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2章
灶房裡,劉氏繫著圍裙站在嶄新的鍋台後面,面前放著一隻深口大瓦盆,瓦盆里正在揉一團糯米麵。
旁邊放著兩碗水,一碗是冷水,還有一碗是熱水,冷熱水交替摻和揉面,揉成的麵團在瓦盆里摔摔打打,力求達到光滑柔膩。
與此同時,劉氏還在跟旁邊的孫氏說著話,孫氏也捲起了雙手,站在一旁不時指點幾句。
在孫氏的指導下,劉氏揉的麵團那是越來越好。
以至於劉氏都忍不住誇讚孫氏:「三嫂,你可真是個好師傅,連我這樣的笨徒弟都能教上道。」
孫氏笑著說:「你不笨,一教就會呢!」
「不不不,我笨,我從前怎麼都不會揉,要麼太乾巴,要麼就稀里嘩啦,三嫂你這指點兩下,瞧瞧,揉得這麼好!」
「呵呵,說到底還是四弟妹你腦瓜好使,一點就會。」
「哎呀,我這剛進門,就聽到你們妯娌倆互夸。」楊若晴調笑著進了灶房,一眼看穿局面。
原來四房的煙囪冒煙,是因為劉氏接到孫氏送來的糯米粉後,已經迫不及待要揉麵團來做糯米圓子吃了。
孫氏呢,作為一個有著贈送者情懷的人,對於劉氏的行為當然是樂意看到,所以也留在這裡手把手的教,力求讓自己磨的糯米粉,能夠在劉氏的手下做出最完美的圓子來,實現終極情緒價值。
「晴兒莫走,等鍋熱就貼圓子,待會嘗嘗四嬸的手藝!」
劉氏捲起袖子,招呼著楊若晴,看樣子是準備要大幹一場了。
「好啊!」楊若晴欣然應允,「四嬸,你和我娘先貼圓子,我去你們屋子參觀參觀。」
「去吧,隨便看,隨便瞧。」
劉氏大手一揮,看來對這幾間屋子是非常的自信。
楊若晴又朝孫氏那點了下頭,轉身離開了灶房。
她先是去參觀了隔壁的堂屋,堂屋裡挨著中間的牆壁擺著長條桌,條桌上方掛著中堂,中堂上畫的是老壽星的圖像,兩邊有對聯。
長條桌上面擺著一對紅燭,紅燭是熄滅的狀態,紅燭中間還有神龕,神龕里供奉的是觀音娘娘,神龕前擺著三碟供品。
奇怪,這次神龕前擺的供品,我四嬸竟然能堅持不偷吃?
然後便是莊戶人家的基本家具擺設,八仙桌,配套的凳子和茶壺茶碗,整體下來,東西不多,但是都各就各位,很整齊。
隔壁是楊華明和劉氏的廂房,這次的設計跟以往有了一點變化,以往是幾間屋子的門都是單獨的對著東面,就像是90年代的機關家屬宿舍,一間挨著一間。
但是這回,除了灶房門是單獨開,另外三間,都是從堂屋的正門進去,右邊牆壁開了個門洞,門洞進去後是一個四五平米大的前座套間,套間後面的大半截屋子是楊華明和劉氏睡覺的地方,床,兩隻四腳落地的衣櫃,洗臉架,一套洗臉盆桶,床頭還有劉氏的梳妝檯。
套間裡擺了一張桌子,旁邊放了一些簡單的雜物,套間的右邊牆壁依舊開了個門洞,門洞進去,便是西屋的第四間,也是專門留給四房幾個閨女回娘家的時候落腳的地方。
這第四間屋子,楊若晴也探了個頭看了幾眼。
因為是落腳的屋子,所以重點突出一個睡覺的問題。
於是這屋裡搭了一個通鋪,通鋪對面是一張桌子,兩條長高凳,牆角還掛了一面帘布,帘布後面八成是放尿桶的地方。
通鋪估摸著能睡下七八個人……
看完這一切,楊若晴都忍不住嘖嘖稱奇。
這設計,據說是四叔跟李老二那裡溝通了好一番,表達了自己蓋這屋子咬追求的實用價值之後,李老二為他們量身設計的。
還別說,真的好實用啊!
比如這趟菊兒和三丫頭還有春霞她們回來,六個人都是住在老宅這裡,根本就不需要去村口的新宅那裡落腳。
「晴兒,糯米圓子好了,過來吃啊!」
劉氏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楊若晴轉身,發現劉氏已經找尋著進了套間。
看到楊若晴站在通鋪這裡打量,劉氏雙手在圍裙上搓了幾下,笑著說:「咋樣?這屋子小是小了點兒,住著還是挺實在的,你說呢?」
楊若晴由衷點頭,「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屋子平時四嬸和四叔兩人住的自在,逢年過節菊兒他們回來,也有容納的能力,很是不錯!」
得到楊若晴的肯定,劉氏很是得意,笑得五官亂飛。
她也顧不上手上還沾著油,上去就拍著通鋪上折迭整齊的被褥,說:「前幾日菊兒和三丫頭都是住這呢,夜裡幾個孩子唧唧咋咋,可熱鬧了!」
「再往後,等荷兒生了娃,到時候她們姊妹仨帶著娃們回來,都住得下!」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通鋪就是這樣好!
楊若晴也很喜歡通鋪,但是,這屋子吧,在設計上還是有些瑕疵。
那就是,既然這邊做的是通鋪,還是用土炕的那種,那麼,這間屋子和灶房的距離當初就該挨近,而不是中間隔著兩間屋子,十萬八千里。
挨著灶房的好處就是,將中間打通,灶房生火,這炕能跟著燒暖和。
很多年前駱風棠的娘拓跋嫻住在駱家的時候,她那小院的設計就是這麼來的。
後來拓跋嫻離開了這裡,回了屬於她的地方,那小院就沒有人住,再後面駱寶寶長大了些,她搬進去住去了。
「走吧,吃圓子去!我剛嘗了一口,老甜了,你快來!」
劉氏用她那沾著油花,剛摸過被褥的手,又來拉楊若晴的手。
「四嬸,這些被子你不曬一下收起來麼?就這麼放著,怕是要回潮。」
「不急,等過幾日你四叔不來嗅了,我再收。」
「啊?嗅?啥意思啊?」
「嗨!」劉氏停下,拍了下大腿,笑著說:「你四叔這個人,跟個娘們似的,前兩天菊兒和三丫頭他們不是帶著孩子們走了麼?」
「是啊,咋,他兒女情長?」
「可不就是麼,他整個人像被掏空了似的,天天夜裡從道觀回來,都要來這屋的通鋪上坐一會兒,摸摸這裡,瞅瞅那裡,」
劉氏指著其中一床被褥:「喏,那床被褥是幾個小外孫睡過的,他就攔著我不讓我拆洗,也不讓我曬,說那被褥上還有娃兒們的味道呢,你聽聽,這像個爺們嘛,糯嘰嘰的,比我今個做的糯米圓子還要糯!」(本章完)
旁邊放著兩碗水,一碗是冷水,還有一碗是熱水,冷熱水交替摻和揉面,揉成的麵團在瓦盆里摔摔打打,力求達到光滑柔膩。
與此同時,劉氏還在跟旁邊的孫氏說著話,孫氏也捲起了雙手,站在一旁不時指點幾句。
在孫氏的指導下,劉氏揉的麵團那是越來越好。
以至於劉氏都忍不住誇讚孫氏:「三嫂,你可真是個好師傅,連我這樣的笨徒弟都能教上道。」
孫氏笑著說:「你不笨,一教就會呢!」
「不不不,我笨,我從前怎麼都不會揉,要麼太乾巴,要麼就稀里嘩啦,三嫂你這指點兩下,瞧瞧,揉得這麼好!」
「呵呵,說到底還是四弟妹你腦瓜好使,一點就會。」
「哎呀,我這剛進門,就聽到你們妯娌倆互夸。」楊若晴調笑著進了灶房,一眼看穿局面。
原來四房的煙囪冒煙,是因為劉氏接到孫氏送來的糯米粉後,已經迫不及待要揉麵團來做糯米圓子吃了。
孫氏呢,作為一個有著贈送者情懷的人,對於劉氏的行為當然是樂意看到,所以也留在這裡手把手的教,力求讓自己磨的糯米粉,能夠在劉氏的手下做出最完美的圓子來,實現終極情緒價值。
「晴兒莫走,等鍋熱就貼圓子,待會嘗嘗四嬸的手藝!」
劉氏捲起袖子,招呼著楊若晴,看樣子是準備要大幹一場了。
「好啊!」楊若晴欣然應允,「四嬸,你和我娘先貼圓子,我去你們屋子參觀參觀。」
「去吧,隨便看,隨便瞧。」
劉氏大手一揮,看來對這幾間屋子是非常的自信。
楊若晴又朝孫氏那點了下頭,轉身離開了灶房。
她先是去參觀了隔壁的堂屋,堂屋裡挨著中間的牆壁擺著長條桌,條桌上方掛著中堂,中堂上畫的是老壽星的圖像,兩邊有對聯。
長條桌上面擺著一對紅燭,紅燭是熄滅的狀態,紅燭中間還有神龕,神龕里供奉的是觀音娘娘,神龕前擺著三碟供品。
奇怪,這次神龕前擺的供品,我四嬸竟然能堅持不偷吃?
然後便是莊戶人家的基本家具擺設,八仙桌,配套的凳子和茶壺茶碗,整體下來,東西不多,但是都各就各位,很整齊。
隔壁是楊華明和劉氏的廂房,這次的設計跟以往有了一點變化,以往是幾間屋子的門都是單獨的對著東面,就像是90年代的機關家屬宿舍,一間挨著一間。
但是這回,除了灶房門是單獨開,另外三間,都是從堂屋的正門進去,右邊牆壁開了個門洞,門洞進去後是一個四五平米大的前座套間,套間後面的大半截屋子是楊華明和劉氏睡覺的地方,床,兩隻四腳落地的衣櫃,洗臉架,一套洗臉盆桶,床頭還有劉氏的梳妝檯。
套間裡擺了一張桌子,旁邊放了一些簡單的雜物,套間的右邊牆壁依舊開了個門洞,門洞進去,便是西屋的第四間,也是專門留給四房幾個閨女回娘家的時候落腳的地方。
這第四間屋子,楊若晴也探了個頭看了幾眼。
因為是落腳的屋子,所以重點突出一個睡覺的問題。
於是這屋裡搭了一個通鋪,通鋪對面是一張桌子,兩條長高凳,牆角還掛了一面帘布,帘布後面八成是放尿桶的地方。
通鋪估摸著能睡下七八個人……
看完這一切,楊若晴都忍不住嘖嘖稱奇。
這設計,據說是四叔跟李老二那裡溝通了好一番,表達了自己蓋這屋子咬追求的實用價值之後,李老二為他們量身設計的。
還別說,真的好實用啊!
比如這趟菊兒和三丫頭還有春霞她們回來,六個人都是住在老宅這裡,根本就不需要去村口的新宅那裡落腳。
「晴兒,糯米圓子好了,過來吃啊!」
劉氏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楊若晴轉身,發現劉氏已經找尋著進了套間。
看到楊若晴站在通鋪這裡打量,劉氏雙手在圍裙上搓了幾下,笑著說:「咋樣?這屋子小是小了點兒,住著還是挺實在的,你說呢?」
楊若晴由衷點頭,「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屋子平時四嬸和四叔兩人住的自在,逢年過節菊兒他們回來,也有容納的能力,很是不錯!」
得到楊若晴的肯定,劉氏很是得意,笑得五官亂飛。
她也顧不上手上還沾著油,上去就拍著通鋪上折迭整齊的被褥,說:「前幾日菊兒和三丫頭都是住這呢,夜裡幾個孩子唧唧咋咋,可熱鬧了!」
「再往後,等荷兒生了娃,到時候她們姊妹仨帶著娃們回來,都住得下!」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通鋪就是這樣好!
楊若晴也很喜歡通鋪,但是,這屋子吧,在設計上還是有些瑕疵。
那就是,既然這邊做的是通鋪,還是用土炕的那種,那麼,這間屋子和灶房的距離當初就該挨近,而不是中間隔著兩間屋子,十萬八千里。
挨著灶房的好處就是,將中間打通,灶房生火,這炕能跟著燒暖和。
很多年前駱風棠的娘拓跋嫻住在駱家的時候,她那小院的設計就是這麼來的。
後來拓跋嫻離開了這裡,回了屬於她的地方,那小院就沒有人住,再後面駱寶寶長大了些,她搬進去住去了。
「走吧,吃圓子去!我剛嘗了一口,老甜了,你快來!」
劉氏用她那沾著油花,剛摸過被褥的手,又來拉楊若晴的手。
「四嬸,這些被子你不曬一下收起來麼?就這麼放著,怕是要回潮。」
「不急,等過幾日你四叔不來嗅了,我再收。」
「啊?嗅?啥意思啊?」
「嗨!」劉氏停下,拍了下大腿,笑著說:「你四叔這個人,跟個娘們似的,前兩天菊兒和三丫頭他們不是帶著孩子們走了麼?」
「是啊,咋,他兒女情長?」
「可不就是麼,他整個人像被掏空了似的,天天夜裡從道觀回來,都要來這屋的通鋪上坐一會兒,摸摸這裡,瞅瞅那裡,」
劉氏指著其中一床被褥:「喏,那床被褥是幾個小外孫睡過的,他就攔著我不讓我拆洗,也不讓我曬,說那被褥上還有娃兒們的味道呢,你聽聽,這像個爺們嘛,糯嘰嘰的,比我今個做的糯米圓子還要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