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出師不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縣裡催得急,要求各地按照貧困戶評選條件和程序,儘快把貧困戶評選推薦出來,上報縣裡審核後,納入貧困戶建檔立卡信息系統。

  雷作田召集村兩委幹部商議後,對幹部進行了分工。他和刁新懷,會同駐村工作隊負責貧困人口識別工作,按照規定的條件、標準和程序,把全村貧困人口評選出來。

  梁鑄成主要負責爭取通村公路項目,抓緊時間做好前期工作。

  修通玉皇山公路,必須翻越玉皇頂。

  玉皇頂海拔超過千米,高高佇立在玉皇山村東南部,是通往外界的必經之路。

  這條通往山頂的羊腸小道,從玉皇頂北麓起步,沿著山體,蜿蜿蜒蜒,盤旋而上。

  翻過山頂,這條崎嶇的羊腸小道,又沿著玉皇頂南坡,蜿蜒而下,一直下到玉皇頂南麓,與鄰村劉家河村公路交接,再行七公里,接到209國道。

  梁鑄成自小到大,無數次翻越玉皇頂,這條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不知道磨破了他多少雙鞋子。

  玉皇頂上下垂直距離不過二千多米,但是修通公路,不可能垂直上下。

  按照鄉村公路規定的坡度,南北兩邊山坡,至少繞行七八公里。

  現在,必須先進行勘察設計,把路線定下來,把工程概算編制出來。

  這些前期工作,必須由專業部門搞,不能蠻幹。

  這事已經有了前車之鑑。

  前些年,村里向縣交通局申請了通村公路補助計劃,沒有資金做勘察設計,就憑著幾個村幹部目測,就組織人員開挖。

  由於沒有技術,沒有施工機械,加上資金有限,杯水車薪,通村公路成了半拉子工程。

  梁鑄成在家裡,在一張白紙上,一遍又一遍地畫著草圖。

  梁鑄成閉著眼睛,苦思冥想。

  他想先有個大體思路,向村支部匯報一下後,再去縣交通局爭取項目支持。

  梁鑄成初步的設想,玉皇頂北麓山勢最陡,從山腳到山頂,至少需要六個大盤道,南麓山勢較緩,需要四個大盤道。

  玉皇頂的南北兩邊山坡,至少需要十個盤道,才能把坡比降下來。

  就是這十個盤道,拉長了公路里程,加大了工程投資。

  當然,這只是他的初步設想,是紙上談兵,不能作為工程設計方案。

  梁鑄成先把個人的想法跟雷作田匯報了一下,他贊成梁鑄成的建議,讓他在支部會上給大家通個氣,然後啟動前期工作。

  支部會後,梁鑄成揣著修通玉皇山公路的請示,翻過玉皇頂,去了縣交通局求援。

  進了縣交通局大門,他按照大廳公示牆上的指示牌,直接去了三樓楊局長辦公室。

  他小心翼翼地敲了敲門,裡面沒有動靜,他耐心等待了十幾分鐘,又敲了敲門,裡面仍然沒有回應。

  梁鑄成不清楚楊局長是否在辦公室,剛揚起手,準備再敲門時,一名年輕的女孩,手裡拿著一摞文件夾走了過來。

  女孩問梁鑄成找誰,有什麼事情,他如實回答,要找楊局長匯報修通村公路的事情。

  女孩聽明白後,告訴他,楊局長在外面開會,今天不回辦公室,如果是修路的事,就去找鄉村公路股。

  梁鑄成進了鄉村公路股的辦公室,先做了自我介紹,說明了來意,然後雙手呈上村委會的請示。

  鄉村公路股張股長接過來瞄了一眼,打開電腦,在鍵盤上噼里啪啦敲了幾下,然後對梁鑄成說:

  「玉皇山村的通村公路計劃前些年就下達了,項目庫里已經銷號,怎麼又申報呢?」

  梁鑄成如實匯報了情況,告訴張股長,玉皇山的通村公路根本沒有修通。

  張股長聽明白了,但是愛莫能助地搖搖頭說:

  「國家對通村公路只是以獎代補,不是大包大攬,只要給過計劃,就在項目庫里銷號,不能重複立項。」

  事已至此,他感到沒有繼續申辯的必要,就退一步說:

  「張股長,如果現在不能立項,也不讓你作難,我想請您安排技術人員,給玉皇山村公路做一個設計,以後有機會再修。」

  張股長解釋道:「我們只負責項目管理,你可以委託設計院勘察設計。」


  梁鑄成說:「我們是外行,不知道怎麼委託設計院。」

  張股長倒也耐心,對他說:「通村公路沒有納入等級管理,對設計院資質要求不高,丙級就行,你可以去縣交通設計院看看。」

  梁鑄成說不認識他們。張股長給設計院陳院長打了個電話,簡單說了一下情況,然後讓梁鑄成去找他。

  梁鑄成走時,說把申請放在張股長那裡,如果以後有機會了,請他關照一下。

  張股長擺擺手,讓他把申請帶走,不必要放他那裡,解決的可能性很小。

  梁鑄成只好收起申請,去了縣交通設計院。

  陳院長是一個中等身材的中年人,身體硬朗,額頭髮亮,頭頂「一片光明」,頗有一副知識分子的派頭。

  梁鑄成說明來意,陳院長詳細問了一下情況,然後從辦公桌抽屜里拿出一份委託協議,讓他先看看內容。

  梁鑄成一看就明白了,設計院是有償服務,不是盡義務的。

  他試探地問,這條公路勘察設計,大約需要多少費用。

  陳院長指頭輕輕敲著桌面,說:「你這個是局裡領導介紹來的,按照最低收費標準,就是按照總投資預算的百分之二,交納勘察設計費吧。」

  梁鑄成在盤算著,收費標準有了,但是投資還是未知數,他問了一下,玉皇山村的通村公路,工程投資大約需要多少錢。

  陳院長閉著眼睛思考了一下,給他算了一筆帳。

  按照現行通村公路建設標準,毛路面需要五米,硬化路面三米五,路基加路面,一公里大約四十萬元。當然還要看是什麼路基,如果是大挖大填,或者是山石需要爆破,投資更大。

  梁鑄成明白了,陳院長所說的路基工程,決定了投資的大小。

  玉皇山是喀斯特地貌,山上儘是石頭,開挖路基工程量很大,如果沒有施工機械,不實行爆破,靠人力根本沒有辦法。

  即使按照陳院長所說的一般通村公路的投資,十公里也需要四百萬元,對玉皇山村來說,是一筆巨額資金。

  陳院長倒不是關心有沒有修路資金的事,他關心的是設計費。

  陳院長問了一下里程,大致估算了一下,說可以先簽訂協議,最終按照設計的投資預算收取費用。

  梁鑄成算了一下,光設計費就需要七八萬元,村里根本支付不起。

  可是這麼大的工程量,沒有設計是不行的,不能蠻幹。

  陳院長告訴梁鑄成,簽訂協議時,需要先預付一萬元定金,才能安排設計人員進場。

  梁鑄成出來時,只帶了三千元,他準備接交通楊局長吃頓飯,可是連局長都沒有見到,錢沒有花出去。

  他給陳院長商量,能不能先交三千元,等設計完成後,再分期付款。

  縣交通設計院幾乎包攬了全縣所有鄉村公路的勘察設計業務,他跟不少鄉村幹部打過交道,吃過虧,上過當,至今還有不少村欠著設計費。

  陳院長像個孫子似的,年年到處磕頭作揖,要設計費。

  可是村裡有村裡的難處,本來修路資金缺口就很大,哪裡有錢支付設計費?!

  陳院長見他沒有帶錢,就讓他回去籌錢,正式簽委託合同時再交定金,等設計完成後,提交設計成果時,結算設計費。

  陳院長要搞有把握的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見兔子不撒鷹。

  設計院的規矩不能破,梁鑄成把協議看了兩遍,說回去籌措資金,再來簽協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