展方向的人來說,眼下應該是脫險了,雖說他一度緊張的認為他的穿越可能更改了歷史的走向,但事實證明,應該是沒變。
可朱瞻基絮絮叨叨的講完弓箭又開始講戰馬,這種緊張情緒傳染給賈川了,他再次懷疑自己的穿越之舉會不會改變歷史?皇帝親衛羽林軍會不會已經被朱高煦收服了?
朱瞻基還在說,賈川的腦子已慣性的開始走神,他想如果出現這種不應該出現的如果,會是什麼原因?
駐守一方的武將與漢王穿一條褲子,這得是怎樣的利益驅使?只是單純的喜歡漢王鬍子更長?還是惦記著兵部尚書的位置?
賈川記得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忙著『咔嚓咔嚓』,沒提過遷都的事,朱棣把大侄子踹下皇位,用『天子守國門』的理由遷都北京,後世覺著他是怕夜裡他爹來找他,北京道遠啊,心裡踏實些。
但賈川覺著朱棣是考慮到邊境問題的,那年頭北元不消停,但那日朱瞻基曾說他爹大胖想遷回南京去,這個事就有的琢磨了。
領導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一句話,下面可能要忙斷了腿,甚至會觸動不少人的利益。
若是有人不想遷都……遷都妨礙了誰呢?
「殿下!」況鍾忍不住了,他深吸一口氣,強忍身體不適突然打斷朱瞻基,連帶著把神遊的賈川也帶了回來。
「羽林衛若是叛變,漢王不會,等到這時,才動手。」況鍾艱難的說完整句話。
朱瞻基扭頭看了看況鍾,垂下頭沒說話。
賈川腦子清明了些,也跟著勸道:「既然是調兵,便不會只來個把人,漢王手再長,還能收買了所有人?真說有個別人如何,殿下一箭射殺了便是,一切到了京城自然真相大白,沒有被收買的人只需等到最後便知結果,但凡有點腦子,誰會在殿下亮明身份後還敢冒頭?」
「你想的簡單了,若是……」朱瞻基沒有說下去。
賈川卻知道朱瞻基在想什麼,忙說:「漢王既然將滄州城外作為最後一關,便不可能在霸州有安排了,他若是處處有安排,便跟況郎中說的一樣,漢王還用等到這時才動手?」
朱瞻基長出一口氣,嚴肅的說:「天下神器,非智力可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有異心?」
賈川聽不太懂,只看朱瞻基的表情,應是不再驚慌了。
皇帝也是人,凡人,非聖人,卻要做猶如聖人才可做的工作:深謀遠慮,辨識人心,知人善用,懲罰分明,毫無私念,情緒穩定……
賈川撓了撓頭,昨夜淋了雨,不知會不會長出虱子來。
昨夜的雨下到後半夜便停了,可天還是陰的。
看不到太陽的位置,賈川也只能暗自粗算著時間,當他覺得餓的有點發慌,賈川隱約聽到了馬蹄聲。
朱瞻基自然也聽到了,他跟望向遠處的賈川不同,他迅速的起身出了涼亭,蹲下來仔細看著地上的細小石粒,慢慢的……笑了,說:「來人可不少!」
……
確實不少!
昨夜下過大雨,今日暫時沒見到太陽,地面仍舊潮濕泥濘,賈川沒有看到塵土飛揚,入眼的是泥丸四濺,也是難為了跑在後面的兵士。
況鍾掙扎的走出涼亭,看著飛奔而來的數百軍士,一時沒控制住,竟是落下淚來。
軍士們在幾十米開外全部下馬,為首一人帶著十幾人快速朝涼亭跑來。
「殿下!末將來晚了!」
一人跪下,後面十幾人齊刷刷跟著跪地。
賈川竟然從這句話中聽到了哭腔。
「吳指揮使快起。」朱瞻基上前攙扶起吳指揮使。
「殿下……」吳指揮使抬頭只憋出來兩個字,竟是淚如雨下。
賈川覺著不像是演的,真情實感十分到位,朱瞻基和此人應是早就認識,這二人可是沒用人相互介紹。
賈川正想著,朱瞻基扭頭指了指他,對吳指揮使說:「這是賈川,賈川啊,這是霸州羽林衛指揮使,吳起用。」
賈川朝吳起用拱了拱手,心裡還在琢磨這個名字……到底是用還是不用?
吳起用心中卻是大驚:這是何人?太子沒有介紹官職,一身巡檢司打扮,啥事沒說呢,先把他介紹了。
驚得不止吳起用一人,站在吳起用身後的指揮同知,僉事,千戶,兵備道的諸位官員,俱是一愣。
這還沒完,朱瞻基拉著賈川的手沒有鬆開,接受一眾官員的再次行禮問安,其中還有他認識的,免不得寒暄幾句。
賈川倒是坦然的很,想當年大案要案破了之後,局長也曾帶著他們見過省廳的領導,這種場面他熟,該怎麼裝他知道,只是他忘了,當年是下級見上級,與眼下境況差別可大了去了。
站在後面的況鍾卻是憂心忡忡,年紀輕輕便有這般殊榮,他只擔心賈川承受不住,榮華還沒享受呢,再腦袋搬了家!
賈川此時腦袋裡想的問題是:你認識這麼多官員,為何還要怕?朱高煦還能都收買了去?
朱瞻基想的是,賈川只是名巡檢司司吏,升遷不可能太快,但官員都猴精著呢,今日他這般作為,用不了幾日便會傳開,他給鋪了路,之後賈川行事也能方便些。
……
吳起用收起驚詫的表情,躬身道:「殿下身上有傷,本應先進城,但我知殿下著急趕路,便命軍醫跟來了,殿下先診治,我也命人通知霸州和近處各縣,命他們找些舒適的馬車來,誰來的快便用誰的,總比兵營中運貨的強……」
吳起用話沒說完,便聽到遠處有叫喊聲,他下意識的朝遠處望去。
所有人都扭頭望去,此時除了各級領導圍在大領導面前,其他兵士都按部就班,有序的將官道圍了三圈,最外圍大概在五十米開外。
十幾人的目光穿過兵士都看到一名婦人帶孩童正跪地祈求著什麼,兵士推開婦人,婦人爬起來重新跪好再次哭求。
吳起用不禁有些惱怒,吼道:「拉去一邊細細盤問,莫要驚了太子!」
此時的賈川還在做著升遷的美夢,為了加深印象,趁機把剛認識的人又看了一圈,恰巧看到衛所指揮同知柴玉不似他人好奇觀望,而是低頭抿嘴,臉上閃過一絲狠厲,或許是感覺到有人看他,柴玉猛地抬頭看向賈川,眼神兇狠還帶著一絲威脅。
賈川聳了聳肩,眯起眼睛看向遠處的婦人,他原以為那婦人不過又是誰的一種雕蟲小技,他沒放在心上,眼下這麼多人在,輪不到他想法子護太子周全,可看到這種表情之後,他習慣性的開始關注起來。
「既然找來了,便是有人泄露了消息,將她叫進來,本王親自盤問。」朱瞻基陰沉著臉說。
賈川聽出來朱瞻基是覺得那婦人或許與漢王有關。
吳起用趕忙勸道:「此時非常時刻,殿下還是小心未上,末將定會找出泄露消息之人……」
朱瞻基擺手道:「你阻住了這次,他們還會安排下次,索性成全了他們,海壽他們怎的沒跟你們一起回來?」
「海壽身上有傷,到軍營的時候已沒剩多少力氣了,末將著急趕來,便命人先處理了海壽的傷口,找了駕湊合能用的馬車讓海壽他們跟在後面,應是快到了。」
吳起用說著朝僉事陸榮看了一眼,陸榮趕緊跑向那婦人。
朱瞻基背手走進涼亭,已有兵士抱著坐墊先行入內鋪在石凳上,朱瞻基坐了上去,又指了指況鍾說:「給況郎中也準備一個,軍醫在何處?先給況郎中瞧瞧。」
吳起用招手,跑來一隊兵士帶著一個白鬍子軍醫。
兵士很快將外圍涼亭圍成一圈,吳起用帶著手下和兵備道的官員又在裡面圍了一圈,賈川和況鍾自然也在,這麼多人將涼亭前後左右堵得滿滿當當。
白鬍子軍醫躬身進涼亭的時候,那婦人拉著孩子也被帶到了涼亭外,卻也只能跪在涼亭外五米遠的泥地上。
賈川站在涼亭邊上,從縫隙中看著渾身如篩糠一般的婦人和眼神空洞的孩子,心裡一陣哀嘆:這婦人若真是漢王的人……漢王連這種法子都想出來了,除了丟掉這母子二人的性命,又能做到什麼呢?嚇唬一下?這般心智沒做成皇位也算是好的,可問題是他怎就這般快的重新有了計劃?
「你想見本王?」朱瞻基低沉的聲音傳出涼亭。
「王?」那婦人顯然是沒想到亭子裡這人是個王爺,她驚訝的呆愣了片刻後,磕頭如搗蒜,口中哀求:「求王爺替民婦做主啊!」
「哦?這是有冤情?」朱瞻基冷笑:「說說吧,本王還真是好奇你會說些什麼?」
「民婦,民婦娘家一家七口,找,找不見了,民婦去縣衙告狀,縣衙不理,說是管不了兵屯的事……」
「你家人不見了找縣衙作甚?如今又來找本王,莫不是以為本王藏匿了你的家人?或者……本王會親自幫你去找人?」
「不是不是!」婦人連連擺手:「民婦嘴笨,民婦一家自陝西逃荒而來,租種衛所屯田,我爹和兩個哥哥都勤快,人勤地不懶,每年除去屯田租外,所余能養家餬口,父兄能幹,後來除了兵營屯田,慢慢的還買了附近數十畝良田,日子過的也算寬裕,兩位哥哥也都娶了親,我也嫁了人……」
婦人說的急,忍不住咳嗽了幾聲,這套詞想來沒少與人說起過,可說是倒背如流。
那孩子見娘親面有不適,緊緊抱著娘親的胳膊,緊張的望著娘親。
那婦人輕輕拍了拍孩子,又說道:
「幾年前我爹覺得身體不適,便想著跟衛所說一下不租屯田了,只種家裡的地,但衛所軍爺不肯,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如何敢與軍爺作對?我爹便想著送些禮,多磨一磨,禮沒少送,可年年說,衛所年年不肯,年前我回娘家,聽大哥說起,說衛所主管屯田的軍爺不但沒收禮,還嚇唬我爹說是若不再租種,定會給些教訓……」
「衛所何人掌管屯田?」朱瞻基問。
吳起用沉著臉看向柴玉,柴玉忙躬身道:「末將負責屯田一事,這婦人一派胡言,他家這些年賺了些鈔銀便想著回老家,不過是家裡人沒告知她這個出嫁女罷了……」
「你胡說!我爹身體欠佳,如何行上千里路?臘月底我回的娘家,他們還在,大年初三再回去,房屋田地均已賣與他人了,一家七口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王爺!」
婦人激動之餘,雙膝向前蹭了兩下,那柴玉見狀,衝出人群,一腳奔著那婦人的心窩踹去,可惜腳還沒有挨到婦人,便被人拽住了。
柴玉一個踉蹌,扭頭一看正是剛剛與他對視的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