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身著玄陰黑水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七峰之首,天樞峰往北三百餘里,距大澤水面百丈高處有一座懸空島嶼,名曰扶搖島。

  此島約百餘畝大小,下端勁柏森森,藤蔓生長,怪石嶙峋如犬牙,望之如群峰倒懸而立。

  而上端則一片平坦,古木茂盛,竹林清幽,又有碧湖興波,鷗鷺翱翔。

  湖岸邊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宮觀,紅牆青瓦,格局開闊,正門懸掛匾額,玄底金字曰「龍虎觀」。

  府中又有鐘樓、牌坊,丹爐、神像,規格遠超尋常道觀。

  這裡是玄門世家張氏正朔所居之地,巍峨莊重,氣象森森,望之宛若王侯府邸。

  張氏先祖本為玄門三大道宗之一,龍虎道宗的支脈弟子,當年受命隨太微祖師北上抵禦妖魔。

  後太微祖師立教,創立北辰道宗,張氏先祖又拜入太微祖師門下,自此張氏這一支便在北地傳承了下來。

  時至今日,張氏已是道宗之中赫赫有名的世家之一,在「七家九姓」排第二位,僅在王氏之下。

  府內三省堂中,少主張牧龍正在主位端坐,蕭家少主蕭君逸,司馬家少主司馬如玉,楊氏少主楊戟皆居客位。

  廳堂正中豎起一面一人來高的銅鏡,鏡中場景變換,人影浮動,呈現的正是李承道在龍淵大澤上約斗那些世家子弟的場景。

  張牧龍是個眉目謙和的中年人,白面黑須,頭戴純陽巾,著青色鶴氅,衣袖飄飄,仿佛神仙中人。

  待看到李承道以飛劍化形法壓制住幾名世家子弟,而後轉身從容離去之後。

  張牧龍輕輕一揮手,銅鏡縮小飛回袖中:「三位看此子如何?能和我們合作否?」

  這幾位都是執掌家業的人物,目光之長遠,遠非常人能及,自不會因李承道修為尚低而心存輕視。

  身著寶藍色蟒服,做王侯扮相的蕭君逸,手中捏著兩顆定海珠,一邊把玩一邊點頭:「真氣渾厚,出手果敢,是個人物。」

  司馬如玉人如其名,容貌俊秀,如玉樹臨風,頭戴金冠,披素色蟠龍袍,手持摺扇笑道:

  「更難得的是識得進退,不似他師兄玄機子那般一根筋,倒可以先合作下試試。」

  楊家少主楊戟是個身披金甲的年輕武將,不耐地把手一揮:「這事兒你們做主便是!我只想知道這小子到底修成了幾種真氣!」

  張牧龍撫須笑道:「此人一直在藏拙,他和孫雲瀾爭鬥時只貼身近戰,並未暴露出多少底細。」

  「不過最後以一敵多,施展飛劍化形法,催動出劍氣、冰錐、烈焰來,可見是練成了水火二氣和庚金之氣。」

  「我已著人打探清楚,他曾從蘇氏手中昧下一顆土行玄晶,這土行真氣應該也練成了。」

  三人面色是微變:「才這點年紀就將四種真氣煉至盈滿,洞玄真人門下倒是出了個了不得的人物……」

  楊戟點了點頭:「四種真氣盈滿,確實是萬中無一,成就上品金丹是鐵板釘釘的事兒。」

  「不過在我等千年世家眼中,一個上品金丹也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來,若是他能五行圓滿,那就不能留了……」

  此言一出,廳堂之中頓時一靜,隨後四人又搖頭輕笑起來。

  除非那種天生五行齊備的靈胎,凡人靠吐納練氣之功,要想五氣盈滿,那是絕無可能。

  張牧雲待眾人笑過之後,才撫掌下了決斷:「既然如此,那我等便按他所說,多拿三成丹藥運到丹鼎院去吧。」

  蕭君逸,司馬如玉二人一起點頭:「正該如此,咱們幾家做了表率,其他世家自然會紛紛效仿。」

  楊戟沉默片刻:「先讓那小子吃個肚圓,過後他若煉不出黃芽丹,洞玄真人也護不住他。」

  眾人又是大笑,似乎並不擔心李承道能否煉丹之事。

  商定之後,飲茶閒談片刻,幾人各自散去。

  張牧龍走出三省堂,在內宅中三轉兩轉,進入一個格局雅致的小院裡,找到了正在畫符的張牧云:

  「牧雲,日後你便負責同李承道接洽之事,待混的熟識之後,擇機暗示他,叫他不可和玄門世家牽扯過深。」

  張牧雲手一抖,筆下符紙「嘭」炸成了一團火光。

  一陣手忙腳亂之後,張牧雲小聲詢問:「世家之中有人要害他?為了些黃芽丹,不至於吧?」


  張牧龍搖頭:「並非是丹藥之事,而是那些世家容不下一個五氣盈滿之人,怕他長成下一個青蓮道人。」

  「五氣盈滿?青蓮道人?」張牧雲激靈打了個寒顫,然後連忙保證:「兄長放心!我知曉如何做了。」

  張牧龍拍了拍自家胞弟的肩膀,嘆道:「我張家之人,身負兩大道宗傳承,卻是和他們不同,目光要放得長遠些才是……」

  且說李承道騰雲往南而來,一路風馳電掣,飛行了八百餘里才到了丹鼎院所在的棲霞島上。

  在府庫寶塔前降落下來,隨口朝龐有德、清風童子等人囑咐幾句便逕自到了第七層靜室之中。

  坐定之後,從袖中拿出得自天工院的儲物袋,先把力士虎符和七星令牌收好,然後才取出那件黑水玄袍,捧在手中細細觀看。

  黑色道袍入手輕盈,遍布波濤紋理,觸之冰涼一片,視之如臨深淵。

  「這道袍是玄機師兄當年在北方玄陰之地,取了萬仞堅冰下的冰蠶絲,然後交由天工院煉製成型。」

  「後來師兄遠走東海,仗劍屠殺水火雙龍,將那黑龍的寶珠也煉入其中,才成就了這件玄器法袍。」

  「丹辰子等幾位師兄成丹品階不高,師兄怕我在宗門內無人照應,才留下這護身之寶與我。」

  「師兄罡雲被破,外出採集天罡地煞之氣,正是需要此寶護身的時候……」

  李承道坐在蒲團上,撫摸著膝頭法袍,心中激盪莫名。

  良久之後才勉強平復了心境,李承道站起身來,將法袍穿在身上,又戴上天工院配給內門弟子的青玉道冠。

  他面目五官本就英氣逼人,高大挺拔,猿臂蜂腰,此時一襲玄色道袍在身,更添幾分莊重、鋒銳之意,如一柄將出未出的利劍,叫人不可輕視。

  「且將這黑水玄袍祭練之後,我便入那囚龍澗中取得水火玄晶,然後向那龍龜打探《玉清九轉大還丹訣》的下落。」

  「我修為進境快一分,便能早一日追上師兄的腳步,未來也能和他共對劫難,同修道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