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章 川流不息
第1331章 川流不息
靜靜地,布萊爾就這樣靜靜地注視大屏幕,目不轉睛,唯恐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她好奇著,也期待著,故事會如何收尾。
然而,沒有。
什麼都沒有。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天花亂墜,沒有心靈雞湯,沒有醒世名言,甚至沒有你拉我扯,什麼都沒有。
他說,好。
她也說,好。
事情,就是如此簡單。
愛就愛了,不愛……也就不愛了。哪裡有那麼多複雜的事情。
也許,他們會重蹈覆轍,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最後終究還是以傷害彼此的方式收場,沒有什麼吃一塹長一智的說法。
也許,他們會一次又一次陷入相同的輪迴,如同被困在籠子裡的倉鼠,竭盡全力狂奔卻還是在原地踏步。
所以呢?
因為害怕受傷而拒絕開始,因為害怕承認而拒絕面對——
這不恰恰就是喬爾最為羞恥最為遺憾的事情嗎?這不恰恰就是喬爾一直埋葬在別墅里隱藏起來的秘密嗎?
然而,這次,喬爾沒有放手。
儘管他不知道理由,也不明白原因,但他就是不希望克萊門汀離開。甚至於記憶里別墅的那段故事已經被徹底抹去,然而眼前似曾相識的情節再次發生的時候,喬爾終究開始邁開腳步做出了改變。
一切,看似沒有變化,一模一樣;但事實上,細節已經在悄然改變。
大屏幕里,喬爾和克萊門汀都不知道他們的記憶里發生了什麼,嘴角的笑容輕盈地上揚起來。
大屏幕外,觀眾們清清楚楚地知道發生了什麼,此時此刻無法控制地熱淚盈眶,嘴角也跟著上揚起來。
畫面一轉,喬爾和克萊門汀在冰天雪地的蒙托克沙灘里奔跑著追逐著,他們在小腿深的積雪裡嬉戲打鬧,如同沒有長大的孩子,無憂無慮地打雪仗,仿佛這就是全世界最快樂最幸福的事情,笑容完全綻放。
旋律,響起。
悠揚而哀傷,儘管沒有撕心裂肺的沉重,卻能夠在滄桑苦澀的哼唱之中感受到悲傷的氤氳,整個世界浸透在憂傷的藍色里;這讓他們的嬉笑和打鬧越發顯得格格不入起來,冰天雪地的刺骨寒冷穿透屏幕,一點一點地順著皮膚滲透進入血液。
沸沸揚揚、紛紛擾擾的思緒徐徐沉澱下來。
電影,結束了。
正如同沒頭沒腦的開始一樣,在觀眾完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時候落下帷幕,為電影畫上最後的句號。
但冷靜下來認真想想,故事已經說完,就沒有必要再繼續哼哼唧唧下去了,不是嗎?
然而,安潔莉卡電影中心現場依舊一片安寧。
沒有動靜,沒有聲響,全場觀眾靜靜地坐在原地,放任思緒蔓延,就連座椅周圍或站立或席地而坐的觀眾也沒有移動,全部保持原樣,乖乖地看著字幕的出現,一直到此時,他們才終於有時間思考。
查理-考夫曼,一貫如此。
不僅天馬行空腦洞大開,而且信息量巨大,根本不給觀眾喘息時間,一波接著一波往觀眾腦子裡塞——
最後,引爆。
電影,真的那麼簡單嗎?
電影,講述的只是一個愛情故事嗎?僅僅只是喬爾和克萊門汀的愛情故事?
細細想來,思緒洶湧,整部電影沒有閒筆,看似簡單的故事實則包羅萬象,信息量遠遠超出想像。
當字幕出現的時候,在溫柔而苦澀的旋律里,他們終於能夠穿一口氣。
在大屏幕那並不明亮的昏暗觀影里,宛若一個窗口般,從現實通往電影世界,儘管電影已經落下帷幕,但他們依舊遺留了一縷思緒在大屏幕里,在那個充滿想像力充滿可能性卻又完全和現實接軌的世界裡,放任自己浮浮沉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
也許,唯一能夠肯定的就是,在喬爾和克萊門汀兩位主角之外,每一位登場人物每一個故事情節都值得推敲並且經得起推敲。
霍華德醫生和瑪麗。
一個傾慕權威的「學生」,這個學生可能是瑪麗這樣的女孩,偶爾也可能是年少無知的男孩,仰望那些權威的存在,他們的知識、權力、地位、專業等等遠遠超過金錢和外表等等膚淺條件所帶來的吸引力。
於是,像瑪麗這樣的學生,飛蛾撲火地,一次又一次燃燒自己粉身碎骨。
而霍華德醫生看似拒絕,卻總是欲拒還迎,既要又要,他們看似權威的外表底下,其實是一個沒有成熟的孩子——從醫生在斯坦面前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自己的反應就能夠看的出來,他們只是試圖從那些仰慕傾佩的目光里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能量。
霍華德醫生真的「愛」瑪麗嗎?
未必。
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享受瑪麗一心一意關注自己的目光,享受瑪麗完完全全推崇自己乃至於崇拜自己的目光,他的驕傲和自尊在這樣的視線里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然後,渴望更多、更多,因為這是他在家裡在自己的生活里所殘缺的東西。
毫無疑問,這段愛情是電影裡花費最多筆墨描繪的一條支線,和喬爾、克萊門汀形成互文,因為瑪麗刪除了記憶卻還是踏入同一條河流,重蹈覆轍,不僅再次讓自己出醜,而且再次心碎,最後狼狽逃跑。
最最重要的是,查理-考夫曼通過瑪麗和霍華德醫生的這段情感,完成點題。
在喬爾公寓裡,斯坦離開之後,瑪麗一直在試圖讓霍華德醫生對自己刮目相看,滔滔不絕地展現自己。
其中,就包括亞歷山大-蒲柏一首詩。
「純潔善良之人如此幸福,世人忘卻、忘卻世人,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祈禱應驗,願望成真。」
簡單來說,點題。
查理-考夫曼沒有選擇喬爾和克萊門汀,而是選擇瑪麗之口闡述自己的觀點,毫無疑問又是一個驚喜:
人們,總是嚮往完美,完美象徵永恆、完美代表堅不可摧、完美代表心想事成;然而,現實往往並非如此。
錯誤、遺憾、傷害、殘缺,這才是人生的常態。
人們可以選擇逃避,人們可以選擇遺忘,但人們還是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轍,陷入自己性格缺陷的窠臼里。
某種程度來說,瑪麗和霍華德醫生的結局,那才是查理-考夫曼相信的現實。
在電影裡,查理-考夫曼僅僅只用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段關係的全貌,並且和喬爾、克萊門汀形成呼應,這一份控制和布局的筆力,當之無愧鬼才的名號。
(本章完)
靜靜地,布萊爾就這樣靜靜地注視大屏幕,目不轉睛,唯恐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她好奇著,也期待著,故事會如何收尾。
然而,沒有。
什麼都沒有。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天花亂墜,沒有心靈雞湯,沒有醒世名言,甚至沒有你拉我扯,什麼都沒有。
他說,好。
她也說,好。
事情,就是如此簡單。
愛就愛了,不愛……也就不愛了。哪裡有那麼多複雜的事情。
也許,他們會重蹈覆轍,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最後終究還是以傷害彼此的方式收場,沒有什麼吃一塹長一智的說法。
也許,他們會一次又一次陷入相同的輪迴,如同被困在籠子裡的倉鼠,竭盡全力狂奔卻還是在原地踏步。
所以呢?
因為害怕受傷而拒絕開始,因為害怕承認而拒絕面對——
這不恰恰就是喬爾最為羞恥最為遺憾的事情嗎?這不恰恰就是喬爾一直埋葬在別墅里隱藏起來的秘密嗎?
然而,這次,喬爾沒有放手。
儘管他不知道理由,也不明白原因,但他就是不希望克萊門汀離開。甚至於記憶里別墅的那段故事已經被徹底抹去,然而眼前似曾相識的情節再次發生的時候,喬爾終究開始邁開腳步做出了改變。
一切,看似沒有變化,一模一樣;但事實上,細節已經在悄然改變。
大屏幕里,喬爾和克萊門汀都不知道他們的記憶里發生了什麼,嘴角的笑容輕盈地上揚起來。
大屏幕外,觀眾們清清楚楚地知道發生了什麼,此時此刻無法控制地熱淚盈眶,嘴角也跟著上揚起來。
畫面一轉,喬爾和克萊門汀在冰天雪地的蒙托克沙灘里奔跑著追逐著,他們在小腿深的積雪裡嬉戲打鬧,如同沒有長大的孩子,無憂無慮地打雪仗,仿佛這就是全世界最快樂最幸福的事情,笑容完全綻放。
旋律,響起。
悠揚而哀傷,儘管沒有撕心裂肺的沉重,卻能夠在滄桑苦澀的哼唱之中感受到悲傷的氤氳,整個世界浸透在憂傷的藍色里;這讓他們的嬉笑和打鬧越發顯得格格不入起來,冰天雪地的刺骨寒冷穿透屏幕,一點一點地順著皮膚滲透進入血液。
沸沸揚揚、紛紛擾擾的思緒徐徐沉澱下來。
電影,結束了。
正如同沒頭沒腦的開始一樣,在觀眾完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時候落下帷幕,為電影畫上最後的句號。
但冷靜下來認真想想,故事已經說完,就沒有必要再繼續哼哼唧唧下去了,不是嗎?
然而,安潔莉卡電影中心現場依舊一片安寧。
沒有動靜,沒有聲響,全場觀眾靜靜地坐在原地,放任思緒蔓延,就連座椅周圍或站立或席地而坐的觀眾也沒有移動,全部保持原樣,乖乖地看著字幕的出現,一直到此時,他們才終於有時間思考。
查理-考夫曼,一貫如此。
不僅天馬行空腦洞大開,而且信息量巨大,根本不給觀眾喘息時間,一波接著一波往觀眾腦子裡塞——
最後,引爆。
電影,真的那麼簡單嗎?
電影,講述的只是一個愛情故事嗎?僅僅只是喬爾和克萊門汀的愛情故事?
細細想來,思緒洶湧,整部電影沒有閒筆,看似簡單的故事實則包羅萬象,信息量遠遠超出想像。
當字幕出現的時候,在溫柔而苦澀的旋律里,他們終於能夠穿一口氣。
在大屏幕那並不明亮的昏暗觀影里,宛若一個窗口般,從現實通往電影世界,儘管電影已經落下帷幕,但他們依舊遺留了一縷思緒在大屏幕里,在那個充滿想像力充滿可能性卻又完全和現實接軌的世界裡,放任自己浮浮沉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
也許,唯一能夠肯定的就是,在喬爾和克萊門汀兩位主角之外,每一位登場人物每一個故事情節都值得推敲並且經得起推敲。
霍華德醫生和瑪麗。
一個傾慕權威的「學生」,這個學生可能是瑪麗這樣的女孩,偶爾也可能是年少無知的男孩,仰望那些權威的存在,他們的知識、權力、地位、專業等等遠遠超過金錢和外表等等膚淺條件所帶來的吸引力。
於是,像瑪麗這樣的學生,飛蛾撲火地,一次又一次燃燒自己粉身碎骨。
而霍華德醫生看似拒絕,卻總是欲拒還迎,既要又要,他們看似權威的外表底下,其實是一個沒有成熟的孩子——從醫生在斯坦面前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自己的反應就能夠看的出來,他們只是試圖從那些仰慕傾佩的目光里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能量。
霍華德醫生真的「愛」瑪麗嗎?
未必。
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享受瑪麗一心一意關注自己的目光,享受瑪麗完完全全推崇自己乃至於崇拜自己的目光,他的驕傲和自尊在這樣的視線里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然後,渴望更多、更多,因為這是他在家裡在自己的生活里所殘缺的東西。
毫無疑問,這段愛情是電影裡花費最多筆墨描繪的一條支線,和喬爾、克萊門汀形成互文,因為瑪麗刪除了記憶卻還是踏入同一條河流,重蹈覆轍,不僅再次讓自己出醜,而且再次心碎,最後狼狽逃跑。
最最重要的是,查理-考夫曼通過瑪麗和霍華德醫生的這段情感,完成點題。
在喬爾公寓裡,斯坦離開之後,瑪麗一直在試圖讓霍華德醫生對自己刮目相看,滔滔不絕地展現自己。
其中,就包括亞歷山大-蒲柏一首詩。
「純潔善良之人如此幸福,世人忘卻、忘卻世人,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祈禱應驗,願望成真。」
簡單來說,點題。
查理-考夫曼沒有選擇喬爾和克萊門汀,而是選擇瑪麗之口闡述自己的觀點,毫無疑問又是一個驚喜:
人們,總是嚮往完美,完美象徵永恆、完美代表堅不可摧、完美代表心想事成;然而,現實往往並非如此。
錯誤、遺憾、傷害、殘缺,這才是人生的常態。
人們可以選擇逃避,人們可以選擇遺忘,但人們還是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轍,陷入自己性格缺陷的窠臼里。
某種程度來說,瑪麗和霍華德醫生的結局,那才是查理-考夫曼相信的現實。
在電影裡,查理-考夫曼僅僅只用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段關係的全貌,並且和喬爾、克萊門汀形成呼應,這一份控制和布局的筆力,當之無愧鬼才的名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