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混元丹爐生靈性
李承道步步登高,剛到了寶塔第二層,就聞到了一股清新的藥香。
一個眉清目秀的青衣童子正恭立在樓梯左側,見了李承道後伏地拜倒:「弟子清風見過老爺!」
李承道微微一愣,輕笑道:「你是哪家的童子?怎地胡亂拜人?」
清風童子連忙抬起頭:「弟子不曾亂拜,是掌事說老爺剛到任,怕您不熟悉這庫房方位,特命弟子過來侍候。」
李承道好奇道:「原來是丹辰子師兄讓你來的,起來吧,師兄還說什麼沒有?」
清風童子從地上起身:「掌事說老爺若是能鎮得住那十來個度支,便叫我將此物予您。」
說著從懷裡摸索了片刻,拿出一枚兩寸見方的青玉小印,雙手捧著呈到李承道面前。
李承道接過小印,仔細看了幾眼:「這玉印有何用處?」
清風童子答道:「回老爺的話,這玉印是府庫執事的信物,三層以上許多珍貴的丹藥需用印後才能調用。」
「對了,寶塔最上兩層是府庫執事清修之地,設了法陣防護,這玉印便是掌控法陣的樞紐。」
李承道心中瞭然:「看來師兄也是存了考較我的心思,如果今天治不住那些人,我這執事之位怕是個空銜。」
丹辰子是洞玄真人首徒,替師父掌管丹鼎院,有此安排也是應有之義。
李承道也未多想,只是將小印收好,對清風童子道:「左右閒來無事,你先帶我在這幾層府庫中隨意看看。」
「好嘞!老爺請隨我來,我在這裡當值十來年了,對各種丹藥存放之處都熟得很。」
清風童子笑著答應一聲,在前面蹦蹦跳跳的引路,帶著李承道在府庫中逛了起來。
李承道雙目中火光一閃,不由失笑:「這童兒原來是只青羽雲雀點化成人,怪不得這般跳脫。」
寶塔第二層存放的丹藥大多是陰神境以下的修士所用。
但見整個二層被分割成許多小間,每一個小間門上都貼了某種丹藥的名目。
明氣期修士常用的養氣丹,淬體丹,玄光境修士恢復法力的五行靈丹,以及陰神修士吞服的養神丹等等。
這類丹藥日常消耗最大,門派各部也多以這類丹藥發放俸祿,故而這府庫中的存量也大。
許多世家的旁支弟子,從家中能調用的資源有限,所以才安排人入丹鼎院「以權謀私」,得些丹藥自用或奉養門客。
三層往上是存放的金丹修士所用的丹藥,李承道只簡單掃了幾眼,就帶著清風童子又到了第二層。
「童兒,帶我去尋能增進木屬真氣的丹藥。」李承道停下腳步,吩咐道。
清風童子躬身答應,帶著他在諸多庫房間七拐八拐,來到一座小門前:
「老爺,這間庫房裡儲存的是青木長生丹,品性平和,丹毒又低,明氣、玄光修士皆可服用。」
李承道點頭,推開房門走了進去。
這些庫房內都設了大小如意禁法,從門外看十分狹小,進去空間卻有百丈見方。
一排一排的檀木藥櫃擺滿了整個房間。
李承道一揮衣袖,真氣似一隻無形的大手,將面前十幾列藥柜上那些抽屜盡數拉開。
沁人心脾的藥香迎面撲來,抽屜里儘是還未裝瓶的丹藥。
清風童子心中突然升起不好的預感:「……老爺?」
李承道不答,雙目放光掃視幾眼,隨後從腰間解下青玉葫蘆,拿在手中將蓋子打開,用手輕輕一搖。
「嘩啦!!」一聲猶如狂風呼嘯,怒浪排空的巨響。
葫蘆口中發出浩大的牽引之力,拉著那數之不盡的青木長生丹,似百川歸流一樣朝葫蘆里飛去。
清風童子瞧的目瞪口呆,心中忍不住地大叫:「怎會如此?老爺剛懲治了貪墨丹藥的賊人,自己卻做起賊來了!」
李承道哪裡會在意童子的想法?只專心收攝丹藥。
直過了一炷香時間,李承道感覺青玉葫蘆已滿,才停下動作思索道:
「這葫蘆容量還是有限,也不知這些丹藥夠不夠我將甲木真氣煉至盈滿。」
「若是在這裡將混元丹爐放出來……」
此念一起,他就覺得丹田處一熱,一股急切之感順著冥冥感應傳入心頭。
李承道忙在心裡嘀咕:「好丹爐,你怎比我還心急?這裡可不是你彰顯靈異的時候……」
這時候,清風童子的聲音從後面傳來:「老爺……您是府庫執事,用些丹藥倒無妨……只是這拿的是不是多了些?」
李承道看了一眼那幾排空蕩蕩的藥櫃,笑道:「無妨礙,過幾日自有人送丹藥上門,你同張度支交接好,補足了虧空就是。」
清風童子不好再說,只暗暗記在心裡,準備有時間去報給主事知曉。
然後兩人出了庫房,李承道隨口打發了清風童子,自己順著樓梯往上攀爬。
最上兩層都是府庫執事的私地,其中第六層是用來會客的廳堂,桌椅屏風等陳設都很雅致。
李承道僅隨意打量幾眼就不做理會,逕自往第七層靜修之地而來。
到了一間靜室之中,李承道在蒲團上落座,閉目凝神片刻,直至心境如古井無波。
他自入門以來便奔波謀劃,直到現在才有暇梳理自家修行之事:
「吾雖將水、火、土、金四種真氣煉至盈滿,但所修功法卻和那四面石碑上銘刻的經文有所差異。」
「土行真氣練的雖也是《玉清戊土真經》,但卻是斬殺白虎所得,功法被人刪減了諸多精妙。」
「金行真氣練的是太白劍派的《太乙庚金劍訣》,和《玉清庚金真經》雖是同源所出,立意卻有偏差。」
「還是將這兩門功法扶正過來,然後再修煉掌門所贈的《玉清甲木真經》吧!」
於是,李承道就在這寶塔頂層,運行真氣修煉起來。
水火二氣蟄伏于丹田氣海,庚金劍氣、戊土真氣似兩條龍蛇般在體內遊走。
諸多先前未曾觸及的經脈和穴竅被一一貫通,真氣運轉也漸漸變得圓融起來。
三日之後,行功方得圓滿,金、土兩氣也歸入丹田。
李承道拿出青玉葫蘆一晃,衝出一道青色的洪流,化為一粒粒黃豆大小的丹丸,在靜室中堆成了小山。
念頭一動,一道火光從丹田裡飛了出來,化為混元丹爐懸在身前。
只是這次混元丹爐卻未著急飛出火光收取丹藥。
而是在空中輕輕一顫,一個清晰的念頭傳到了李承道心頭:
「我要用丹藥恢復靈性,以後再得了丹藥,你我九一分成可否?」
修士法寶按靈器而分,有靈器、玄器、真器、仙器四等品階。
到了真器才能顯化人身,言語交流同常人無異。
混元丹爐能給李承道言語傳念,可見這寶貝已經有了真器的幾分玄妙。
然而李承道還未欣喜片刻就反應了過來:「什麼?九一分成?誰是九?誰是一?」
一個眉清目秀的青衣童子正恭立在樓梯左側,見了李承道後伏地拜倒:「弟子清風見過老爺!」
李承道微微一愣,輕笑道:「你是哪家的童子?怎地胡亂拜人?」
清風童子連忙抬起頭:「弟子不曾亂拜,是掌事說老爺剛到任,怕您不熟悉這庫房方位,特命弟子過來侍候。」
李承道好奇道:「原來是丹辰子師兄讓你來的,起來吧,師兄還說什麼沒有?」
清風童子從地上起身:「掌事說老爺若是能鎮得住那十來個度支,便叫我將此物予您。」
說著從懷裡摸索了片刻,拿出一枚兩寸見方的青玉小印,雙手捧著呈到李承道面前。
李承道接過小印,仔細看了幾眼:「這玉印有何用處?」
清風童子答道:「回老爺的話,這玉印是府庫執事的信物,三層以上許多珍貴的丹藥需用印後才能調用。」
「對了,寶塔最上兩層是府庫執事清修之地,設了法陣防護,這玉印便是掌控法陣的樞紐。」
李承道心中瞭然:「看來師兄也是存了考較我的心思,如果今天治不住那些人,我這執事之位怕是個空銜。」
丹辰子是洞玄真人首徒,替師父掌管丹鼎院,有此安排也是應有之義。
李承道也未多想,只是將小印收好,對清風童子道:「左右閒來無事,你先帶我在這幾層府庫中隨意看看。」
「好嘞!老爺請隨我來,我在這裡當值十來年了,對各種丹藥存放之處都熟得很。」
清風童子笑著答應一聲,在前面蹦蹦跳跳的引路,帶著李承道在府庫中逛了起來。
李承道雙目中火光一閃,不由失笑:「這童兒原來是只青羽雲雀點化成人,怪不得這般跳脫。」
寶塔第二層存放的丹藥大多是陰神境以下的修士所用。
但見整個二層被分割成許多小間,每一個小間門上都貼了某種丹藥的名目。
明氣期修士常用的養氣丹,淬體丹,玄光境修士恢復法力的五行靈丹,以及陰神修士吞服的養神丹等等。
這類丹藥日常消耗最大,門派各部也多以這類丹藥發放俸祿,故而這府庫中的存量也大。
許多世家的旁支弟子,從家中能調用的資源有限,所以才安排人入丹鼎院「以權謀私」,得些丹藥自用或奉養門客。
三層往上是存放的金丹修士所用的丹藥,李承道只簡單掃了幾眼,就帶著清風童子又到了第二層。
「童兒,帶我去尋能增進木屬真氣的丹藥。」李承道停下腳步,吩咐道。
清風童子躬身答應,帶著他在諸多庫房間七拐八拐,來到一座小門前:
「老爺,這間庫房裡儲存的是青木長生丹,品性平和,丹毒又低,明氣、玄光修士皆可服用。」
李承道點頭,推開房門走了進去。
這些庫房內都設了大小如意禁法,從門外看十分狹小,進去空間卻有百丈見方。
一排一排的檀木藥櫃擺滿了整個房間。
李承道一揮衣袖,真氣似一隻無形的大手,將面前十幾列藥柜上那些抽屜盡數拉開。
沁人心脾的藥香迎面撲來,抽屜里儘是還未裝瓶的丹藥。
清風童子心中突然升起不好的預感:「……老爺?」
李承道不答,雙目放光掃視幾眼,隨後從腰間解下青玉葫蘆,拿在手中將蓋子打開,用手輕輕一搖。
「嘩啦!!」一聲猶如狂風呼嘯,怒浪排空的巨響。
葫蘆口中發出浩大的牽引之力,拉著那數之不盡的青木長生丹,似百川歸流一樣朝葫蘆里飛去。
清風童子瞧的目瞪口呆,心中忍不住地大叫:「怎會如此?老爺剛懲治了貪墨丹藥的賊人,自己卻做起賊來了!」
李承道哪裡會在意童子的想法?只專心收攝丹藥。
直過了一炷香時間,李承道感覺青玉葫蘆已滿,才停下動作思索道:
「這葫蘆容量還是有限,也不知這些丹藥夠不夠我將甲木真氣煉至盈滿。」
「若是在這裡將混元丹爐放出來……」
此念一起,他就覺得丹田處一熱,一股急切之感順著冥冥感應傳入心頭。
李承道忙在心裡嘀咕:「好丹爐,你怎比我還心急?這裡可不是你彰顯靈異的時候……」
這時候,清風童子的聲音從後面傳來:「老爺……您是府庫執事,用些丹藥倒無妨……只是這拿的是不是多了些?」
李承道看了一眼那幾排空蕩蕩的藥櫃,笑道:「無妨礙,過幾日自有人送丹藥上門,你同張度支交接好,補足了虧空就是。」
清風童子不好再說,只暗暗記在心裡,準備有時間去報給主事知曉。
然後兩人出了庫房,李承道隨口打發了清風童子,自己順著樓梯往上攀爬。
最上兩層都是府庫執事的私地,其中第六層是用來會客的廳堂,桌椅屏風等陳設都很雅致。
李承道僅隨意打量幾眼就不做理會,逕自往第七層靜修之地而來。
到了一間靜室之中,李承道在蒲團上落座,閉目凝神片刻,直至心境如古井無波。
他自入門以來便奔波謀劃,直到現在才有暇梳理自家修行之事:
「吾雖將水、火、土、金四種真氣煉至盈滿,但所修功法卻和那四面石碑上銘刻的經文有所差異。」
「土行真氣練的雖也是《玉清戊土真經》,但卻是斬殺白虎所得,功法被人刪減了諸多精妙。」
「金行真氣練的是太白劍派的《太乙庚金劍訣》,和《玉清庚金真經》雖是同源所出,立意卻有偏差。」
「還是將這兩門功法扶正過來,然後再修煉掌門所贈的《玉清甲木真經》吧!」
於是,李承道就在這寶塔頂層,運行真氣修煉起來。
水火二氣蟄伏于丹田氣海,庚金劍氣、戊土真氣似兩條龍蛇般在體內遊走。
諸多先前未曾觸及的經脈和穴竅被一一貫通,真氣運轉也漸漸變得圓融起來。
三日之後,行功方得圓滿,金、土兩氣也歸入丹田。
李承道拿出青玉葫蘆一晃,衝出一道青色的洪流,化為一粒粒黃豆大小的丹丸,在靜室中堆成了小山。
念頭一動,一道火光從丹田裡飛了出來,化為混元丹爐懸在身前。
只是這次混元丹爐卻未著急飛出火光收取丹藥。
而是在空中輕輕一顫,一個清晰的念頭傳到了李承道心頭:
「我要用丹藥恢復靈性,以後再得了丹藥,你我九一分成可否?」
修士法寶按靈器而分,有靈器、玄器、真器、仙器四等品階。
到了真器才能顯化人身,言語交流同常人無異。
混元丹爐能給李承道言語傳念,可見這寶貝已經有了真器的幾分玄妙。
然而李承道還未欣喜片刻就反應了過來:「什麼?九一分成?誰是九?誰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