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欲得九轉問玄龜
詩曰:道術傳來按五行,捉坎填離鍊金英;土木相生還在後,避移生死見功成。
李承道為了修煉《玉清甲木真經》,自入門後便勞心勞力,辛苦謀劃,不曾有一日得閒。
甚至是不惜同王氏那等世家子弟結仇,尋由頭抄沒了王家私庫,總算得了足用的丹藥。
今日終將甲木真氣煉至盈滿之境,李承道本以為自己會為之欣喜,大笑。
而今卻感覺心境平和,仿佛水到渠成,本該如此。
四部功法,涵蓋五行,真氣在體內運轉的路線將十二正經,八脈奇經盡數涵蓋其中。
經脈之中,五行真氣似五條龍蛇盤繞在一起,無需念頭催動便自行流轉。
內應五臟,外行四肢百骸,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深吸一口氣,先前那種對木行靈機的遲鈍感早已一掃而空。
五行靈機隨清風滾滾而來,通過口鼻、毛孔進入體內,同奔流的真氣混在一處,和光同塵,不分彼此。
李承道在靜室中輕輕踱步,默默思考自家修為進境:
「玄機師兄曾對我言,築基之後的明氣境界是修仙第一境,由淺入深可分三步台階。」
「一階真氣初成,存于丹田之中,凝神調動能在十丈之內以真氣御物,施展輕身之法時能聚雲氣將自家托起丈余高便算功成。」
「中階真氣充沛,御物範圍可達百丈,亦可施展些五行術法,御氣騰空能至千丈高處,只是不能持久。」
「三階真氣盈滿,真氣在體內時,心念一動,真氣便至,無論是催動法寶還是施展法術都是威力大增。」
「到了這一步,能食氣而生,騰雲駕霧如凡人在地面行走一般,不必擔心真氣難以為繼從空中掉落。」
「真氣盈滿之後,無論是服丹吞藥還是吐納行功都不再增長,唯有以玄晶點化,將真氣凝練為玄光之後才能繼續修行。」
「玄光比真氣凝實得多,大抵同虛浮雲氣和流水的差別,故而玄光修士的遁光速度要遠勝於明氣修士的御風騰雲之術。」
「而且以玄光護體,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可擋刀兵之禍,比明氣期修士鼓盪起真氣護身要強得多了。」
「我如今五行真氣圓滿,真氣無需心念催動便自行在體內運轉,顯然要比明氣三階『念動而至』更勝一籌。」
「而且我如今周身三百六十五處穴竅洞開,能以毛孔吞吐天地靈氣,倒和修士以玄光洗鍊肉身後的效果相差仿佛……」
直到現在,李承道才體會到四門功法齊修的妙處,遠非真氣渾厚那麼簡單。
「四門功法都是從《玉清九轉大還丹訣》中分化而出,有此神異不足為奇。」
「接下來便是考慮置備玄晶,學習《玉清九轉大還丹訣》,以及凝練玄光之事。」
李承道停下腳步,在靜室中搜尋片刻,目光落在幾個西瓜大的玉匣上。
繞過幾十個空蕩蕩的檀木箱子來到玉匣近前,打開之後,頓覺靈氣撲鼻,光華耀眼。
每個玉匣中都裝滿了晶瑩剔透的寶石,顆顆都有蠶豆大小,正是用來點化真氣的五行玄晶。
李承道瞧的雙眼放光,暗道:「世家豪富,果然非同小可,不知其中有內蘊靈性的上品麼?」
伸手在匣中翻找片刻,見匣中幾百顆都是中品,質地雖然純粹,卻也未到生出靈性的地步。
「王氏自然不缺上品玄晶,或許是存放在別處也未可知。」
李承道也不失望,從匣中取出一塊蔥翠欲滴的木屬玄晶收好,笑道:
「我已有金行、土行兩枚上品玄晶,水火玄晶也有了著落,這最後一枚木行玄晶倒不必強求上品。」
「大道運轉尚不圓滿,登天九階,我只邁了幾步,過於苛求反而落了下乘。」
李承道又在蒲團上坐了下來,從腰間儲物葫蘆里拿出那本《玉清甲木真經》:
「若我所料不錯,《玉清九轉大還丹訣》還要落在掌門所贈的這本經書上。」
李承道用左手捧著經書,右手伸出食指一點。
一道細微、純粹的碧綠靈光從指尖飛出,仿佛水落池塘,沒入扉頁之中消失不見。
「轟!」一團赤色火光亮起,瞬間就包裹了整本經書,而後劇烈的燃燒起來。
只用了一個呼吸,手中書冊就燒個乾淨,灰燼也不隨風飄散,而是像流沙一樣落在地上。
低頭一看,見蒲團前有一個饅頭大小的土堆。
抿嘴一吹,一陣清風將塵土吹散,正見地上平放著一片金燦燦的靈符,二指來寬,三寸來長。
李承道伸手將金符拿起來,見其堅硬鋒銳,猶如一片刀刃。
金符表面以硃砂描繪了幾個鳳篆雲紋:「欲得九轉,道問玄龜。」
「這便是掌門所留《玉清九轉大還丹訣》的線索了。」李承道念了一句,忍不住嘀咕道:
「果如那王玄朗所言,掌門真人廣開仁心,隨意度人,卻也不會把機緣憑白送到人手裡。」
話音剛落,就聽「嘩啦」一聲水響,手中金符居然散成了清水,順著指縫流到地上,滲入地面青石之中,徹底消失不見了。
「五行生滅,循環往復,掌門留書不僅是指《玉清九轉大還丹訣》的下落,還點出了我未來修行的方向……」
李承道心中升起明悟,將掌門真人的指點記在心中,然後又來思索「欲得九轉,道問玄龜」之意。
「玄者,老也,亦指黑色,或指北方坎水之地;龜亦有長壽之寓,莫非指藏在北方水域的一隻老龜?或是老人?」
李承道思索片刻,不得其解,於是從蒲團上起身朝靜室外走去:
「宗門如此廣大,我只閉門苦思,怕是想不明白這玄龜何指,不若找人問一問。」
「據金大升所言,他本是凶獸出身,剛被鍊度為力士沒多久,估計也問不出什麼來。」
「張牧云為世家子弟,想必知曉些辛秘,但此子多智近妖,我去問他,說不定就被他猜出些底細……」
李承道順著樓梯下走,突然又想起一隻龜來:「搖光峰上,乾元觀門口倒有一隻駝碑的老龜……
「只是搖光峰並不在北地,那龜也沒處在水中,估計是個旱龜……去問一問也好。」
到了第六層,剛走下台階,就有清風童子跑來稟告:「老爺,蘇家家主在外面求見,拉了好幾車禮物呢!」
李承道雙目一亮,哈哈笑道:「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且請了來!」
李承道為了修煉《玉清甲木真經》,自入門後便勞心勞力,辛苦謀劃,不曾有一日得閒。
甚至是不惜同王氏那等世家子弟結仇,尋由頭抄沒了王家私庫,總算得了足用的丹藥。
今日終將甲木真氣煉至盈滿之境,李承道本以為自己會為之欣喜,大笑。
而今卻感覺心境平和,仿佛水到渠成,本該如此。
四部功法,涵蓋五行,真氣在體內運轉的路線將十二正經,八脈奇經盡數涵蓋其中。
經脈之中,五行真氣似五條龍蛇盤繞在一起,無需念頭催動便自行流轉。
內應五臟,外行四肢百骸,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深吸一口氣,先前那種對木行靈機的遲鈍感早已一掃而空。
五行靈機隨清風滾滾而來,通過口鼻、毛孔進入體內,同奔流的真氣混在一處,和光同塵,不分彼此。
李承道在靜室中輕輕踱步,默默思考自家修為進境:
「玄機師兄曾對我言,築基之後的明氣境界是修仙第一境,由淺入深可分三步台階。」
「一階真氣初成,存于丹田之中,凝神調動能在十丈之內以真氣御物,施展輕身之法時能聚雲氣將自家托起丈余高便算功成。」
「中階真氣充沛,御物範圍可達百丈,亦可施展些五行術法,御氣騰空能至千丈高處,只是不能持久。」
「三階真氣盈滿,真氣在體內時,心念一動,真氣便至,無論是催動法寶還是施展法術都是威力大增。」
「到了這一步,能食氣而生,騰雲駕霧如凡人在地面行走一般,不必擔心真氣難以為繼從空中掉落。」
「真氣盈滿之後,無論是服丹吞藥還是吐納行功都不再增長,唯有以玄晶點化,將真氣凝練為玄光之後才能繼續修行。」
「玄光比真氣凝實得多,大抵同虛浮雲氣和流水的差別,故而玄光修士的遁光速度要遠勝於明氣修士的御風騰雲之術。」
「而且以玄光護體,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可擋刀兵之禍,比明氣期修士鼓盪起真氣護身要強得多了。」
「我如今五行真氣圓滿,真氣無需心念催動便自行在體內運轉,顯然要比明氣三階『念動而至』更勝一籌。」
「而且我如今周身三百六十五處穴竅洞開,能以毛孔吞吐天地靈氣,倒和修士以玄光洗鍊肉身後的效果相差仿佛……」
直到現在,李承道才體會到四門功法齊修的妙處,遠非真氣渾厚那麼簡單。
「四門功法都是從《玉清九轉大還丹訣》中分化而出,有此神異不足為奇。」
「接下來便是考慮置備玄晶,學習《玉清九轉大還丹訣》,以及凝練玄光之事。」
李承道停下腳步,在靜室中搜尋片刻,目光落在幾個西瓜大的玉匣上。
繞過幾十個空蕩蕩的檀木箱子來到玉匣近前,打開之後,頓覺靈氣撲鼻,光華耀眼。
每個玉匣中都裝滿了晶瑩剔透的寶石,顆顆都有蠶豆大小,正是用來點化真氣的五行玄晶。
李承道瞧的雙眼放光,暗道:「世家豪富,果然非同小可,不知其中有內蘊靈性的上品麼?」
伸手在匣中翻找片刻,見匣中幾百顆都是中品,質地雖然純粹,卻也未到生出靈性的地步。
「王氏自然不缺上品玄晶,或許是存放在別處也未可知。」
李承道也不失望,從匣中取出一塊蔥翠欲滴的木屬玄晶收好,笑道:
「我已有金行、土行兩枚上品玄晶,水火玄晶也有了著落,這最後一枚木行玄晶倒不必強求上品。」
「大道運轉尚不圓滿,登天九階,我只邁了幾步,過於苛求反而落了下乘。」
李承道又在蒲團上坐了下來,從腰間儲物葫蘆里拿出那本《玉清甲木真經》:
「若我所料不錯,《玉清九轉大還丹訣》還要落在掌門所贈的這本經書上。」
李承道用左手捧著經書,右手伸出食指一點。
一道細微、純粹的碧綠靈光從指尖飛出,仿佛水落池塘,沒入扉頁之中消失不見。
「轟!」一團赤色火光亮起,瞬間就包裹了整本經書,而後劇烈的燃燒起來。
只用了一個呼吸,手中書冊就燒個乾淨,灰燼也不隨風飄散,而是像流沙一樣落在地上。
低頭一看,見蒲團前有一個饅頭大小的土堆。
抿嘴一吹,一陣清風將塵土吹散,正見地上平放著一片金燦燦的靈符,二指來寬,三寸來長。
李承道伸手將金符拿起來,見其堅硬鋒銳,猶如一片刀刃。
金符表面以硃砂描繪了幾個鳳篆雲紋:「欲得九轉,道問玄龜。」
「這便是掌門所留《玉清九轉大還丹訣》的線索了。」李承道念了一句,忍不住嘀咕道:
「果如那王玄朗所言,掌門真人廣開仁心,隨意度人,卻也不會把機緣憑白送到人手裡。」
話音剛落,就聽「嘩啦」一聲水響,手中金符居然散成了清水,順著指縫流到地上,滲入地面青石之中,徹底消失不見了。
「五行生滅,循環往復,掌門留書不僅是指《玉清九轉大還丹訣》的下落,還點出了我未來修行的方向……」
李承道心中升起明悟,將掌門真人的指點記在心中,然後又來思索「欲得九轉,道問玄龜」之意。
「玄者,老也,亦指黑色,或指北方坎水之地;龜亦有長壽之寓,莫非指藏在北方水域的一隻老龜?或是老人?」
李承道思索片刻,不得其解,於是從蒲團上起身朝靜室外走去:
「宗門如此廣大,我只閉門苦思,怕是想不明白這玄龜何指,不若找人問一問。」
「據金大升所言,他本是凶獸出身,剛被鍊度為力士沒多久,估計也問不出什麼來。」
「張牧云為世家子弟,想必知曉些辛秘,但此子多智近妖,我去問他,說不定就被他猜出些底細……」
李承道順著樓梯下走,突然又想起一隻龜來:「搖光峰上,乾元觀門口倒有一隻駝碑的老龜……
「只是搖光峰並不在北地,那龜也沒處在水中,估計是個旱龜……去問一問也好。」
到了第六層,剛走下台階,就有清風童子跑來稟告:「老爺,蘇家家主在外面求見,拉了好幾車禮物呢!」
李承道雙目一亮,哈哈笑道:「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且請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