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7章
第11497章
回去的路上,楊若晴捏著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在想什麼晴兒?」
「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我總覺得姑姑和姑父,好像隱瞞了我們什麼。」楊若晴說。
「何以見得?」駱風棠問。
「首先,我奶,花姐,桂花嬸子這三個人同時被打發出去,就不正常。」楊若晴道。
「其次,我問我姑姑關於奶奶她們的去向時,她當時支支吾吾,明顯是心虛。」
「最後,通過我對她睡覺那屋的觀察,我感覺這段時日因為孩子們反反覆覆生病,他們可能有些心力憔悴,很可能今天他們是故意將我奶仨支開,夫妻倆單獨湊一塊兒商量事情的。」
聽完楊若晴的分析,駱風棠短暫沉默了片刻,說:「有道理,當時我們到了門口,你連喊了好幾聲,才讓他們有所察覺,可能就是在商量事情太入神了。」
楊若晴點頭,「我看他們倆那憔悴疲憊的樣子,可能不僅僅是照顧孩子勞累的,可能還有錢財方面的困擾……」
「對了棠伢子,先前你跟我姑父聊啥了?」
「我跟你姑父詢問幾時烤鴨店開張,到時候咱少不得會過來捧個場。」
「他咋說?日子定了嗎?」
「說還沒確定,可能要到下個月中旬。」
「我去,之前就說店鋪裝修得七七八八,這個月的下旬就能開張,一下子又延期了,這裡面必定是有問題。」
「嗯,或許有他們的考量吧!」
「隨便他們幾時開張,反正我已經悄悄給了三個娃兒紅包,算是變相貼補下姑姑和姑父吧,五兩銀子也不多,希望能對他們眼下的困境,有所幫助。」
……
長坪村。
楊若晴和駱風棠回來後,把從縣城酒樓帶回來的好吃的東西,分別給娘家和孫家送了一些過去,餘下的都是兩個孩子喜歡吃的。
另外,楊若晴還給駱鐵匠和王翠蓮各自帶了適合他們的東西,一家人其樂融融。
儘管楊若晴前世沒有過這方面的經歷,沒有丈夫沒有家庭沒有公婆這些關係,但是這輩子她還是將這些關係處理得井井有條,家人和諧。
她總結出的一個經驗就是,性格的豁達很重要,但是,金錢,是必不可少的決勝條件。
努力的意義,不是為了累積多少數額的金錢,而是為了將攢來的金錢,化為家人的生活物資,用來豐富和提升一家人的生活品質,如此之下,賺錢才有意義,家庭關係,親戚關係,才能和諧。
楊若晴會繼續努力,絕對不坐吃山空,因為家裡,又開始添新一輩的人了。
……
在楊若晴夫妻回村後的幾天後,一年一次的清明節到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每年到了清明節這兩天,說來也有趣,明明之前一直都是大晴天,但到了這附近卻一反常態。
陰雨綿綿,光線晦暗,風裹著雨絲吹在路上行人的身上,一種莫名的愁思瀰漫在天地之間。
但不管天氣如何,都不能阻止大家在清明節的當天,偕老帶幼進山去墳地前祭奠先祖,告慰亡靈。
「下著雨哩,大伯和倆孩子就都別去了,我和棠伢子去一趟代表下也可啊!」
早上的飯桌上,楊若晴有意想勸駱鐵匠和兩個孩子留家裡。
結果話音剛落,就遭到了一老倆小的堅決反對。
駱鐵匠反對的理由是,他身體近來保養的還不錯,沒有咳嗽,也沒有哮喘,去爬山只要爬慢一點,問題不大。
再者,上回年前進山燒香祭祖,因為他身體狀況,已經缺席了一次。
這回清明節,他身體還行,就想要親力親為。
「晴兒,隨你大伯去吧,他說他親自過去,興許祖宗看到了他的誠意,會格外保佑他的身體呢!」王翠蓮在旁邊幫忙說話。
楊若晴看了眼駱風棠,駱風棠暗暗點頭。
楊若晴只好妥協,「行吧,那到時候大伯得穿蓑衣,戴斗笠,儘量不要淋雨。」
駱鐵匠高興的連連點頭,一個勁兒的保證他會的。
團團和圓圓悄悄交換了個眼神,團團放下筷子,仰起頭理直氣壯的說:「我和弟弟也要去磕頭,祖宗保佑我們健健康康。」
圓圓幫腔:「娘不要我們去,就是跟祖宗對著幹,祖宗託夢嚇你,略略略……」
楊若晴的手已經伸出來,作勢要掐圓圓正在做的胖乎乎的小鬼臉。
臭小子,抬祖宗出來壓我是吧?我搞不定祖宗,我還搞不定你了?
圓圓趕緊躲到王翠蓮身後,王翠蓮呵呵笑著,將圓圓護在身後。
她假裝嗔怒:「不能那麼說話,你娘也是個孝順人,祖宗只會保佑,不會嚇唬的……」
吃過早飯,一家人全副武裝,因為平安跟船去了揚州押送東西,所以楊若晴帶上了興旺,以及駱風棠手下的另外兩個侍衛。
帶上他們,一來可以幫著馱孩子,二來,進山有個照應,天氣回暖,山里各種野獸都出來活動了,正是活躍期呢!
「娘,我要和小三子舅舅他們一塊兒去山裡。」團團被興旺牽著,邊走邊回頭跟楊若晴這抗議。
「為啥?」
「熱鬧啊,小三子舅舅說了,他們要扛旗,有好多好看的小旗。」
這樣啊?
楊若晴笑了笑,看了眼駱風棠。
只見駱風棠從身後拿出兩根棕色的小旗,旗上面繡了麒麟的圖案,非常的霸氣。
「咱也有,咱的小旗比他們的還要好看吶。」
「哇,我們也有小旗咯!」
兩個孩子高興極了,各自舉著一根小旗,跑在最前面,仿佛他們就是今天最靚的仔。
當團團和圓圓舉著小旗從小二房,還有三房門口經過,可把小三子,還有其他的小孩子們給羨慕壞了。
「我們也要扛旗,要扛團團圓圓那樣的旗子!」
他們紛紛跑去找各自的爹娘撒嬌,因為他們扛旗這件事,是在清明節之前,小孩子們之間互相吹牛比的。
並沒有真正經過各家大人,族人的同意。
事實上,這也沒法同意啊,因為他們想要扛的旗,是村子裡每個姓氏內部做清明的專用家族旗。
回去的路上,楊若晴捏著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在想什麼晴兒?」
「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我總覺得姑姑和姑父,好像隱瞞了我們什麼。」楊若晴說。
「何以見得?」駱風棠問。
「首先,我奶,花姐,桂花嬸子這三個人同時被打發出去,就不正常。」楊若晴道。
「其次,我問我姑姑關於奶奶她們的去向時,她當時支支吾吾,明顯是心虛。」
「最後,通過我對她睡覺那屋的觀察,我感覺這段時日因為孩子們反反覆覆生病,他們可能有些心力憔悴,很可能今天他們是故意將我奶仨支開,夫妻倆單獨湊一塊兒商量事情的。」
聽完楊若晴的分析,駱風棠短暫沉默了片刻,說:「有道理,當時我們到了門口,你連喊了好幾聲,才讓他們有所察覺,可能就是在商量事情太入神了。」
楊若晴點頭,「我看他們倆那憔悴疲憊的樣子,可能不僅僅是照顧孩子勞累的,可能還有錢財方面的困擾……」
「對了棠伢子,先前你跟我姑父聊啥了?」
「我跟你姑父詢問幾時烤鴨店開張,到時候咱少不得會過來捧個場。」
「他咋說?日子定了嗎?」
「說還沒確定,可能要到下個月中旬。」
「我去,之前就說店鋪裝修得七七八八,這個月的下旬就能開張,一下子又延期了,這裡面必定是有問題。」
「嗯,或許有他們的考量吧!」
「隨便他們幾時開張,反正我已經悄悄給了三個娃兒紅包,算是變相貼補下姑姑和姑父吧,五兩銀子也不多,希望能對他們眼下的困境,有所幫助。」
……
長坪村。
楊若晴和駱風棠回來後,把從縣城酒樓帶回來的好吃的東西,分別給娘家和孫家送了一些過去,餘下的都是兩個孩子喜歡吃的。
另外,楊若晴還給駱鐵匠和王翠蓮各自帶了適合他們的東西,一家人其樂融融。
儘管楊若晴前世沒有過這方面的經歷,沒有丈夫沒有家庭沒有公婆這些關係,但是這輩子她還是將這些關係處理得井井有條,家人和諧。
她總結出的一個經驗就是,性格的豁達很重要,但是,金錢,是必不可少的決勝條件。
努力的意義,不是為了累積多少數額的金錢,而是為了將攢來的金錢,化為家人的生活物資,用來豐富和提升一家人的生活品質,如此之下,賺錢才有意義,家庭關係,親戚關係,才能和諧。
楊若晴會繼續努力,絕對不坐吃山空,因為家裡,又開始添新一輩的人了。
……
在楊若晴夫妻回村後的幾天後,一年一次的清明節到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每年到了清明節這兩天,說來也有趣,明明之前一直都是大晴天,但到了這附近卻一反常態。
陰雨綿綿,光線晦暗,風裹著雨絲吹在路上行人的身上,一種莫名的愁思瀰漫在天地之間。
但不管天氣如何,都不能阻止大家在清明節的當天,偕老帶幼進山去墳地前祭奠先祖,告慰亡靈。
「下著雨哩,大伯和倆孩子就都別去了,我和棠伢子去一趟代表下也可啊!」
早上的飯桌上,楊若晴有意想勸駱鐵匠和兩個孩子留家裡。
結果話音剛落,就遭到了一老倆小的堅決反對。
駱鐵匠反對的理由是,他身體近來保養的還不錯,沒有咳嗽,也沒有哮喘,去爬山只要爬慢一點,問題不大。
再者,上回年前進山燒香祭祖,因為他身體狀況,已經缺席了一次。
這回清明節,他身體還行,就想要親力親為。
「晴兒,隨你大伯去吧,他說他親自過去,興許祖宗看到了他的誠意,會格外保佑他的身體呢!」王翠蓮在旁邊幫忙說話。
楊若晴看了眼駱風棠,駱風棠暗暗點頭。
楊若晴只好妥協,「行吧,那到時候大伯得穿蓑衣,戴斗笠,儘量不要淋雨。」
駱鐵匠高興的連連點頭,一個勁兒的保證他會的。
團團和圓圓悄悄交換了個眼神,團團放下筷子,仰起頭理直氣壯的說:「我和弟弟也要去磕頭,祖宗保佑我們健健康康。」
圓圓幫腔:「娘不要我們去,就是跟祖宗對著幹,祖宗託夢嚇你,略略略……」
楊若晴的手已經伸出來,作勢要掐圓圓正在做的胖乎乎的小鬼臉。
臭小子,抬祖宗出來壓我是吧?我搞不定祖宗,我還搞不定你了?
圓圓趕緊躲到王翠蓮身後,王翠蓮呵呵笑著,將圓圓護在身後。
她假裝嗔怒:「不能那麼說話,你娘也是個孝順人,祖宗只會保佑,不會嚇唬的……」
吃過早飯,一家人全副武裝,因為平安跟船去了揚州押送東西,所以楊若晴帶上了興旺,以及駱風棠手下的另外兩個侍衛。
帶上他們,一來可以幫著馱孩子,二來,進山有個照應,天氣回暖,山里各種野獸都出來活動了,正是活躍期呢!
「娘,我要和小三子舅舅他們一塊兒去山裡。」團團被興旺牽著,邊走邊回頭跟楊若晴這抗議。
「為啥?」
「熱鬧啊,小三子舅舅說了,他們要扛旗,有好多好看的小旗。」
這樣啊?
楊若晴笑了笑,看了眼駱風棠。
只見駱風棠從身後拿出兩根棕色的小旗,旗上面繡了麒麟的圖案,非常的霸氣。
「咱也有,咱的小旗比他們的還要好看吶。」
「哇,我們也有小旗咯!」
兩個孩子高興極了,各自舉著一根小旗,跑在最前面,仿佛他們就是今天最靚的仔。
當團團和圓圓舉著小旗從小二房,還有三房門口經過,可把小三子,還有其他的小孩子們給羨慕壞了。
「我們也要扛旗,要扛團團圓圓那樣的旗子!」
他們紛紛跑去找各自的爹娘撒嬌,因為他們扛旗這件事,是在清明節之前,小孩子們之間互相吹牛比的。
並沒有真正經過各家大人,族人的同意。
事實上,這也沒法同意啊,因為他們想要扛的旗,是村子裡每個姓氏內部做清明的專用家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