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六 善惡之辯2
洛德爾說著自己的事情,幫助周培仁排解「朋友」的煩惱。他繼續說,周培仁繼續聽。
洛德爾神父說:「您看,我的理想,我的現實,這之間也有很多差距。我現在習慣的日常生活,真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當四下無人的時候,我也會問自己,質疑自己的選擇。
「我當然不是聖人,在斯維爾德這種地方肯定不像是聖帝城舒服,賺的錢用來給孩子們買零食,婦人們買毛線,它就是不如花天酒地讓我快樂。墮落當然會讓人輕鬆,享受。
「可是呢,人是不能成為欲望的奴隸的。輕鬆快樂的事情讓人沉湎,但無法長久。快意恩仇的事情爽快,但後患無窮。所以我們總會做出讓我們,不那麼輕鬆,不那麼爽快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會出現後悔和反對的情緒。就仿佛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中,既有天使,也有惡魔。有勤勉的天使,就會有怠惰的惡魔。有善良的天使,就會有惡意的惡魔。
「所以呢,弟弟大人,您的朋友是在為內心中邪惡的那個聲音感到困擾。這再正常不過,人類就是在不斷選擇中與現實交互。有良善的選擇,也會有邪惡的選擇。而那個選項一直存在,永遠存在。」
周培仁沉默了許久,小心翼翼地問:「您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那種自私邪惡的聲音,都會有一個邪惡的深淵,要把人拉進去。」
洛德爾不知道周培仁說的東西很具體,還以為他在作比喻,所以給出了肯定的答覆:「當然,弟弟大人。您的『朋友』,遇到了和大家一樣的問題。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這種質疑自己的時刻。會有邪惡自私的聲音,懷疑我們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會有惡魔的低語,引導我們墮落沉湎。但,重要的不是這種聲音是否存在,重要的是您的『朋友』,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論跡不論心,重要的是已經做出的選擇,不是內心的這些雜音嗎?
周培仁當然能感受到,自己現在所處的情況,和洛德爾描述的有些不同。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還是錯的那個。
甚至於,他更相信自己是違反了道德,因為自私,才做出了現在的選擇。內心裡那個「邪惡」的聲音,有可能在提醒他做「正確」的事情。
於是他又問:「神父先生,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我們做出的選擇是正確還是錯誤呢?如果兩個選擇,從一時之間沒有辦法分辨善惡,兩者都代表某種正義,要怎麼甄別他們呢?」
洛德爾神父搖了搖頭:「我沒辦法幫助您的『朋友』分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我是個不怎麼相信經典的神父,經典里,諸位神教的哲人聖賢,教導了很多分辨善惡的道理。但我呢,不相信它適合每一個人,每一個時代,每一件具體發生的事情。」
為此,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強壯的孩子,搶走了一個瘦弱孩子的糖果。那這其中,誰是善?誰是惡?」
「強壯的孩子是惡。」
洛德爾點頭,繼續說:「這是每個人直觀的感覺,我們本能地認為他是壞人。但如果此時此刻又告訴我們,強壯的孩子是被欺壓的流民,瘦弱的孩子則出身貴族。流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朝不保夕,只能吃貴族的殘羹剩飯求生。而貴族錦衣玉食,一枚糖果,對他們的價值完全不同。那麼此時,善惡會發生變化嗎?
「好像.....不太一樣了。」
洛德爾又接著說:「在這裡的人天然會認為貴族是惡,我們改變了看法,認為瘦弱的孩子是惡。可這時又有一個新的聲音,告訴我們瘦弱的孩子,出生在一個善良的貴族家族,這個家族與人為善,並不是那種魚肉鄉里的壞人,那麼誰又是善,誰又是惡呢?」
周培仁愣住,剛剛才對強壯孩子萌生起的同情,又回落了下去,仿佛他的心情在被洛德爾的舉例操控。
洛德爾說:「好,您似乎有了答案,那我們來給事態進行最後一次補充,再打一個補丁。
「善良的貴族家族,原本也是平民,他們的先祖靠著給更大的貴族效力,才得到了貴族的身份。更大的貴族是邪惡的象徵,橫徵暴斂,殺戮成性,搶走了窮人的土地,掠奪了他們的家產,逼得他們不得不成為流民。
「現在流民的孩子,看不到大貴族的身影,見不到那些大貴族的孩子,他只能看到這個小貴族,看到這位瘦弱的貴族小孩。他搶了他的糖果,他欺辱毆打了他的身體,他是善還是惡?」
周培仁搖頭,誠實地回答說:「我不知道了。」
洛德爾便說:「我也不知道。我們定義善惡,有時候看的是行為。比如搶東西,打人,這是惡。有時候看的是身份,比如貴族是惡,窮人是善。還有時候,我們會根據喜好、慣性甚至是心情來判斷善惡。
「都不對,善惡不是我們內心決定的,不是身份和孤立的行為決定的。善惡的判斷,應該在於行為的出發點,和造成的後果。
「主觀的善,客觀的惡,不代表善。主觀的惡,客觀的善,也不代表惡。此時的善,可能是未來的惡,此時的惡,也可能是未來的善。個人的行為,擴大到一個群體,善惡同樣會發生變化。」
周培仁有些迷惑了,問道:「那我們應該怎麼做?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壞事,我有些分不清了。」
「做讓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人收益的事情,讓這個世界在長期的時間尺度上有好的改變,讓窮人富足,讓富人收斂,讓違法者伏誅,讓踏實本分的人安心順意。」洛德爾答道,「我是信奉神明的人,向我祈禱懺悔的信徒也一樣。我在勸導他們的時候,總希望為他們假設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這個存在會根據他們的善惡進行評判。但您不一樣,您的朋友也不一樣。你們做的一切事情,都會真真切切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我們的時代。希望,您能為了更大的良善而努力。」
周培仁點了點頭,雖然還沒有完全釋然,但能感覺心裡舒服了許多。
洛德爾神父說:「您看,我的理想,我的現實,這之間也有很多差距。我現在習慣的日常生活,真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當四下無人的時候,我也會問自己,質疑自己的選擇。
「我當然不是聖人,在斯維爾德這種地方肯定不像是聖帝城舒服,賺的錢用來給孩子們買零食,婦人們買毛線,它就是不如花天酒地讓我快樂。墮落當然會讓人輕鬆,享受。
「可是呢,人是不能成為欲望的奴隸的。輕鬆快樂的事情讓人沉湎,但無法長久。快意恩仇的事情爽快,但後患無窮。所以我們總會做出讓我們,不那麼輕鬆,不那麼爽快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會出現後悔和反對的情緒。就仿佛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中,既有天使,也有惡魔。有勤勉的天使,就會有怠惰的惡魔。有善良的天使,就會有惡意的惡魔。
「所以呢,弟弟大人,您的朋友是在為內心中邪惡的那個聲音感到困擾。這再正常不過,人類就是在不斷選擇中與現實交互。有良善的選擇,也會有邪惡的選擇。而那個選項一直存在,永遠存在。」
周培仁沉默了許久,小心翼翼地問:「您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那種自私邪惡的聲音,都會有一個邪惡的深淵,要把人拉進去。」
洛德爾不知道周培仁說的東西很具體,還以為他在作比喻,所以給出了肯定的答覆:「當然,弟弟大人。您的『朋友』,遇到了和大家一樣的問題。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這種質疑自己的時刻。會有邪惡自私的聲音,懷疑我們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會有惡魔的低語,引導我們墮落沉湎。但,重要的不是這種聲音是否存在,重要的是您的『朋友』,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論跡不論心,重要的是已經做出的選擇,不是內心的這些雜音嗎?
周培仁當然能感受到,自己現在所處的情況,和洛德爾描述的有些不同。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還是錯的那個。
甚至於,他更相信自己是違反了道德,因為自私,才做出了現在的選擇。內心裡那個「邪惡」的聲音,有可能在提醒他做「正確」的事情。
於是他又問:「神父先生,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我們做出的選擇是正確還是錯誤呢?如果兩個選擇,從一時之間沒有辦法分辨善惡,兩者都代表某種正義,要怎麼甄別他們呢?」
洛德爾神父搖了搖頭:「我沒辦法幫助您的『朋友』分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我是個不怎麼相信經典的神父,經典里,諸位神教的哲人聖賢,教導了很多分辨善惡的道理。但我呢,不相信它適合每一個人,每一個時代,每一件具體發生的事情。」
為此,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強壯的孩子,搶走了一個瘦弱孩子的糖果。那這其中,誰是善?誰是惡?」
「強壯的孩子是惡。」
洛德爾點頭,繼續說:「這是每個人直觀的感覺,我們本能地認為他是壞人。但如果此時此刻又告訴我們,強壯的孩子是被欺壓的流民,瘦弱的孩子則出身貴族。流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朝不保夕,只能吃貴族的殘羹剩飯求生。而貴族錦衣玉食,一枚糖果,對他們的價值完全不同。那麼此時,善惡會發生變化嗎?
「好像.....不太一樣了。」
洛德爾又接著說:「在這裡的人天然會認為貴族是惡,我們改變了看法,認為瘦弱的孩子是惡。可這時又有一個新的聲音,告訴我們瘦弱的孩子,出生在一個善良的貴族家族,這個家族與人為善,並不是那種魚肉鄉里的壞人,那麼誰又是善,誰又是惡呢?」
周培仁愣住,剛剛才對強壯孩子萌生起的同情,又回落了下去,仿佛他的心情在被洛德爾的舉例操控。
洛德爾說:「好,您似乎有了答案,那我們來給事態進行最後一次補充,再打一個補丁。
「善良的貴族家族,原本也是平民,他們的先祖靠著給更大的貴族效力,才得到了貴族的身份。更大的貴族是邪惡的象徵,橫徵暴斂,殺戮成性,搶走了窮人的土地,掠奪了他們的家產,逼得他們不得不成為流民。
「現在流民的孩子,看不到大貴族的身影,見不到那些大貴族的孩子,他只能看到這個小貴族,看到這位瘦弱的貴族小孩。他搶了他的糖果,他欺辱毆打了他的身體,他是善還是惡?」
周培仁搖頭,誠實地回答說:「我不知道了。」
洛德爾便說:「我也不知道。我們定義善惡,有時候看的是行為。比如搶東西,打人,這是惡。有時候看的是身份,比如貴族是惡,窮人是善。還有時候,我們會根據喜好、慣性甚至是心情來判斷善惡。
「都不對,善惡不是我們內心決定的,不是身份和孤立的行為決定的。善惡的判斷,應該在於行為的出發點,和造成的後果。
「主觀的善,客觀的惡,不代表善。主觀的惡,客觀的善,也不代表惡。此時的善,可能是未來的惡,此時的惡,也可能是未來的善。個人的行為,擴大到一個群體,善惡同樣會發生變化。」
周培仁有些迷惑了,問道:「那我們應該怎麼做?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壞事,我有些分不清了。」
「做讓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人收益的事情,讓這個世界在長期的時間尺度上有好的改變,讓窮人富足,讓富人收斂,讓違法者伏誅,讓踏實本分的人安心順意。」洛德爾答道,「我是信奉神明的人,向我祈禱懺悔的信徒也一樣。我在勸導他們的時候,總希望為他們假設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這個存在會根據他們的善惡進行評判。但您不一樣,您的朋友也不一樣。你們做的一切事情,都會真真切切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我們的時代。希望,您能為了更大的良善而努力。」
周培仁點了點頭,雖然還沒有完全釋然,但能感覺心裡舒服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