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點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鮑白令之的缺點,

  就是太思念故國,

  大秦有很多這樣的人。

  「當初齊威王勵精圖治,以鄒忌為相,任用兵聖孫臏作為軍師,清理官場的弊政,使齊國的政治煥然一新,為齊國積累很深的基業。」

  鮑白令之緩緩開口。

  「齊王不聽即墨的告誡,把阿城、甄城的百萬人聚集起來,收復失地,最後使國家滅亡,這些都是因為聽從後勝的緣故。」

  陳遠青說道:「鮑白先生為什麼要和小子說故國的事?」

  廊道中,庭院中,晾曬著很多木牘片。

  刮乾淨後,就能用來寫政令,稍微好一點的是方,這些都是鮑白令之寫政令的東西。

  鮑白令之端起茶碗:

  「我在齊國時,曾極力去勸阻這件事。」

  「後來發現,如果君王不是君王,哪怕臣子如何想改變,也是很難的。」

  「制度、禮儀和法令很多都不能實現,我想改變天下格局!」

  陳遠青想了想:「鮑白先生不如像廷尉那樣,專研律令。」

  「為何?」

  「我聽說,鮑白先生很有才學,曾經以博士的身份在齊國社稷學宮,向荀子學習禮法結合、天人相分,這些都是對於治理天下很有用的治式。」

  禮法結合,這是後世王朝治理國家的主題。

  荀子兩千年前,就悟通了!

  陳遠青端起碗:「想要實現政令。」

  「鮑白先生留在咸陽城,是沒有用處的。」

  「而依照秦律,擔任縣令,需要精通律法的知識。」

  「憑先生的爵位,可以到郡縣,擔任縣令和縣丞那樣的官職。」

  「那裡,才是先生能實現治式的地方啊!」

  鮑白令之眼底陷入沉思之中。

  「若離開咸陽?」

  「若先生的治式對國家有用,您一定會再回到咸陽的!」

  就事而論,博士宮七十三位博士,留在博士宮中都沒有受到重用。

  諸如孫叔通這樣的人,流到漢朝去了。

  差不多了。

  陳遠青起身,離席,穿好鞋:「鮑白先生告辭!」

  鮑白令之離席相送:「僕射告辭!」

  等到陳遠青沿著廊道離去,

  諸生暨上前收拾茶碗,

  到了午食的時候,一切仍和陳遠青離開時一樣,諸生上前問道:

  「先生在想什麼?」

  鮑白令之跽坐在廊下,看著窗前的桑樹出神,「是否要離開咸陽。」

  諸生暨說道:

  「到了地方擔任縣令,需要丈量刑罰,計算徭役,徵發兵役,所做的事情和博士宮完全不同,離開咸陽之後之後,通常會在官職上老死,很難再回咸陽。」

  「而如果留在咸陽的話,您的政令很容易能夠上傳,哪怕是僕射不呈遞,您也能親自見到君上。」

  鮑白令之想了許久,終於在桑樹碎裂的光影打到廊道時,才說道:「士人都想將自己的治式實施到郡縣,真正做到的人,只有李斯,我和李斯的區別,他拜入荀子門下時,曾經在齊楚國當過小吏。」

  諸生暨拿來筆。

  等寫完之後。

  「請隨我入宮!」

  中午時,

  陳遠青跽坐在矮案前,看見鮑白令之帶著諸生進來,朝他微微躬身:

  「拜見僕射。」

  「拜見鮑白先生。」

  「鮑白先生親自呈遞給丞相吧。」

  陳遠青知道他想清楚了,荀子雖然曾經在稷下學宮斥駁孟子,提出禮法結合的治式,但是並沒有被齊王採納,轉而回到蘭陵著書。

  丞相府,

  鮑白令之沿著廊道,帶著諸生走正堂,朝著正在矮案前查閱疏奏的王綰,微微躬身說道:

  「拜見王公。」

  王綰微微抬起頭:「博士有什麼事要來親自見老夫?」


  「過來坐吧。」

  鮑白令之問道:「王公近來身體好嗎?」

  「嗯,無恙。」

  「令之有一封竹簡,需要呈遞。」

  任命地方縣令的官職,郡守就可以。

  王綰打開竹簡:

  「臣聞治國之道,貴在周行。廊廟籌策,固為社稷之重;郡縣牧民,亦是邦本所依。昔商君徙木立信,強秦始於閭閻;李冰鑿堰導流,天府成於畎畝。今臣久居蘭台,誦說經義,然紙上空言,終無益於黔首……」

  博士宮的眾博士,個個都很高傲,看到這封竹簡時。

  王綰微微抬頭:

  「鮑白先生要到地方擔任縣令?」

  鮑白令之微微躬身:「如王公所見!」

  王綰想了想,然後說道:「閩中郡缺一位縣令,令之願意前往嗎?」

  閩中那個地方,朝廷的控制很弱,鄉村仍然由越人的首領進行統治。

  想要在那裡治縣,

  要比一般的地方難。

  鮑白令之想了想,說道:「令之願意前往,請丞相頒布文書。」

  王綰微微點頭。

  鮑白令之從丞相府回來,進入咸陽宮後,繞過廊道直接來到博士宮。

  現在博士宮的博士,變成了七十二位。

  高堂生、淳于越和羊子等博士,都和鮑白令之一樣,曾經為齊國社稷學宮的博士。

  聽說鮑白令之要到地方擔任縣令。

  紛紛離開矮案,來到鮑白令之身前。

  淳于越相擁而泣。

  高堂生問道:「博士的職責,是為朝廷制定禮制,令之為什麼要到地方去呢?」

  鮑白令之搖搖頭:「諸君都有改變天下的志向,然而在博士宮中,這樣的志向是無法實現的,我到地方去,且看看和諸君在如何。」

  眾博士聞言,氣氛頓時陷入沉默。

  鮑白令之朝微微躬身。

  離開博士宮,

  諸生暨緊隨其後,暨曾經是齊國的遊俠,在齊國犯了律法,鮑白令之有識人之能,認為暨不是尋常人,用非常尊貴的禮儀對待他,於是追隨在鮑白令之身邊。

  翌日清晨,

  一輛華麗的青銅馬車停在咸陽城外,這是儒家都會用的車輛。

  馬車的岩角上掛著穗,車身華麗,一匹拉車的白色駿馬毛色光亮,車夫正是諸生暨。

  車廂里,鮑白令之端坐在席上。

  淳于越、高堂生等一眾儒生前來,站在馬車前,為鮑白令之送上書籍和乾糧。

  「令之兄保重!」

  「諸君保重!」

  馬車緩緩離開咸陽城。

  「先生為何答應閩中郡呢?」

  那裡越人很多,

  還不平定,越人和秦人之間有衝突,想要安定是很艱難的。

  「那裡和秦一樣的道理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