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盤炕(本書已簽約,請放心收藏)
出了廠區的李木成暫時也沒地兒去,突然想起家裡還差個炕,想趁此機會去找人盤一個。
記憶中京城的冬天實在太冷了,動不動就是零下多少度,要是只靠著火爐子,估計連一天都受不了。
雖然每天都能睡空間,但是這樣每天進出,時間久了,也不方便,所以,還是在屋裡弄一個,穩當些。
他後世是半個南方人,哪裡能受得了這溫度。
看多了前世的同人文,裡面很多主角都盤了炕,他也準備試試。
思考了一會兒,覺得可行,就開始想去哪裡找手藝人,想來想去才反應過來,街道辦肯定知道。
現在的街道辦可不是以後的,現在是生老病死,一切的一切,都能找街道辦幫著解決,街道辦解決不了的,也會給你指個方向。
到了街道辦,找到謝辦事員,將情況說明了一下。
謝辦事員很乾脆,給他推薦了附近一個老手藝人,也屬於街道辦下轄的半個工作人員。
「他姓武,這是地址,你直接去找他吧,就說是我介紹的。」
隨手寫了個地址遞給李木成。
「謝謝。」
李木成告辭離開,直接按著地址找了過去。
現在的手藝人基本都是由街道辦統一管理,協調。
因為現在的京城就像一個大工地一般,正府的新建,修繕等工程很多,需要大量的工程人員。
這個時期京城大搞基礎建設,修廣場,建房子,修路,清理河道等等。
還開始在老毛子的幫助下,開始規劃修建地下鐵道,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好幾年後才開工。
但不可否認,這些建設人員被組織統一管理的重要性。
由此也提升了這類手藝人的地位,基本跟工人地位差不多,要是直屬於正府管轄的建設團隊,一樣是可以評級別的。
循著地址來到一戶獨立的小院門口。
「這是武師傅家嗎?」
李木成敲了敲門,結果出來一個年輕壯小伙,起碼一米八。
「在呢,進來吧,爸有人找你。」
說著讓了讓門,還往裡面喊了一句。
院子裡一個瘦高老頭正在修理著工具。
「武師傅,你好,我是街道辦謝幹部介紹過來的,趁著天還不太冷,想在家裡盤個炕,不知道武師傅最近有沒有時間?」
「嗯,盤個炕簡單,要不了兩天,你要盤多大的?」
武師傅放下手裡的活,接過李木成的煙,點燃後才說道。
「我的房間不大,要個簡單一點就成,我一個人住的。」
「成,咱倆現在一起去看看現場?」
「好。」
李木成帶著武師傅回了四合院。
「小李下班了?這是武師傅?」
閻埠貴已經在門口守著了,不知道他每天怎麼那麼早下班,一周六天,起碼四天都比眾人先回來。
看起來閻埠貴人面挺熟啊,連武師傅都認識。
「是啊,三大爺,我找武師傅弄點東西。」
李木成和武師傅跟閻埠貴打完招呼,就來到自己屋。
帶著武師傅看了下臥室,二人商量了一下,最後約定十五塊錢包工包料不包飯,明天一早就開工,兩天修好。
晚上李木成就將床給拆了放一邊,決定這幾天就睡空間裡就行。
第二天一早,李木成給顧大媽說了下,讓她白天幫忙看著點,然後就去上班了。
今天是他第一天到倉庫這邊報到,上班的地方就在倉庫旁邊的一間小辦公室。
還有一個人是負責入庫的,兩人一入一出,互不干涉,但是又互相監督,相互對帳,保證庫房的收支帳目清晰。
庫房門口也是有保衛人員二十四小時持槍把守的。
這個工作相對輕鬆,但是責任也挺大,一旦月底盤庫的時候,有糧食對不上,那是要擔責任的。
負責入庫的叫劉松,比李木成大幾歲,看起來是個精明人,也應該是個老油子。
這個工作的內容決定了,他們的空閒時間比較多。
「李木成同志,你剛來,我把咱們的工作流程給你介紹一下…」
劉松還是很熱情,詳細的講了一遍流程。
「謝謝劉松同志了,以後的工作中還請多多指點。」
李木成用心記下。
他的工作一般在每天一大早,各個食堂會陸續來領當天的糧食,偶爾也會出現食堂需要提前準備第二天的食物的情況,下午就會來領一部分。
反正他只需要見領導的單子出庫,然後記錄清楚,將單子保管好,月底前交到倉庫主任那邊就行。
適應了幾天,劉松見李木成熟悉了工作,就時常往外跑了。
開始的時候李木成很吃驚,這工作不需要每天守在辦公室嗎?
等劉松解釋了一下,他才明白,這個工作是有規律的。
比如劉松的糧食入庫工作,每次要拉糧食來的時候,上面領導都會提前通知,而且一來就是一大批,一次入庫能用一個星期到十天左右。
入庫完之後,他就比較自由了,一般沒啥事,只需要簡單監督一下李木成出庫時不要出錯就行。
庫房本身又有保衛人員把守,所以他才可以經常往外跑。
也是,這個工作簡單輕鬆,空閒時間那麼多,讓年輕人長期待在這裡不動彈,短時間還可以,時間長了,一般人都堅持不住。
李木成也想出去溜達,可惜每次劉松都能找個完美的藉口。
再加上他剛調過來工作,地皮還沒踩熱乎呢,也不敢像劉松那樣找個機會就跑出去。
沒辦法,他只能在辦公室守著,拿著一些書出來打發時間。
有次傻柱來庫房領糧食,看到李木成,驚訝的不行。
「你什麼時候調庫房來了?」
「正常調動而已。」
李木成淡淡的答道,三下兩下的給傻柱取完糧食登完記,就打發他走了。
不過李木成不知道的是,這消息當天就傳遍四合院了。
只是因為李木成平時低調,沒什麼話題性,所以沒有引起什麼浪花,院裡人也就隨口議論兩句而已。
時間進入十一月。
李木成的炕早已砌好晾乾。
不得不說武師傅的技術還是沒得說的,他和他兒子,就是那天那個壯漢,一起花了一天多時間就給砌好。
砌好之後,李木成根據武師傅教的方法,連續燒了幾天,炕就可以使用了。
記憶中京城的冬天實在太冷了,動不動就是零下多少度,要是只靠著火爐子,估計連一天都受不了。
雖然每天都能睡空間,但是這樣每天進出,時間久了,也不方便,所以,還是在屋裡弄一個,穩當些。
他後世是半個南方人,哪裡能受得了這溫度。
看多了前世的同人文,裡面很多主角都盤了炕,他也準備試試。
思考了一會兒,覺得可行,就開始想去哪裡找手藝人,想來想去才反應過來,街道辦肯定知道。
現在的街道辦可不是以後的,現在是生老病死,一切的一切,都能找街道辦幫著解決,街道辦解決不了的,也會給你指個方向。
到了街道辦,找到謝辦事員,將情況說明了一下。
謝辦事員很乾脆,給他推薦了附近一個老手藝人,也屬於街道辦下轄的半個工作人員。
「他姓武,這是地址,你直接去找他吧,就說是我介紹的。」
隨手寫了個地址遞給李木成。
「謝謝。」
李木成告辭離開,直接按著地址找了過去。
現在的手藝人基本都是由街道辦統一管理,協調。
因為現在的京城就像一個大工地一般,正府的新建,修繕等工程很多,需要大量的工程人員。
這個時期京城大搞基礎建設,修廣場,建房子,修路,清理河道等等。
還開始在老毛子的幫助下,開始規劃修建地下鐵道,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好幾年後才開工。
但不可否認,這些建設人員被組織統一管理的重要性。
由此也提升了這類手藝人的地位,基本跟工人地位差不多,要是直屬於正府管轄的建設團隊,一樣是可以評級別的。
循著地址來到一戶獨立的小院門口。
「這是武師傅家嗎?」
李木成敲了敲門,結果出來一個年輕壯小伙,起碼一米八。
「在呢,進來吧,爸有人找你。」
說著讓了讓門,還往裡面喊了一句。
院子裡一個瘦高老頭正在修理著工具。
「武師傅,你好,我是街道辦謝幹部介紹過來的,趁著天還不太冷,想在家裡盤個炕,不知道武師傅最近有沒有時間?」
「嗯,盤個炕簡單,要不了兩天,你要盤多大的?」
武師傅放下手裡的活,接過李木成的煙,點燃後才說道。
「我的房間不大,要個簡單一點就成,我一個人住的。」
「成,咱倆現在一起去看看現場?」
「好。」
李木成帶著武師傅回了四合院。
「小李下班了?這是武師傅?」
閻埠貴已經在門口守著了,不知道他每天怎麼那麼早下班,一周六天,起碼四天都比眾人先回來。
看起來閻埠貴人面挺熟啊,連武師傅都認識。
「是啊,三大爺,我找武師傅弄點東西。」
李木成和武師傅跟閻埠貴打完招呼,就來到自己屋。
帶著武師傅看了下臥室,二人商量了一下,最後約定十五塊錢包工包料不包飯,明天一早就開工,兩天修好。
晚上李木成就將床給拆了放一邊,決定這幾天就睡空間裡就行。
第二天一早,李木成給顧大媽說了下,讓她白天幫忙看著點,然後就去上班了。
今天是他第一天到倉庫這邊報到,上班的地方就在倉庫旁邊的一間小辦公室。
還有一個人是負責入庫的,兩人一入一出,互不干涉,但是又互相監督,相互對帳,保證庫房的收支帳目清晰。
庫房門口也是有保衛人員二十四小時持槍把守的。
這個工作相對輕鬆,但是責任也挺大,一旦月底盤庫的時候,有糧食對不上,那是要擔責任的。
負責入庫的叫劉松,比李木成大幾歲,看起來是個精明人,也應該是個老油子。
這個工作的內容決定了,他們的空閒時間比較多。
「李木成同志,你剛來,我把咱們的工作流程給你介紹一下…」
劉松還是很熱情,詳細的講了一遍流程。
「謝謝劉松同志了,以後的工作中還請多多指點。」
李木成用心記下。
他的工作一般在每天一大早,各個食堂會陸續來領當天的糧食,偶爾也會出現食堂需要提前準備第二天的食物的情況,下午就會來領一部分。
反正他只需要見領導的單子出庫,然後記錄清楚,將單子保管好,月底前交到倉庫主任那邊就行。
適應了幾天,劉松見李木成熟悉了工作,就時常往外跑了。
開始的時候李木成很吃驚,這工作不需要每天守在辦公室嗎?
等劉松解釋了一下,他才明白,這個工作是有規律的。
比如劉松的糧食入庫工作,每次要拉糧食來的時候,上面領導都會提前通知,而且一來就是一大批,一次入庫能用一個星期到十天左右。
入庫完之後,他就比較自由了,一般沒啥事,只需要簡單監督一下李木成出庫時不要出錯就行。
庫房本身又有保衛人員把守,所以他才可以經常往外跑。
也是,這個工作簡單輕鬆,空閒時間那麼多,讓年輕人長期待在這裡不動彈,短時間還可以,時間長了,一般人都堅持不住。
李木成也想出去溜達,可惜每次劉松都能找個完美的藉口。
再加上他剛調過來工作,地皮還沒踩熱乎呢,也不敢像劉松那樣找個機會就跑出去。
沒辦法,他只能在辦公室守著,拿著一些書出來打發時間。
有次傻柱來庫房領糧食,看到李木成,驚訝的不行。
「你什麼時候調庫房來了?」
「正常調動而已。」
李木成淡淡的答道,三下兩下的給傻柱取完糧食登完記,就打發他走了。
不過李木成不知道的是,這消息當天就傳遍四合院了。
只是因為李木成平時低調,沒什麼話題性,所以沒有引起什麼浪花,院裡人也就隨口議論兩句而已。
時間進入十一月。
李木成的炕早已砌好晾乾。
不得不說武師傅的技術還是沒得說的,他和他兒子,就是那天那個壯漢,一起花了一天多時間就給砌好。
砌好之後,李木成根據武師傅教的方法,連續燒了幾天,炕就可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