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白馬銀槍,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時候

  把酒與蒼天對酌

  縱然一去不回此戰又如何

  誰見萬箭齊發星火漫天夜如晝

  刀光劍影交錯

  而我槍出如龍乾坤撼動一嘯破蒼穹

  長槍刺破雲霞放下一生牽掛

  望著寒月如牙孤身縱馬生死無話

  風卷殘騎裂甲血染萬里黃沙

  成敗笑談之間與青史留下

  每次聽七叔這首《踏山河》,就情不自禁的想起那個少年。白馬銀槍破雲霞,長坂坡上嘯蒼穹。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卻說趙雲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往來衝突,殺至天明,尋不見玄德,又失了玄德老小,雲自思曰:「主人將甘、糜二夫人與小主人阿斗,託付在我身上。今日軍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見主人?不如去決一死戰,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回顧左右,只有三四十騎相隨。雲拍馬在亂軍中尋覓,二縣百姓號哭之聲震天動地,中箭著槍、拋男棄女而走者,不計其數。趙雲正走之間,見一人臥在草中,視之,乃簡雍也。雲急問曰:「曾見兩位主母否?」雍曰:「二主母棄了車仗,抱阿斗而走。我飛馬趕去,轉過山坡,被一將刺了一槍,跌下馬來,馬被奪了去。我爭鬥不得,故臥在此。」雲乃將從騎所騎之馬,借一匹與簡雍騎坐;又著二卒扶護簡雍先去報與主人:「我上天入地,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如尋不見,死在沙場上也!」

  說罷,拍馬望長坂坡而去。忽一人大叫:「趙將軍那裡去?」雲勒馬問曰:「你是何人?」答曰:「我乃劉使君帳下護送車仗的軍士,被箭射倒在此。」趙雲便問二夫人消息。軍士曰:「恰才見甘夫人披頭跣足,相隨一夥百姓婦女,投南而走。」雲見說,也不顧軍士,急縱馬望南趕去。只見一夥百姓,男女數百人,相攜而走。」雲大叫曰:「內中有甘夫人否?」夫人在後面望見趙雲,放聲大哭。雲下馬插槍而泣曰:「使主母失散,雲之罪也!糜夫人與小主人安在?」甘夫人曰:「我與糜夫人被逐,棄了車仗,雜於百姓內步行。又撞見一枝軍馬衝散。糜夫人與阿斗不知何往。我獨自逃生至此。」正言間,百姓發喊,又撞出一枝軍來。趙雲拔槍上馬看時,面前馬上綁著一人,乃糜竺也。背後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餘軍。乃曹仁部將淳于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功。趙雲大喝一聲,挺槍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得馬二匹。雲請甘夫人上馬,殺開條大路,直送至長坂城。只見張飛橫矛立馬於橋上,大叫:「子龍!你如何反我哥哥?」雲曰:「我尋不見主母與小主人,因此落後,何言反耶?」飛曰:「若非簡雍先來報信,我今見你,怎肯干休也!」雲曰:「主公在何處?」飛曰:「只在前面不遠。」雲謂糜竺曰:「糜子仲保甘夫人先行,待我仍往尋糜夫人與小主人去。」言罷,引數騎再回舊路。

  正走之間,見一將手提鐵槍,背著一口劍,引十數騎躍馬而來。趙雲更不打話,直取那將。交馬只一合,把那將一槍刺倒,從騎皆走。原來那將乃曹操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也。曹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劍自佩之,青釭劍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釭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當時夏侯恩自恃勇力,背著曹操,只顧引人搶奪擄掠。不想撞著趙雲,被他一槍刺死,奪了那口劍,看靶上有金嵌「青釭」二字,方知是寶劍也。雲插劍提槍,復殺入重圍,回顧手下從騎,已沒一人,只剩得孤身。雲並無半點退心,只顧往來尋覓,但逢百姓,便問糜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著孩兒,左腿上著了槍,行走不得,只在前面牆缺內坐地。」趙雲聽了,連忙追尋。只見一個人家,被火燒壞土牆,糜夫人抱著阿斗,坐於牆下枯井之傍啼哭。雲急下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將軍可護持此子,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雲曰:「夫人受難,雲之罪也。不必多言,請夫人上馬。雲自步行死戰,保夫人透出重圍。」糜夫人曰:「不可!將軍豈可無馬!此子全賴將軍保護。妾已重傷,死何足惜!望將軍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為累也。」雲曰:「喊聲將近,追兵已至,請夫人速速上馬。」糜夫人曰:「妾身委實難去。休得兩誤。」乃將阿斗遞與趙雲曰:「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趙雲三回五次請夫人上馬,夫人只不肯上馬。四邊喊聲又起。雲厲聲曰:「夫人不聽吾言,追軍若至,為之奈何?」糜夫人乃棄阿斗於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後人有詩讚之曰:「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掩訖,解開勒甲絛,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馬。早有一將,引一隊步軍至,乃曹洪部將晏明也,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倒,殺散眾軍,沖開一條路。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當先一員大將,旗號分明,大書「河間張郃」。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郃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躂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郃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後人有詩曰:「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開長坂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張郃見了,大驚而退。趙雲縱馬正走,背後忽有二將大叫:「趙雲休走!」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後面趕的是馬延、張顗,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趙雲力戰四將,曹軍一齊擁至。雲乃拔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趙雲得脫此難,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後人有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精彩,真是精彩,常山趙子龍長坂坡一戰封神。此時的老闆是個好老闆,員工是個好員工。老闆寧可摔未來接班的小老闆也不願折損大將,員工心甘情願為老闆殺入重圍,七進七出,置生死於度外。一對絕絕子啊,多麼令人感動的職場佳話。初入職場的你我,可能都會有一個夢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遇到一個好老闆,最好能幹到退休。然而往往事與願違,很有可能,你的職業生涯變成了頻繁更換工作,失業跳槽,跳槽失業,循環往復。初入職場的趙雲也差不多是這樣的。

  《三國演義》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馬回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瓚大喜,遂同歸寨,整頓兵甲。

  少年將軍,橫空出世。同時他也是一位職場新人,從袁紹集團實習出來,跳槽投奔公孫老闆,路上就救了未來老闆一命,你說巧不巧。公孫瓚初得趙雲,不知心腹,令其另領一軍在後,遣大將嚴綱為先鋒。瓚自領中軍,立馬橋上,傍豎大紅圈金線帥字旗於馬前。然而公孫老闆入職後的安排,估計令趙雲不大開心。你說這個土豪老闆不重用趙雲就算了,打仗還要搞「大紅圈金線帥旗」的宣傳招牌,土豪給誰看呢,真的秀。結果前軍大敗,中軍繡旗被砍倒。要不是後軍趙雲力挽狂瀾,估計撐不到劉關張前來救援了。這是劉備與趙雲的第一次見面。

  劉備看人的眼光那叫一個準,一眼就相中了趙雲。

  教與趙雲相見,玄德甚相敬愛,便有不舍之心。瓚即日班師,又表薦劉玄德為平原相。玄德與趙雲分別,執手垂淚,不忍相離。雲嘆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灑淚而別。

  劉備流下了幾滴「鱷魚的眼淚」,但真心想要帶趙雲走的心情卻是真實的。那麼為什麼劉備不趁機把趙雲帶走並一起到平原上任呢?

  首先,劉備自己現階段也是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打工仔,只不過比趙雲出來工作的時間久一點,經驗多一點,人脈廣一點。他並沒有什麼資源能提供給趙雲,如果直接拉他創業,這對於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會很難。

  其次,對於趙雲來說,也許在公孫瓚處要比跟劉備要好。畢竟公孫瓚這裡是大公司,而且一來就能帶隊伍。雖然目前對現任老闆有些想法,你好歹要嘗試堅持一下,不能一有不想乾的念頭就立馬走人。就有這樣一些老員工,前面很多年都默默無聞的,卻年復一年的堅持著,只要公司不趕我走,我就繼續干。有的堅持幾年後,有的堅持十幾二十年,終於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大爆發,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第三,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作者在原文也有提示。此時公孫老闆是劉備的大腿,靠他才能帶飛。「瓚即日班師,又表薦劉玄德為平原相。」言簡意賅,劉備怎敢挖牆腳,在大腿上插刀呢!萬一惹惱了公孫老闆,豈不因小失大。縱然他有這個念頭也得默默埋藏在心裡,徐徐圖之。慢慢來,等待時機成熟。

  時機說來就來,劉備與趙雲的第二次見面發生在《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且說玄德離北海來見公孫瓚,具說欲救徐州之事。瓚曰:「曹操與君無仇,何苦替人出力?」玄德曰:「備已許人,不敢失信。」瓚曰:「我借與君馬步軍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趙子龍一行。」瓚許之。玄德遂與關、張引本部三千人為前部,子龍引二千人隨後,往徐州來。

  一個「更」字足以說明一切,劉備醉翁之意不在這二千軍馬而是趙雲。劉備一生借兵借將借城,可以說把「借」的學問運用的爐火純青,開發到了極致。任務完成後,趙雲要回去,劉備再次流下了「鱷魚的眼淚」。陶謙勞軍已畢,趙雲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

  劉備與趙雲第三次見面發生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正行間,忽見周倉引數十人帶傷而來。關公引他見了玄德,問其何故受傷,倉曰:「某未至臥牛山之前,先有一將單騎而來,與裴元紹交鋒,只一合,刺死裴元紹,盡數招降人伴,占住山寨。倉到彼招誘人伴時,止有這幾個過來,余者俱懼怕,不敢擅離。倉不忿,與那將交戰,被他連勝數次,身中三槍。因此來報主公。」玄德曰:「此人怎生模樣?姓甚名誰?」倉曰:「極其雄壯,不知姓名。」於是關公縱馬當先,玄德在後,徑投臥牛山來。周倉在山下叫罵,只見那將全副披掛,持槍驟馬,引眾下山。玄德早揮鞭出馬大叫曰:「來者莫非子龍否?」那將見了玄德,滾鞍下馬,拜伏道旁。原來果然是趙子龍。玄德、關公俱下馬相見,問其何由至此。雲曰:「雲自別使君,不想公孫瓚不聽人言,以致兵敗自焚,袁紹屢次招雲,雲想紹亦非用人之人,因此未往。後欲至徐州投使君,又聞徐州失守,雲長已歸曹操,使君又在袁紹處。雲幾番欲來相投,只恐袁紹見怪。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前偶過此處,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奪吾馬,雲因殺之,藉此安身。近聞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實。今幸得遇使君!」玄德大喜,訴說從前之事。關公亦訴前事。玄德曰:「吾初見子龍,便有留戀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雲曰:「雲奔走四方,擇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隨,大稱平生。雖肝腦塗地,無恨矣。」當日就燒毀山寨,率領人眾,盡隨玄德前赴古城。張飛、糜竺、糜芳迎接入城,各相拜訴。二夫人具言云長之事,玄德感嘆不已。於是殺牛宰馬,先拜謝天地,然後遍勞諸軍。玄德見兄弟重聚,將佐無缺,又新得了趙雲,關公又得了關平、周倉二人,歡喜無限,連飲數日。後人有詩讚之曰:「當時手足似瓜分,信斷音稀杳不聞。今日君臣重聚義,正如龍虎會風雲。」

  從第十一回劉備和趙雲第二次見面至第二十八回第三次見面,趙雲在《三國演義》中沒有出現過。我們只能從趙雲的自述「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來推測,他這段的職業生涯應該處於最低谷,可能是默默無聞的,甚至是支離破碎的。也不知道社保斷繳了沒有,有沒有掛靠或者靈活就業。終於在第二十八回,龍從雲,虎從風,鳥飛伴鸞鳳,良將歸明主,一個好老闆找到一個好員工,一個好員工遇到一個好老闆。至此開始,趙雲力戰長坂坡、火燒博望坡、取桂陽、奪阿斗、入西川、戰漢中等等,為劉備成就帝王之業參加大大小小戰役無數次。劉備去世後,又跟隨諸葛亮南征北伐,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直至壽終正寢,為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千帆歷盡的模範員工謝幕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討魏國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維詐獻書」:卻說東吳遣使致書蜀中,請兵伐魏,並言大破曹休之事:一者顯自己威風,二者通和會之好。後主大喜,令人持書至漢中,報知孔明。時孔明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備,正要出師。聽知此信,即設宴大會諸將,計議出師。忽一陣大風,自東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樹吹折。眾皆大驚。孔明就占一課,曰:「此風主損一大將!」諸將未信。正飲酒間,忽報鎮南將軍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丞相。孔明大驚,擲杯於地曰:「子龍休矣!」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眾將無不揮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報喪。後主聞雲死,放聲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龍則死於亂軍之中矣!」即下詔追贈大將軍,諡封順平侯,敕葬於成都錦屏山之東,建立廟堂,四時享祭。後人有詩曰:「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趙雲也不例外。哥已不再是當年的哥,但江湖還流傳著哥的傳說。也許在他垂垂老矣的時候,記憶總會回到那個熟悉的草坡,白馬銀槍,他還是從前那個少年,竟然沒有一絲絲改變。

  當你退休後在陽台上慵懶的曬著太陽,手裡端著一杯剛剛泡好的養生茶,目光痴痴的望著遠方,若有所思。你會想起什麼呢?或許想到的就是年輕時的自己:那一天你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第一天略帶忐忑的進入職場;又是多久之後的一天,你頭也不回的離開第一家公司,第一次跳槽了;因為某個人或某件事,你的職業生涯出現了幾次重大轉折,錯過了幾次可能會更好的機會;你又在哪裡開始閃光,經歷過哪些一件件可以吹一輩子的故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