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計劃有變
李璟讓人在窯廠及建築工地豎起了牌子:
凡是在李家累計做工滿兩年的,擁有一個李家莊學堂的入學名額,束脩是每年給李家做兩個月的工,這兩個月李家管飯但沒有工錢,最長可進學五年,上學期間的學習用度由李家承擔。
入學條件:6歲以上,10歲及以下。只招20人,名額有限,先報名先得,招滿為止。
莊子上還有幾名適齡兒童,剛好能湊出一個班級。
頓時李家莊子上的打工的鄉民轟動了,四處打聽,管事告訴他們下班可直接去學堂詢問。
操場上幾張桌子面向學校大門擺了一排,放學後,李璟、顏育德、顏顯甫、馬周四人坐在桌子後。
工人下班後,學校操場上圍滿了人。
工人一看見李璟和顏育德坐在那裡。就知道這事兒是真的。
20個名額瞬間被一搶而空,搶先報上名的,有開懷大笑的,也有拔腿就往家裡跑的,給家人報喜去。
沒報上名的捶胸頓足,「李小郎君給俺家孫子一個名額吧,俺給你白干三個月,不,五個月都行!」伸開的五指都快蓋到了李璟的臉上。
「明年吧,今年招滿嘍,老丈明年再說吧!」
供養一個孩子讀書的費用是很高的,只是白干倆月,主家還管飯,這樣的好事兒哪裡找。
離教室全部完工達到預定狀態,預計還需要個十多天的時間,於是定在3月中旬開學。
這一屆學生到畢業時,學習時長就是5年零3個月,不過無所謂了。
黑板早已提前安排木工作坊製作了,目前正在上漆,估計要到四月份才能投入使用。
李璟決定今年年底的時候搞個評優,拿出明年的幾個名額作獎勵,也給他們打打雞血。
「阿耶,你咋回莊子上了?」
「回來準備賣點兒糧食。」
「今年糧食就不要再賣了!」
「咋啦娃子?趁著糧價高的時候不賣一些,秋季沒地放。」
「那就再建幾個糧倉!」
「莊子上的存糧都夠吃上幾年的了,咋還建糧倉?」
「要保證至少一千人吃三年的糧,我才能放心!」
「那加上今年的秋收肯定夠,既然你有主意了,娃子你自看著辦吧!」
李璟也是阿耶說起,才突然想起,歷史上貞觀元年關中大旱,貞觀二年又遇蝗災。
不行,要更改計劃!
立馬叫停了修路工程,秦松詫異「小郎君,這是為何?」
「修路來年再說,有更要緊的事兒!」
帶人來到建水壩的地址,現在水量不大,底部壩基分兩段施工。
「只要不造成窩工,能上多少人給我上多少人!」
「靠東邊留個走水通道,這邊把水堵住往下挖,要見硬底,現在就安排人干!」
「另修個便道到河底,要能走板車,找一些人手準備撈河沙!」
幸好冬天水泥的生產沒有停工,算上庫存應該能跟得上供應。
於是在十多米寬的河道上,往下挖了一個十三米長(跨河方向)、二十米寬深三米多、呈弧形的一個基坑。
一百多人,連坑帶路不到十天就幹完了,十幾號人不斷用繩子繫著桶往上提滲入坑內的水。
見硬質底後,先鋪十公分厚的混凝土,然後壩的兩邊一丈範圍用石條水泥沙漿壘。
中間用石子、沙、水泥拌合而成的混凝土澆築,並拋入大量乾淨的石塊兒。
沒辦法,為了節約水泥。
混凝土澆築區域:橫向每隔一米豎直插入鋼條,每一米厚水平鋪放鋼條,放鋼條李璟是抱著有總比沒有強的心理。
底部的兩個排淤孔全部用長石條砌築而成,幸好提前幾年收購名條、石塊、石子,不然還真沒法弄。
每澆築一米厚停個三天,養護,直到修建至高出水面2尺,停工養護。
這次停工了20天,雖然之前製作水泥試塊兒,知道水泥質量還行。
但現在澆築的是大體積的混凝土,怕水化熱導致開裂過大,先等強度上來一些再繼續。
如果發現裂縫,就灌水泥沙漿唄,也沒別的辦法。
最後發現還好,沒有貫穿性的裂縫,處理之後就讓人挖開阻水牆,讓水從兩個排淤孔過。
然後同樣處理之前走水的通道,接縫處之前留有毛槎,並有露出一半的鋼條。
施工的人員都被警告,不允許泄露這裡的事情。
求個心裡安慰,以前準備全用自己人,現在為了趕時間只能僱傭一批鄉民。
以當前的情況,即使傳了出去,長安城的權貴也沒心思理會。
同時:水壩西岸開鑿溢流壩段及溢流泄洪渠道,東岸開鑿導流洞及導流槽。
兩岸的灌溉系統也同時開工,在山石上直接向下開鑿一個直到地面的寬僅兩尺的深槽。
槽開好後,再從底部向上用混凝土澆築成傾斜的台階,台階上每隔兩米,設置一個約十公分見方、開口向上的排水口,不灌溉時,排水口可以用石板或水泥板堵住。
位於東岸的三個導流洞,也一樣的開鑿出三個深槽。
不同的是:導流洞只有一個,比灌溉排水口大得多,洞口距壩底東岸地面約6米,槽底向下遊方向逐漸傾斜向下直至進入水輪機,這裡的導流洞其實就是水輪機的進水口。
目前最緊要的是水壩建起來,儘早實現蓄水功能,只要水庫里蓄滿了水,我李家莊子還怕它乾旱?
想了想,還是能盡點兒力就盡點兒力吧,通知木工及鐵匠暫停曲轅犁的製造。
做水車,乾旱的時候並不意味著河裡沒水。
大點兒的河流,它的上游未必也發生乾旱,但水位肯定很低,那就需要工具將水提上來,沒有後世的抽水機,靠肩挑人抬,保不了幾分地。
在大旱的時候,利用水流推動的輪式水車很少有用武之地,原因很簡單:有誰見過大旱的時候,河流還有大流量的?即使有流動也都是緩慢的,甚至直接斷流的,帶不動那個大木輪。
再說20米直徑的,算是能做到的最大的輪式水車了,提水高度肯定小於10米吧,所以對提水高度限制大。
其次,乾旱時水位低,即使有流動的水,距岸邊的距離往往也比較遠,怎麼辦,架渡槽?
所以李璟選擇用斗式鏈條水車,可以做20米、30米甚至更遠距離的取水,且取水高差絕對能超過10米。
自己有軸承,可以鑄造齒輪,動力就用畜力,這次採用傘齒輪加傳動軸試試。
就做兩款,15米用木鏈,30米用鐵鏈,鏈條長,中間就加幾個固定的托滾唄。
圖給畫好,來回溝通討論,一個月後第一套木鏈的成品出來了。
裝到河邊試試,提水量還不錯,比人挑的效率高多了。
又過了10天鐵鏈的也出來了,這個更長,太壯觀了,出水量也更大一些,由於是鐵鏈,受力會好一些,水斗也更大一些。
目前莊子上除了賺錢的營生,就只有三項工作:打造水車,建造水壩,建糧倉。
馬周在一開始見識到了李家莊學校的新奇之後,也慢慢的適應了。
新開的一個班馬周負責主課,數學讓李璟扔給了顏顯甫和王一鳴兩人,顏顯甫不必說,王一鳴成績是相當的優秀,教一教低年級的數學也沒問題。
當馬周發是這兩個輪流教自己這個班的算學時,也如顏老四當初的想法一樣。
可當接觸到小寫數字的便利後就不一樣了,以前自己自負,可這倆小子在算學方面也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於是他也開始聽這倆小子課,一度給這倆小子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跟著上了兩次課後,他發現顏老四那個班的算學課是李璟教的。
這倆小子和顏老四也在聽李璟講課,原來這倆小子就是個搬運工。
於是他也跟著李璟的課,可是聽得雲裡霧裡,三角形內角和180度是個什麼鬼?
李璟這段時間已經教到了一些幾何知識:直線、射線、線段、平行線、角、三角形、四分形等。
他再不好意思請教那倆小子,直接找到了顏育德。
顏花了幾天時間將課給他從頭補上,這個三角形內角和180度、四邊形內角和360度,暗合周天之數,甚為高妙!
「李璟的算學是跟誰學的?」
「不知道,之前以為是跟他的蒙學先生學的,後來確認不是!」
「沒有其它人?」
「李小郎君的根底我很清楚,」顏育德搖搖頭,「他只跟王家的一個旁枝私塾先生學了幾個月!」
「算學似乎是他的天賦,很多是他的首創,我敢肯定他是個算學大師,致於是不是宗師,不好說!」
馬周直接懵逼了,我遇到了個小怪物,真的存在生而知之的人?
凡是在李家累計做工滿兩年的,擁有一個李家莊學堂的入學名額,束脩是每年給李家做兩個月的工,這兩個月李家管飯但沒有工錢,最長可進學五年,上學期間的學習用度由李家承擔。
入學條件:6歲以上,10歲及以下。只招20人,名額有限,先報名先得,招滿為止。
莊子上還有幾名適齡兒童,剛好能湊出一個班級。
頓時李家莊子上的打工的鄉民轟動了,四處打聽,管事告訴他們下班可直接去學堂詢問。
操場上幾張桌子面向學校大門擺了一排,放學後,李璟、顏育德、顏顯甫、馬周四人坐在桌子後。
工人下班後,學校操場上圍滿了人。
工人一看見李璟和顏育德坐在那裡。就知道這事兒是真的。
20個名額瞬間被一搶而空,搶先報上名的,有開懷大笑的,也有拔腿就往家裡跑的,給家人報喜去。
沒報上名的捶胸頓足,「李小郎君給俺家孫子一個名額吧,俺給你白干三個月,不,五個月都行!」伸開的五指都快蓋到了李璟的臉上。
「明年吧,今年招滿嘍,老丈明年再說吧!」
供養一個孩子讀書的費用是很高的,只是白干倆月,主家還管飯,這樣的好事兒哪裡找。
離教室全部完工達到預定狀態,預計還需要個十多天的時間,於是定在3月中旬開學。
這一屆學生到畢業時,學習時長就是5年零3個月,不過無所謂了。
黑板早已提前安排木工作坊製作了,目前正在上漆,估計要到四月份才能投入使用。
李璟決定今年年底的時候搞個評優,拿出明年的幾個名額作獎勵,也給他們打打雞血。
「阿耶,你咋回莊子上了?」
「回來準備賣點兒糧食。」
「今年糧食就不要再賣了!」
「咋啦娃子?趁著糧價高的時候不賣一些,秋季沒地放。」
「那就再建幾個糧倉!」
「莊子上的存糧都夠吃上幾年的了,咋還建糧倉?」
「要保證至少一千人吃三年的糧,我才能放心!」
「那加上今年的秋收肯定夠,既然你有主意了,娃子你自看著辦吧!」
李璟也是阿耶說起,才突然想起,歷史上貞觀元年關中大旱,貞觀二年又遇蝗災。
不行,要更改計劃!
立馬叫停了修路工程,秦松詫異「小郎君,這是為何?」
「修路來年再說,有更要緊的事兒!」
帶人來到建水壩的地址,現在水量不大,底部壩基分兩段施工。
「只要不造成窩工,能上多少人給我上多少人!」
「靠東邊留個走水通道,這邊把水堵住往下挖,要見硬底,現在就安排人干!」
「另修個便道到河底,要能走板車,找一些人手準備撈河沙!」
幸好冬天水泥的生產沒有停工,算上庫存應該能跟得上供應。
於是在十多米寬的河道上,往下挖了一個十三米長(跨河方向)、二十米寬深三米多、呈弧形的一個基坑。
一百多人,連坑帶路不到十天就幹完了,十幾號人不斷用繩子繫著桶往上提滲入坑內的水。
見硬質底後,先鋪十公分厚的混凝土,然後壩的兩邊一丈範圍用石條水泥沙漿壘。
中間用石子、沙、水泥拌合而成的混凝土澆築,並拋入大量乾淨的石塊兒。
沒辦法,為了節約水泥。
混凝土澆築區域:橫向每隔一米豎直插入鋼條,每一米厚水平鋪放鋼條,放鋼條李璟是抱著有總比沒有強的心理。
底部的兩個排淤孔全部用長石條砌築而成,幸好提前幾年收購名條、石塊、石子,不然還真沒法弄。
每澆築一米厚停個三天,養護,直到修建至高出水面2尺,停工養護。
這次停工了20天,雖然之前製作水泥試塊兒,知道水泥質量還行。
但現在澆築的是大體積的混凝土,怕水化熱導致開裂過大,先等強度上來一些再繼續。
如果發現裂縫,就灌水泥沙漿唄,也沒別的辦法。
最後發現還好,沒有貫穿性的裂縫,處理之後就讓人挖開阻水牆,讓水從兩個排淤孔過。
然後同樣處理之前走水的通道,接縫處之前留有毛槎,並有露出一半的鋼條。
施工的人員都被警告,不允許泄露這裡的事情。
求個心裡安慰,以前準備全用自己人,現在為了趕時間只能僱傭一批鄉民。
以當前的情況,即使傳了出去,長安城的權貴也沒心思理會。
同時:水壩西岸開鑿溢流壩段及溢流泄洪渠道,東岸開鑿導流洞及導流槽。
兩岸的灌溉系統也同時開工,在山石上直接向下開鑿一個直到地面的寬僅兩尺的深槽。
槽開好後,再從底部向上用混凝土澆築成傾斜的台階,台階上每隔兩米,設置一個約十公分見方、開口向上的排水口,不灌溉時,排水口可以用石板或水泥板堵住。
位於東岸的三個導流洞,也一樣的開鑿出三個深槽。
不同的是:導流洞只有一個,比灌溉排水口大得多,洞口距壩底東岸地面約6米,槽底向下遊方向逐漸傾斜向下直至進入水輪機,這裡的導流洞其實就是水輪機的進水口。
目前最緊要的是水壩建起來,儘早實現蓄水功能,只要水庫里蓄滿了水,我李家莊子還怕它乾旱?
想了想,還是能盡點兒力就盡點兒力吧,通知木工及鐵匠暫停曲轅犁的製造。
做水車,乾旱的時候並不意味著河裡沒水。
大點兒的河流,它的上游未必也發生乾旱,但水位肯定很低,那就需要工具將水提上來,沒有後世的抽水機,靠肩挑人抬,保不了幾分地。
在大旱的時候,利用水流推動的輪式水車很少有用武之地,原因很簡單:有誰見過大旱的時候,河流還有大流量的?即使有流動也都是緩慢的,甚至直接斷流的,帶不動那個大木輪。
再說20米直徑的,算是能做到的最大的輪式水車了,提水高度肯定小於10米吧,所以對提水高度限制大。
其次,乾旱時水位低,即使有流動的水,距岸邊的距離往往也比較遠,怎麼辦,架渡槽?
所以李璟選擇用斗式鏈條水車,可以做20米、30米甚至更遠距離的取水,且取水高差絕對能超過10米。
自己有軸承,可以鑄造齒輪,動力就用畜力,這次採用傘齒輪加傳動軸試試。
就做兩款,15米用木鏈,30米用鐵鏈,鏈條長,中間就加幾個固定的托滾唄。
圖給畫好,來回溝通討論,一個月後第一套木鏈的成品出來了。
裝到河邊試試,提水量還不錯,比人挑的效率高多了。
又過了10天鐵鏈的也出來了,這個更長,太壯觀了,出水量也更大一些,由於是鐵鏈,受力會好一些,水斗也更大一些。
目前莊子上除了賺錢的營生,就只有三項工作:打造水車,建造水壩,建糧倉。
馬周在一開始見識到了李家莊學校的新奇之後,也慢慢的適應了。
新開的一個班馬周負責主課,數學讓李璟扔給了顏顯甫和王一鳴兩人,顏顯甫不必說,王一鳴成績是相當的優秀,教一教低年級的數學也沒問題。
當馬周發是這兩個輪流教自己這個班的算學時,也如顏老四當初的想法一樣。
可當接觸到小寫數字的便利後就不一樣了,以前自己自負,可這倆小子在算學方面也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於是他也開始聽這倆小子課,一度給這倆小子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跟著上了兩次課後,他發現顏老四那個班的算學課是李璟教的。
這倆小子和顏老四也在聽李璟講課,原來這倆小子就是個搬運工。
於是他也跟著李璟的課,可是聽得雲裡霧裡,三角形內角和180度是個什麼鬼?
李璟這段時間已經教到了一些幾何知識:直線、射線、線段、平行線、角、三角形、四分形等。
他再不好意思請教那倆小子,直接找到了顏育德。
顏花了幾天時間將課給他從頭補上,這個三角形內角和180度、四邊形內角和360度,暗合周天之數,甚為高妙!
「李璟的算學是跟誰學的?」
「不知道,之前以為是跟他的蒙學先生學的,後來確認不是!」
「沒有其它人?」
「李小郎君的根底我很清楚,」顏育德搖搖頭,「他只跟王家的一個旁枝私塾先生學了幾個月!」
「算學似乎是他的天賦,很多是他的首創,我敢肯定他是個算學大師,致於是不是宗師,不好說!」
馬周直接懵逼了,我遇到了個小怪物,真的存在生而知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