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烏托邦
天氣依舊寒冷。
小區裡的樹還是有些光禿禿的,除了一些種著的松樹還算茂盛,其餘的樹木大多只長了少許新芽。
小區中的樓房大多都是標準的一百平,一梯一戶。
平均在四層左右,其中最高的一棟足足有六樓。
大多數的房子看著都有些年頭了。
甚至一些地磚都磨的有些反光,不過正是這樣,生活氣息倒是濃郁了不少。
天空中陽光正好,明亮乾淨,申銘踩著路上的樹影,走過一個拐角,拐到了另一條路上。
這是位於烏托邦理州宅安省宅安市中的一處普通小區。
自1387年前烏托邦成立以後。
整個世界的區域依舊以省份的制度被重新劃分了開來,只不過在省的上方又設立了一個州級別的區域。
書同文,車同軌。
國家的統一也體現在各個方面。
如官方語言,文字等就採用了信息密度最高的華夏文字,所有度量衡也完全統一了起來。
這其中也包括公民身份。
最開始自然是實體身份證明統一,而後則是做到虛擬身份統一。
晶腦便是兩者共同統一的產物。
顧名思義。
晶腦的外觀就是一枚被穿在金屬絲繩的小晶體,這是烏托邦對公民所發放的個人實體身份證明。
作為身份證明。
國家在每一位公民出生以後,便會採集其生物信息製作出一枚獨特的晶腦。
除此以外,晶腦中的晶片還對應著每個公民的虛擬帳戶,這一帳戶以其中鐫刻的信息配合公民的生理指標作為密鑰,和個人終身綁定,單獨且唯一。
工資也是發放至這一帳戶之中。
烏托邦發行的貨幣被稱為烏托邦點元。
這一名稱借鑑了元這個稱呼,又增加了一個點,由點及圓,象徵著個人和國家的關係。
作為一名學生,申銘每個月也是可以領取工資的。
不多。
一個月只有一千五百點元,但也足夠申銘平日的衣食住行。
而有工資,當然就有相應的工作,學生的工作就是學習。
不遲到,不早退等一些學生應當完成的事情就是相應的評判標準。
作為一名資深的月光族,申銘每個月的工資早就安排的明明白白,將將夠用。
遲到這種慘痛的教訓,申銘可沒什麼再經歷一次的想法。
不過申銘遲到並不是因為討厭上學。
從評判標準就能看到,國家並沒有將學習進度作為標準之一。
在國家看來,單純的獎懲太過於簡單粗暴。
實際上國家更願意對學校的學習過程進行改革。
效果或許在開始的時候並不理想,而隨著時間的發展,天賦分揀教育法被提出和完善。
這一法案最開始只是增加了對學生的學習天賦、興趣方面的簡單測試。
之後擴展到了按照平日裡的學習狀態,配合大數據進行分揀調調配。
讓每個孩子更多的接觸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學習方向。
而直到如今,教育體系已經是今非昔比,幾乎不會有學生討厭學習的過程。
申銘甚至挺喜歡上學的,只是拖延症這種事情不以意志為轉移。
在早起上學這種廝殺慘烈的戰場,他基本都是輸的那一方。
又拐過一條街道。
街道路口處。
一個比申銘矮了半個頭的小男孩站在那裡。
他沉浸的看著眼前的投影,偶爾抬起頭往兩邊張望一番。
男孩同樣稚氣未脫,但是相比而言五官極為精緻,皮膚白皙,眉目之間英氣盡顯,一副十足的帥哥胚子。
他身上穿著一身修身的羽絨服,衣服和褲子看著也像是隨意挑選的,但卻是意外的搭配,讓男孩本就出眾的外貌更加耀眼。
男孩名叫秦里,是申銘的髮小。
實際上如果真的要算起來的話,兩人的友誼可以從父輩開始算起。
兩人的父輩在大學的時候就是同學,畢業後也都選擇了太空方面的工作。
申銘的父親做了一名太空救險員,秦里的父親則是在另一條星路做後勤工作。
雖說兩人在不同的星路工作,好在現在交通發達,也不太需要考慮通勤的時間。
只是通勤雖說不用考慮,但也不知道兩人是怎麼商量的。
就是選了這麼個比較偏僻而且沒有智能化過的小區。
不過這倒是對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兩個好兄弟就這麼看著對方成家。
直到十二年前...
在那場巨大的太空災害下,一艘恆星級星艦人間蒸發。
星艦上方所有乘客無一生還,其中也包含了秦里的父親。
申天明原本也是可以轉崗的,只是最後還是留在了探險隊。
只是從原本風險更高,要求更嚴格的救險隊員成為了探險隊員。
在這樣的淵源之下。
兩人似乎真的有一種不一樣的緣分,分明性格完全不同,但是意外的合得來。
秦里此刻剛剛看完一篇歷史資料。
有關黑暗年代的。
這是他最大的興趣愛好之一。
烏托邦建立了一千三百餘年,是有記載以來人類文明維持時間最長的社會體制。
但是哪裡都不缺乏陰謀論者,哪怕他們就生活在烏托邦之中。
現如今的烏托邦的最高權力負責人一共有二十名。
只是沒人知道這些權力負責人到底是誰。
根據最高法。
烏托邦的權力負責人都處於完全的隱藏狀態,不能在社會中暴露自身信息。
也就是說哪怕是最高權力負責人。
都只是像一個普通的烏托邦公民一般生活在烏托邦之中。
秦里並不覺得這一法理存在什麼問題。
但事實上這就是陰謀論的源頭。
有著極小一部分人認為烏托邦很有可能已經不是由人類來管理運轉的了。
這些人覺得一千年前的災難就是人工智慧引起的叛亂。
只不過人類輸了。
因此這種只存在於理論中的國度是由人工智慧建立起來的。
人類只不過是填充在裡面必要或者不必要的一部分罷了。
甚至還有人認為烏托邦是被外星人或者乾脆是神明控制的。
因為從人類歷史有記載的六千餘年看來。
在前面五千多年的時間裡。
有著推動烏托邦社會體系穩中求進的這種先驅一般都在造反。
但作為一名堅定的烏托邦歷史擁護者,秦里完全不相信什麼人工智慧控制論、外星人控制論和神控論等。
他堅定的認為烏托邦就是在大災難下由一個個偉大的先驅所建立起來的。
但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那場災害導致了長達三百餘年的歷史真空。
那段歷史只能從留下的殘缺嚴重的資料中窺其一眼。
誰也不知道那所謂的大災難究竟是什麼。
也沒人知道現如今烏托邦愈發完善的社會運轉體制究竟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只知道那三百餘年的時間在當時的記載之中被稱為黑暗年代。
那是一個絕望的年代。
沒有確切的證據,陰謀論就不會消失。
好在剩下的一千多年時間裡。
烏托邦用自己愈發完善的社會結構證明了一切,現在雖然還有人會偶爾在網路上提出質疑,不過大多也就是質疑。
只是探討,沒有爭吵。
就連秦里都認為這些人只是擔心。
他們擔心自己心中的那個完美無缺的國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般完美。
秦里也是這麼想的。
因此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就成了秦里最大的愛好。
他最想搞明白的就是其中缺失的歷史究竟是什麼。
小區裡的樹還是有些光禿禿的,除了一些種著的松樹還算茂盛,其餘的樹木大多只長了少許新芽。
小區中的樓房大多都是標準的一百平,一梯一戶。
平均在四層左右,其中最高的一棟足足有六樓。
大多數的房子看著都有些年頭了。
甚至一些地磚都磨的有些反光,不過正是這樣,生活氣息倒是濃郁了不少。
天空中陽光正好,明亮乾淨,申銘踩著路上的樹影,走過一個拐角,拐到了另一條路上。
這是位於烏托邦理州宅安省宅安市中的一處普通小區。
自1387年前烏托邦成立以後。
整個世界的區域依舊以省份的制度被重新劃分了開來,只不過在省的上方又設立了一個州級別的區域。
書同文,車同軌。
國家的統一也體現在各個方面。
如官方語言,文字等就採用了信息密度最高的華夏文字,所有度量衡也完全統一了起來。
這其中也包括公民身份。
最開始自然是實體身份證明統一,而後則是做到虛擬身份統一。
晶腦便是兩者共同統一的產物。
顧名思義。
晶腦的外觀就是一枚被穿在金屬絲繩的小晶體,這是烏托邦對公民所發放的個人實體身份證明。
作為身份證明。
國家在每一位公民出生以後,便會採集其生物信息製作出一枚獨特的晶腦。
除此以外,晶腦中的晶片還對應著每個公民的虛擬帳戶,這一帳戶以其中鐫刻的信息配合公民的生理指標作為密鑰,和個人終身綁定,單獨且唯一。
工資也是發放至這一帳戶之中。
烏托邦發行的貨幣被稱為烏托邦點元。
這一名稱借鑑了元這個稱呼,又增加了一個點,由點及圓,象徵著個人和國家的關係。
作為一名學生,申銘每個月也是可以領取工資的。
不多。
一個月只有一千五百點元,但也足夠申銘平日的衣食住行。
而有工資,當然就有相應的工作,學生的工作就是學習。
不遲到,不早退等一些學生應當完成的事情就是相應的評判標準。
作為一名資深的月光族,申銘每個月的工資早就安排的明明白白,將將夠用。
遲到這種慘痛的教訓,申銘可沒什麼再經歷一次的想法。
不過申銘遲到並不是因為討厭上學。
從評判標準就能看到,國家並沒有將學習進度作為標準之一。
在國家看來,單純的獎懲太過於簡單粗暴。
實際上國家更願意對學校的學習過程進行改革。
效果或許在開始的時候並不理想,而隨著時間的發展,天賦分揀教育法被提出和完善。
這一法案最開始只是增加了對學生的學習天賦、興趣方面的簡單測試。
之後擴展到了按照平日裡的學習狀態,配合大數據進行分揀調調配。
讓每個孩子更多的接觸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學習方向。
而直到如今,教育體系已經是今非昔比,幾乎不會有學生討厭學習的過程。
申銘甚至挺喜歡上學的,只是拖延症這種事情不以意志為轉移。
在早起上學這種廝殺慘烈的戰場,他基本都是輸的那一方。
又拐過一條街道。
街道路口處。
一個比申銘矮了半個頭的小男孩站在那裡。
他沉浸的看著眼前的投影,偶爾抬起頭往兩邊張望一番。
男孩同樣稚氣未脫,但是相比而言五官極為精緻,皮膚白皙,眉目之間英氣盡顯,一副十足的帥哥胚子。
他身上穿著一身修身的羽絨服,衣服和褲子看著也像是隨意挑選的,但卻是意外的搭配,讓男孩本就出眾的外貌更加耀眼。
男孩名叫秦里,是申銘的髮小。
實際上如果真的要算起來的話,兩人的友誼可以從父輩開始算起。
兩人的父輩在大學的時候就是同學,畢業後也都選擇了太空方面的工作。
申銘的父親做了一名太空救險員,秦里的父親則是在另一條星路做後勤工作。
雖說兩人在不同的星路工作,好在現在交通發達,也不太需要考慮通勤的時間。
只是通勤雖說不用考慮,但也不知道兩人是怎麼商量的。
就是選了這麼個比較偏僻而且沒有智能化過的小區。
不過這倒是對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兩個好兄弟就這麼看著對方成家。
直到十二年前...
在那場巨大的太空災害下,一艘恆星級星艦人間蒸發。
星艦上方所有乘客無一生還,其中也包含了秦里的父親。
申天明原本也是可以轉崗的,只是最後還是留在了探險隊。
只是從原本風險更高,要求更嚴格的救險隊員成為了探險隊員。
在這樣的淵源之下。
兩人似乎真的有一種不一樣的緣分,分明性格完全不同,但是意外的合得來。
秦里此刻剛剛看完一篇歷史資料。
有關黑暗年代的。
這是他最大的興趣愛好之一。
烏托邦建立了一千三百餘年,是有記載以來人類文明維持時間最長的社會體制。
但是哪裡都不缺乏陰謀論者,哪怕他們就生活在烏托邦之中。
現如今的烏托邦的最高權力負責人一共有二十名。
只是沒人知道這些權力負責人到底是誰。
根據最高法。
烏托邦的權力負責人都處於完全的隱藏狀態,不能在社會中暴露自身信息。
也就是說哪怕是最高權力負責人。
都只是像一個普通的烏托邦公民一般生活在烏托邦之中。
秦里並不覺得這一法理存在什麼問題。
但事實上這就是陰謀論的源頭。
有著極小一部分人認為烏托邦很有可能已經不是由人類來管理運轉的了。
這些人覺得一千年前的災難就是人工智慧引起的叛亂。
只不過人類輸了。
因此這種只存在於理論中的國度是由人工智慧建立起來的。
人類只不過是填充在裡面必要或者不必要的一部分罷了。
甚至還有人認為烏托邦是被外星人或者乾脆是神明控制的。
因為從人類歷史有記載的六千餘年看來。
在前面五千多年的時間裡。
有著推動烏托邦社會體系穩中求進的這種先驅一般都在造反。
但作為一名堅定的烏托邦歷史擁護者,秦里完全不相信什麼人工智慧控制論、外星人控制論和神控論等。
他堅定的認為烏托邦就是在大災難下由一個個偉大的先驅所建立起來的。
但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那場災害導致了長達三百餘年的歷史真空。
那段歷史只能從留下的殘缺嚴重的資料中窺其一眼。
誰也不知道那所謂的大災難究竟是什麼。
也沒人知道現如今烏托邦愈發完善的社會運轉體制究竟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只知道那三百餘年的時間在當時的記載之中被稱為黑暗年代。
那是一個絕望的年代。
沒有確切的證據,陰謀論就不會消失。
好在剩下的一千多年時間裡。
烏托邦用自己愈發完善的社會結構證明了一切,現在雖然還有人會偶爾在網路上提出質疑,不過大多也就是質疑。
只是探討,沒有爭吵。
就連秦里都認為這些人只是擔心。
他們擔心自己心中的那個完美無缺的國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般完美。
秦里也是這麼想的。
因此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就成了秦里最大的愛好。
他最想搞明白的就是其中缺失的歷史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