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魁卻榮盛
大周宮城,乾陽宮。
嘉昭帝御覽殿試墨卷之前,彌封官拆除殿試墨卷彌封條,曾向三大主考官展示。
當初陳默拿到評閱墨卷,即便考卷還處在糊名之下,不管是他還是王士倫,都從書法字跡認出賈琮之卷。
只是陳默老於世故,機警油滑,王士倫更是城府深沉,滴水不漏。
他們都知科舉之事,關乎社稷掄才,無數人仕途前程,不經意處都隱藏兇險,自然不會在徐亮雄面前留下半點話柄。
陳默是永安二年春闈狀元,如果經他評卷的賈琮,被點嘉昭十五年狀元,無疑將成為士林傳頌的佳話。
方才嘉昭帝對賈琮的策論頗為讚賞,陳默圓滑老練之人,於公於私,都不會錯過這等機緣,順勢奏請嘉昭帝點賈琮為狀元。
但是,嘉昭帝對他的奏請,並沒有直接表態,而是咨問王士倫的諫言。
陳默是官場打滾半輩子的老饕,哪裡品味不出皇帝另有所想,心中雖微微沉吟,但也不急不躁。
王士倫略微思索,回道:「啟奏聖上,賈琮文華出眾,數度科場皆為魁首,如今更是二元登科,其人確有大魁天下之才。
但科舉掄才大禮,乃寒門平庶惟一進身之階,為天下士林矚目,四海學子必生奮進之業。
科舉不僅是為國遴選英才,更用之使天下士人歸心,以彰聖上威福四海之恩德。
以臣愚見,後者比之前者,更加舉足輕重。
聖上治平社稷,統御河山,皇命之下,無有小事,閡於一時之情,不如著眼長遠之勢。
賈琮尚在平微之時,聖上慧眼識珠,遣於宗廟,托於慈恩,追封其母,讓他擁有世家立身之基。
他鏖戰遼東,平定女真,立下大功,聖上不吝封賞,封為世襲罔替伯爵,如此殊恩,嘉昭一朝,未曾有之。
賈琮能有今日成就,誠然因其才略超群,更因聖上簡拔培植之功,而使其世家庶脈之身,不墜明珠蒙塵之境。
如今他身負雙爵,位居五品正官,春闈下場,貴庶同列,竟取功名,書經之道,治學之事,無可厚非。
他在糊名評卷之下,摘得春闈會元之榮,皆因其才華卓絕,文章曠達錦繡,旁人心有羨之,也說不得什麼閒話。
如今殿試拆封評卷,聖上唯才是舉,點其為狀元,也是清正嚴明之舉。
然天下士人,沉於功名,難有聖上天宇朗闊之心,多半妄生揣測,以為聖上偏愛少年臣子,萬千榮盛皆加之一身。
更會污言賈琮,貴勛朝官之身,富貴榮耀之極,還要與平庶學子搶奪進身之機,又違聖賢恕德之道……」
王士倫侃侃而談,他身為內閣大學士,本就是才略高深之人,這番話雖說的委婉,但理據充足,難以反駁。
御座後的嘉昭帝凝神傾聽,臉上無喜無怒,讓人看不透心思。
殿中之人誰都聽得出,王士倫這一番話,是不贊成點賈琮為狀元。
一旁的禮部尚書陳默,作為點選賈琮為狀元的提議之人。
聽了王士倫一番話,只是半闔雙目傾聽,顯出幾分木訥和老態,也沒因王士倫反駁之言,臉上露出不快之色。
倒是徐亮雄聽了王士倫的話,心中不由一陣暗喜,因賈琮點選不了狀元,他評卷的六名貢士,便多了幾分一甲之機。
王士倫繼續說道:「賈琮如今身份貴重,臣以為他下場科舉,是因他自幼立志讀書,又得文宗靜庵公教誨,所以才會奮發舉業。
如今他摘得會元之榮,得償一生讀書之志,足以回報靜庵公教誨之恩,二元登科的名望,已不下一狀元。
臣以為做不做今科狀元,賈琮多半不會太過執著。
聖上即便成全他恕德禮讓之心,未嘗不是一樁佳話。」
……
嘉昭帝說道:「王愛卿此言顧全大體,頗有些道理,陳卿以為如何?」
陳默躬身說道:「臣推賈琮為狀元,只因其才,別無他意,陛下思慮精深,但有聖斷,臣無有不可。」
嘉昭帝見陳默這麼好說話,嘴角微微一牽,不過也不算意外。
陳默歷經兩朝劇變,還能屹立不倒,就是這人心思縝密,有主見,而且夠圓滑,不惹事……
嘉昭帝看了一眼徐亮雄,見他侍立一旁,神情隱約有幾分急促,問道:「徐卿可有話說?」
徐亮雄神情微微一振,說道:「王大人之言,頗為中肯,老成之謀,臣深以為然。
陳大人言賈琮乃今科會元,有大魁天下之才,也未嘗沒有道理。
臣以為賈琮可入一甲,但如王大人所言,不宜點為狀元。
賈琮不僅才華出眾,而且世人皆知,風儀絕代,貌比潘安,以臣愚見,可點為探花,相得益彰,可為佳話。」
徐亮雄話音剛落,嘉昭帝神情微微一動,方才還在闔眼傾聽的陳默,突然睜開一雙老眼,目光中似有銳氣閃動。
說道:「徐大人此言不妥,賈琮乃今科會元,才華超於同倫,並且武略出眾,於國有削番之功。
這樣的後輩干臣,重在才,不在貌,他有奪魁天下之姿,卻只因相貌點為探花,於科舉大禮有違莊重!」
……
徐亮雄一聽陳默這話,臉色有些尷尬,心中有幾分暗怒。
同時他心中也有些奇怪,陳默這老頭一向圓滑,怎麼突然言辭銳利起來……
徐亮雄諫言將賈琮點為探花,自然有他自己的算盤。
他知道賈琮身為會元,殿試策論又十分出眾,連當今聖上都首肯,無論如何都會名列一甲。
但是一甲只有三人,所以他才會以賈琮相貌好,諫言點為探花,這樣賈琮即便名入一甲,也是占去名次最低。
剩下的一甲頭二名,榮耀位份非探花可比,只有形成這等態勢,他名下評卷六人,才有蟾宮折桂的最大可能。
沒想到陳默看著老朽暮氣,卻突然說著這樣的鏗鏘之語,讓徐亮雄有些措手不及。
一旁王士倫此時不動聲色,嘉昭帝聽到兩人爭執,眉頭微微一皺,目光思索,也不急於不表態。
說道:「朕方才瀏覽墨卷,本次殿試除賈琮之外,有幾人文章錦繡,皆有一甲之資,不知三位卿家心中可有人選?」
王士倫說道:「臣點選墨卷之中,青州貢士張文旭會試名列第六,殿試策論在上品之流。。
粵州貢士陳啟瑞會試名列第八,殿試策論上品之流動,此二人可勘一甲之選。」
陳默說道:「臣評閱六份墨卷之中,杭州府貢士林兆和,才情僅次於賈琮,會試名列第三,可勘一甲之選。」
徐亮雄連忙說道:「臣評閱墨卷之中,山西貢士戴元傑會試名列十四,殿試策論見地卓絕,可勘一甲之選。」
嘉昭帝說道:「春闈一甲之名,為天下士民萬眾矚目,茲事體大,權衡考量總是要的。
等到明日日落,所有殿試墨卷完成評閱,諸卿再入乾陽殿,商榷落定一甲之名,二甲前十五名。」
……
嘉昭帝看著三大主考走出大殿,對侍立身邊的郭霖說道:「禮部的學子案牘,都是浮於表面,難究其里。
你調集人手,查一下張文旭、陳啟瑞、林兆和、戴元傑等四名貢士的出身來由,明日午時之前,朕要知道得清楚。
一甲之名,形同國器,必慎重處之……」
嘉昭帝又問道:「火器工坊後膛槍營造,是否有所進展。」
郭霖回道:「啟稟聖上,昨日錢槐送來消息,賈琮如今已丁憂除服,只要無有外事,每日都在工坊主持火槍研製。
因有賈琮領銜其事,營造進展頗有起色,強度不足的後膛槍撞針,現下已改造數次,月內便可大成。」
嘉昭帝聽了郭霖的話,背著雙手在殿中踱步,當他走到大殿門口,正是正午時分。
此時日升中天,光輝灼灼,絢爛耀眼陽光,宣洩於萬頃宮闕之上,顯得異常壯美瑰麗,讓他心中憑生躊躇之氣。
……
嘉昭十五年,五月十二,伯爵府,賈琮院。
未時剛過,豪門內宅,庭院深深,正是一日中最安靜之時。
整個院子裡外靜悄悄,並不見有人走動,只有賈琮書房之中,有倩影來回走動。
這個時候,會在賈琮的書房出現,一般只會是英蓮。
英蓮管著賈琮的書房,原本賈琮忙於科舉,也是英蓮最忙碌的時候。
不僅每日跟著賈琮讀書,賈琮來回洛蒼山柳宅聽課,也只帶她一人出門。
雖那時常常不得清閒,但每日在賈琮身邊跟進跟出,倒讓英蓮過得更有趣味。
如今賈琮完結科舉大事,除服之後每日上衙,在家裡的時間,一下少去了許多。
呆在書房的時間,也遠不如往常充裕,讓英蓮多了不少寂寞無趣。
此時,她神情有些聊賴,拿著一個雞毛撣子,在書架子前來回撣塵。
其實那書架子烏黑光亮,哪裡有什麼灰塵……
午後陽光從窗欞射入,在書架上投下陰影,照著英蓮苗條婀娜的嬌軀,衍射出融和毫光,透著撩動心魄的美麗。
英蓮不像丫鬟紅衣綠襖的打扮,穿件粉色右衽交領長衣,衣上繡精美玉蘭花枝,脖頸上戴著赤金項圈,閃動瑩黃光華。
頭頂梳著微斜的凌虛髻,插兩朵淡粉絹花,兩鬢扎了小辮,俏臉嬌潤如雪,氣韻稚美可愛。
她拿著雞毛撣子比劃幾下,便扔在一邊,隨便找了本閒書,坐在賈琮的書案上翻閱。
正當無聊到昏昏欲睡,突然聽到娟兒的聲音:「三爺今日這麼早下衙?」
……
英蓮聽到心中一喜,快步出了書房,看到賈琮臉有笑容進了院子,似乎心情頗為不錯。
她問道:「少爺,今日工坊無事嗎,怎麼這麼早就下衙回府?」
賈琮笑道:「這幾日事情順當,到月底便可大成,我已下了章程,下面人自會辦理,倒不用我時時守著。
今日我早些回來,需寫一封奏書,過些日子可能用到。」
賈琮見院子裡靜悄悄,問道:「怎麼就你在家裡,芷芍、晴雯、齡官她們怎麼不見?」
英蓮說道:「五兒姐姐自然在西府,上午牟尼院傳來消息,說芷芍姐姐的師傅身子不適,她和邢姑娘去了牟尼院看望。
晴雯被繡橘叫去繡花樣,齡官被林姑娘叫去說話,還帶了豆官一起去。」
賈琮笑道:「你怎麼不出去逛逛,一個人呆著不氣悶。」
英蓮一笑說道:「我懶得出門,再說個個都出去了,這屋裡總要留人看著,我在書房裡也清靜。」
兩人進了書房,英蓮正要磨墨鋪子,突然看到賈琮右手虎口處漆黑一塊。
連忙一把抓過賈琮的手細瞧,說道:「少爺你的手怎麼黑了一塊,這是燙傷了嗎?」
賈琮笑道:「那裡是燙傷,不過是粘上火藥粉末,用水洗過,只是匆忙了些,一時沒弄乾淨。」
……
自從殿試之後,賈琮照常每日去工坊上衙,這些日子後膛槍撞針改進熔煉,已取得很大進展。
鐵匠按照賈琮建議,改進了熔煉之法,新鍛造的撞針強度持續提高。
眼下能支撐連射二十六發,撞針不出現斷裂故障,距離賈琮要求支撐連射三十發,只有一步之遙。
今日工坊樣槍試射,賈琮親自下場,一連射擊十餘發才罷休,算是過了一把癮頭。
現場的火器司副監劉士振、管事錢槐等人,見他使用新研製後膛槍,操作手法如此嫻熟。。
倒像用過許久後膛槍一般,著實將他們都一跳,這種新式火槍,明明剛研製出樣槍。
他們也從沒見賈琮用過,他如何做到射擊動作熟極而流?
見慣賈琮諸般神奇的幾人,最後只能以賈琮天縱奇才,生而知之來解釋了。
而且,一旦後膛槍營造達到賈琮要求,這等犀利之極的軍國利器,必定要在大周軍伍掀起巨大波瀾。
那時這位年輕上官將會何等耀眼,眼前這點奇異之事,也就不算什麼了……
……
英蓮出了書房,很快便端來一盆清水,還有一塊鑫春號香水胰子。
賈琮用胰子搓洗一會,火藥粉末侵染肌膚,頗為頑固,一時不得洗去。
英蓮取出自己手帕打濕,握著賈琮的手掌不斷擦拭,結果弄得自己也纖指發黑。
她瓊鼻微皺,看著自己的手指,小臉有些發苦。
賈琮笑著一抓過她的小手,打上香水胰子,也仔細搓洗起來。
午後陽光融合,照得銅盆中水光瀲灩,搖晃不定,讓人心緒沉醉。
英蓮手掌十指纖纖,秀巧美麗,柔潤溫和,賈琮握在掌中輕輕搓洗,心口憑生暖意,有些愛不釋手……
賈琮洗得細心,英蓮俏臉粉紅,心頭髮顫,覺得掌心痒痒的,又捨不得抽回,任憑賈琮擺弄。
書房之中水聲淅瀝,英蓮終於忍不住掌心癢意,發出銀鈴般笑聲,在安靜的院落里飄蕩。
……
五月十二,日落時分,大周宮城,文華殿東閣。
十八名同考官昨夜忙碌半宿,天明即起,繼續殿試墨卷批閱排序。
如此辛勞兩日,除一甲三名、二甲前十五名,終於在十二日日落,完成其餘殿試墨卷評閱排序。
三大主考官收到同考官評卷排名清單,並對二甲十六至五十名,仔細詢問幾句,其他瀏覽而過,便簽字收訖。
因為,一甲三名,二甲前五十名,都有過朝考入翰林之資。
五十名開外排名,除了口碑臉面之外,實際位份並無區別,主考官通常情況之下,都以同考官排序為,或者做少些調整。
等到三大主考官收訖評閱排名,便馬不停蹄趕往乾陽宮,一是向嘉昭帝復命評卷清單,二是最終商議落定一甲三人之位。
而十八名同考官也被放開宮禁,出宮返家休憩,其中不少人明日還要參加早朝。
孫守正跟著其他同考官,拖著疲倦的身軀,走出奉天門。
等到他午門之時,回頭望了一眼身後巍峨宮城,心中沒來由一陣輕鬆,繼而生出一股磊落之氣。
他想到蕭家書鋪那位老者的言辭,想到吳梁在貢士隊伍中的得意言行,想到徐亮雄臉上諱莫如深的微笑……
更想到他與十七位同考官,為了三百貢士仕途前程,挑燈批卷,殫精竭慮,耗盡精力。
他想到這些情景,心中湧起一股熱血,似乎能將他點燃,臉上湧起一陣潮紅,兩日一夜的辛勞疲憊,似乎一掃而空。
科舉掄才,社稷大事,天下士人之望,豈能容奸邪之輩,隨意踐踏玷污!(本章完)
嘉昭帝御覽殿試墨卷之前,彌封官拆除殿試墨卷彌封條,曾向三大主考官展示。
當初陳默拿到評閱墨卷,即便考卷還處在糊名之下,不管是他還是王士倫,都從書法字跡認出賈琮之卷。
只是陳默老於世故,機警油滑,王士倫更是城府深沉,滴水不漏。
他們都知科舉之事,關乎社稷掄才,無數人仕途前程,不經意處都隱藏兇險,自然不會在徐亮雄面前留下半點話柄。
陳默是永安二年春闈狀元,如果經他評卷的賈琮,被點嘉昭十五年狀元,無疑將成為士林傳頌的佳話。
方才嘉昭帝對賈琮的策論頗為讚賞,陳默圓滑老練之人,於公於私,都不會錯過這等機緣,順勢奏請嘉昭帝點賈琮為狀元。
但是,嘉昭帝對他的奏請,並沒有直接表態,而是咨問王士倫的諫言。
陳默是官場打滾半輩子的老饕,哪裡品味不出皇帝另有所想,心中雖微微沉吟,但也不急不躁。
王士倫略微思索,回道:「啟奏聖上,賈琮文華出眾,數度科場皆為魁首,如今更是二元登科,其人確有大魁天下之才。
但科舉掄才大禮,乃寒門平庶惟一進身之階,為天下士林矚目,四海學子必生奮進之業。
科舉不僅是為國遴選英才,更用之使天下士人歸心,以彰聖上威福四海之恩德。
以臣愚見,後者比之前者,更加舉足輕重。
聖上治平社稷,統御河山,皇命之下,無有小事,閡於一時之情,不如著眼長遠之勢。
賈琮尚在平微之時,聖上慧眼識珠,遣於宗廟,托於慈恩,追封其母,讓他擁有世家立身之基。
他鏖戰遼東,平定女真,立下大功,聖上不吝封賞,封為世襲罔替伯爵,如此殊恩,嘉昭一朝,未曾有之。
賈琮能有今日成就,誠然因其才略超群,更因聖上簡拔培植之功,而使其世家庶脈之身,不墜明珠蒙塵之境。
如今他身負雙爵,位居五品正官,春闈下場,貴庶同列,竟取功名,書經之道,治學之事,無可厚非。
他在糊名評卷之下,摘得春闈會元之榮,皆因其才華卓絕,文章曠達錦繡,旁人心有羨之,也說不得什麼閒話。
如今殿試拆封評卷,聖上唯才是舉,點其為狀元,也是清正嚴明之舉。
然天下士人,沉於功名,難有聖上天宇朗闊之心,多半妄生揣測,以為聖上偏愛少年臣子,萬千榮盛皆加之一身。
更會污言賈琮,貴勛朝官之身,富貴榮耀之極,還要與平庶學子搶奪進身之機,又違聖賢恕德之道……」
王士倫侃侃而談,他身為內閣大學士,本就是才略高深之人,這番話雖說的委婉,但理據充足,難以反駁。
御座後的嘉昭帝凝神傾聽,臉上無喜無怒,讓人看不透心思。
殿中之人誰都聽得出,王士倫這一番話,是不贊成點賈琮為狀元。
一旁的禮部尚書陳默,作為點選賈琮為狀元的提議之人。
聽了王士倫一番話,只是半闔雙目傾聽,顯出幾分木訥和老態,也沒因王士倫反駁之言,臉上露出不快之色。
倒是徐亮雄聽了王士倫的話,心中不由一陣暗喜,因賈琮點選不了狀元,他評卷的六名貢士,便多了幾分一甲之機。
王士倫繼續說道:「賈琮如今身份貴重,臣以為他下場科舉,是因他自幼立志讀書,又得文宗靜庵公教誨,所以才會奮發舉業。
如今他摘得會元之榮,得償一生讀書之志,足以回報靜庵公教誨之恩,二元登科的名望,已不下一狀元。
臣以為做不做今科狀元,賈琮多半不會太過執著。
聖上即便成全他恕德禮讓之心,未嘗不是一樁佳話。」
……
嘉昭帝說道:「王愛卿此言顧全大體,頗有些道理,陳卿以為如何?」
陳默躬身說道:「臣推賈琮為狀元,只因其才,別無他意,陛下思慮精深,但有聖斷,臣無有不可。」
嘉昭帝見陳默這麼好說話,嘴角微微一牽,不過也不算意外。
陳默歷經兩朝劇變,還能屹立不倒,就是這人心思縝密,有主見,而且夠圓滑,不惹事……
嘉昭帝看了一眼徐亮雄,見他侍立一旁,神情隱約有幾分急促,問道:「徐卿可有話說?」
徐亮雄神情微微一振,說道:「王大人之言,頗為中肯,老成之謀,臣深以為然。
陳大人言賈琮乃今科會元,有大魁天下之才,也未嘗沒有道理。
臣以為賈琮可入一甲,但如王大人所言,不宜點為狀元。
賈琮不僅才華出眾,而且世人皆知,風儀絕代,貌比潘安,以臣愚見,可點為探花,相得益彰,可為佳話。」
徐亮雄話音剛落,嘉昭帝神情微微一動,方才還在闔眼傾聽的陳默,突然睜開一雙老眼,目光中似有銳氣閃動。
說道:「徐大人此言不妥,賈琮乃今科會元,才華超於同倫,並且武略出眾,於國有削番之功。
這樣的後輩干臣,重在才,不在貌,他有奪魁天下之姿,卻只因相貌點為探花,於科舉大禮有違莊重!」
……
徐亮雄一聽陳默這話,臉色有些尷尬,心中有幾分暗怒。
同時他心中也有些奇怪,陳默這老頭一向圓滑,怎麼突然言辭銳利起來……
徐亮雄諫言將賈琮點為探花,自然有他自己的算盤。
他知道賈琮身為會元,殿試策論又十分出眾,連當今聖上都首肯,無論如何都會名列一甲。
但是一甲只有三人,所以他才會以賈琮相貌好,諫言點為探花,這樣賈琮即便名入一甲,也是占去名次最低。
剩下的一甲頭二名,榮耀位份非探花可比,只有形成這等態勢,他名下評卷六人,才有蟾宮折桂的最大可能。
沒想到陳默看著老朽暮氣,卻突然說著這樣的鏗鏘之語,讓徐亮雄有些措手不及。
一旁王士倫此時不動聲色,嘉昭帝聽到兩人爭執,眉頭微微一皺,目光思索,也不急於不表態。
說道:「朕方才瀏覽墨卷,本次殿試除賈琮之外,有幾人文章錦繡,皆有一甲之資,不知三位卿家心中可有人選?」
王士倫說道:「臣點選墨卷之中,青州貢士張文旭會試名列第六,殿試策論在上品之流。。
粵州貢士陳啟瑞會試名列第八,殿試策論上品之流動,此二人可勘一甲之選。」
陳默說道:「臣評閱六份墨卷之中,杭州府貢士林兆和,才情僅次於賈琮,會試名列第三,可勘一甲之選。」
徐亮雄連忙說道:「臣評閱墨卷之中,山西貢士戴元傑會試名列十四,殿試策論見地卓絕,可勘一甲之選。」
嘉昭帝說道:「春闈一甲之名,為天下士民萬眾矚目,茲事體大,權衡考量總是要的。
等到明日日落,所有殿試墨卷完成評閱,諸卿再入乾陽殿,商榷落定一甲之名,二甲前十五名。」
……
嘉昭帝看著三大主考走出大殿,對侍立身邊的郭霖說道:「禮部的學子案牘,都是浮於表面,難究其里。
你調集人手,查一下張文旭、陳啟瑞、林兆和、戴元傑等四名貢士的出身來由,明日午時之前,朕要知道得清楚。
一甲之名,形同國器,必慎重處之……」
嘉昭帝又問道:「火器工坊後膛槍營造,是否有所進展。」
郭霖回道:「啟稟聖上,昨日錢槐送來消息,賈琮如今已丁憂除服,只要無有外事,每日都在工坊主持火槍研製。
因有賈琮領銜其事,營造進展頗有起色,強度不足的後膛槍撞針,現下已改造數次,月內便可大成。」
嘉昭帝聽了郭霖的話,背著雙手在殿中踱步,當他走到大殿門口,正是正午時分。
此時日升中天,光輝灼灼,絢爛耀眼陽光,宣洩於萬頃宮闕之上,顯得異常壯美瑰麗,讓他心中憑生躊躇之氣。
……
嘉昭十五年,五月十二,伯爵府,賈琮院。
未時剛過,豪門內宅,庭院深深,正是一日中最安靜之時。
整個院子裡外靜悄悄,並不見有人走動,只有賈琮書房之中,有倩影來回走動。
這個時候,會在賈琮的書房出現,一般只會是英蓮。
英蓮管著賈琮的書房,原本賈琮忙於科舉,也是英蓮最忙碌的時候。
不僅每日跟著賈琮讀書,賈琮來回洛蒼山柳宅聽課,也只帶她一人出門。
雖那時常常不得清閒,但每日在賈琮身邊跟進跟出,倒讓英蓮過得更有趣味。
如今賈琮完結科舉大事,除服之後每日上衙,在家裡的時間,一下少去了許多。
呆在書房的時間,也遠不如往常充裕,讓英蓮多了不少寂寞無趣。
此時,她神情有些聊賴,拿著一個雞毛撣子,在書架子前來回撣塵。
其實那書架子烏黑光亮,哪裡有什麼灰塵……
午後陽光從窗欞射入,在書架上投下陰影,照著英蓮苗條婀娜的嬌軀,衍射出融和毫光,透著撩動心魄的美麗。
英蓮不像丫鬟紅衣綠襖的打扮,穿件粉色右衽交領長衣,衣上繡精美玉蘭花枝,脖頸上戴著赤金項圈,閃動瑩黃光華。
頭頂梳著微斜的凌虛髻,插兩朵淡粉絹花,兩鬢扎了小辮,俏臉嬌潤如雪,氣韻稚美可愛。
她拿著雞毛撣子比劃幾下,便扔在一邊,隨便找了本閒書,坐在賈琮的書案上翻閱。
正當無聊到昏昏欲睡,突然聽到娟兒的聲音:「三爺今日這麼早下衙?」
……
英蓮聽到心中一喜,快步出了書房,看到賈琮臉有笑容進了院子,似乎心情頗為不錯。
她問道:「少爺,今日工坊無事嗎,怎麼這麼早就下衙回府?」
賈琮笑道:「這幾日事情順當,到月底便可大成,我已下了章程,下面人自會辦理,倒不用我時時守著。
今日我早些回來,需寫一封奏書,過些日子可能用到。」
賈琮見院子裡靜悄悄,問道:「怎麼就你在家裡,芷芍、晴雯、齡官她們怎麼不見?」
英蓮說道:「五兒姐姐自然在西府,上午牟尼院傳來消息,說芷芍姐姐的師傅身子不適,她和邢姑娘去了牟尼院看望。
晴雯被繡橘叫去繡花樣,齡官被林姑娘叫去說話,還帶了豆官一起去。」
賈琮笑道:「你怎麼不出去逛逛,一個人呆著不氣悶。」
英蓮一笑說道:「我懶得出門,再說個個都出去了,這屋裡總要留人看著,我在書房裡也清靜。」
兩人進了書房,英蓮正要磨墨鋪子,突然看到賈琮右手虎口處漆黑一塊。
連忙一把抓過賈琮的手細瞧,說道:「少爺你的手怎麼黑了一塊,這是燙傷了嗎?」
賈琮笑道:「那裡是燙傷,不過是粘上火藥粉末,用水洗過,只是匆忙了些,一時沒弄乾淨。」
……
自從殿試之後,賈琮照常每日去工坊上衙,這些日子後膛槍撞針改進熔煉,已取得很大進展。
鐵匠按照賈琮建議,改進了熔煉之法,新鍛造的撞針強度持續提高。
眼下能支撐連射二十六發,撞針不出現斷裂故障,距離賈琮要求支撐連射三十發,只有一步之遙。
今日工坊樣槍試射,賈琮親自下場,一連射擊十餘發才罷休,算是過了一把癮頭。
現場的火器司副監劉士振、管事錢槐等人,見他使用新研製後膛槍,操作手法如此嫻熟。。
倒像用過許久後膛槍一般,著實將他們都一跳,這種新式火槍,明明剛研製出樣槍。
他們也從沒見賈琮用過,他如何做到射擊動作熟極而流?
見慣賈琮諸般神奇的幾人,最後只能以賈琮天縱奇才,生而知之來解釋了。
而且,一旦後膛槍營造達到賈琮要求,這等犀利之極的軍國利器,必定要在大周軍伍掀起巨大波瀾。
那時這位年輕上官將會何等耀眼,眼前這點奇異之事,也就不算什麼了……
……
英蓮出了書房,很快便端來一盆清水,還有一塊鑫春號香水胰子。
賈琮用胰子搓洗一會,火藥粉末侵染肌膚,頗為頑固,一時不得洗去。
英蓮取出自己手帕打濕,握著賈琮的手掌不斷擦拭,結果弄得自己也纖指發黑。
她瓊鼻微皺,看著自己的手指,小臉有些發苦。
賈琮笑著一抓過她的小手,打上香水胰子,也仔細搓洗起來。
午後陽光融合,照得銅盆中水光瀲灩,搖晃不定,讓人心緒沉醉。
英蓮手掌十指纖纖,秀巧美麗,柔潤溫和,賈琮握在掌中輕輕搓洗,心口憑生暖意,有些愛不釋手……
賈琮洗得細心,英蓮俏臉粉紅,心頭髮顫,覺得掌心痒痒的,又捨不得抽回,任憑賈琮擺弄。
書房之中水聲淅瀝,英蓮終於忍不住掌心癢意,發出銀鈴般笑聲,在安靜的院落里飄蕩。
……
五月十二,日落時分,大周宮城,文華殿東閣。
十八名同考官昨夜忙碌半宿,天明即起,繼續殿試墨卷批閱排序。
如此辛勞兩日,除一甲三名、二甲前十五名,終於在十二日日落,完成其餘殿試墨卷評閱排序。
三大主考官收到同考官評卷排名清單,並對二甲十六至五十名,仔細詢問幾句,其他瀏覽而過,便簽字收訖。
因為,一甲三名,二甲前五十名,都有過朝考入翰林之資。
五十名開外排名,除了口碑臉面之外,實際位份並無區別,主考官通常情況之下,都以同考官排序為,或者做少些調整。
等到三大主考官收訖評閱排名,便馬不停蹄趕往乾陽宮,一是向嘉昭帝復命評卷清單,二是最終商議落定一甲三人之位。
而十八名同考官也被放開宮禁,出宮返家休憩,其中不少人明日還要參加早朝。
孫守正跟著其他同考官,拖著疲倦的身軀,走出奉天門。
等到他午門之時,回頭望了一眼身後巍峨宮城,心中沒來由一陣輕鬆,繼而生出一股磊落之氣。
他想到蕭家書鋪那位老者的言辭,想到吳梁在貢士隊伍中的得意言行,想到徐亮雄臉上諱莫如深的微笑……
更想到他與十七位同考官,為了三百貢士仕途前程,挑燈批卷,殫精竭慮,耗盡精力。
他想到這些情景,心中湧起一股熱血,似乎能將他點燃,臉上湧起一陣潮紅,兩日一夜的辛勞疲憊,似乎一掃而空。
科舉掄才,社稷大事,天下士人之望,豈能容奸邪之輩,隨意踐踏玷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