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天才之作
第1341章 天才之作
喧囂,熱鬧,嘈雜——
三月的北美電影市場展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一部是翻拍經典佳作、一部則是話題人物強強聯合,各有各的焦點各有各的話題,全面引爆流量。
至少,在好萊塢內部是如此,一個個都在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見證今年四月和五月的市場變化。
「活死人黎明」和「暖暖內含光」正是在這樣的氛圍里登場的。
「活死人黎明」……口碑,其實不錯。
「娛樂周刊」給予一百分滿分讚譽,「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等權威媒體也紛紛給出八十分的肯定,在第一批三十七家媒體的評論浪潮里,二十一個好評、十二個中評、四個差評,表現不俗。
從整體趨勢來看,好評占據絕對上風,而且差評並不多,對於一部翻拍作品、一部恐怖類型電影來說,如此表現絕對令人眼前一亮,值得稱道。
那麼,媒體綜評到底怎麼回事呢?
答案,並不複雜——
好評不夠優秀,分數普遍堆積在七十分上下的區域;中評也不夠積極,哪怕是中評也普遍低於五十分。
更不要說差評了。
換而言之,在整體評價里,「娛樂周刊」反而更像是異類,獨樹一幟地高高舉起「扎克-施耐德吹」的大旗。
原來,一切早就有苗頭,從扎克-施耐德的第一部導演作品開始:
他的導演能力是否被誇大其詞、觀眾對他導演作品的解讀是否遠遠超過他個人注入鏡頭的信息、他的作品是否劇本屬性大於導演的作者屬性等等等等。
在眼前,「活死人黎明」遭遇的待遇引發不少恐怖電影狂熱愛好者的抗議,他們認為媒體還是習慣性地針對恐怖電影,哪怕電影收穫觀眾的喜愛也還是無法改變影評人們傲慢挑剔的視線,一批影迷紛紛站在扎克身後,為這位導演叫屈打抱不平。
誰都沒有想到,這樣的矛盾和衝突僅僅只是開始而已,並且將伴隨扎克-施耐德接下來二十年的導演生涯。
從如此角度來說,眼前的波瀾和爭議只是灑灑水而已。
最終,媒體綜評定格在五十九分,也就不稀奇了。
終究,沒有及格——
差一分而已,令人扼腕的同時,卻更加丟臉。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是好事,沒有爭議也就意味著沒有波瀾沒有流量,對於宣傳來說,那才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然而,扎克還是無法振作起來。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如果僅僅只是「活死人黎明」捲入爭議,那的確是好事,至少說明人們在討論這部作品,也許他們可以期待一下票房表現。
但現在,「暖暖內含光」橫亘在前,想忽略都不行。
只要稍稍關心一下本周全新上映的電影就必然能夠注意到,「暖暖內含光」以摧枯拉朽的姿態橫空出世,剎那間讓「活死人黎明」變得渺小而卑微。
爭議?
在這樣的局面下,爭議就是刺向「活死人黎明」的利刃,刀刀見血,招招致命;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糟糕的是,即使是爭議也沒有激起水花,因為熙熙攘攘的視線全部朝著安森洶湧而去。
「讚譽如潮!安森-伍德再次證明自己挑選項目的眼光。」
「安森-伍德不敗神話繼續!」
「從花瓶偶像華麗變身為文藝男神,安森-伍德完成三百六十度轉身。」
「爆了——毫無懸念地。」
「安森-伍德=成功,好萊塢的最新模版。」
「當安森-伍德遇上查理-考夫曼,一次完美的邂逅。」
轟,轟轟轟——
浩浩蕩蕩,連綿不絕,整個世界在高速旋轉著。
此前圍繞「暖暖內含光」的爭議與質疑有多麼洶湧多麼瘋狂,此時圍繞「暖暖內含光」的讚譽和肯定就十倍百倍得全面引爆,媒體主打一個七百二十度托馬斯全旋跪舔表演,唯恐稍稍不注意就落於人後,追捧的姿勢不夠正確以至於讓自己成為笑柄。
沒有人願意成為笑柄。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麼?
仔細翻閱一下「暖暖內含光」的媒體綜評就知道了。
一百分。一百分。還是一百分。
狂熱,喪心病狂的狂熱,安森首次通過「老友記」亮相以來,專業影評人史無前例地統一陣線,各式各樣的稱讚與推崇、驚嘆與歡呼塞滿了視線。
首批媒體綜評,足足吸引五十三家專業權威媒體出手——
輕輕鬆鬆秒殺「活死人黎明」,這一份待遇即使放在暑期檔里也是金字塔頂尖之中的頂尖,無可爭議。
萬眾矚目!
而五十三家媒體裡,有一家媒體顯得格格不入獨樹一幟,在滾滾浪潮里不走尋常路地丟出一份中評。
「巴爾的摩太陽報」,五十分,「查理-考夫曼嘗試了,試圖打造一部苦中帶甜的愛情小品,探索激情的消失和記憶的消退,然而整部作品無心也無腦。」
輕描淡寫,卻雷霆萬鈞。
一句「無心無腦」狠狠戳中查理-考夫曼的軟肋,暗指這位怪才編劇沉浸於玩結構玩概念玩花樣,卻始終不曾真正專注於人物的情感,空有一個噱頭。
一針見血!
儘管這樣的觀點不受歡迎,但的確是客觀存在的,類似的批評在查理-考夫曼此前的兩部編劇作品裡也曾經出現,而此次「暖暖內含光」聚焦於愛情,毫無疑問將這一短板放大,再次遭遇正面攻擊。
簡潔而犀利。
然而,即使是「巴爾的摩太陽報」也沒有給予差評,而是一個規規矩矩的中評,五十分的評價不算太糟糕。
至於其他五十二個評論,清一色全部都是好評。
批評「活死人黎明」的媒體,為「暖暖內含光」送上讚譽。
讚揚「活死人黎明」的媒體,稱讚「暖暖內含光」的力度更大。
果然是人比人氣死人,一個比較就能夠看出鮮明落差,站在「暖暖內含光」的面前,「活死人黎明」的五十九分看起來簡直就是乞丐。
最離譜的是,好評,還不止是好評,浩浩蕩蕩的一片滿分刷屏,即使是焦點影業掏錢刷好評都不敢如此明目張胆的程度,以絕對強勢的姿態將「暖暖內含光」的讚譽狂潮推向一個匪夷所思的高度。
在一片沸沸揚揚的讚譽之中,赫赫有名的羅傑-艾伯特在「芝加哥太陽報」表示:
「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絢爛而斑斕,在某些時候宛若馬戲一般滑稽可笑,冒著傻氣,然而電影擁有一個真誠而熱烈的情感內核,這讓電影變得具有說服力。
它不是一部大師之作,但毫無疑問,一部天才之作。」
(本章完)
喧囂,熱鬧,嘈雜——
三月的北美電影市場展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一部是翻拍經典佳作、一部則是話題人物強強聯合,各有各的焦點各有各的話題,全面引爆流量。
至少,在好萊塢內部是如此,一個個都在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見證今年四月和五月的市場變化。
「活死人黎明」和「暖暖內含光」正是在這樣的氛圍里登場的。
「活死人黎明」……口碑,其實不錯。
「娛樂周刊」給予一百分滿分讚譽,「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等權威媒體也紛紛給出八十分的肯定,在第一批三十七家媒體的評論浪潮里,二十一個好評、十二個中評、四個差評,表現不俗。
從整體趨勢來看,好評占據絕對上風,而且差評並不多,對於一部翻拍作品、一部恐怖類型電影來說,如此表現絕對令人眼前一亮,值得稱道。
那麼,媒體綜評到底怎麼回事呢?
答案,並不複雜——
好評不夠優秀,分數普遍堆積在七十分上下的區域;中評也不夠積極,哪怕是中評也普遍低於五十分。
更不要說差評了。
換而言之,在整體評價里,「娛樂周刊」反而更像是異類,獨樹一幟地高高舉起「扎克-施耐德吹」的大旗。
原來,一切早就有苗頭,從扎克-施耐德的第一部導演作品開始:
他的導演能力是否被誇大其詞、觀眾對他導演作品的解讀是否遠遠超過他個人注入鏡頭的信息、他的作品是否劇本屬性大於導演的作者屬性等等等等。
在眼前,「活死人黎明」遭遇的待遇引發不少恐怖電影狂熱愛好者的抗議,他們認為媒體還是習慣性地針對恐怖電影,哪怕電影收穫觀眾的喜愛也還是無法改變影評人們傲慢挑剔的視線,一批影迷紛紛站在扎克身後,為這位導演叫屈打抱不平。
誰都沒有想到,這樣的矛盾和衝突僅僅只是開始而已,並且將伴隨扎克-施耐德接下來二十年的導演生涯。
從如此角度來說,眼前的波瀾和爭議只是灑灑水而已。
最終,媒體綜評定格在五十九分,也就不稀奇了。
終究,沒有及格——
差一分而已,令人扼腕的同時,卻更加丟臉。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是好事,沒有爭議也就意味著沒有波瀾沒有流量,對於宣傳來說,那才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然而,扎克還是無法振作起來。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如果僅僅只是「活死人黎明」捲入爭議,那的確是好事,至少說明人們在討論這部作品,也許他們可以期待一下票房表現。
但現在,「暖暖內含光」橫亘在前,想忽略都不行。
只要稍稍關心一下本周全新上映的電影就必然能夠注意到,「暖暖內含光」以摧枯拉朽的姿態橫空出世,剎那間讓「活死人黎明」變得渺小而卑微。
爭議?
在這樣的局面下,爭議就是刺向「活死人黎明」的利刃,刀刀見血,招招致命;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糟糕的是,即使是爭議也沒有激起水花,因為熙熙攘攘的視線全部朝著安森洶湧而去。
「讚譽如潮!安森-伍德再次證明自己挑選項目的眼光。」
「安森-伍德不敗神話繼續!」
「從花瓶偶像華麗變身為文藝男神,安森-伍德完成三百六十度轉身。」
「爆了——毫無懸念地。」
「安森-伍德=成功,好萊塢的最新模版。」
「當安森-伍德遇上查理-考夫曼,一次完美的邂逅。」
轟,轟轟轟——
浩浩蕩蕩,連綿不絕,整個世界在高速旋轉著。
此前圍繞「暖暖內含光」的爭議與質疑有多麼洶湧多麼瘋狂,此時圍繞「暖暖內含光」的讚譽和肯定就十倍百倍得全面引爆,媒體主打一個七百二十度托馬斯全旋跪舔表演,唯恐稍稍不注意就落於人後,追捧的姿勢不夠正確以至於讓自己成為笑柄。
沒有人願意成為笑柄。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麼?
仔細翻閱一下「暖暖內含光」的媒體綜評就知道了。
一百分。一百分。還是一百分。
狂熱,喪心病狂的狂熱,安森首次通過「老友記」亮相以來,專業影評人史無前例地統一陣線,各式各樣的稱讚與推崇、驚嘆與歡呼塞滿了視線。
首批媒體綜評,足足吸引五十三家專業權威媒體出手——
輕輕鬆鬆秒殺「活死人黎明」,這一份待遇即使放在暑期檔里也是金字塔頂尖之中的頂尖,無可爭議。
萬眾矚目!
而五十三家媒體裡,有一家媒體顯得格格不入獨樹一幟,在滾滾浪潮里不走尋常路地丟出一份中評。
「巴爾的摩太陽報」,五十分,「查理-考夫曼嘗試了,試圖打造一部苦中帶甜的愛情小品,探索激情的消失和記憶的消退,然而整部作品無心也無腦。」
輕描淡寫,卻雷霆萬鈞。
一句「無心無腦」狠狠戳中查理-考夫曼的軟肋,暗指這位怪才編劇沉浸於玩結構玩概念玩花樣,卻始終不曾真正專注於人物的情感,空有一個噱頭。
一針見血!
儘管這樣的觀點不受歡迎,但的確是客觀存在的,類似的批評在查理-考夫曼此前的兩部編劇作品裡也曾經出現,而此次「暖暖內含光」聚焦於愛情,毫無疑問將這一短板放大,再次遭遇正面攻擊。
簡潔而犀利。
然而,即使是「巴爾的摩太陽報」也沒有給予差評,而是一個規規矩矩的中評,五十分的評價不算太糟糕。
至於其他五十二個評論,清一色全部都是好評。
批評「活死人黎明」的媒體,為「暖暖內含光」送上讚譽。
讚揚「活死人黎明」的媒體,稱讚「暖暖內含光」的力度更大。
果然是人比人氣死人,一個比較就能夠看出鮮明落差,站在「暖暖內含光」的面前,「活死人黎明」的五十九分看起來簡直就是乞丐。
最離譜的是,好評,還不止是好評,浩浩蕩蕩的一片滿分刷屏,即使是焦點影業掏錢刷好評都不敢如此明目張胆的程度,以絕對強勢的姿態將「暖暖內含光」的讚譽狂潮推向一個匪夷所思的高度。
在一片沸沸揚揚的讚譽之中,赫赫有名的羅傑-艾伯特在「芝加哥太陽報」表示:
「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絢爛而斑斕,在某些時候宛若馬戲一般滑稽可笑,冒著傻氣,然而電影擁有一個真誠而熱烈的情感內核,這讓電影變得具有說服力。
它不是一部大師之作,但毫無疑問,一部天才之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