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束髮成童
李默與丁解一路閒談,回到了濟民堂。
在此過程中,李默了解到許多曾經不知道的東西,極大的增長了見識和閱歷。
待回到濟民堂後,丁解將出診時所發生的事,在前堂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濟民堂的人當即便帶著贓物,前往鄉約衙門報官。
這種事顯然不是一兩次了。
吃完朝食後,李默很快又跟著另一位師兄前往了石寨。
因為石寨的路程較遠,出診再回來的時候,時間已經是未時,夕陽下的二人只能打開油紙傘埋頭趕路,直到夜裡才回到鎮上。
「好累。」
李默躺在床上,一動不想動。
他對於自己第一天作為遊方郎中的生活感到格外充實,這的確極大增加了他的見識閱歷。
不過想到今天的收穫,李默又不由得興奮起來。
於是他翻身從床上坐起,仔細地數了數身上的碎銀,距離把小蔓明媒正娶回來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他竟是捂著被子在床上打了一個滾兒,這才笑著長出了一口氣。
將碎銀子小心翼翼收好後,李默又取出了《三合劍法》,仔細閱讀起來。
果然如丁解所說。
所謂的武功,本質上就是強身健體與殺人技。
首先是強身健體部分。
《三合劍法》注重身法的靈活飄逸,書上一共記載了三種強身方法,首先為縱身躍,其次是後移閃,最後是左右擺,修行者需不斷練習這三種身法,將呼吸節奏調整至最佳,日積月累之下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身法的靈活度將遠超常人。
其次是殺人技。
《三合劍法》上標註了人體的各處關節、臟器、穴位、弱點,以此為基礎介紹了三十六種劍招姿勢,十二種為致命劍招,十二種為破敵劍招,十二種為防守劍招,這些單一的劍招需要根據經驗,靈活組合、相互搭配,攻守兼備。
然後是武功境界。
《三合劍法》將習武之人分為了三個等級,分別為三流高手、二流高手、一流高手。
首先是三流高手,以普通捕快衙役的標準,僅注重強身健體,殺人技招式處於死記硬背階段,對付普通人不在話下,遇到真正的亡命之徒很可能會方寸大亂。
其次是二流高手,身法力氣打磨強悍,可靈活運用各種招式組合,掌握幾種拿手絕活,將煞氣與直覺結合,身體擁有戰鬥本能。
至於一流高手,書中只有一句介紹,那就是掌握內力。
最後是江湖經驗篇。
《三合劍法》上還講述了一些治療跌打損傷、製毒解毒、暗器陷阱、止血保命等江湖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輕易不與人結怨,迫不得已時儘可能要以多打少,出手必要斬草除根。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敲門聲。
「誰啊?」
「我,王盼。」
李默給王盼打開門,小胖子進屋後一臉羨慕道:「當遊方郎中好玩嗎?」
「嗯,比天天在這裡好玩多了。」
聽到李默這般說,王盼更加羨慕了。
「真羨慕你啊,不過托你的福,今天我拿著你帶回來的贓物報官後,偷偷地溜回家一趟,我堂姐來了,還拿來一些蜜棗。」
「哇!」
面對王盼分享的蜜棗,李默倍感驚喜,拿起一顆在口中咀嚼,頓時露出滿足的表情。
這對於莊戶人家來說,這可算是一輩子也吃不到幾次的奢侈品。
王盼見此,也不由得笑了起來。
「對了,再過兩天就是花朝節了,你打算去哪裡踏青?」
花朝是中原各國的傳統節日,一般來說濟民堂也會放兩天的假。
而說起花朝,李默不由得想到了趙思蔓,想到了兩人之前約定好在河神廟踏青,便脫口而出道:「河神廟大灘那邊,你呢?」
「我們一起!」
「好!」
雙方約定好後,王盼便笑呵呵地離開了,並將蜜棗都留給了李默。
第二天。
李默跟著濟民堂的師兄們出診了三次,又是充實的一天,回到濟民堂後,便被告知後天花朝節,從明天起放假兩天,可自由安排時間。
入夜。
李默一個人在屋內專心學習。
雖然所需學習的基礎藥性、藥理內容變少了,但實踐經驗卻在逐漸增多,譬如《三合劍法》上記載的各種傷勢,他必須要仔細研究後,結合各種醫書給出相應經驗總結出救治之法。
一直到深夜,李默才沉沉睡去,但他所期盼的飄渺夢境並未出現。
第二天醒來後,李默並未因此感到失望,他是一個有耐心的人。
早早起床後,李默來到師傅門前請安,順便將自己這兩天來所積累的疑問訴說了一遍。
濟民堂靜悄悄的,眾人都已經離開。
張棟樑對於李默的疑問一一解答後,開始有意地傳授他一些獨門見解,不知不覺已經巳時,到了朝食的時間。
「為師沒有記錯的話,你應該是束髮之年了,既然你的父母都已經不在,身邊也沒有其他親人,那便由為師替代你的父母,為你束髮成童吧。」
張棟樑起身道:「跟我來。」
李默聞言,不明所以,但還是心懷感恩,跟在了張大夫身後。
兩人先是吃了朝食,張棟樑竟是一口氣點了二十個包子,又點了兩碗清湯麵,示意李默多吃些。
這頓朝食足足花了張大夫七十文錢,兩人吃得不亦樂乎,李默心中無比感激,他終於徹底吃飽了一次。
吃飽喝足後,就當李默準備回到藥房時,卻被張大夫叫住。
「急什麼?」
李默愣住,隨即在張棟樑的帶領下來到衣坊。
一名膀大腰圓的婦人主動走上前,對李默的身子測量了一番後,與張棟樑笑著交談起來。
「張大夫,這位公子的身子骨可真俊,只要好好打扮一下,準保以後能夠迷死鎮上的姑娘!」
「嗯,就按照他的尺寸,來一套綢緞面料的衣衫,皮料的步靴吧。」
「好嘞!」
女紅笑著離開,李默卻變了臉色。
布匹面料,可分為錦、綾、綢、緞四個等級,之後是上不得台面的粗布、麻布。
其中的差距,在於絲麻品質和占比工藝。
華安鎮只是偏僻小鎮,能夠穿得起綢緞面料的人屈指可數,絕大多數人都是粗布、麻布衣服,甚至還會打著層層補丁,許多貧苦人家甚至一年到頭都只有一身衣服。
而這一身綢緞衣服、皮靴所需的銀兩,根本不是李默能夠承受的。
片刻後。
張大夫看著面前穿上了青藍華貴綢緞衫,黑皮行雲履的李默,朝氣蓬勃地站在自己面前,蒼老的臉頰上頓時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他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好!好!」
「待公子弱冠之年後,再配以貴帽,那就更好了。」
婦人不斷吹捧,張棟樑滿意笑道:「多少銀子?「
「一共十兩。「
李默表情僵住,苦澀道:「不知可否便宜些……」
張棟卻梁阻止了李默,平靜地掏出了銀子,隨後將一旁呆滯的李默帶走,兩人一同回到了濟民堂。
「束髮之後,即為成童,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張棟樑示意李默坐在銅鏡前,親手解開李默的總角,悉心篦頭後,取來一隻竹簪,一邊為李默仔細講解束髮技巧,一邊為李默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束髮。
這本該是由父母完成的禮儀,今日則由師傅代勞了。
「師傅。「
李默看著銅鏡中猶如煥發新生的自己,當他再看向張棟樑時已經淚眼朦朧。
張棟樑笑道:「為師並非安北郡之人,只是七年前奉詔來此教化百姓、懸壺濟世,如今此地在大乾國治下,百姓民風淳樸向善,為師也年事漸高,力不從心,本想再堅持兩年,待這裡後繼有人再走,沒想到你外愚內秀,提早出師,幫為師解除了後顧之憂,所以為師準備端午後便離開這裡,從此安享晚年了。「
李默雖然捨不得老師離開,但也不能阻止老師安享晚年。
張棟樑叮囑道:「你日後一定要謹遵聖諭,造福一方,切不可失了本心,知道了嗎?「
「是,師傅!「
接下來張棟樑開始講述他在安北郡之外的一些往事,許多都有關於那位乾元聖君的傳說。
李默專注傾聽。
他心中原本只是一個符號的乾元聖君,在張大夫的徐徐講述下,似乎漸漸活了過來,讓他對於這位活了至少兩千餘年的在世聖君充滿了憧憬、崇敬。
……
花朝前夜,各地會舉辦夜市。
李默在華安鎮的夜市中走著,他先是豪擲八百文錢,為趙思蔓買了一身粗麻布衣,隨後又買了一些炒豆子、麥芽糖,最後停留在了一個賣簪子的攤位前。
李默看著攤位上琳琅滿目的簪子,頓時呆住了。
攤主是一位老婦,似乎看出了李默的窘迫,趕忙笑著詢問。
「公子可是要買一支簪釵,送給心愛之人?「
李默聞言,頓時臉紅,卻還是點了點頭。
這名老婦身旁,還跟著兩個孩童,一男一女,似乎是她的孫子、孫女,調皮地玩耍。
見李默如此,老婦笑著介紹道:「那就對了,我這裡都是女子的裝飾之物,根據材質工藝不同,可分為笄、簪、釵、步搖等不同的款式……」
李默之前從未接觸過這些東西,今天算是開了眼界。
所謂笄,可以理解為最簡單的簪釵,往往是由一根好看樹枝、一塊骨頭打磨而成,價格也最便宜。
而簪則是相對華麗的裝飾物,一般由金玉製成,也有香木、象牙、犀角等材質,搭配寶石裝飾。
釵則可以理解為兩個簪子。
最華麗的步搖,則堪稱奢靡,乃是簪上掛有流蘇、翅飾,走路搖擺,一步一搖,螢光閃耀,故為步搖。
李默思索後,花費八文錢,為小蔓買了一根簡單的木笄。
手持木笄,李默正要離去,卻又想到自己從未見過母親生前在髮髻上戴過飾品,心中頓感思念,便停下腳步道:「要兩根。「
老婦聞言,不由得愣了一下,卻還是禮貌地又為李默遞來了一根木笄。
李默見到老婦神情異樣,這才反應過來,知道對方是誤會了,趕忙結巴地解釋了一番。
「這根是送給我母親的。」
老婦頓時笑道:「原來如此,難得你的孝心。」
隨即老婦又看向自己的孫子、孫女,一臉慈祥道:「以後你們也要像這位叔叔一樣有孝心,知道了嗎?」
「知道了,奶奶。」
「嗯,等我長大以後,一定送奶奶一個最好看的步搖。」
聽著對方竟然讓兩個小孩兒叫自己叔叔,李默稍稍有些不適應,想到很可能是因為自己這身新衣服,於是他支付了購買這根木笄所需的八文錢後快步離去。
在此過程中,李默了解到許多曾經不知道的東西,極大的增長了見識和閱歷。
待回到濟民堂後,丁解將出診時所發生的事,在前堂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濟民堂的人當即便帶著贓物,前往鄉約衙門報官。
這種事顯然不是一兩次了。
吃完朝食後,李默很快又跟著另一位師兄前往了石寨。
因為石寨的路程較遠,出診再回來的時候,時間已經是未時,夕陽下的二人只能打開油紙傘埋頭趕路,直到夜裡才回到鎮上。
「好累。」
李默躺在床上,一動不想動。
他對於自己第一天作為遊方郎中的生活感到格外充實,這的確極大增加了他的見識閱歷。
不過想到今天的收穫,李默又不由得興奮起來。
於是他翻身從床上坐起,仔細地數了數身上的碎銀,距離把小蔓明媒正娶回來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他竟是捂著被子在床上打了一個滾兒,這才笑著長出了一口氣。
將碎銀子小心翼翼收好後,李默又取出了《三合劍法》,仔細閱讀起來。
果然如丁解所說。
所謂的武功,本質上就是強身健體與殺人技。
首先是強身健體部分。
《三合劍法》注重身法的靈活飄逸,書上一共記載了三種強身方法,首先為縱身躍,其次是後移閃,最後是左右擺,修行者需不斷練習這三種身法,將呼吸節奏調整至最佳,日積月累之下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身法的靈活度將遠超常人。
其次是殺人技。
《三合劍法》上標註了人體的各處關節、臟器、穴位、弱點,以此為基礎介紹了三十六種劍招姿勢,十二種為致命劍招,十二種為破敵劍招,十二種為防守劍招,這些單一的劍招需要根據經驗,靈活組合、相互搭配,攻守兼備。
然後是武功境界。
《三合劍法》將習武之人分為了三個等級,分別為三流高手、二流高手、一流高手。
首先是三流高手,以普通捕快衙役的標準,僅注重強身健體,殺人技招式處於死記硬背階段,對付普通人不在話下,遇到真正的亡命之徒很可能會方寸大亂。
其次是二流高手,身法力氣打磨強悍,可靈活運用各種招式組合,掌握幾種拿手絕活,將煞氣與直覺結合,身體擁有戰鬥本能。
至於一流高手,書中只有一句介紹,那就是掌握內力。
最後是江湖經驗篇。
《三合劍法》上還講述了一些治療跌打損傷、製毒解毒、暗器陷阱、止血保命等江湖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輕易不與人結怨,迫不得已時儘可能要以多打少,出手必要斬草除根。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敲門聲。
「誰啊?」
「我,王盼。」
李默給王盼打開門,小胖子進屋後一臉羨慕道:「當遊方郎中好玩嗎?」
「嗯,比天天在這裡好玩多了。」
聽到李默這般說,王盼更加羨慕了。
「真羨慕你啊,不過托你的福,今天我拿著你帶回來的贓物報官後,偷偷地溜回家一趟,我堂姐來了,還拿來一些蜜棗。」
「哇!」
面對王盼分享的蜜棗,李默倍感驚喜,拿起一顆在口中咀嚼,頓時露出滿足的表情。
這對於莊戶人家來說,這可算是一輩子也吃不到幾次的奢侈品。
王盼見此,也不由得笑了起來。
「對了,再過兩天就是花朝節了,你打算去哪裡踏青?」
花朝是中原各國的傳統節日,一般來說濟民堂也會放兩天的假。
而說起花朝,李默不由得想到了趙思蔓,想到了兩人之前約定好在河神廟踏青,便脫口而出道:「河神廟大灘那邊,你呢?」
「我們一起!」
「好!」
雙方約定好後,王盼便笑呵呵地離開了,並將蜜棗都留給了李默。
第二天。
李默跟著濟民堂的師兄們出診了三次,又是充實的一天,回到濟民堂後,便被告知後天花朝節,從明天起放假兩天,可自由安排時間。
入夜。
李默一個人在屋內專心學習。
雖然所需學習的基礎藥性、藥理內容變少了,但實踐經驗卻在逐漸增多,譬如《三合劍法》上記載的各種傷勢,他必須要仔細研究後,結合各種醫書給出相應經驗總結出救治之法。
一直到深夜,李默才沉沉睡去,但他所期盼的飄渺夢境並未出現。
第二天醒來後,李默並未因此感到失望,他是一個有耐心的人。
早早起床後,李默來到師傅門前請安,順便將自己這兩天來所積累的疑問訴說了一遍。
濟民堂靜悄悄的,眾人都已經離開。
張棟樑對於李默的疑問一一解答後,開始有意地傳授他一些獨門見解,不知不覺已經巳時,到了朝食的時間。
「為師沒有記錯的話,你應該是束髮之年了,既然你的父母都已經不在,身邊也沒有其他親人,那便由為師替代你的父母,為你束髮成童吧。」
張棟樑起身道:「跟我來。」
李默聞言,不明所以,但還是心懷感恩,跟在了張大夫身後。
兩人先是吃了朝食,張棟樑竟是一口氣點了二十個包子,又點了兩碗清湯麵,示意李默多吃些。
這頓朝食足足花了張大夫七十文錢,兩人吃得不亦樂乎,李默心中無比感激,他終於徹底吃飽了一次。
吃飽喝足後,就當李默準備回到藥房時,卻被張大夫叫住。
「急什麼?」
李默愣住,隨即在張棟樑的帶領下來到衣坊。
一名膀大腰圓的婦人主動走上前,對李默的身子測量了一番後,與張棟樑笑著交談起來。
「張大夫,這位公子的身子骨可真俊,只要好好打扮一下,準保以後能夠迷死鎮上的姑娘!」
「嗯,就按照他的尺寸,來一套綢緞面料的衣衫,皮料的步靴吧。」
「好嘞!」
女紅笑著離開,李默卻變了臉色。
布匹面料,可分為錦、綾、綢、緞四個等級,之後是上不得台面的粗布、麻布。
其中的差距,在於絲麻品質和占比工藝。
華安鎮只是偏僻小鎮,能夠穿得起綢緞面料的人屈指可數,絕大多數人都是粗布、麻布衣服,甚至還會打著層層補丁,許多貧苦人家甚至一年到頭都只有一身衣服。
而這一身綢緞衣服、皮靴所需的銀兩,根本不是李默能夠承受的。
片刻後。
張大夫看著面前穿上了青藍華貴綢緞衫,黑皮行雲履的李默,朝氣蓬勃地站在自己面前,蒼老的臉頰上頓時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他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好!好!」
「待公子弱冠之年後,再配以貴帽,那就更好了。」
婦人不斷吹捧,張棟樑滿意笑道:「多少銀子?「
「一共十兩。「
李默表情僵住,苦澀道:「不知可否便宜些……」
張棟卻梁阻止了李默,平靜地掏出了銀子,隨後將一旁呆滯的李默帶走,兩人一同回到了濟民堂。
「束髮之後,即為成童,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張棟樑示意李默坐在銅鏡前,親手解開李默的總角,悉心篦頭後,取來一隻竹簪,一邊為李默仔細講解束髮技巧,一邊為李默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束髮。
這本該是由父母完成的禮儀,今日則由師傅代勞了。
「師傅。「
李默看著銅鏡中猶如煥發新生的自己,當他再看向張棟樑時已經淚眼朦朧。
張棟樑笑道:「為師並非安北郡之人,只是七年前奉詔來此教化百姓、懸壺濟世,如今此地在大乾國治下,百姓民風淳樸向善,為師也年事漸高,力不從心,本想再堅持兩年,待這裡後繼有人再走,沒想到你外愚內秀,提早出師,幫為師解除了後顧之憂,所以為師準備端午後便離開這裡,從此安享晚年了。「
李默雖然捨不得老師離開,但也不能阻止老師安享晚年。
張棟樑叮囑道:「你日後一定要謹遵聖諭,造福一方,切不可失了本心,知道了嗎?「
「是,師傅!「
接下來張棟樑開始講述他在安北郡之外的一些往事,許多都有關於那位乾元聖君的傳說。
李默專注傾聽。
他心中原本只是一個符號的乾元聖君,在張大夫的徐徐講述下,似乎漸漸活了過來,讓他對於這位活了至少兩千餘年的在世聖君充滿了憧憬、崇敬。
……
花朝前夜,各地會舉辦夜市。
李默在華安鎮的夜市中走著,他先是豪擲八百文錢,為趙思蔓買了一身粗麻布衣,隨後又買了一些炒豆子、麥芽糖,最後停留在了一個賣簪子的攤位前。
李默看著攤位上琳琅滿目的簪子,頓時呆住了。
攤主是一位老婦,似乎看出了李默的窘迫,趕忙笑著詢問。
「公子可是要買一支簪釵,送給心愛之人?「
李默聞言,頓時臉紅,卻還是點了點頭。
這名老婦身旁,還跟著兩個孩童,一男一女,似乎是她的孫子、孫女,調皮地玩耍。
見李默如此,老婦笑著介紹道:「那就對了,我這裡都是女子的裝飾之物,根據材質工藝不同,可分為笄、簪、釵、步搖等不同的款式……」
李默之前從未接觸過這些東西,今天算是開了眼界。
所謂笄,可以理解為最簡單的簪釵,往往是由一根好看樹枝、一塊骨頭打磨而成,價格也最便宜。
而簪則是相對華麗的裝飾物,一般由金玉製成,也有香木、象牙、犀角等材質,搭配寶石裝飾。
釵則可以理解為兩個簪子。
最華麗的步搖,則堪稱奢靡,乃是簪上掛有流蘇、翅飾,走路搖擺,一步一搖,螢光閃耀,故為步搖。
李默思索後,花費八文錢,為小蔓買了一根簡單的木笄。
手持木笄,李默正要離去,卻又想到自己從未見過母親生前在髮髻上戴過飾品,心中頓感思念,便停下腳步道:「要兩根。「
老婦聞言,不由得愣了一下,卻還是禮貌地又為李默遞來了一根木笄。
李默見到老婦神情異樣,這才反應過來,知道對方是誤會了,趕忙結巴地解釋了一番。
「這根是送給我母親的。」
老婦頓時笑道:「原來如此,難得你的孝心。」
隨即老婦又看向自己的孫子、孫女,一臉慈祥道:「以後你們也要像這位叔叔一樣有孝心,知道了嗎?」
「知道了,奶奶。」
「嗯,等我長大以後,一定送奶奶一個最好看的步搖。」
聽著對方竟然讓兩個小孩兒叫自己叔叔,李默稍稍有些不適應,想到很可能是因為自己這身新衣服,於是他支付了購買這根木笄所需的八文錢後快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