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
這日一早,李家村的小姑爺來報信,說小姑婆生了,生了個兒子,胡氏早就記著這事,叫了老頭子,備了禮套了驢車就準備去李家村。
沈高山是大哥,爹娘都不在了,最小的小妹生產,又是年紀大了,沈高山也決定親去看看她才放心。
胡氏數了家裡三十個雞蛋,又拿出早就買好的兩包紅糖,又把那細細的棉布拿上兩匹,這在普通農家已是很厚的禮。胡氏想了想,又把家裡存著的,補血益氣的草藥包了一點,捉了一隻老母雞。
沈高山看著胡氏準備的月子禮,滿意的點點頭。
李家村比較遠,離著大雲村好幾個村子,沈高地與胡氏一直到天色漸黑才回家。
回到家,溫立等在院子裡。
「老哥,我們準備明天去縣城收拾收拾宅子,行知也要去縣學,溫良本就是回原籍待考,也不能耽擱了。」
沈高山聽了也不好再留溫家一家住下,哥兩個又聊了幾句,方回房休息。
夜裡,沈高山翻來覆去睡不著,桑榆翻過年已經是十一歲了,小理村的學堂也只能啟蒙,反正在縣城也買了宅子,不如也讓桑榆去縣學讀書。
想到此處,他用胳膊肘捅捅胡氏,胡氏本身就被他吵得睡不好,說話不由得帶上了氣。
「大晚上不睡覺,作死呢?」
「老婆子,你點點家裡還有多少銀子,我想送桑榆去縣學讀書。」沈高山也不惱。
胡氏一聽是關於大孫子的事兒,當下也不氣了,翻身下床,從床底下摸出個罈子,從罈子里拿出來一個油紙包,打開一看,裡面整整齊齊碼著三個十兩的銀錠子。
這是這些年加上最近賣草藥和食鋪掙的,都交給胡氏存著。
沈高山一看還有三十兩,桑榆上學是夠了,當即決定讓桑榆去縣學。
第二天一早,沈高山就帶了沈滿房兩口子搭了溫家的馬車一道去縣裡。
沈家的宅子溫良兩夫妻帶了老僕收拾的差不多了,於是溫立把沈高山三人送到沈家食鋪,再回溫宅。沈滿倉見狀,連連要溫立晚間帶上一家人過來吃晚飯,沈家食鋪與縣學也並不遠,只隔了一條街,溫家過來也便宜。溫立想了想只好應下。
溫家人走了沈高山父子三人也沒閒著,去剛買的小宅子裡打掃收拾,預備桑榆上來讀書。
至晚間,沈家食鋪特意早點謝市,羅氏和裴氏兩個在後廚鍋鏟掄的「飛」起。
大點的魚留了一條,做了食鋪的招牌烤魚。
羅氏又拿新鮮的豬肉剁碎了,和了蔥姜鹽巴,丸了龍眼大的丸子,煨好後拿湯頭一澆,蔥灑上,直香的叫人摔個跟頭。
海棠在一旁,吸吸鼻子,眼睛放光。沒辦法,海棠前世就是個吃貨,到了這裡也沒能改掉吃貨這個小毛病。
「弟妹,你這手藝哦真是越來越好了,聞著我都饞了。」裴氏哈哈笑道。
「大嫂瞧你說的,還能少了你吃的不成。」羅氏聽人夸也高興的不成。
裴氏聽了此話,笑的更歡:「好啊你,還編排起我來了。」說著,兩人對視一眼,又掌不住笑。
家裡帶來的雞肉清洗乾淨斬成一塊一塊,碗底墊上蔥段薑片,加一點點酒,大火上鍋蒸。
蒸出來的雞肉香味濃郁,皮肉嫩滑,十分鮮美。這也是羅氏的拿手菜,只有逢年過節才做。
羅氏又切出一塊臘肉,簡單加辣椒炒了就加水,又切了一個胡瓜煮在裡頭,胡瓜的寡淡融合了臘肉的咸香,也十分美味。
又另外做了幾樣小菜,醬燒豆腐,清炒的豆角,蔥花雞蛋,蒜苗五花肉,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
沈高山叫來滿房拿出一兩銀子,讓滿房去打點好酒來。
滿房推拒道:「爹,哪用得著你給錢,我這有,這就去打酒。」
正在門口說著,溫家眾人架馬車到了食鋪門口。
溫立走下馬車,手上提著兩瓶酒,聽了滿房這話笑道:「沈老哥,我知道你今兒要跟我喝幾杯,自個帶了酒了哈哈,賢侄快別去了。」
滿房聽了只得回來。
一時間,眾人坐下吃飯,好不熱鬧。
沈高山舉著筷子,夾了一筷子蒸雞說道:「溫老弟,弟妹,還有賢侄,你們夾菜吃,招待不周啊!」
溫良忙稱不敢,直說麻煩了。
溫立卻不與沈高山那麼客氣,兩人東拉西扯的閒聊起來。
「良哥兒馬上要下場,我有心想找個先生指點一下他,只是不知道這翠雲縣有沒有好先生。」
「你要說找個秀才也便宜,就是不知道學識怎樣。」沈高山聽了這話也表示贊同。
海棠在一旁聽了這話,心裡暗暗思量,這溫良若是考中了秀才,憑溫家和沈家的關係,於沈家來說也是一重依靠,想了想,海棠心裡有了計較,便開口說道:「溫爺爺,祖父,我們家不是與蘇府有些交情,你們說,讓蘇府幫忙尋摸個先生怎麼樣?」
聽得這話,溫立和沈高山都側目。
「聽聞那蘇家老太爺就是讀書人,學識淵博,肯定能知道誰是有真本事的。」
溫立聽了猶豫不決,便說:「可我們家素來與那蘇府無甚牽扯,求到人家門下似乎不太妥當。」
海棠卻不以為然,溫良念書念的紮實,蘇府若幫了這個忙,那溫良中舉後就是蘇家門生,在朝堂上又何嘗不是一番助力。可是這話海棠卻說不得。
正在海棠苦思冥想要怎麼勸溫家爺爺時,一旁的行知默默開口:「祖父不必憂心,蘇家也是為官的,為官的都要培養自己的黨羽,而我們就是送上門的肥肉,蘇家老太爺不會拒絕的。」
「確實如此。」溫良也點點頭,看著自己兒子說。
「那既這樣,溫老弟就別猶豫了,明天就讓海棠帶你們爺倆去見見這老太爺。」
「祖父,我只見過蘇家老夫人,恐怕這事急不得。」海棠說。
「明天我先帶禮物去拜訪老夫人,再由老夫人引薦如何?」
溫立點點頭,「如此甚好。」
沈高山又說起該準備些什麼禮物於蘇府。
溫老夫人忙說自己有套貴重首飾可以拿來一用。
海棠擺擺手:「溫爺爺你們別忙,蘇家那是什麼人家,什麼好東西沒見過,只怕御賜的東西都不少呢,他們不稀罕這些,咱們只把這些農家的自製的東西送點給老夫人,只怕她更高興呢。」
溫立摸著鬍鬚想了想,覺得海棠說的有理,便笑著夸道:「海棠真是聰明,沈老哥,你這孫女怎麼養的,不若給我家做孫女吧,我只得這麼一個臭小子,真真是一點趣沒有。」
沈高山聽了,臉上帶點得意:「我的孫女,才不給你,你老小兒,這輩子就配臭小子的命,哼。」那傲嬌的小模樣,眾人見了都笑了。
行知的眼睛閃了閃,看著海棠,笑的眼角彎彎。
海棠一轉頭,驀然撞進行知的眸子裡,看著溫行知好看的眼睛,好像心跳漏了一拍,有一瞬間的慌亂。
海棠很快掩飾好慌亂,大口吃飯。
該死該死,自己竟然對著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有了不該有的心思,真是罪過啊罪過。
於是這頓飯的後半場,海棠都老老實實的吃飯,連眼皮也沒抬一下。
沈高山是大哥,爹娘都不在了,最小的小妹生產,又是年紀大了,沈高山也決定親去看看她才放心。
胡氏數了家裡三十個雞蛋,又拿出早就買好的兩包紅糖,又把那細細的棉布拿上兩匹,這在普通農家已是很厚的禮。胡氏想了想,又把家裡存著的,補血益氣的草藥包了一點,捉了一隻老母雞。
沈高山看著胡氏準備的月子禮,滿意的點點頭。
李家村比較遠,離著大雲村好幾個村子,沈高地與胡氏一直到天色漸黑才回家。
回到家,溫立等在院子裡。
「老哥,我們準備明天去縣城收拾收拾宅子,行知也要去縣學,溫良本就是回原籍待考,也不能耽擱了。」
沈高山聽了也不好再留溫家一家住下,哥兩個又聊了幾句,方回房休息。
夜裡,沈高山翻來覆去睡不著,桑榆翻過年已經是十一歲了,小理村的學堂也只能啟蒙,反正在縣城也買了宅子,不如也讓桑榆去縣學讀書。
想到此處,他用胳膊肘捅捅胡氏,胡氏本身就被他吵得睡不好,說話不由得帶上了氣。
「大晚上不睡覺,作死呢?」
「老婆子,你點點家裡還有多少銀子,我想送桑榆去縣學讀書。」沈高山也不惱。
胡氏一聽是關於大孫子的事兒,當下也不氣了,翻身下床,從床底下摸出個罈子,從罈子里拿出來一個油紙包,打開一看,裡面整整齊齊碼著三個十兩的銀錠子。
這是這些年加上最近賣草藥和食鋪掙的,都交給胡氏存著。
沈高山一看還有三十兩,桑榆上學是夠了,當即決定讓桑榆去縣學。
第二天一早,沈高山就帶了沈滿房兩口子搭了溫家的馬車一道去縣裡。
沈家的宅子溫良兩夫妻帶了老僕收拾的差不多了,於是溫立把沈高山三人送到沈家食鋪,再回溫宅。沈滿倉見狀,連連要溫立晚間帶上一家人過來吃晚飯,沈家食鋪與縣學也並不遠,只隔了一條街,溫家過來也便宜。溫立想了想只好應下。
溫家人走了沈高山父子三人也沒閒著,去剛買的小宅子裡打掃收拾,預備桑榆上來讀書。
至晚間,沈家食鋪特意早點謝市,羅氏和裴氏兩個在後廚鍋鏟掄的「飛」起。
大點的魚留了一條,做了食鋪的招牌烤魚。
羅氏又拿新鮮的豬肉剁碎了,和了蔥姜鹽巴,丸了龍眼大的丸子,煨好後拿湯頭一澆,蔥灑上,直香的叫人摔個跟頭。
海棠在一旁,吸吸鼻子,眼睛放光。沒辦法,海棠前世就是個吃貨,到了這裡也沒能改掉吃貨這個小毛病。
「弟妹,你這手藝哦真是越來越好了,聞著我都饞了。」裴氏哈哈笑道。
「大嫂瞧你說的,還能少了你吃的不成。」羅氏聽人夸也高興的不成。
裴氏聽了此話,笑的更歡:「好啊你,還編排起我來了。」說著,兩人對視一眼,又掌不住笑。
家裡帶來的雞肉清洗乾淨斬成一塊一塊,碗底墊上蔥段薑片,加一點點酒,大火上鍋蒸。
蒸出來的雞肉香味濃郁,皮肉嫩滑,十分鮮美。這也是羅氏的拿手菜,只有逢年過節才做。
羅氏又切出一塊臘肉,簡單加辣椒炒了就加水,又切了一個胡瓜煮在裡頭,胡瓜的寡淡融合了臘肉的咸香,也十分美味。
又另外做了幾樣小菜,醬燒豆腐,清炒的豆角,蔥花雞蛋,蒜苗五花肉,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
沈高山叫來滿房拿出一兩銀子,讓滿房去打點好酒來。
滿房推拒道:「爹,哪用得著你給錢,我這有,這就去打酒。」
正在門口說著,溫家眾人架馬車到了食鋪門口。
溫立走下馬車,手上提著兩瓶酒,聽了滿房這話笑道:「沈老哥,我知道你今兒要跟我喝幾杯,自個帶了酒了哈哈,賢侄快別去了。」
滿房聽了只得回來。
一時間,眾人坐下吃飯,好不熱鬧。
沈高山舉著筷子,夾了一筷子蒸雞說道:「溫老弟,弟妹,還有賢侄,你們夾菜吃,招待不周啊!」
溫良忙稱不敢,直說麻煩了。
溫立卻不與沈高山那麼客氣,兩人東拉西扯的閒聊起來。
「良哥兒馬上要下場,我有心想找個先生指點一下他,只是不知道這翠雲縣有沒有好先生。」
「你要說找個秀才也便宜,就是不知道學識怎樣。」沈高山聽了這話也表示贊同。
海棠在一旁聽了這話,心裡暗暗思量,這溫良若是考中了秀才,憑溫家和沈家的關係,於沈家來說也是一重依靠,想了想,海棠心裡有了計較,便開口說道:「溫爺爺,祖父,我們家不是與蘇府有些交情,你們說,讓蘇府幫忙尋摸個先生怎麼樣?」
聽得這話,溫立和沈高山都側目。
「聽聞那蘇家老太爺就是讀書人,學識淵博,肯定能知道誰是有真本事的。」
溫立聽了猶豫不決,便說:「可我們家素來與那蘇府無甚牽扯,求到人家門下似乎不太妥當。」
海棠卻不以為然,溫良念書念的紮實,蘇府若幫了這個忙,那溫良中舉後就是蘇家門生,在朝堂上又何嘗不是一番助力。可是這話海棠卻說不得。
正在海棠苦思冥想要怎麼勸溫家爺爺時,一旁的行知默默開口:「祖父不必憂心,蘇家也是為官的,為官的都要培養自己的黨羽,而我們就是送上門的肥肉,蘇家老太爺不會拒絕的。」
「確實如此。」溫良也點點頭,看著自己兒子說。
「那既這樣,溫老弟就別猶豫了,明天就讓海棠帶你們爺倆去見見這老太爺。」
「祖父,我只見過蘇家老夫人,恐怕這事急不得。」海棠說。
「明天我先帶禮物去拜訪老夫人,再由老夫人引薦如何?」
溫立點點頭,「如此甚好。」
沈高山又說起該準備些什麼禮物於蘇府。
溫老夫人忙說自己有套貴重首飾可以拿來一用。
海棠擺擺手:「溫爺爺你們別忙,蘇家那是什麼人家,什麼好東西沒見過,只怕御賜的東西都不少呢,他們不稀罕這些,咱們只把這些農家的自製的東西送點給老夫人,只怕她更高興呢。」
溫立摸著鬍鬚想了想,覺得海棠說的有理,便笑著夸道:「海棠真是聰明,沈老哥,你這孫女怎麼養的,不若給我家做孫女吧,我只得這麼一個臭小子,真真是一點趣沒有。」
沈高山聽了,臉上帶點得意:「我的孫女,才不給你,你老小兒,這輩子就配臭小子的命,哼。」那傲嬌的小模樣,眾人見了都笑了。
行知的眼睛閃了閃,看著海棠,笑的眼角彎彎。
海棠一轉頭,驀然撞進行知的眸子裡,看著溫行知好看的眼睛,好像心跳漏了一拍,有一瞬間的慌亂。
海棠很快掩飾好慌亂,大口吃飯。
該死該死,自己竟然對著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有了不該有的心思,真是罪過啊罪過。
於是這頓飯的後半場,海棠都老老實實的吃飯,連眼皮也沒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