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禍起長安
大唐貞觀年間,真經東傳,三藏法師玄奘功成歸國,於長安城中大雁塔下開壇講經,佛法之光如漣漪,潤澤眾生。
一日清晨,城外終南山方向轟然巨響,地動山搖,塵煙蔽日。百姓起初只當是尋常山崩,未幾,卻見萬千飛鳥蔽空而來,走獸奔突,齊聚長安街巷。狐兔奔竄,獐鹿哀鳴,蛇蟲蜿蜒,牛馬驚惶,一時間,市井譁然,恐懼如陰霾籠罩。
唐僧正在禪房誦經,聞此動靜,心中一顫,疾步而出。見眾生受苦之相,慈悲頓生,不顧太宗皇帝勸阻,直入獸群,眾獸見唐僧前來,竟似有靈,紛紛伏地,眼中悲戚。
原是大唐開元盛世,國泰民安,然天地造化常隱玄機。終南山麓,向為仙山靈秀之地,卻突生異變。
一日,驕陽當空,忽地濃雲匯聚,滾滾而來,須臾間遮蔽天日,昏黑如夜。俄而,地動山搖,飛沙走石,山林呼嘯,百獸奔逃。只見一隻身形如山嶽般巨大的猩猩,周身赤毛如焰,雙瞳仿若幽淵,自山谷深處踏出,所經之處,巨石崩裂,巨木傾頹,果真是日月無光,天地震顫。
這猩獸不僅力大無窮,更身懷奇詭法力。山下獵戶中有膽大者,引弓搭箭,火箭齊發,欲以火攻退之,孰料火焰近身,那猩猩竟吸納火力,周身光芒更盛,毛髮烈烈,恰似浴火魔神,嘶吼間聲浪滾滾,震得眾人耳鼓生疼,踉蹌倒地。
又值春日,山澗溪水潺潺漲溢,化作洪流奔涌而下。猩獸遇水,身軀扭動,剎那間水汽氤氳,鱗甲浮現,竟化身為一條墨黑蛟龍,在波濤中翻騰戲耍,水浪沖霄,將沿岸茅屋,田地盡數沖毀,百姓哭嚎,流離失所。
一時間,天庭震動,玉帝夜觀測天象,欲尋破解之法,天兵天將精銳盡出,奔赴終南,可任憑刀槍劍戟齊施,雷劈電擊伺候,那猩獸只當是瘙癢拂塵,毫髮無損,反倒愈加狂暴,舉手投足間,山岩崩塌,威脅著山腳下的萬千生靈。
唐僧聞此,心中悲憫頓生,他整肅僧衣,雙手合十,於佛堂內虔誠誦念經文,祈願佛光庇佑眾生,消弭災厄。梵音裊裊,似穿越塵世,直抵三界。誦經畢,唐僧徑直前往馬棚,踏上千里馬,太宗皇帝見是大唐聖僧親至,欲行禮,卻被唐僧抬手止住,道:「唐王陛下不必多禮,如今終南山危急,我願赴險境,只為護國安民。」隨從將士們聞聽,眼中燃起鬥志,齊聲應諾。
於是,一行人馬配齊乾糧,武器,向著終南山進發。路途之上,黃沙漫天,烈日高懸,戈壁荒灘一望無際,酷熱難耐。但唐僧心中有佛,信念堅定,步伐未有絲毫遲疑。隨行將士雖疲憊不堪,見聖僧如此堅毅,亦受鼓舞,相互扶持前行。
行至山腳下,狂風呼嘯,沙石擊打在身上,疼痛刺骨。將士們心生怯意,悄聲嘀咕道:「這一上山,怕真是凶多吉少,咱們能活著回來嗎?」
唐僧耳聰,聽聞此言,轉身微笑道:「諸位莫怕,生死輪迴,乃早有定數。我等心懷善念,為眾生而行,佛必護佑。」言罷,繼續前行,那背影在風沙中愈發顯得莊嚴肅穆。
越往山上走,妖異跡象愈發明顯。夜宿荒野時,磷火閃爍,鬼哭狼嚎聲此起彼伏,眾人哪敢耽擱,急急忙忙行至一處山谷,這裡迷霧瀰漫,四周靜謐得可怕。突然,一條巨蟒自濃霧中鑽出,水桶粗細的身軀在地上蜿蜒爬行,吐著信子,目露凶光,將士們驚恐萬分,紛紛拔刀相向。
殘陽如血,灑在這片荒蠻山林。將士們列陣而立,甲冑破碎,血跡斑斑,每個人的眼中都透著驚惶。陣前,一條水缸粗細的巨蟒高高昂起頭顱,冰冷的豎瞳掃過眾人,鱗片在餘暉下閃爍著幽光,分叉的信子吞吐間,似在嘲弄著這些闖入它領地的螻蟻。
「保護聖僧,殺!」為首的將士嘶吼出聲,聲嘶力竭卻毫無懼意,士兵們吶喊著衝鋒,長槍短劍刺向巨蟒。可那巨蟒皮糙肉厚,刀劍砍剁上去,僅迸出幾點火花,反惹得它狂性大發。它粗壯的身軀橫掃而過,數名將士如斷線風箏般飛起,慘叫未絕,便被其血盆大口瞬間吞沒,慘狀令人目不忍視。
唐僧一襲袈裟,置身軍中,雙手合十,默念經文,試圖以佛力鎮住這孽畜。然而,此時的他雖然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徹悟,但法力仍然十分低微,周身泛起的那層柔和金光在巨蟒的凶威下顯得如此單薄。他額頭汗珠滾落,眼神焦急,手中禪杖揮出,卻如同蚍蜉撼樹,傷不了巨蟒分毫。
巨蟒似被唐僧的反抗激怒,捨棄眾將士,蜿蜒而來,龐大的身軀壓得大地顫抖。它張開巨口,腥風撲面,眼看就要將唐僧囫圇吞下。千鈞一髮之際,為首將士飛身撲至,將手中長刀狠狠刺入巨蟒左眼,巨蟒痛嘯,扭頭甩動,為首將士緊抓刀把,被帶得飛起,生死未卜。
殘陽似火,燃盡天際最後一抹餘暉,餘暉灑落在疲憊不堪的將士身上,映照著破碎的染血戰甲。山林仿若阿鼻地獄,風聲鶴唳間,一條如山嶽般巍峨的巨蟒,正肆意屠戮著將士們。它周身鱗片堅如玄鐵,每一次扭動,都帶起一陣腥風血雨,又將數名將士捲入腹中,慘叫戛然而止,唯余無盡悲涼。
唐僧站於混亂的陣中,一襲素淨袈裟在風中獵獵作響。他面容慈悲,眼中卻滿是焦急與無力。手中禪杖緊握,頻頻揮動,欲以微薄之力抗衡這洪荒巨獸,可那巨蟒豈是等閒之輩,唐僧每一次攻擊落下,不過如蚊蟲叮咬,徒惹其怒,巨蟒長尾橫掃,直逼唐僧而來,似要將這佛子先行吞噬。
正當危難之際,蒼穹之上,祥光乍現,如天河倒灌,驅散陰霾。觀音菩薩足踏金蓮,手持淨瓶,柳眉微蹙,俯瞰眾生苦難。她朱唇輕啟,道:「孽畜,休得放肆!」聲如洪鐘,震得山林簌簌作響,那巨蟒仿若被施定身咒,龐大身軀瞬間僵住,唯有蛇信依舊吞吐,發出嘶嘶恫嚇。
觀音菩薩蓮步輕移,落於唐僧身前,目光柔和似水,凝視這位肩負重任的高僧:「玄奘,你心懷蒼生,欲救國救民,然塵世磨難重重,今特賜你《金剛經訣》,望能助你降妖除魔,護佑眾生。」言罷,手指輕點唐僧眉心,一道璀璨金光沒入,剎那間,唐僧只覺醍醐灌頂,經文要義如湧泉般匯入心間。往昔晦澀難懂之處,此刻豁然開朗,似有萬鈞之力蟄伏體內,只待一朝覺醒。
巨蟒見觀音現身,雖懼意橫生,卻野性難馴,仍妄圖掙扎。它蓄力暴起,直撲二人,大有同歸於盡之勢。
唐僧此刻卻心靜如水,口誦《金剛經訣》,字字如雷,金芒自體內噴薄而出,化作梵文鎖鏈,將巨蟒層層纏繞。巨蟒驚恐掙扎,卻動彈不得,在佛光淨化之下,眼中凶光漸逝,龐大身軀緩緩軟癱。
觀音菩薩見狀,微微頷首:「玄奘,此乃你修行之契機,往後之路,當以慈悲為懷,以佛法為刃,斬斷塵世諸般業障。莫忘東土眾生,翹首盼你降妖歸來。」言畢,駕雲而去,餘暉灑在菩薩身後,仿若留下一道通天徹地的希望之路。
唐僧稽首遙拜,轉身望向倖存將士,目光堅定:「眾將士,今日蒙菩薩庇佑,你我性命得存。此去終南山,雖千難萬險,然吾必不負所托,降伏此妖,超度無辜亡魂,佑我大唐!」眾將士深受鼓舞,士氣大振,齊聲高呼,在唐僧帶領下,這支歷經磨難的隊伍,再次踏上征途,身影漸遠。
唐僧幾人沿著蜿蜒山路,行至一座巍峨山麓之下。此地怪石嶙峋,荒草叢生,四周靜謐得有些詭異。忽然,一陣強烈的腥風撲面而來,風中裹挾著一股令人膽寒的威壓。眾人警覺,忙抬眼望去,只見前方不遠處,一隻龐然大物正從山林陰影中緩緩踏出。
那竟是一頭全身黑毛如鋼針,體型如山嶽般巨大的猩猩,它銅鈴大的雙眼閃爍著嗜血光芒,血盆大口微微張開,露出森然獠牙,僅僅是輕輕一吼,聲浪便如滾滾雷鳴,震得眾人耳中嗡鳴,周遭樹木簌簌顫抖,落葉紛飛。
唐僧將禪杖掣在手中,一蹦老高,大喝道:「呔!你是何方妖怪,膽敢在此興風作浪。」說罷,禪杖裹挾著萬鈞之力,朝著猩猩的腦袋砸下。
那猩猩卻不慌不忙,抬起一隻蒲扇大的手掌,猛地一揮,竟硬生生擋下了這凌厲一擊,二者碰撞之處,火花四濺,氣浪翻湧。
眾將士在一旁看得真切,心下有些怯意,卻又顧及面子,嘟囔著:「哎呀,這猩猩好生厲害,聖僧你可要小心,莫讓它傷了你。」眾將士手中的兵器也不自覺握緊,雙腿卻似釘在地上一般,微微發顫。
唐僧只斗將幾個回合,便面色蒼白,卻強自鎮定,雙手合十,口中默念經文。在這等兇險時刻,佛法是他唯一能施展的力量,期望能以慈悲之心感化這暴戾妖怪,只是經文聲在猩猩的咆哮下顯得如此微弱。
千鈞一髮之際,一道黑影疾閃而出。此人玄衣勁裝,身姿矯健,面容隱在黑巾之後,唯有雙眸透著冷峻光芒。見猩猩來勢洶洶,她毫不猶豫,抄起腰間熠熠生輝的金色如意環。這如意環乃稀世珍寶,環身雕琢著繁複符文,流轉著神秘華光,相傳為上古金仙所遺,能御萬邪,破千障。
黑影身形一閃,瞬間搶至唐僧身旁,如蒼松挺立,護其周全,雙眼死死盯著那近在咫尺的猩猩,額頭豆大的汗珠滾落,卻無暇擦拭,須臾不敢懈怠。眨眼間,她暗掐口訣,手勢繁複變幻,那金色如意環感應而動,光芒大盛,瞬間在空中延展,交織,形成一層密如蜂巢的屏障,光芒璀璨刺目,恰似金色的光幕,橫亘在中間。
猩猩卻毫無懼意,怒吼一聲,聲震山谷,掄起砂鍋大的拳頭,裹挾著千鈞之力,狠狠砸向屏障。只聽一聲轟然巨響,仿若天崩地裂,那看似堅不可摧的蜂窩屏障竟瞬間四分五裂。金色碎片如脫韁之箭,四下亂飛,光芒黯淡,恰似星隕。
黑影見狀,心急如焚,不容多想,她分出一手,聚力於掌心,掌心瞬間白氣蒸騰。卯足勁,朝著唐僧後背猛推一掌。唐僧只覺一股雄渾之力襲來,身不由己,騰空而起,如飄墜的秋葉,飛出數里之遙,穩穩落於一處山坳,暫離險境。
再瞧黑影這邊,屏障既破,猩猩的攻勢卻未停歇,狂風暴雨般的拳腳接踵而至。黑影避無可避,只能咬牙硬抗。她雙手高高舉起,死死撐住猩猩揮下的臂膀,雙腿卻如陷入泥沼,節節後退,腳下土石飛濺。轉瞬之間,兩腿已被那巨力壓得埋進深深的溝壑,土石埋至膝蓋。每一寸肌肉都緊繃欲裂,血管根根暴起,似要撐破皮膚,一口鮮血奪口而出,染紅了身前土地,唐僧於山坳處目睹此景,雙手合十,眼中含淚,喃喃誦經。
此時,猩猩魔氣大盛,周身散發著詭異的紫黑色光芒,雙眸仿若九幽地獄的業火,灼灼燃燒。每一次咆哮,都震得林木簌簌發抖,樹葉紛揚如雨,附近的山巒似乎都在這股威壓之下顫慄。它所經之處,花草枯萎,生靈蟄伏,一股濃烈的腐臭氣息瀰漫開來,令飛禽走獸皆不敢靠近。
這猩猩的異動,仿若暗夜中的驚雷,迅速傳遍周遭。獵魔人們聞訊而動,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身份各異,卻因相同的使命集結。有的是家族世代傳承的獵魔子弟,背負著先輩榮耀與期望,有的是曾深受妖魔侵害,絕境逢生後矢志復仇之人,還有的是天賦異稟,受高人點撥踏上獵魔之路的奇人。此刻,他們身著玄色勁裝,手持利刃,符文在刀刃上閃爍微光,腳步匆匆踏入這片不祥之地。
一日清晨,城外終南山方向轟然巨響,地動山搖,塵煙蔽日。百姓起初只當是尋常山崩,未幾,卻見萬千飛鳥蔽空而來,走獸奔突,齊聚長安街巷。狐兔奔竄,獐鹿哀鳴,蛇蟲蜿蜒,牛馬驚惶,一時間,市井譁然,恐懼如陰霾籠罩。
唐僧正在禪房誦經,聞此動靜,心中一顫,疾步而出。見眾生受苦之相,慈悲頓生,不顧太宗皇帝勸阻,直入獸群,眾獸見唐僧前來,竟似有靈,紛紛伏地,眼中悲戚。
原是大唐開元盛世,國泰民安,然天地造化常隱玄機。終南山麓,向為仙山靈秀之地,卻突生異變。
一日,驕陽當空,忽地濃雲匯聚,滾滾而來,須臾間遮蔽天日,昏黑如夜。俄而,地動山搖,飛沙走石,山林呼嘯,百獸奔逃。只見一隻身形如山嶽般巨大的猩猩,周身赤毛如焰,雙瞳仿若幽淵,自山谷深處踏出,所經之處,巨石崩裂,巨木傾頹,果真是日月無光,天地震顫。
這猩獸不僅力大無窮,更身懷奇詭法力。山下獵戶中有膽大者,引弓搭箭,火箭齊發,欲以火攻退之,孰料火焰近身,那猩猩竟吸納火力,周身光芒更盛,毛髮烈烈,恰似浴火魔神,嘶吼間聲浪滾滾,震得眾人耳鼓生疼,踉蹌倒地。
又值春日,山澗溪水潺潺漲溢,化作洪流奔涌而下。猩獸遇水,身軀扭動,剎那間水汽氤氳,鱗甲浮現,竟化身為一條墨黑蛟龍,在波濤中翻騰戲耍,水浪沖霄,將沿岸茅屋,田地盡數沖毀,百姓哭嚎,流離失所。
一時間,天庭震動,玉帝夜觀測天象,欲尋破解之法,天兵天將精銳盡出,奔赴終南,可任憑刀槍劍戟齊施,雷劈電擊伺候,那猩獸只當是瘙癢拂塵,毫髮無損,反倒愈加狂暴,舉手投足間,山岩崩塌,威脅著山腳下的萬千生靈。
唐僧聞此,心中悲憫頓生,他整肅僧衣,雙手合十,於佛堂內虔誠誦念經文,祈願佛光庇佑眾生,消弭災厄。梵音裊裊,似穿越塵世,直抵三界。誦經畢,唐僧徑直前往馬棚,踏上千里馬,太宗皇帝見是大唐聖僧親至,欲行禮,卻被唐僧抬手止住,道:「唐王陛下不必多禮,如今終南山危急,我願赴險境,只為護國安民。」隨從將士們聞聽,眼中燃起鬥志,齊聲應諾。
於是,一行人馬配齊乾糧,武器,向著終南山進發。路途之上,黃沙漫天,烈日高懸,戈壁荒灘一望無際,酷熱難耐。但唐僧心中有佛,信念堅定,步伐未有絲毫遲疑。隨行將士雖疲憊不堪,見聖僧如此堅毅,亦受鼓舞,相互扶持前行。
行至山腳下,狂風呼嘯,沙石擊打在身上,疼痛刺骨。將士們心生怯意,悄聲嘀咕道:「這一上山,怕真是凶多吉少,咱們能活著回來嗎?」
唐僧耳聰,聽聞此言,轉身微笑道:「諸位莫怕,生死輪迴,乃早有定數。我等心懷善念,為眾生而行,佛必護佑。」言罷,繼續前行,那背影在風沙中愈發顯得莊嚴肅穆。
越往山上走,妖異跡象愈發明顯。夜宿荒野時,磷火閃爍,鬼哭狼嚎聲此起彼伏,眾人哪敢耽擱,急急忙忙行至一處山谷,這裡迷霧瀰漫,四周靜謐得可怕。突然,一條巨蟒自濃霧中鑽出,水桶粗細的身軀在地上蜿蜒爬行,吐著信子,目露凶光,將士們驚恐萬分,紛紛拔刀相向。
殘陽如血,灑在這片荒蠻山林。將士們列陣而立,甲冑破碎,血跡斑斑,每個人的眼中都透著驚惶。陣前,一條水缸粗細的巨蟒高高昂起頭顱,冰冷的豎瞳掃過眾人,鱗片在餘暉下閃爍著幽光,分叉的信子吞吐間,似在嘲弄著這些闖入它領地的螻蟻。
「保護聖僧,殺!」為首的將士嘶吼出聲,聲嘶力竭卻毫無懼意,士兵們吶喊著衝鋒,長槍短劍刺向巨蟒。可那巨蟒皮糙肉厚,刀劍砍剁上去,僅迸出幾點火花,反惹得它狂性大發。它粗壯的身軀橫掃而過,數名將士如斷線風箏般飛起,慘叫未絕,便被其血盆大口瞬間吞沒,慘狀令人目不忍視。
唐僧一襲袈裟,置身軍中,雙手合十,默念經文,試圖以佛力鎮住這孽畜。然而,此時的他雖然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徹悟,但法力仍然十分低微,周身泛起的那層柔和金光在巨蟒的凶威下顯得如此單薄。他額頭汗珠滾落,眼神焦急,手中禪杖揮出,卻如同蚍蜉撼樹,傷不了巨蟒分毫。
巨蟒似被唐僧的反抗激怒,捨棄眾將士,蜿蜒而來,龐大的身軀壓得大地顫抖。它張開巨口,腥風撲面,眼看就要將唐僧囫圇吞下。千鈞一髮之際,為首將士飛身撲至,將手中長刀狠狠刺入巨蟒左眼,巨蟒痛嘯,扭頭甩動,為首將士緊抓刀把,被帶得飛起,生死未卜。
殘陽似火,燃盡天際最後一抹餘暉,餘暉灑落在疲憊不堪的將士身上,映照著破碎的染血戰甲。山林仿若阿鼻地獄,風聲鶴唳間,一條如山嶽般巍峨的巨蟒,正肆意屠戮著將士們。它周身鱗片堅如玄鐵,每一次扭動,都帶起一陣腥風血雨,又將數名將士捲入腹中,慘叫戛然而止,唯余無盡悲涼。
唐僧站於混亂的陣中,一襲素淨袈裟在風中獵獵作響。他面容慈悲,眼中卻滿是焦急與無力。手中禪杖緊握,頻頻揮動,欲以微薄之力抗衡這洪荒巨獸,可那巨蟒豈是等閒之輩,唐僧每一次攻擊落下,不過如蚊蟲叮咬,徒惹其怒,巨蟒長尾橫掃,直逼唐僧而來,似要將這佛子先行吞噬。
正當危難之際,蒼穹之上,祥光乍現,如天河倒灌,驅散陰霾。觀音菩薩足踏金蓮,手持淨瓶,柳眉微蹙,俯瞰眾生苦難。她朱唇輕啟,道:「孽畜,休得放肆!」聲如洪鐘,震得山林簌簌作響,那巨蟒仿若被施定身咒,龐大身軀瞬間僵住,唯有蛇信依舊吞吐,發出嘶嘶恫嚇。
觀音菩薩蓮步輕移,落於唐僧身前,目光柔和似水,凝視這位肩負重任的高僧:「玄奘,你心懷蒼生,欲救國救民,然塵世磨難重重,今特賜你《金剛經訣》,望能助你降妖除魔,護佑眾生。」言罷,手指輕點唐僧眉心,一道璀璨金光沒入,剎那間,唐僧只覺醍醐灌頂,經文要義如湧泉般匯入心間。往昔晦澀難懂之處,此刻豁然開朗,似有萬鈞之力蟄伏體內,只待一朝覺醒。
巨蟒見觀音現身,雖懼意橫生,卻野性難馴,仍妄圖掙扎。它蓄力暴起,直撲二人,大有同歸於盡之勢。
唐僧此刻卻心靜如水,口誦《金剛經訣》,字字如雷,金芒自體內噴薄而出,化作梵文鎖鏈,將巨蟒層層纏繞。巨蟒驚恐掙扎,卻動彈不得,在佛光淨化之下,眼中凶光漸逝,龐大身軀緩緩軟癱。
觀音菩薩見狀,微微頷首:「玄奘,此乃你修行之契機,往後之路,當以慈悲為懷,以佛法為刃,斬斷塵世諸般業障。莫忘東土眾生,翹首盼你降妖歸來。」言畢,駕雲而去,餘暉灑在菩薩身後,仿若留下一道通天徹地的希望之路。
唐僧稽首遙拜,轉身望向倖存將士,目光堅定:「眾將士,今日蒙菩薩庇佑,你我性命得存。此去終南山,雖千難萬險,然吾必不負所托,降伏此妖,超度無辜亡魂,佑我大唐!」眾將士深受鼓舞,士氣大振,齊聲高呼,在唐僧帶領下,這支歷經磨難的隊伍,再次踏上征途,身影漸遠。
唐僧幾人沿著蜿蜒山路,行至一座巍峨山麓之下。此地怪石嶙峋,荒草叢生,四周靜謐得有些詭異。忽然,一陣強烈的腥風撲面而來,風中裹挾著一股令人膽寒的威壓。眾人警覺,忙抬眼望去,只見前方不遠處,一隻龐然大物正從山林陰影中緩緩踏出。
那竟是一頭全身黑毛如鋼針,體型如山嶽般巨大的猩猩,它銅鈴大的雙眼閃爍著嗜血光芒,血盆大口微微張開,露出森然獠牙,僅僅是輕輕一吼,聲浪便如滾滾雷鳴,震得眾人耳中嗡鳴,周遭樹木簌簌顫抖,落葉紛飛。
唐僧將禪杖掣在手中,一蹦老高,大喝道:「呔!你是何方妖怪,膽敢在此興風作浪。」說罷,禪杖裹挾著萬鈞之力,朝著猩猩的腦袋砸下。
那猩猩卻不慌不忙,抬起一隻蒲扇大的手掌,猛地一揮,竟硬生生擋下了這凌厲一擊,二者碰撞之處,火花四濺,氣浪翻湧。
眾將士在一旁看得真切,心下有些怯意,卻又顧及面子,嘟囔著:「哎呀,這猩猩好生厲害,聖僧你可要小心,莫讓它傷了你。」眾將士手中的兵器也不自覺握緊,雙腿卻似釘在地上一般,微微發顫。
唐僧只斗將幾個回合,便面色蒼白,卻強自鎮定,雙手合十,口中默念經文。在這等兇險時刻,佛法是他唯一能施展的力量,期望能以慈悲之心感化這暴戾妖怪,只是經文聲在猩猩的咆哮下顯得如此微弱。
千鈞一髮之際,一道黑影疾閃而出。此人玄衣勁裝,身姿矯健,面容隱在黑巾之後,唯有雙眸透著冷峻光芒。見猩猩來勢洶洶,她毫不猶豫,抄起腰間熠熠生輝的金色如意環。這如意環乃稀世珍寶,環身雕琢著繁複符文,流轉著神秘華光,相傳為上古金仙所遺,能御萬邪,破千障。
黑影身形一閃,瞬間搶至唐僧身旁,如蒼松挺立,護其周全,雙眼死死盯著那近在咫尺的猩猩,額頭豆大的汗珠滾落,卻無暇擦拭,須臾不敢懈怠。眨眼間,她暗掐口訣,手勢繁複變幻,那金色如意環感應而動,光芒大盛,瞬間在空中延展,交織,形成一層密如蜂巢的屏障,光芒璀璨刺目,恰似金色的光幕,橫亘在中間。
猩猩卻毫無懼意,怒吼一聲,聲震山谷,掄起砂鍋大的拳頭,裹挾著千鈞之力,狠狠砸向屏障。只聽一聲轟然巨響,仿若天崩地裂,那看似堅不可摧的蜂窩屏障竟瞬間四分五裂。金色碎片如脫韁之箭,四下亂飛,光芒黯淡,恰似星隕。
黑影見狀,心急如焚,不容多想,她分出一手,聚力於掌心,掌心瞬間白氣蒸騰。卯足勁,朝著唐僧後背猛推一掌。唐僧只覺一股雄渾之力襲來,身不由己,騰空而起,如飄墜的秋葉,飛出數里之遙,穩穩落於一處山坳,暫離險境。
再瞧黑影這邊,屏障既破,猩猩的攻勢卻未停歇,狂風暴雨般的拳腳接踵而至。黑影避無可避,只能咬牙硬抗。她雙手高高舉起,死死撐住猩猩揮下的臂膀,雙腿卻如陷入泥沼,節節後退,腳下土石飛濺。轉瞬之間,兩腿已被那巨力壓得埋進深深的溝壑,土石埋至膝蓋。每一寸肌肉都緊繃欲裂,血管根根暴起,似要撐破皮膚,一口鮮血奪口而出,染紅了身前土地,唐僧於山坳處目睹此景,雙手合十,眼中含淚,喃喃誦經。
此時,猩猩魔氣大盛,周身散發著詭異的紫黑色光芒,雙眸仿若九幽地獄的業火,灼灼燃燒。每一次咆哮,都震得林木簌簌發抖,樹葉紛揚如雨,附近的山巒似乎都在這股威壓之下顫慄。它所經之處,花草枯萎,生靈蟄伏,一股濃烈的腐臭氣息瀰漫開來,令飛禽走獸皆不敢靠近。
這猩猩的異動,仿若暗夜中的驚雷,迅速傳遍周遭。獵魔人們聞訊而動,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身份各異,卻因相同的使命集結。有的是家族世代傳承的獵魔子弟,背負著先輩榮耀與期望,有的是曾深受妖魔侵害,絕境逢生後矢志復仇之人,還有的是天賦異稟,受高人點撥踏上獵魔之路的奇人。此刻,他們身著玄色勁裝,手持利刃,符文在刀刃上閃爍微光,腳步匆匆踏入這片不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