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123:人情變化,高價懸首
第121章 121:人情變化,高價懸首
來到大房的家宅里,陳世真明顯感受得到,老大陳世志那份待客的熱情,與以往大不相同。
簸箕巷發展至今,十二房人,加上外房等,人口成千上萬,成分就變得蕪雜起來。
各房之間的關係,早分了遠近親疏。
在其中,由於陳世真箇人的性情問題,一直顯得不合群。其安安分分的話,本來可以高枕無憂地當個富家翁,安安樂樂地過日子。不料家產遭人覬覦,引導他走上了「追求長生」的不歸路,幾乎弄得傾家蕩產。
這些情況,其他房的人看在眼裡。也曾有些人隱晦地來規勸過,可惜沒用。
眾人本認定,三房要塌房了。
沒想到事情峰迴路轉,突然殺出個陳晉來。結果陳世真沒死,死的卻是二房的陳世成,以及長生觀的人。
事態變化,往往能引發人的態度變化,立場站邊等,皆會隨著轉變。
登門之前,陳世真心情忐忑。在他看來,昨晚陳晉一劍劈死了赤丹道人,行事作風未免過激。
將對方擊退、打傷,也是可以的嘛。
直接取人性命,那就與長生觀結下死仇了。
與此同時,也可能激起整個簸箕巷陳氏的反感與厭惡,群起攻之,那就難以收場。
然而如今面對老大陳世志如沐春風的笑容,陳世真猛地發現:在這件事上,是自己過分擔心了。
看待事情的高度明顯不夠,角度也出了問題。
陳晉斬殺赤丹道人並非魯莽偏激,而是立威、是震懾、更是展現實力。
原來當一個人擁有了足夠的實力,所謂禮俗、所謂規矩、以及法令,竟形同虛設。
更有甚者,會因此而修正,改變。
換句話說,既然簸箕巷會因為長生觀的勢力而與之交好,那為什麼不會對陳晉示好呢?
如果陳晉只是個文弱書生,自不值得。
可當他一劍殺了赤丹道人後,那就值得了。
這就是角度的問題。
理清楚這一層後,陳世真對陳晉的欽佩簡直如滔滔江水。
難怪一夜無事。
那麼問題來了,這陳晉究竟是個什麼人?
顯然,老大陳世志也對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一番旁敲側擊,得不到答案後,乾脆直接開口問了。
可陳世真哪裡說得上來?
「大哥,我可以對天發誓,我真不知道陳公子的跟腳來頭。」
陳世志觀其神情不似作偽,唯有作罷:「老三,你回去轉告陳公子,他與長生觀之間的恩怨過節,簸箕巷會保持中立。我也會約束各房的人,讓他們不要惹是生非。」
陳世真道:「事到如今,阿重肯定認定陳公子就是殺父仇人了,他不會善罷甘休的。要是再來鬧事,激起陳公子的怒火,我可沒辦法阻攔。」
說到這事,心中亦有怨怒。
他視陳世成為二哥,一向交好,推心置腹。陳世成卻當他為魚肉,處心積慮地來謀奪家產,還派出門客加害陳晉。
說破了天,陳晉反擊,都屬於正當防衛。
陳世志微微頜首:「桂重那邊,我會找他好好談一談的。而且經過此事,他應該也被嚇著了,不敢再亂來。」
「那就好。」
陳世真忽地又想起一事:「上次我跟你提議的事,可有結果了?」
陳世志搖了搖頭:「昨晚我提了下,大家反對的聲音很大,都不同意。」
陳世真朗聲道:「讓陳公子認祖歸宗,我絕無私心。而是認為如斯年輕俊才,不該流落在外。另外,這事我還沒有跟陳公子說過,說不定只是我一廂情願,人家根本不屑於加入長樂堂。」
陳世志沉吟道:「老三,我明白你的苦心。不過認祖歸宗的事,牽扯甚廣,一下子難以得到大家的認同,實屬正常。我考慮著,等放榜後,再來集體商討,最為合適。」
陳世真明白其意思,要是陳晉中舉,有了舉人功名,認祖歸宗的阻礙就沒那麼大了。
舉人為正式官身,運作得好,是可以到地方縣城當縣令的。
長樂堂陳氏雖然出過不少舉人,但這份功名依然有著分量。
關鍵在於,陳晉能否中舉,屬於未知數。
陳世真是想提前通通氣,替陳晉造勢,但昨晚的事,顯然把各房人員,以及族老們刺激到了。
他們見識到陳晉的實力,卻擔心會受到傷害,更不願去面對長生觀的遷怒……
總而言之,不可能在這骨節眼上同意讓陳晉認祖歸宗。
但陳世真此刻想,若是什麼麻煩都沒有,陳晉又順利中舉的話,以其神通本事,還有功名加身,又何必納入長樂堂來?
雪中送炭,才見人心;錦上添花,就不那麼稀罕了。
所以昨晚陳世真當眾宣布,不管什麼時候,他家的大門都會對陳晉敞開。
因為他非常清楚,陳晉一劍在手,天下何處去不得?
何門進不得?
反倒是陳世真自己,渴望與陳晉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哪怕會遭遇兇險,也無所畏懼。
只是別的人想法不同,不願冒險,那就隨他們。
說完了事,陳世真起身告辭。
陳世志竟親自送到門外,倒讓陳世真受寵若驚,但他心裡明白,對方的諸多禮數,多半是落在陳晉身上去。
這正是陳世志的長袖善舞之處。
「父親,你說三叔會不會刻意隱瞞了?」
翩翩少年陳桂文走了出來。
陳世志摸了摸鬍鬚:「老三這人,向來沒甚城府,我覺得他是真不知道內情。」
陳桂文皺起眉頭:「那倒奇了怪。我從青雲客棧掌柜那裡打探到的情況,說陳晉為根水縣院試案首。寫的一首《臨江仙》,文采斐然,令得周學政拍案叫好。萬萬沒想到,此子竟還是一位劍道高人。難怪他的氣度如此淡定從容……可這般文武雙全的俊傑人物,便是豪族高門都難以培養出來,著實令人費解。難不成,真是天縱奇才?」
陳世志苦笑道:「為父昨夜想了一宿,也是想不通。另外,前些時日,我已經派人去根水縣做調查了。但路途不短,縱然快馬,來回也得一兩個月才有結果。」
說到這,頓一頓:「其實到了現在,調查的結果也已不再重要。他能一劍擊殺第五境的赤丹道人,便足以表明其在五境之上,這才是可怖的地方。」
陳桂文忍不住道:「既然他如此厲害,父親你為何不力排眾議,安排陳晉認祖歸宗,加入長樂堂?那樣的話,咱們陳氏,可就得了一位絕世劍客。」
陳世志幽幽地道:「文兒,你有天資,可畢竟欠了歷練。正因為此子太過於厲害,所以不宜接納他進來簸箕巷呀。」
陳桂文一愣神,有些茫然。
陳世志解釋道:「你讀聖賢書,應該讀過那麼一句『敬鬼神而遠之』。像陳晉這樣有實力手段,卻肆無忌憚,無視規矩的人,咱們要做的,正是敬而遠之。咱們不去招惹他,不去冒犯他,卻也不要和他走得太近。你懂了嗎?」
陳桂文道:「但這樣做的話,又有什麼意義?」
「當然有意義。」
陳世志正色道:「只要我們敬重於他,即使保持分寸距離,但依然可獲取其好感。這就足夠了。文兒,你要記住,長樂堂陳氏的長盛不衰,從來不在於外面的人,而在於自己,在於你和你哥哥兩個。」
陳桂文重重一點頭:「父親,我知道了。今屆鄉試,我必中頭名。」
陳世志欣慰地笑道:「那就好。看來咱家,很快又能增添一位一甲進士了。」
……
再度住進陳世真家,一切未變,依然住回原來的那個別院。
只是這一次,多了位新房客張桐。
別院裡空餘房間多得是,很好安排。
張桐出身不好,從小到大,受過許多的波折和苦難,卻也磨礪出他的適應力。
他也不是膽小的人,當初為了一尊破爛神像敢直面快刀。
昨晚目睹陳晉利劍出鞘,斬殺道人時,倒很是刺激了一下,終於明白為何陳晉之前說跟著他走會招惹麻煩的話了。
這何止是麻煩?
簡直是一場禍端。
請...您....收藏6...9...書....吧....!
但張桐並不後悔,士為知己者死。
認準了這一條路,就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何況他現在也沒別的路可走了。
住下來後,他覺得自己不能白住白吃,是以主動跟老管家陳伯交好,有甚事能幫得上忙的,就搶著來做。
由於他是跟著陳晉過來的,又是應屆考生,說不定就中了舉,所以陳伯他們對其頗為客氣。
至於葉燕客,練起劍來,則更為刻苦了。
他與赤丹道人交手,一招不敵,要不是陳晉出手,恐怕就得交代出去了。
葉燕客不怕死,出來闖蕩江湖,早把腦袋別在腰間了。
但他也不願隨便送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就要想方設法彌補、提升、變強……
這才是闖蕩江湖的正確方式。
接受陳晉的指點後,葉燕客對於劍法的領悟大有提高。
很顯然,陳晉對劍法的見解,與葉燕客師父的認識不在一個層面上的。
這就導致出現了一種割裂感。
葉燕客本來是學重劍出身的,可學到現在,他越來越發現,自己更喜歡,也更適合用快劍。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但那樣的話,他就得捨棄原來的路子,改練快劍。
改變劍法的風格特點,追求進步,無可厚非。
然而那也意味著葉燕客要否定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師父的教導,這才是最痛苦的抉擇。
為此,他特意去問陳晉的意見看法。
陳晉說道:「師父的存在,就是為了讓徒弟走上最合適的路,故曰:因材施教。如果你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我想你師父在天之靈,定然會為你高興的。」
聽完這話,葉燕客終於做出了決定,在原來劍法的基礎上,進行修正,改練快劍。
其實他心中也明白,師父傳授給自己的,並非多高明的劍法。
不過傳授之恩大於天,師父的地位永遠無人能夠代替。
葉燕客當即把重劍藏於鞘中,決心不再動用,而用一柄新削的竹劍練起來。
他想到陳晉的話,當劍道大成,無論重劍輕劍,快劍慢劍,本質卻都一樣的,可融會貫通。
甚至說手中有沒有劍,都不再重要,只要做到「心中有劍」即可。
葉燕客很渴望那樣的境界,但知道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無數的歷練和實戰。
於是,他甚至動起了離開的念頭。
因為跟隨在陳晉身邊,葉燕客總覺得自己有靠山在,有退路可走,劍法便少了幾分一往無前的決絕和銳氣。
當然,就算離開,也不會是現在。
他要與陳晉一起等待長生觀的報復。
不過接下來的時日,一晃十多天過去,竟是風平浪靜,安然無事。
期間長生觀總壇倒是來人了。
聽聞消息後,陳世真等人暗暗捏一把汗,提神戒備。然而對方只是來把簸箕巷的道觀給收拾乾淨,東西裝上車,然後帶著宋道人的骨灰,以及赤丹道人的屍體,直接搬走了。
就此,簸箕巷失去了長生觀這一脈的供奉。
而眾人所預測的興師問罪,以及報仇雪恨居然並未發生。
一時間,眾說紛紜。
有說長生觀本身就不以鬥法殺伐見長,對於赤丹道人的死始料不及。沒有做好開戰的準備,暫時便選擇了隱忍;
有說赤丹道人身為護道士,幾乎代表了長生觀的最高戰力。他都被陳晉一劍殺了,還能派什麼人來?
徒然送死罷了。
又有說法,說長生觀遭遇此事後,名望顏面大損,無論如何都吞咽不下這口氣。是以發布了高價懸賞,不管什麼人,只要能砍下陳晉的頭顱,便可獲得一枚「化神丹」的報酬。
這份懸賞並非公開的,而是通過某些隱蔽的地下渠道傳遞開來,引得江湖風起雲湧。
化神丹,那可是長生觀的鎮觀寶藥。服用此丹後,可大幅度提高化神的成功率,從而突破到第六境。
傳聞對突破第七境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當然,傳聞多假。
只是人心往往寧可信其有。
由於陳晉住在陳世真家裡,那些見不得光的刺客殺手們要下手的話,就必須潛進簸箕巷裡來。
一時間,弄得簸箕巷風聲鶴唳,壓力大增。
好幾房的人聯合起來向陳世真施壓,要他「請」陳晉離開。
但陳世真堅稱陳晉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這個時候將恩人驅逐出門,等於無仁無義。
他決不能做那等忘恩負義之徒。
這時候,大房家主陳世志發話了,說陳晉身份特殊,不但是劍客,還是考生。其在三房家中寄居,做客,主要是為了等待鄉試揭榜。
所以,有什麼事,等到開榜之後再說。
他說話有分量,眾人便不再逼迫。
反正計算日子,距離揭榜也沒多少天了。
(本章完)
來到大房的家宅里,陳世真明顯感受得到,老大陳世志那份待客的熱情,與以往大不相同。
簸箕巷發展至今,十二房人,加上外房等,人口成千上萬,成分就變得蕪雜起來。
各房之間的關係,早分了遠近親疏。
在其中,由於陳世真箇人的性情問題,一直顯得不合群。其安安分分的話,本來可以高枕無憂地當個富家翁,安安樂樂地過日子。不料家產遭人覬覦,引導他走上了「追求長生」的不歸路,幾乎弄得傾家蕩產。
這些情況,其他房的人看在眼裡。也曾有些人隱晦地來規勸過,可惜沒用。
眾人本認定,三房要塌房了。
沒想到事情峰迴路轉,突然殺出個陳晉來。結果陳世真沒死,死的卻是二房的陳世成,以及長生觀的人。
事態變化,往往能引發人的態度變化,立場站邊等,皆會隨著轉變。
登門之前,陳世真心情忐忑。在他看來,昨晚陳晉一劍劈死了赤丹道人,行事作風未免過激。
將對方擊退、打傷,也是可以的嘛。
直接取人性命,那就與長生觀結下死仇了。
與此同時,也可能激起整個簸箕巷陳氏的反感與厭惡,群起攻之,那就難以收場。
然而如今面對老大陳世志如沐春風的笑容,陳世真猛地發現:在這件事上,是自己過分擔心了。
看待事情的高度明顯不夠,角度也出了問題。
陳晉斬殺赤丹道人並非魯莽偏激,而是立威、是震懾、更是展現實力。
原來當一個人擁有了足夠的實力,所謂禮俗、所謂規矩、以及法令,竟形同虛設。
更有甚者,會因此而修正,改變。
換句話說,既然簸箕巷會因為長生觀的勢力而與之交好,那為什麼不會對陳晉示好呢?
如果陳晉只是個文弱書生,自不值得。
可當他一劍殺了赤丹道人後,那就值得了。
這就是角度的問題。
理清楚這一層後,陳世真對陳晉的欽佩簡直如滔滔江水。
難怪一夜無事。
那麼問題來了,這陳晉究竟是個什麼人?
顯然,老大陳世志也對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一番旁敲側擊,得不到答案後,乾脆直接開口問了。
可陳世真哪裡說得上來?
「大哥,我可以對天發誓,我真不知道陳公子的跟腳來頭。」
陳世志觀其神情不似作偽,唯有作罷:「老三,你回去轉告陳公子,他與長生觀之間的恩怨過節,簸箕巷會保持中立。我也會約束各房的人,讓他們不要惹是生非。」
陳世真道:「事到如今,阿重肯定認定陳公子就是殺父仇人了,他不會善罷甘休的。要是再來鬧事,激起陳公子的怒火,我可沒辦法阻攔。」
說到這事,心中亦有怨怒。
他視陳世成為二哥,一向交好,推心置腹。陳世成卻當他為魚肉,處心積慮地來謀奪家產,還派出門客加害陳晉。
說破了天,陳晉反擊,都屬於正當防衛。
陳世志微微頜首:「桂重那邊,我會找他好好談一談的。而且經過此事,他應該也被嚇著了,不敢再亂來。」
「那就好。」
陳世真忽地又想起一事:「上次我跟你提議的事,可有結果了?」
陳世志搖了搖頭:「昨晚我提了下,大家反對的聲音很大,都不同意。」
陳世真朗聲道:「讓陳公子認祖歸宗,我絕無私心。而是認為如斯年輕俊才,不該流落在外。另外,這事我還沒有跟陳公子說過,說不定只是我一廂情願,人家根本不屑於加入長樂堂。」
陳世志沉吟道:「老三,我明白你的苦心。不過認祖歸宗的事,牽扯甚廣,一下子難以得到大家的認同,實屬正常。我考慮著,等放榜後,再來集體商討,最為合適。」
陳世真明白其意思,要是陳晉中舉,有了舉人功名,認祖歸宗的阻礙就沒那麼大了。
舉人為正式官身,運作得好,是可以到地方縣城當縣令的。
長樂堂陳氏雖然出過不少舉人,但這份功名依然有著分量。
關鍵在於,陳晉能否中舉,屬於未知數。
陳世真是想提前通通氣,替陳晉造勢,但昨晚的事,顯然把各房人員,以及族老們刺激到了。
他們見識到陳晉的實力,卻擔心會受到傷害,更不願去面對長生觀的遷怒……
總而言之,不可能在這骨節眼上同意讓陳晉認祖歸宗。
但陳世真此刻想,若是什麼麻煩都沒有,陳晉又順利中舉的話,以其神通本事,還有功名加身,又何必納入長樂堂來?
雪中送炭,才見人心;錦上添花,就不那麼稀罕了。
所以昨晚陳世真當眾宣布,不管什麼時候,他家的大門都會對陳晉敞開。
因為他非常清楚,陳晉一劍在手,天下何處去不得?
何門進不得?
反倒是陳世真自己,渴望與陳晉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哪怕會遭遇兇險,也無所畏懼。
只是別的人想法不同,不願冒險,那就隨他們。
說完了事,陳世真起身告辭。
陳世志竟親自送到門外,倒讓陳世真受寵若驚,但他心裡明白,對方的諸多禮數,多半是落在陳晉身上去。
這正是陳世志的長袖善舞之處。
「父親,你說三叔會不會刻意隱瞞了?」
翩翩少年陳桂文走了出來。
陳世志摸了摸鬍鬚:「老三這人,向來沒甚城府,我覺得他是真不知道內情。」
陳桂文皺起眉頭:「那倒奇了怪。我從青雲客棧掌柜那裡打探到的情況,說陳晉為根水縣院試案首。寫的一首《臨江仙》,文采斐然,令得周學政拍案叫好。萬萬沒想到,此子竟還是一位劍道高人。難怪他的氣度如此淡定從容……可這般文武雙全的俊傑人物,便是豪族高門都難以培養出來,著實令人費解。難不成,真是天縱奇才?」
陳世志苦笑道:「為父昨夜想了一宿,也是想不通。另外,前些時日,我已經派人去根水縣做調查了。但路途不短,縱然快馬,來回也得一兩個月才有結果。」
說到這,頓一頓:「其實到了現在,調查的結果也已不再重要。他能一劍擊殺第五境的赤丹道人,便足以表明其在五境之上,這才是可怖的地方。」
陳桂文忍不住道:「既然他如此厲害,父親你為何不力排眾議,安排陳晉認祖歸宗,加入長樂堂?那樣的話,咱們陳氏,可就得了一位絕世劍客。」
陳世志幽幽地道:「文兒,你有天資,可畢竟欠了歷練。正因為此子太過於厲害,所以不宜接納他進來簸箕巷呀。」
陳桂文一愣神,有些茫然。
陳世志解釋道:「你讀聖賢書,應該讀過那麼一句『敬鬼神而遠之』。像陳晉這樣有實力手段,卻肆無忌憚,無視規矩的人,咱們要做的,正是敬而遠之。咱們不去招惹他,不去冒犯他,卻也不要和他走得太近。你懂了嗎?」
陳桂文道:「但這樣做的話,又有什麼意義?」
「當然有意義。」
陳世志正色道:「只要我們敬重於他,即使保持分寸距離,但依然可獲取其好感。這就足夠了。文兒,你要記住,長樂堂陳氏的長盛不衰,從來不在於外面的人,而在於自己,在於你和你哥哥兩個。」
陳桂文重重一點頭:「父親,我知道了。今屆鄉試,我必中頭名。」
陳世志欣慰地笑道:「那就好。看來咱家,很快又能增添一位一甲進士了。」
……
再度住進陳世真家,一切未變,依然住回原來的那個別院。
只是這一次,多了位新房客張桐。
別院裡空餘房間多得是,很好安排。
張桐出身不好,從小到大,受過許多的波折和苦難,卻也磨礪出他的適應力。
他也不是膽小的人,當初為了一尊破爛神像敢直面快刀。
昨晚目睹陳晉利劍出鞘,斬殺道人時,倒很是刺激了一下,終於明白為何陳晉之前說跟著他走會招惹麻煩的話了。
這何止是麻煩?
簡直是一場禍端。
請...您....收藏6...9...書....吧....!
但張桐並不後悔,士為知己者死。
認準了這一條路,就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何況他現在也沒別的路可走了。
住下來後,他覺得自己不能白住白吃,是以主動跟老管家陳伯交好,有甚事能幫得上忙的,就搶著來做。
由於他是跟著陳晉過來的,又是應屆考生,說不定就中了舉,所以陳伯他們對其頗為客氣。
至於葉燕客,練起劍來,則更為刻苦了。
他與赤丹道人交手,一招不敵,要不是陳晉出手,恐怕就得交代出去了。
葉燕客不怕死,出來闖蕩江湖,早把腦袋別在腰間了。
但他也不願隨便送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就要想方設法彌補、提升、變強……
這才是闖蕩江湖的正確方式。
接受陳晉的指點後,葉燕客對於劍法的領悟大有提高。
很顯然,陳晉對劍法的見解,與葉燕客師父的認識不在一個層面上的。
這就導致出現了一種割裂感。
葉燕客本來是學重劍出身的,可學到現在,他越來越發現,自己更喜歡,也更適合用快劍。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但那樣的話,他就得捨棄原來的路子,改練快劍。
改變劍法的風格特點,追求進步,無可厚非。
然而那也意味著葉燕客要否定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師父的教導,這才是最痛苦的抉擇。
為此,他特意去問陳晉的意見看法。
陳晉說道:「師父的存在,就是為了讓徒弟走上最合適的路,故曰:因材施教。如果你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我想你師父在天之靈,定然會為你高興的。」
聽完這話,葉燕客終於做出了決定,在原來劍法的基礎上,進行修正,改練快劍。
其實他心中也明白,師父傳授給自己的,並非多高明的劍法。
不過傳授之恩大於天,師父的地位永遠無人能夠代替。
葉燕客當即把重劍藏於鞘中,決心不再動用,而用一柄新削的竹劍練起來。
他想到陳晉的話,當劍道大成,無論重劍輕劍,快劍慢劍,本質卻都一樣的,可融會貫通。
甚至說手中有沒有劍,都不再重要,只要做到「心中有劍」即可。
葉燕客很渴望那樣的境界,但知道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無數的歷練和實戰。
於是,他甚至動起了離開的念頭。
因為跟隨在陳晉身邊,葉燕客總覺得自己有靠山在,有退路可走,劍法便少了幾分一往無前的決絕和銳氣。
當然,就算離開,也不會是現在。
他要與陳晉一起等待長生觀的報復。
不過接下來的時日,一晃十多天過去,竟是風平浪靜,安然無事。
期間長生觀總壇倒是來人了。
聽聞消息後,陳世真等人暗暗捏一把汗,提神戒備。然而對方只是來把簸箕巷的道觀給收拾乾淨,東西裝上車,然後帶著宋道人的骨灰,以及赤丹道人的屍體,直接搬走了。
就此,簸箕巷失去了長生觀這一脈的供奉。
而眾人所預測的興師問罪,以及報仇雪恨居然並未發生。
一時間,眾說紛紜。
有說長生觀本身就不以鬥法殺伐見長,對於赤丹道人的死始料不及。沒有做好開戰的準備,暫時便選擇了隱忍;
有說赤丹道人身為護道士,幾乎代表了長生觀的最高戰力。他都被陳晉一劍殺了,還能派什麼人來?
徒然送死罷了。
又有說法,說長生觀遭遇此事後,名望顏面大損,無論如何都吞咽不下這口氣。是以發布了高價懸賞,不管什麼人,只要能砍下陳晉的頭顱,便可獲得一枚「化神丹」的報酬。
這份懸賞並非公開的,而是通過某些隱蔽的地下渠道傳遞開來,引得江湖風起雲湧。
化神丹,那可是長生觀的鎮觀寶藥。服用此丹後,可大幅度提高化神的成功率,從而突破到第六境。
傳聞對突破第七境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當然,傳聞多假。
只是人心往往寧可信其有。
由於陳晉住在陳世真家裡,那些見不得光的刺客殺手們要下手的話,就必須潛進簸箕巷裡來。
一時間,弄得簸箕巷風聲鶴唳,壓力大增。
好幾房的人聯合起來向陳世真施壓,要他「請」陳晉離開。
但陳世真堅稱陳晉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這個時候將恩人驅逐出門,等於無仁無義。
他決不能做那等忘恩負義之徒。
這時候,大房家主陳世志發話了,說陳晉身份特殊,不但是劍客,還是考生。其在三房家中寄居,做客,主要是為了等待鄉試揭榜。
所以,有什麼事,等到開榜之後再說。
他說話有分量,眾人便不再逼迫。
反正計算日子,距離揭榜也沒多少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