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青雲協永平
大軍開拔之日,青雲侯披掛一襲青袍,袍上青雲紋路仿若活物,隨他靈力涌動而緩緩遊走,盡顯尊貴不凡。立於點將台之上,冷目如電,掃視下方列陣如林的士卒。但見軍伍肅穆,士卒皆著統一青鱗戰甲,戰甲上的靈力脈絡光芒熠熠,匯聚成流雲般的紋飾,仿若與天際相接。
行軍途中,青雲侯一聲令下,隱息幡驟然展開。剎那間,幡面符文幽光閃爍,似有千層迷霧繚繞,將整支大軍籠罩其中。原本塵土飛揚、氣勢恢宏的行軍隊列,瞬間仿若融入虛空,外界唯能感知到一絲若有若無的靈力波動,肉眼難覓其蹤影。
十萬雄師憑隱息幡之威,仿若鬼魅夜行,在山川原野間疾速穿梭。士兵們腳下生風,借靈力加持,每一步踏出便是數丈之遙;馬蹄之聲被隱息幡消弭無形,唯有因高速移動帶起的風聲偶爾劃破寂靜的夜空。
御書房內,燭火搖曳,映照著皇帝年輕卻憂慮重重的面容。此時,一份來自關外太師的加急奏疏打破了深夜的靜謐。皇帝展信細讀,眉頭愈蹙愈緊,事態之嚴峻遠超想像。片刻之間,便召來心腹老太監。
不久,那老太監蹣跚步入御書房。他雖身形佝僂,步伐卻不失穩健,身著暗灰色太監服,雖樸素無華,卻漿洗得乾淨整潔。腰間掛著先皇賞賜的白玉佩飾,在燭光下泛著溫潤光澤,彰顯其身份地位。老太監入殿即跪地請安:「陛下,老奴已至,請問有何要事?」聲音尖細中透著沉穩,此人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鄭和福,多年侍奉皇帝左右,深得信任,不僅掌管宮中禮儀,亦在諸多朝政大事上為皇帝出謀劃策,權勢赫赫。
皇帝抬手示意老太監起身,將奏疏遞予他,沉聲道:「大伴,朕又遇難題。你且看這奏疏,如今朝堂內外亂成一團,局勢堪憂。」鄭和福接過奏疏,仔細閱讀後,面色微變。奏疏中提及永平侯與佛國勾結,佛子入關引發紛爭等棘手之事,件件令人頭疼不已。那永平侯本是朝廷重臣,受封高位,享盡榮華富貴,皇帝待他不薄,屢屢委以重任,誰料竟妄圖擁兵自重,暗通佛國,欲在這亂世中謀取私利,實在令人寒心。至於佛子入關,本為弘揚佛法之舉,卻因各方猜忌與利益糾葛,陷入重重危機,引得各方勢力明爭暗鬥。
太師忠心耿耿,多年來為朝廷殫精竭慮,與皇帝默契十足。此刻遠在關外,掌控大軍,調兵遣將應對各方危機,然而決策仍需皇帝定奪。
鄭和福微微低頭,沉思片刻後啟唇道:「陛下息怒,當務之急在於穩定局面。太師此番謀略,實屬精妙。您看,他先是速遣兩隊精兵,一隊跨白鶴、攜聖旨奔永平侯府邸。永平侯府雖地勢險要、戒備森嚴,但太師精兵威風凜凜。一則靠聖旨震懾,其上符文涌動,靈力加持,讓侯府守軍見之膽寒;二則以白鶴顯威,馱精兵如閃電過夜空,直逼侯府,圍而不攻,施壓於守軍,使其內部騷亂。另一隊喬裝商旅,驅雲角麒麟拉車,麒麟貌若家畜,憨態可掬,實則隱匿微弱靈力,危急時激發靈力撐起護盾,保車內眾人周全。他們憑藉偽造路引、精湛演技闖過隴西關卡。」
皇帝負手踱步,龍袍下擺輕拂,金龍繡紋仿若欲騰空而起,眼中憂慮盡顯:「朕本欲江山安穩,百姓富足,怎奈宗門跋扈,侯府生亂,朕之威嚴、朝廷之令幾近廢弛。那永平侯,朕待他不薄,竟妄圖擁兵自重,與佛國暗通款曲,實在可恨。」
鄭和福微微低頭,斟酌開口:「陛下息怒,當下之急在於穩住局面。太師既已派兵行事,想來已有布局,咱們在這朝堂之上,也需早做籌謀。老奴以為,可從朝臣之中甄選忠勇之士,協理政務,以防有變時有人可用。如今朝堂之上人心惶惶,亟需甄別真心為朝廷效力之人。對於侯府之事,不妨恩威並施,分化其勢力,讓那些搖擺不定者知曉朝廷寬宏,也讓逆臣爪牙畏懼天威。可下一道旨意,明示朝廷對侯府眾人的態度:只要迷途知返,主動交代與永平侯勾結之事,便可從輕發落,既往不咎;若執迷不悟,繼續助紂為虐,則必嚴懲不貸。」
皇帝微微點頭,踱步至御案前,手指輕叩桌面,思索片刻後道:「你所言有理。朕即刻命人清查朝臣,挑選可用之人。至於侯府,且看太師那邊行動,朕也會擬旨一道,責令永平侯主動交代,若他迷途知返,尚可從輕發落;若執迷不悟……」皇帝眼中閃過決絕,未再言語,其意自明。
皇帝輕輕嘆了口氣,喃喃自語:「帝師啊帝師,你若在此,該有多好。你可知永平侯給朕出了多大的難題,這亂局,朕該如何是好……」言語間滿是落寞與無助。
數日後,皇帝心中焦慮如焚,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手中緊攥著各方送來的密報,眉頭緊鎖,仿佛能夾死蒼蠅。
「皇上,老臣有事啟奏。」鄭和福輕步走入,見皇帝這般模樣,心中暗嘆。皇帝抬眸,眼中滿是期許:「何事?可是有了新線索?」鄭和福微微搖頭,猶豫片刻後道:「皇上,老臣知曉您心繫江山,為這永平侯一事殫精竭慮,更思念帝師,盼他能出山助朝廷一臂之力。但眼下,您萬不可衝動行事。」
皇帝身形一頓,目光灼灼地盯著老太監:「你何意?朕想去見閉關的帝師。如今這亂局,唯有他或許能指點一二,朕心意已決。」
鄭和福撲通跪地,言辭懇切:「皇上啊,帝師閉關的道觀位於那深山老林之中,路途艱險萬分。且不說這一路山高水遠,猛獸橫行,單是那山間瀰漫的瘴氣,便能讓尋常人等有去無回。再者,如今朝廷局勢微妙,各方勢力皆在暗處窺伺您的一舉一動,您若此刻離宮遠行,萬一有個閃失,朝堂必將大亂!」
皇帝面露掙扎之色,緊咬下唇。他豈不知其中風險,然而心中對帝師的倚重,讓他難以輕易放棄這個念頭。「朕若不去,這亂局該如何收拾?永平侯與佛國勾結,青雲侯不聽軍令,朝廷威嚴掃地,朕的子民深陷水火。帝師見識卓絕,定能一眼看穿這背後陰謀,給朕指條明路。」皇帝的聲音帶著幾分無力與不甘。
鄭和福膝行幾步,仰頭望著皇帝:「皇上,您乃萬民之主,身負江山社稷之重任,不可輕易涉險。太師在外,已掌控大局,精兵良將按部就班行事;咱們在朝堂之上,也正全力清查朝臣、分化侯府勢力。此刻,您需坐鎮宮中,穩定人心,以待時機。若帝師知曉當下局勢,想必也不願您冒險前去。」
皇帝緩緩閉上雙眼,深吸一口氣,良久,他睜開雙眸,眼中雖仍有遺憾,卻多了幾分決然:「罷了,你所言不無道理。朕便聽你這一回,暫不去尋帝師。」
鄭和福暗自鬆了口氣,連忙道:「皇上聖明,此乃顧全大局之舉。老奴定當全力輔佐您,共度此難關。」
此時,窗外雨絲淅瀝,打在琉璃瓦上,發出清脆聲響,仿佛在訴說著這朝廷的無奈與艱辛。皇帝重新坐回龍椅,目光透過雨幕,望向遠方。
行軍途中,青雲侯一聲令下,隱息幡驟然展開。剎那間,幡面符文幽光閃爍,似有千層迷霧繚繞,將整支大軍籠罩其中。原本塵土飛揚、氣勢恢宏的行軍隊列,瞬間仿若融入虛空,外界唯能感知到一絲若有若無的靈力波動,肉眼難覓其蹤影。
十萬雄師憑隱息幡之威,仿若鬼魅夜行,在山川原野間疾速穿梭。士兵們腳下生風,借靈力加持,每一步踏出便是數丈之遙;馬蹄之聲被隱息幡消弭無形,唯有因高速移動帶起的風聲偶爾劃破寂靜的夜空。
御書房內,燭火搖曳,映照著皇帝年輕卻憂慮重重的面容。此時,一份來自關外太師的加急奏疏打破了深夜的靜謐。皇帝展信細讀,眉頭愈蹙愈緊,事態之嚴峻遠超想像。片刻之間,便召來心腹老太監。
不久,那老太監蹣跚步入御書房。他雖身形佝僂,步伐卻不失穩健,身著暗灰色太監服,雖樸素無華,卻漿洗得乾淨整潔。腰間掛著先皇賞賜的白玉佩飾,在燭光下泛著溫潤光澤,彰顯其身份地位。老太監入殿即跪地請安:「陛下,老奴已至,請問有何要事?」聲音尖細中透著沉穩,此人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鄭和福,多年侍奉皇帝左右,深得信任,不僅掌管宮中禮儀,亦在諸多朝政大事上為皇帝出謀劃策,權勢赫赫。
皇帝抬手示意老太監起身,將奏疏遞予他,沉聲道:「大伴,朕又遇難題。你且看這奏疏,如今朝堂內外亂成一團,局勢堪憂。」鄭和福接過奏疏,仔細閱讀後,面色微變。奏疏中提及永平侯與佛國勾結,佛子入關引發紛爭等棘手之事,件件令人頭疼不已。那永平侯本是朝廷重臣,受封高位,享盡榮華富貴,皇帝待他不薄,屢屢委以重任,誰料竟妄圖擁兵自重,暗通佛國,欲在這亂世中謀取私利,實在令人寒心。至於佛子入關,本為弘揚佛法之舉,卻因各方猜忌與利益糾葛,陷入重重危機,引得各方勢力明爭暗鬥。
太師忠心耿耿,多年來為朝廷殫精竭慮,與皇帝默契十足。此刻遠在關外,掌控大軍,調兵遣將應對各方危機,然而決策仍需皇帝定奪。
鄭和福微微低頭,沉思片刻後啟唇道:「陛下息怒,當務之急在於穩定局面。太師此番謀略,實屬精妙。您看,他先是速遣兩隊精兵,一隊跨白鶴、攜聖旨奔永平侯府邸。永平侯府雖地勢險要、戒備森嚴,但太師精兵威風凜凜。一則靠聖旨震懾,其上符文涌動,靈力加持,讓侯府守軍見之膽寒;二則以白鶴顯威,馱精兵如閃電過夜空,直逼侯府,圍而不攻,施壓於守軍,使其內部騷亂。另一隊喬裝商旅,驅雲角麒麟拉車,麒麟貌若家畜,憨態可掬,實則隱匿微弱靈力,危急時激發靈力撐起護盾,保車內眾人周全。他們憑藉偽造路引、精湛演技闖過隴西關卡。」
皇帝負手踱步,龍袍下擺輕拂,金龍繡紋仿若欲騰空而起,眼中憂慮盡顯:「朕本欲江山安穩,百姓富足,怎奈宗門跋扈,侯府生亂,朕之威嚴、朝廷之令幾近廢弛。那永平侯,朕待他不薄,竟妄圖擁兵自重,與佛國暗通款曲,實在可恨。」
鄭和福微微低頭,斟酌開口:「陛下息怒,當下之急在於穩住局面。太師既已派兵行事,想來已有布局,咱們在這朝堂之上,也需早做籌謀。老奴以為,可從朝臣之中甄選忠勇之士,協理政務,以防有變時有人可用。如今朝堂之上人心惶惶,亟需甄別真心為朝廷效力之人。對於侯府之事,不妨恩威並施,分化其勢力,讓那些搖擺不定者知曉朝廷寬宏,也讓逆臣爪牙畏懼天威。可下一道旨意,明示朝廷對侯府眾人的態度:只要迷途知返,主動交代與永平侯勾結之事,便可從輕發落,既往不咎;若執迷不悟,繼續助紂為虐,則必嚴懲不貸。」
皇帝微微點頭,踱步至御案前,手指輕叩桌面,思索片刻後道:「你所言有理。朕即刻命人清查朝臣,挑選可用之人。至於侯府,且看太師那邊行動,朕也會擬旨一道,責令永平侯主動交代,若他迷途知返,尚可從輕發落;若執迷不悟……」皇帝眼中閃過決絕,未再言語,其意自明。
皇帝輕輕嘆了口氣,喃喃自語:「帝師啊帝師,你若在此,該有多好。你可知永平侯給朕出了多大的難題,這亂局,朕該如何是好……」言語間滿是落寞與無助。
數日後,皇帝心中焦慮如焚,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手中緊攥著各方送來的密報,眉頭緊鎖,仿佛能夾死蒼蠅。
「皇上,老臣有事啟奏。」鄭和福輕步走入,見皇帝這般模樣,心中暗嘆。皇帝抬眸,眼中滿是期許:「何事?可是有了新線索?」鄭和福微微搖頭,猶豫片刻後道:「皇上,老臣知曉您心繫江山,為這永平侯一事殫精竭慮,更思念帝師,盼他能出山助朝廷一臂之力。但眼下,您萬不可衝動行事。」
皇帝身形一頓,目光灼灼地盯著老太監:「你何意?朕想去見閉關的帝師。如今這亂局,唯有他或許能指點一二,朕心意已決。」
鄭和福撲通跪地,言辭懇切:「皇上啊,帝師閉關的道觀位於那深山老林之中,路途艱險萬分。且不說這一路山高水遠,猛獸橫行,單是那山間瀰漫的瘴氣,便能讓尋常人等有去無回。再者,如今朝廷局勢微妙,各方勢力皆在暗處窺伺您的一舉一動,您若此刻離宮遠行,萬一有個閃失,朝堂必將大亂!」
皇帝面露掙扎之色,緊咬下唇。他豈不知其中風險,然而心中對帝師的倚重,讓他難以輕易放棄這個念頭。「朕若不去,這亂局該如何收拾?永平侯與佛國勾結,青雲侯不聽軍令,朝廷威嚴掃地,朕的子民深陷水火。帝師見識卓絕,定能一眼看穿這背後陰謀,給朕指條明路。」皇帝的聲音帶著幾分無力與不甘。
鄭和福膝行幾步,仰頭望著皇帝:「皇上,您乃萬民之主,身負江山社稷之重任,不可輕易涉險。太師在外,已掌控大局,精兵良將按部就班行事;咱們在朝堂之上,也正全力清查朝臣、分化侯府勢力。此刻,您需坐鎮宮中,穩定人心,以待時機。若帝師知曉當下局勢,想必也不願您冒險前去。」
皇帝緩緩閉上雙眼,深吸一口氣,良久,他睜開雙眸,眼中雖仍有遺憾,卻多了幾分決然:「罷了,你所言不無道理。朕便聽你這一回,暫不去尋帝師。」
鄭和福暗自鬆了口氣,連忙道:「皇上聖明,此乃顧全大局之舉。老奴定當全力輔佐您,共度此難關。」
此時,窗外雨絲淅瀝,打在琉璃瓦上,發出清脆聲響,仿佛在訴說著這朝廷的無奈與艱辛。皇帝重新坐回龍椅,目光透過雨幕,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