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更大的冤屈
羅丞相的身體僵住,他緩緩轉過身,朝著蘇全英拱手。
「有勞公公了。」
他的聲音乾澀,每一個字都從牙縫中擠出。
蘇全英微微頷首,轉身走上馬車。
羅丞相深吸一口氣,跟了上去。
馬車朝著皇宮的方向駛去了。
陸梟望著遠去的馬車,眉頭緊鎖。
他轉身回到登聞鼓院,羅凝霜正站在他身後。
「多謝大人相護。」
羅凝霜輕聲開口,聲音裡帶著一絲疲憊,她本是想倘若羅丞相真的大動干戈硬闖登聞鼓院,自己跟他回去也不是不行。
反正冤情已訴,登聞鼓一敲,不出兩個時辰眾大臣也該得到消息了。
覃嬤嬤也被她趁著夜色送到谷老大夫的醫館去了,谷老大夫向她保證無人能知曉覃嬤嬤的行蹤。
她一個人,一條命,交還給丞相,也算是還了十三年養育之恩!
陸梟擺擺手。
「你先在這好好休息,此案明日再受理。」
羅凝霜點點頭,感激地望著他。
皇宮,金鑾殿。
殿外,夜色深沉,宮燈搖曳。
紅牆褐瓦在夜幕下,透著幾分莊嚴。
大殿內,仍是燈火通明。
金色的龍椅上,良帝身著明黃色龍袍,不怒自威。
他身形高大,眉宇間透著一股上位者的威嚴。
龍椅下,羅丞相跪在地上,額頭緊貼著冰冷的地面,冷汗浸濕了後背的衣衫。
不過這把冷汗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大殿中央跪著的另一個人。
姜崇身著的鎧甲未褪,自他從蜀疆趕進宮後,他還滴水未進,嘴唇早就泛白乾裂。
殿內,靜得落針可聞,忽而良帝怒吼一聲,「姜崇,跪了一天一夜,你可知罪了!」
皇帝開口,聲音洪亮,在大殿內迴蕩,嚇了羅丞相一跳。
姜崇抬起頭,聲音沙啞,「臣,知罪。」
「朕命你回蜀疆將你弟弟帶回京都,你為何遲遲不歸,想造反嗎!」
皇帝的聲音裡帶著怒意。
姜崇垂下眼帘,聲音平靜,「陛下,臣的母親病重,臣已在京都為質,若是弟弟也不能在膝下侍候,母親她真的會活不下去的!」
姜崇重重叩首,「陛下,寧邦侯府上下對陛下忠心耿耿啊,僅臣一人為質足矣,求陛下體念一二,收回成命吧!」
良帝一揮衣袖,厲聲吩咐,「把姜崇給朕拖下去重打五十大板,看你還膽敢違抗朕的命令!」
兩名侍衛上前,將姜崇架起,拖了出去。
板子落下的悶響和姜崇壓抑的悶哼聲傳來,羅丞相更加不敢抬頭,若是平常他定是會在皇帝和姜崇面前維持自己待人以誠的形象,諫言不要過重責罰。
可今日,他也有些心虛,他的事,良帝還沒開口提起。
此刻若是為姜崇求情,只怕會火上澆油,惹得良帝更加震怒。
良帝冷冷地注視著這一切,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直到外面五十板子打完,姜崇被丟回殿內,他才開口問道:「姜崇,朕問你,你能不能將你弟弟帶回京都!」
姜崇艱難地抬起頭,聲音虛弱卻堅定:「陛下,臣以為,為母盡孝,亦是為君盡忠!」
良帝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還真是個硬骨頭。
沉默片刻,他終於轉向羅丞相,冷聲道:「羅愛卿,你以為該如何處置姜崇?」
羅丞相深吸一口氣,緩緩抬起頭,小心斟酌著每一個字,「陛下,小侯爺一片赤誠,抗命只是一時孝心所致。臣以為,不如再給他一次機會,命他速速返回蜀疆,將其弟帶回京都。若再有違命,再行重罰不遲。」
良帝沉默片刻,最終微微點頭:「准了。姜崇,若再不將你弟弟帶回京都,休怪朕無情,記住,莫要牽連整個侯府!」
見姜崇仍舊沉默,良帝也懶得再責罰,再罰下去,他真是回不去蜀疆了。
良帝盯著羅丞相看了一會,他頓覺頭痛欲裂,他本以為滿朝文武就屬羅丞相最能為他分憂,卻不曾想他的養女今夜卻鬧出了這麼大的事。
良帝幾番想開口質問羅丞相,終是氣的沒能說出話,只得先拿姜崇出出氣。
良帝嘆息一聲,「丞相,你的養女羅凝霜,真是有本事!」
聽到羅凝霜的名字,姜崇頓時來了精神。
他擔心凝霜是不是又被京都城中哪位貴女為難了,便跪在地上想繼續聽下去。
良帝怒喝道:「家醜不可外揚,這個道理你不懂嗎?如今人盡皆知,你可想過如何收場?登聞鼓院與丞相府才相隔多遠,你竟然讓她順利申冤,你幹什麼吃的!」
姜崇嘴唇微顫,她居然去敲了登聞鼓?
隨即他眼中流露出對羅凝霜的讚賞之色,若是自己像她一樣勇敢,是不是他的弟弟就不用來京都了……
良帝冷冷地看著羅丞相,「若是坐實了你的罪行,朕問你,你可有什麼對策,能平息這場風波?」
羅丞相沉默片刻,小心翼翼地說道:「回陛下,老臣只不過是責罰一個家奴時下手重了些,那死丫頭不知道抽了什麼風,那做派簡直是要跟臣拼命一般,估計是五年流放,讓她得了失心瘋了!」
提起流放,羅丞相頓覺失言,當年之事很蹊蹺。
羅夫人帶著兩個女兒入宮,她們二人雖統一口徑推凝霜出去頂罪,可畢竟人多眼雜,羅丞相事後也曾打探過,與她們二人所說的竟然大相逕庭。
若是良帝經他這麼一提,重新徹查當年的事,那豈不是會害了羅思思!
羅丞相抬眼望向良帝,見他並未在意這句話,自己又低下了頭。
姜崇看了個滿眼,他沉默片刻,忽而開口,「陛下,臣並非想摻和丞相家事,只不過羅姑娘既然敢到登聞鼓申冤,想必是真有冤情。」
良帝看著突然插話的姜崇,本是有些不滿,但想著旁觀者清,便讓他繼續說了下去。
他神色凜冽,「丞相也說了,您只是對府上一個家奴下手重了些,根本不值得羅凝霜半夜跑到登聞鼓院擊鼓鳴冤。依我拙見,莫不是羅姑娘有更大的冤屈,整個相府無人能夠傾聽啊!」
「有勞公公了。」
他的聲音乾澀,每一個字都從牙縫中擠出。
蘇全英微微頷首,轉身走上馬車。
羅丞相深吸一口氣,跟了上去。
馬車朝著皇宮的方向駛去了。
陸梟望著遠去的馬車,眉頭緊鎖。
他轉身回到登聞鼓院,羅凝霜正站在他身後。
「多謝大人相護。」
羅凝霜輕聲開口,聲音裡帶著一絲疲憊,她本是想倘若羅丞相真的大動干戈硬闖登聞鼓院,自己跟他回去也不是不行。
反正冤情已訴,登聞鼓一敲,不出兩個時辰眾大臣也該得到消息了。
覃嬤嬤也被她趁著夜色送到谷老大夫的醫館去了,谷老大夫向她保證無人能知曉覃嬤嬤的行蹤。
她一個人,一條命,交還給丞相,也算是還了十三年養育之恩!
陸梟擺擺手。
「你先在這好好休息,此案明日再受理。」
羅凝霜點點頭,感激地望著他。
皇宮,金鑾殿。
殿外,夜色深沉,宮燈搖曳。
紅牆褐瓦在夜幕下,透著幾分莊嚴。
大殿內,仍是燈火通明。
金色的龍椅上,良帝身著明黃色龍袍,不怒自威。
他身形高大,眉宇間透著一股上位者的威嚴。
龍椅下,羅丞相跪在地上,額頭緊貼著冰冷的地面,冷汗浸濕了後背的衣衫。
不過這把冷汗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大殿中央跪著的另一個人。
姜崇身著的鎧甲未褪,自他從蜀疆趕進宮後,他還滴水未進,嘴唇早就泛白乾裂。
殿內,靜得落針可聞,忽而良帝怒吼一聲,「姜崇,跪了一天一夜,你可知罪了!」
皇帝開口,聲音洪亮,在大殿內迴蕩,嚇了羅丞相一跳。
姜崇抬起頭,聲音沙啞,「臣,知罪。」
「朕命你回蜀疆將你弟弟帶回京都,你為何遲遲不歸,想造反嗎!」
皇帝的聲音裡帶著怒意。
姜崇垂下眼帘,聲音平靜,「陛下,臣的母親病重,臣已在京都為質,若是弟弟也不能在膝下侍候,母親她真的會活不下去的!」
姜崇重重叩首,「陛下,寧邦侯府上下對陛下忠心耿耿啊,僅臣一人為質足矣,求陛下體念一二,收回成命吧!」
良帝一揮衣袖,厲聲吩咐,「把姜崇給朕拖下去重打五十大板,看你還膽敢違抗朕的命令!」
兩名侍衛上前,將姜崇架起,拖了出去。
板子落下的悶響和姜崇壓抑的悶哼聲傳來,羅丞相更加不敢抬頭,若是平常他定是會在皇帝和姜崇面前維持自己待人以誠的形象,諫言不要過重責罰。
可今日,他也有些心虛,他的事,良帝還沒開口提起。
此刻若是為姜崇求情,只怕會火上澆油,惹得良帝更加震怒。
良帝冷冷地注視著這一切,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直到外面五十板子打完,姜崇被丟回殿內,他才開口問道:「姜崇,朕問你,你能不能將你弟弟帶回京都!」
姜崇艱難地抬起頭,聲音虛弱卻堅定:「陛下,臣以為,為母盡孝,亦是為君盡忠!」
良帝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還真是個硬骨頭。
沉默片刻,他終於轉向羅丞相,冷聲道:「羅愛卿,你以為該如何處置姜崇?」
羅丞相深吸一口氣,緩緩抬起頭,小心斟酌著每一個字,「陛下,小侯爺一片赤誠,抗命只是一時孝心所致。臣以為,不如再給他一次機會,命他速速返回蜀疆,將其弟帶回京都。若再有違命,再行重罰不遲。」
良帝沉默片刻,最終微微點頭:「准了。姜崇,若再不將你弟弟帶回京都,休怪朕無情,記住,莫要牽連整個侯府!」
見姜崇仍舊沉默,良帝也懶得再責罰,再罰下去,他真是回不去蜀疆了。
良帝盯著羅丞相看了一會,他頓覺頭痛欲裂,他本以為滿朝文武就屬羅丞相最能為他分憂,卻不曾想他的養女今夜卻鬧出了這麼大的事。
良帝幾番想開口質問羅丞相,終是氣的沒能說出話,只得先拿姜崇出出氣。
良帝嘆息一聲,「丞相,你的養女羅凝霜,真是有本事!」
聽到羅凝霜的名字,姜崇頓時來了精神。
他擔心凝霜是不是又被京都城中哪位貴女為難了,便跪在地上想繼續聽下去。
良帝怒喝道:「家醜不可外揚,這個道理你不懂嗎?如今人盡皆知,你可想過如何收場?登聞鼓院與丞相府才相隔多遠,你竟然讓她順利申冤,你幹什麼吃的!」
姜崇嘴唇微顫,她居然去敲了登聞鼓?
隨即他眼中流露出對羅凝霜的讚賞之色,若是自己像她一樣勇敢,是不是他的弟弟就不用來京都了……
良帝冷冷地看著羅丞相,「若是坐實了你的罪行,朕問你,你可有什麼對策,能平息這場風波?」
羅丞相沉默片刻,小心翼翼地說道:「回陛下,老臣只不過是責罰一個家奴時下手重了些,那死丫頭不知道抽了什麼風,那做派簡直是要跟臣拼命一般,估計是五年流放,讓她得了失心瘋了!」
提起流放,羅丞相頓覺失言,當年之事很蹊蹺。
羅夫人帶著兩個女兒入宮,她們二人雖統一口徑推凝霜出去頂罪,可畢竟人多眼雜,羅丞相事後也曾打探過,與她們二人所說的竟然大相逕庭。
若是良帝經他這麼一提,重新徹查當年的事,那豈不是會害了羅思思!
羅丞相抬眼望向良帝,見他並未在意這句話,自己又低下了頭。
姜崇看了個滿眼,他沉默片刻,忽而開口,「陛下,臣並非想摻和丞相家事,只不過羅姑娘既然敢到登聞鼓申冤,想必是真有冤情。」
良帝看著突然插話的姜崇,本是有些不滿,但想著旁觀者清,便讓他繼續說了下去。
他神色凜冽,「丞相也說了,您只是對府上一個家奴下手重了些,根本不值得羅凝霜半夜跑到登聞鼓院擊鼓鳴冤。依我拙見,莫不是羅姑娘有更大的冤屈,整個相府無人能夠傾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