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李白大事年表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傳世詩作近千首,被後世譽為「詩仙」。
詩風清新俊逸,對中國詩歌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其詩既反映了大唐盛世的繁華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
表現出一種蔑視權貴和追求自由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701年):李白出生。關於其出生地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為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城),一為蜀郡綿州昌隆縣(今SC省江油縣)。
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李白五歲,開始讀書。
唐玄宗開元三年(公元715年):李白十五歲,所作詩賦初得社會名流推崇與獎掖,同時開始接受道家思想。並好習劍術,喜任俠濟困。
開元六年(公元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於大匡山(今江油縣境內)讀書。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等地,增長閱歷見識。
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二十四歲,辭親遠遊。自成都、峨眉山乘舟東下至渝州(今CQ市)。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歲,時值陽春三月,自三峽東下,經荊門至江陵(今HUB省JZ市江陵縣),與著名道士司馬承禎相遇;夏遊洞庭湖與廬山;秋遊金陵(今JS省NJ市),並途經當塗縣(今安徽省MAS市當塗縣)。
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JS省YZ市),盤桓近一年時間;冬季北游汝州(今HEN省PDS市),後來到達安陸(今HUB省安陸市),途經陳州(今HEN省ZK市)時結識李邕和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二十七歲,在安陸與已故宰相許圉師孫女許氏成親,初安家於安陸。
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李白二十八歲,於早春時節,游江夏縣(今HUB省WH市),與孟浩然再次相會。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白二十九歲,回到安陸。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年三十歲,春時多次謁見安陸裴長史,因受誹謗,自薦遭拒。初夏時往長安,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謁宰相張說,並屢次向王公大臣自薦,均是無果。暮秋時游邢州(長安之西),冬遊坊州(長安之北)。
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李白三十一歲,初夏時離開長安,經開封(HEN省KF市),至宋城(今HEN省SQ市)。秋至中嶽嵩山,雅慕故友元丹丘山居所在,遂初生隱居之意。暮秋時節,滯留於洛陽至來年春夏。
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李白三十二歲,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季返回安陸家中。途經南陽(今HEN省NY市),結識崔宗之。冬季,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HUB省SZ市)。歲末,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李白三十三歲,建造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岩,開山田、以耕讀為生。
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李白三十四歲,居家安陸,西遊獻賦。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三十五歲,五月,應好友元演之邀約同游太原,滯留至第二年。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三十六歲,春時由太原北上游雁門關(今SX省代縣)。後又南下洛陽與元丹丘重逢。秋日至嵩山訪元丹丘,結識岑勛。南返安陸途經襄陽(今HUB省XY市)時,與孟浩然再會。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白三十七歲,居家安陸。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李白三十八歲,春季出遊南陽、嵩山、陳州、楚州。
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李白三十九歲,春季直至初夏,游安宜(今JS省YZ市寶應縣)。夏日游吳地(今JS省SZ市)。秋時西上長江,經當塗至巴陵(今HUN省YY市),適逢王昌齡貶謫嶺南,二人會晤。冬季,自巴陵返回到安陸家中。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年四十歲,夫人許氏因病去世。五月,移家東魯,寓居任城(今SD省JN市)。夏秋時節,游兗州(今SD省兗州市)各地,求人引薦無果,遂生懷才不遇之感。冬季,結識韓准、裴政、孔巢父。
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李白四十一歲,居家東魯。與韓准、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等人隱居於徂徠山(今SD省TA市東南),每日縱酒高歌,號稱「竹溪六逸」。後因學道意欲出遊越地。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歲,於四月游泰山。夏攜子女至南陵(今安徽省WH市南陵縣),欲往越中;因唐玄宗徵召,重返南陵。秋赴長安,與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賀知章相會,賀監以「謫仙人」譽之,復薦於朝廷,終得玄宗優遇,任命翰林院供奉。
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李白四十三歲,待詔翰林院。初春,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得賜宮錦袍;暮春時節,奉詔作《清平調三首》,一時深得唐玄宗與楊貴妃賞識。後漸厭倦御用文人生活,與賀知章等人結為「酒中八仙」;常常縱酒自穢,以致玄宗呼之不去。曾醉中起草詔書嚇退蠻兵,又令權宦高力士為其脫靴。乃遭宮人嫉恨,於玄宗前讒謗李白。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李白四十四歲,正月送賀知章歸越;三月,上書請辭,終得玄宗賜金還山。初夏時,與杜甫會於洛陽,後又同往開封。秋與杜甫、高適共游梁宋(今河南KF市和SQ市)一帶。冬季,北往安陵(今HEB省吳橋北),其後留居任城,娶妻宗氏。
天寶四載(公元745年):李白四十五歲,春日與杜甫同游任城。夏與杜甫、高適同謁北海太守李邕於濟南。秋季與杜甫復會於魯郡(今SD省曲阜市)。
天寶五載(公元746年):李白四十六歲,春時游魯郡,後臥病任城。秋時病癒,再游魯郡。秋末啟程南遊,至宋城游梁園,後至揚州。
天寶六載(公元747年):李白四十七歲,春遊揚州後赴金陵,遇崔成甫。後來南下越中,途經丹陽、吳郡,秋至會稽(今ZJ省SX市),吊賀知章,登天台山。冬返金陵,此後留居金陵。
天寶七載(公元748年):李白四十八歲,夏至揚州,秋遊霍山(今安徽省LA市霍山縣),冬到廬江(今安徽省HF市廬江縣),謁見東平太守吳王李祗。
天寶八載(公元749年):李白四十九歲,春日返回金陵,懷念子女之情甚深。
天寶九載(公元750年):李白年五十歲,五月由金陵遷居至廬山。後元丹丘相邀,舉家前往嵩山。秋至潯陽(今JX省JJ市),旋又北上任城,途經譙郡(今安徽省ZZ市)時訪友人元演。
天寶十載(公元751年):李白五十一歲,盤桓任城半年。秋至石門山(今HEN省葉縣西南)元丹丘居處。秋末,自開封北游至幽州(今BJ市),入河北經鄴郡(今HEN省AY市)。
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李白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今河北南部)。十月,抵達幽州,親眼目睹安祿山日漸跋扈,知其日後必生叛亂遂南返。
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李白五十三歲,早春途經魏郡(今HEB省魏縣),游西河郡(今SX省汾陽市),沿汾水南下入潼關,登西嶽華山。再由歷陽(今安徽省和縣)橫江浦渡江,入當塗。秋遊宣城(今安徽省XC市)句溪、敬亭山。
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李白五十四歲,春遊金陵,五月又至揚州。後與魏萬相遇,同游金陵,李白委託魏萬為其編輯詩集。繼游皖南南陵、秋浦、清溪、青陽、涇縣等地。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李白五十五歲,夏遊當塗,秋遊秋浦,冬返宣城,後至金陵。此時安祿山亂起,自往宋城接宗氏。遣門人武諤赴魯中接其子女南下。
唐肅宗至德元載(公元756年):李白五十六歲,歲初攜妻子宗氏南奔當塗避難,聞洛陽失陷後經宣城避難剡中(今ZJ省剡縣),途經溧陽(今JS省溧陽市)時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回到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隱居於廬山屏風疊。隱居期間,永王李璘數下聘書,幾經猶豫,終入幕府。
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於永王李璘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後來永王兵敗,李白下潯陽獄。妻子宗氏為其四處奔走求救,江南宣慰使崔渙、御史中丞相宋若思等人極力救之。宋若思辟白為軍事參謀,掌軍中文書事務,隨宋若思至武昌(今HUB省WH市)。九月病臥宿松(今安徽省AQ市宿松縣)。終以入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遭判流放夜郎。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潯陽乘舟溯江而上往夜郎,妻弟宗璟相送。春末夏初,途經江夏,訪李邕故居;登臨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五十九歲,春三月,至白帝城(今CQ市奉節縣)遇赦,立即返回江陵。初夏至江夏,逗留到冬天。復萌用世之意,多次求人引薦,終以失敗告終。其間曾游洞庭、零陵等地。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年六十歲,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潯陽,再登廬山,決意修道以度餘年。歲末至豫章(今JX省NC市)。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白六十一歲,流落金陵一帶。聞史朝義叛軍復盛,再次請纓入李光弼幕府,因病半道返還。冬初,投當塗縣令李陽冰。其間出遊歷陽,因病返回。
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白六十二歲,早春臥病當塗。晚春三月,大病初癒,乃游宣城、南陵。秋歸當塗,病況日下,自知康復無望,而李陽冰又臨當掛冠(辭官),遂將平生詩作托李陽冰編集作序。是年冬日,李白因腐脅疾病逝當塗。卒前賦《臨終歌》一首。
註:關於李白之死,另有一說為: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源自安旗先生之《李白傳》。先生初版本採用舊說法,即李白死於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後新版本採用新說,即李白死於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享年六十三歲。
關於李白子女:「白始娶於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訣。次合於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於宗。」——魏顥《李翰林集序》。
經過考證,李白的女兒叫作李平陽,大兒子叫作李伯禽;其女出嫁後不久即去世。李伯禽生有一子兩女,其子年輕時出遊失蹤;兩個女兒則是嫁給了當塗的農戶——她們的丈夫一個叫做劉勸,另一個叫做陳雲。
李白另有一個小兒子,叫作李頗黎。然而關於小兒子的生平,史書並未留下任何痕跡。可能在年幼時便已夭折……令人無限唏噓!
令人欣慰的是——李白並非「絕嗣之家」,就在李白的長眠之地當塗縣,有一谷氏家族默默地為其守護,至今已近一千三百年。那塊「唐名賢李太白之墓」的墓碑,巍然聳立,一塵不染。如今的守墓人已經傳至第四十九代,是我非常敬佩的谷常新老師。古人一諾千年……如此重諾守信,屬實難得!
每年前往當塗青山李白墓園拜謁的遊客絡繹不絕,他們或敬香、或培土、或灑酒、或吟詩……誰說他是絕嗣之家!
明星永遠璀璨,餘風激兮萬世!
詩風清新俊逸,對中國詩歌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其詩既反映了大唐盛世的繁華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
表現出一種蔑視權貴和追求自由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701年):李白出生。關於其出生地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為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城),一為蜀郡綿州昌隆縣(今SC省江油縣)。
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李白五歲,開始讀書。
唐玄宗開元三年(公元715年):李白十五歲,所作詩賦初得社會名流推崇與獎掖,同時開始接受道家思想。並好習劍術,喜任俠濟困。
開元六年(公元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於大匡山(今江油縣境內)讀書。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等地,增長閱歷見識。
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二十四歲,辭親遠遊。自成都、峨眉山乘舟東下至渝州(今CQ市)。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歲,時值陽春三月,自三峽東下,經荊門至江陵(今HUB省JZ市江陵縣),與著名道士司馬承禎相遇;夏遊洞庭湖與廬山;秋遊金陵(今JS省NJ市),並途經當塗縣(今安徽省MAS市當塗縣)。
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JS省YZ市),盤桓近一年時間;冬季北游汝州(今HEN省PDS市),後來到達安陸(今HUB省安陸市),途經陳州(今HEN省ZK市)時結識李邕和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二十七歲,在安陸與已故宰相許圉師孫女許氏成親,初安家於安陸。
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李白二十八歲,於早春時節,游江夏縣(今HUB省WH市),與孟浩然再次相會。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白二十九歲,回到安陸。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年三十歲,春時多次謁見安陸裴長史,因受誹謗,自薦遭拒。初夏時往長安,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謁宰相張說,並屢次向王公大臣自薦,均是無果。暮秋時游邢州(長安之西),冬遊坊州(長安之北)。
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李白三十一歲,初夏時離開長安,經開封(HEN省KF市),至宋城(今HEN省SQ市)。秋至中嶽嵩山,雅慕故友元丹丘山居所在,遂初生隱居之意。暮秋時節,滯留於洛陽至來年春夏。
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李白三十二歲,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季返回安陸家中。途經南陽(今HEN省NY市),結識崔宗之。冬季,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HUB省SZ市)。歲末,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李白三十三歲,建造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岩,開山田、以耕讀為生。
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李白三十四歲,居家安陸,西遊獻賦。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三十五歲,五月,應好友元演之邀約同游太原,滯留至第二年。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三十六歲,春時由太原北上游雁門關(今SX省代縣)。後又南下洛陽與元丹丘重逢。秋日至嵩山訪元丹丘,結識岑勛。南返安陸途經襄陽(今HUB省XY市)時,與孟浩然再會。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白三十七歲,居家安陸。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李白三十八歲,春季出遊南陽、嵩山、陳州、楚州。
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李白三十九歲,春季直至初夏,游安宜(今JS省YZ市寶應縣)。夏日游吳地(今JS省SZ市)。秋時西上長江,經當塗至巴陵(今HUN省YY市),適逢王昌齡貶謫嶺南,二人會晤。冬季,自巴陵返回到安陸家中。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年四十歲,夫人許氏因病去世。五月,移家東魯,寓居任城(今SD省JN市)。夏秋時節,游兗州(今SD省兗州市)各地,求人引薦無果,遂生懷才不遇之感。冬季,結識韓准、裴政、孔巢父。
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李白四十一歲,居家東魯。與韓准、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等人隱居於徂徠山(今SD省TA市東南),每日縱酒高歌,號稱「竹溪六逸」。後因學道意欲出遊越地。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歲,於四月游泰山。夏攜子女至南陵(今安徽省WH市南陵縣),欲往越中;因唐玄宗徵召,重返南陵。秋赴長安,與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賀知章相會,賀監以「謫仙人」譽之,復薦於朝廷,終得玄宗優遇,任命翰林院供奉。
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李白四十三歲,待詔翰林院。初春,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得賜宮錦袍;暮春時節,奉詔作《清平調三首》,一時深得唐玄宗與楊貴妃賞識。後漸厭倦御用文人生活,與賀知章等人結為「酒中八仙」;常常縱酒自穢,以致玄宗呼之不去。曾醉中起草詔書嚇退蠻兵,又令權宦高力士為其脫靴。乃遭宮人嫉恨,於玄宗前讒謗李白。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李白四十四歲,正月送賀知章歸越;三月,上書請辭,終得玄宗賜金還山。初夏時,與杜甫會於洛陽,後又同往開封。秋與杜甫、高適共游梁宋(今河南KF市和SQ市)一帶。冬季,北往安陵(今HEB省吳橋北),其後留居任城,娶妻宗氏。
天寶四載(公元745年):李白四十五歲,春日與杜甫同游任城。夏與杜甫、高適同謁北海太守李邕於濟南。秋季與杜甫復會於魯郡(今SD省曲阜市)。
天寶五載(公元746年):李白四十六歲,春時游魯郡,後臥病任城。秋時病癒,再游魯郡。秋末啟程南遊,至宋城游梁園,後至揚州。
天寶六載(公元747年):李白四十七歲,春遊揚州後赴金陵,遇崔成甫。後來南下越中,途經丹陽、吳郡,秋至會稽(今ZJ省SX市),吊賀知章,登天台山。冬返金陵,此後留居金陵。
天寶七載(公元748年):李白四十八歲,夏至揚州,秋遊霍山(今安徽省LA市霍山縣),冬到廬江(今安徽省HF市廬江縣),謁見東平太守吳王李祗。
天寶八載(公元749年):李白四十九歲,春日返回金陵,懷念子女之情甚深。
天寶九載(公元750年):李白年五十歲,五月由金陵遷居至廬山。後元丹丘相邀,舉家前往嵩山。秋至潯陽(今JX省JJ市),旋又北上任城,途經譙郡(今安徽省ZZ市)時訪友人元演。
天寶十載(公元751年):李白五十一歲,盤桓任城半年。秋至石門山(今HEN省葉縣西南)元丹丘居處。秋末,自開封北游至幽州(今BJ市),入河北經鄴郡(今HEN省AY市)。
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李白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今河北南部)。十月,抵達幽州,親眼目睹安祿山日漸跋扈,知其日後必生叛亂遂南返。
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李白五十三歲,早春途經魏郡(今HEB省魏縣),游西河郡(今SX省汾陽市),沿汾水南下入潼關,登西嶽華山。再由歷陽(今安徽省和縣)橫江浦渡江,入當塗。秋遊宣城(今安徽省XC市)句溪、敬亭山。
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李白五十四歲,春遊金陵,五月又至揚州。後與魏萬相遇,同游金陵,李白委託魏萬為其編輯詩集。繼游皖南南陵、秋浦、清溪、青陽、涇縣等地。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李白五十五歲,夏遊當塗,秋遊秋浦,冬返宣城,後至金陵。此時安祿山亂起,自往宋城接宗氏。遣門人武諤赴魯中接其子女南下。
唐肅宗至德元載(公元756年):李白五十六歲,歲初攜妻子宗氏南奔當塗避難,聞洛陽失陷後經宣城避難剡中(今ZJ省剡縣),途經溧陽(今JS省溧陽市)時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回到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隱居於廬山屏風疊。隱居期間,永王李璘數下聘書,幾經猶豫,終入幕府。
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於永王李璘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後來永王兵敗,李白下潯陽獄。妻子宗氏為其四處奔走求救,江南宣慰使崔渙、御史中丞相宋若思等人極力救之。宋若思辟白為軍事參謀,掌軍中文書事務,隨宋若思至武昌(今HUB省WH市)。九月病臥宿松(今安徽省AQ市宿松縣)。終以入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遭判流放夜郎。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潯陽乘舟溯江而上往夜郎,妻弟宗璟相送。春末夏初,途經江夏,訪李邕故居;登臨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五十九歲,春三月,至白帝城(今CQ市奉節縣)遇赦,立即返回江陵。初夏至江夏,逗留到冬天。復萌用世之意,多次求人引薦,終以失敗告終。其間曾游洞庭、零陵等地。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年六十歲,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潯陽,再登廬山,決意修道以度餘年。歲末至豫章(今JX省NC市)。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白六十一歲,流落金陵一帶。聞史朝義叛軍復盛,再次請纓入李光弼幕府,因病半道返還。冬初,投當塗縣令李陽冰。其間出遊歷陽,因病返回。
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白六十二歲,早春臥病當塗。晚春三月,大病初癒,乃游宣城、南陵。秋歸當塗,病況日下,自知康復無望,而李陽冰又臨當掛冠(辭官),遂將平生詩作托李陽冰編集作序。是年冬日,李白因腐脅疾病逝當塗。卒前賦《臨終歌》一首。
註:關於李白之死,另有一說為: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源自安旗先生之《李白傳》。先生初版本採用舊說法,即李白死於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後新版本採用新說,即李白死於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享年六十三歲。
關於李白子女:「白始娶於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訣。次合於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於宗。」——魏顥《李翰林集序》。
經過考證,李白的女兒叫作李平陽,大兒子叫作李伯禽;其女出嫁後不久即去世。李伯禽生有一子兩女,其子年輕時出遊失蹤;兩個女兒則是嫁給了當塗的農戶——她們的丈夫一個叫做劉勸,另一個叫做陳雲。
李白另有一個小兒子,叫作李頗黎。然而關於小兒子的生平,史書並未留下任何痕跡。可能在年幼時便已夭折……令人無限唏噓!
令人欣慰的是——李白並非「絕嗣之家」,就在李白的長眠之地當塗縣,有一谷氏家族默默地為其守護,至今已近一千三百年。那塊「唐名賢李太白之墓」的墓碑,巍然聳立,一塵不染。如今的守墓人已經傳至第四十九代,是我非常敬佩的谷常新老師。古人一諾千年……如此重諾守信,屬實難得!
每年前往當塗青山李白墓園拜謁的遊客絡繹不絕,他們或敬香、或培土、或灑酒、或吟詩……誰說他是絕嗣之家!
明星永遠璀璨,餘風激兮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