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29章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不過怎麼打,又是個問題。」上級領導陷入沉思。

  就在他冥思苦想之際,匆匆的腳步聲從外面傳來。

  但在看到上級領導之後,拿著文件的秘書便立刻停下步子,安靜地等候在一旁。

  直到夜風漸亮,他才忍不住小聲地提醒道:

  「領導,該休息了。」

  聽到耳邊傳來的聲音。

  沉浸在對戰爭的模擬和推演中的上級領導才回過神。

  他擺了擺手,道:「今天我晚一點回去,你先去休息吧。」

  每拖一天,夏國的處境便危險一分,所以必須儘快地找到解決方案。

  「那我先和您說個好消息吧。」秘書望著他的眼神,便知道自己勸不動了。

  平時的時候,他還可以勸勸。

  但一旦有正事,誰來了勸都沒有用。

  「哦,什麼好消息,是不是李暮又搞出了什麼東西?」上級領導臉上露出一抹笑容,道。

  他本來是沒有心思聽這些的。

  可一想到和李暮有關,還是決定聽一聽。

  畢竟每回這個年輕人,都能帶給他和這個國家不一樣的驚喜。

  見狀,秘書連忙匯報了一下今天在車研所舉行的立項大會,以及後面秦風遞交上來的建造方案。

  他們那邊討論過後,最終的決定是暫時在車研所內讓李暮研究半年。

  然後去郊外興建一處研究基地,把人都調過去,專供李暮的新式坦克研製。

  如此一來,足夠安全,也足夠隱秘。

  就是進去了不太容易出來。

  在聽完秘書匯報的前段,上級領導還是非常高興的。

  李暮既然說了夏國能造出超越M帝和老大哥的新式坦克。

  他便相信其一定能夠成功。

  雖說時間長了些,但並不打緊。

  有希望時,未來總是令人充滿期待。

  打個比方,就好像那段二萬五千里的路上,忽然有個人跑來告訴他,49年建國的一樣。

  「倘若如此,那麼現在開戰,是不是並不合適。」上級領導心中微思。

  只不過很快,他就將這個念頭拋在腦後。

  未來是未來,現在是現在。

  戰爭不可能等到他們準備完善了再去打。

  「領導,您看怎麼回復秦風領導?」秘書等了半天,沒有等到回復,小聲地嘗試詢問道。

  這件事情上級領導不點頭的話,下面也沒有辦法執行。

  聞言,上級領導回過神,想了想,道:

  「建造研究基地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不過不能因此影響李暮的人身自由,將他拘束在裡面。」

  「新式坦克和戰鬥機雖然重要,但他還有比這些更加重要的研究項目!」

  秦風交上來的計劃他基本上是比較認可的。

  只不過讓李暮擔任總設計師沒問題,卻不能按照慣例,將之長期留在研究基地。

  否則影不影響李暮的個人情緒不提,恐怕下面的一堆研究所也會有意見。

  ……

  次日,早。

  李暮洗漱鍛鍊完後。

  便開始在書房整理目前手頭的研究計劃。

  新式坦克昨天剛剛開完立項大會,內容足夠那些專家教授們消化幾天,倒是不用急著過去。

  比較重要的反而是宋文聰那邊,12個錢五師介紹過來的人,必須重視起來。

  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想將這批人留在京都。

  宋文聰已經說過不提,黃之前等人,都是現在以及未來國內重要戰鬥機的研發人員。

  有他們幫助的話,殲-10的誕生之路,無疑會輕鬆許多。

  「還有電影工業的問題,回頭得去和丘領導提一提。」李暮接著想道。

  作為未來的文化輸出主要手段之一,電影還能帶來不菲的收益。


  以前國內的孩子只能看外國大片,現在輪到國外的小朋友們看看夏國大片了。

  ……

  一直在書房待到中午11點左右。

  關建民從外面帶回消息,說了宋文聰等一行人的事情:

  「上面會再安排你們進行見面,時間由你來定。」

  這個結果倒是沒有出乎李暮的預料。

  他想了想,這件事宜早不宜遲,於是將時間定在了明天。

  ……

  確定了時間之後,李暮便動身前往裝甲兵科學技術院。

  來到門口。

  出示證件之後,便被警衛放行進入了院中。

  往裡走了沒兩步。

  遠遠的便看到了朱雨生帶著一個和他年紀差不多的老人迎了上來。

  一邊走,朱雨生一邊笑道:

  「我就知道你今天會來,所以早早地便在這裡等著。」

  他昨天開完立項大會後,也算是對李暮的研究風格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

  以其雷厲風行的性格,必然不會耽擱。

  車研所那邊剛剛開完會——當時全場所有的專家教授聽了半天滿臉茫然的樣子可十分令人印象深刻。

  這種情況下,連著開會的概率並不大。

  所以他便來了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這邊。

  「對了,給您介紹一下,這是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的院長,彭壟。」朱雨生繼續介紹道。

  聞言,李暮看向一旁的彭壟。

  後者立刻上前伸出手,道:「李顧問,久仰大名了!」

  「您客氣了。」李暮笑著和對方握了握手道。

  一旁的朱雨生插話道:

  「李顧問,您先跟我們來,我們好好和您介紹一下這裡。」

  他心裡還想著怎麼把李暮拉到自己這邊。

  雖說秦風那裡的態度十分明顯。

  但只要沒有將事情落在文件上,那就還有可以操作的空間。

  左右不可能昨天才開完會,今天就做完決定吧。

  「參觀就先免了,我這次來主要是為了昨天在立項大會上提出的125毫米滑膛炮的事情。」李暮直接道。

  朱雨生愣了愣,然後看向身後的彭壟,道:

  「既然李顧問有需要,彭所長,你現在就去調集所里的研究人員。」

  「好。」彭壟重重地看著點了點頭,旋即立刻轉身離開。

  做完這些,朱雨生才將目光轉向李暮,道:

  「李顧問,我帶您去會議室。」

  ……

  彭壟的動作十分快速。

  10分鐘左右的功夫,便帶著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裡幾位武器系統方向的研究人員來到會議室。

  簡單地熟悉了一下人名之後。

  李暮很快進入正題,看向彭壟道:

  「不知道彭所長能否割愛,讓他們跟著我研究一段時間。」

  「當然,研究的地方目前應該還是在這裡不會變。」

  「倘若研究成功的話,也會有貴院的一份功勞。」

  他說完後。

  彭壟先是看了看朱雨生,然後道:

  「李顧問您說的這是什麼話,如果能對您的研究有幫助,此事自無不可。」

  雖說人還沒拐來便搭進去了一些,但只要能拉進和李暮的關係,那就是值得的。

  不過他們這邊三言兩語決定了那些研究人員的去向。

  讓其反倒有些不樂意了。

  一個40多歲的研究員站了出來,道:

  「所長,這事兒您是不是應該問一問大家的意見。」

  有人帶頭,其他的人雖然沒有說話,但也紛紛表示了不滿。

  畢竟李暮的名氣大是大,卻和他們的研究方向無關。

  讓他們跟著其進行研究,這不是開玩笑嘛。


  「意見,你們有什麼意見?」彭壟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道:

  「跟著李顧問研究,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機會!」

  剛剛開口的研究員看了看李暮,然後鄭重道:

  「李顧問,我們不是在針對您,只是術業有專攻。」

  「如果是計算技術方面、鋼鐵冶金方面,我們都完全信任你。」

  「可這是坦克的武器研發,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幹的。」

  他的話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有些冒犯。

  然而確實只是在實事求是。

  對於李暮,他們每一個人都相當敬重。

  可敬重是一回事,盲目的相信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知道大家的想法,不過我希望你們能夠我一個機會,來說服你們。」李暮笑著道。

  他並沒有在意對方的態度,反而相當高興。

  科學依據,需要的就是這種敢於質疑一切的精神。

  「您請說。」研究員道。

  既然李暮要解釋,他們不可能不給面子。

  畢竟朱雨生和彭壟還在一旁站著,眼睛都快被瞪了出來。

  李暮道:

  「我打算研製125mm的滑膛炮,並且已經有了相當完善的研究方案。」

  他說完以後。

  研究員並沒有說話。

  見狀,彭壟著急道:「老張,你說句話啊,悶著做什麼?」

  「李顧問,目前我們主流的炮彈,是線膛炮。」張姓研究員沉吟了片刻,然後道。

  火炮問世之初期,不論是前裝炮還是後裝炮,都是滑膛炮。

  但是人們逐漸發現滑膛炮存在精度差、射程近的缺陷,為了改變這些不足,加上火炮技術、鑄造技術的發展,在炮膛內壁上打造膛線。

  這就是線膛炮,也是現在夏國59式坦克上裝備的武器。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直到64年左右,M第和老大哥先後發明了可以通過炮膛發射的炮射飛彈,才慢慢改變了這一情況。

  不過直到70年代,線膛炮和滑膛炮之爭,才以後者的絕對優勢獲勝告終。

  雖說線膛炮固然有精度上的優勢,但是坦克炮更主要的是強調穿甲性能,打得再准,無法穿透裝甲防護,那還是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穿甲能力夠強,即便精度不高,一發沒打中,那就再來第二發、第三發,只要命中就能摧毀目標。

  「不過這些,只有我一個人清楚。」李暮心中暗道。

  想要說服對方,僅僅是空口無憑地說滑膛炮比線膛炮好是沒用的。

  他沉吟許久,然後才道:

  「現在M帝的M-60坦克,裝甲厚度達到了多少,您清楚嗎?」

  張姓研究員道:

  「M-60主戰坦克的裝甲防護,最厚的部分是火炮防盾,達到了178毫米,而前裝甲則有110毫米。」

  「你直接說吧,不用問我這些問題。」

  「只要是您知道的坦克,我都能說出詳細的參數。」

  他研究坦克武器,自然對各國主戰坦克的裝甲厚度如數家珍。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說了,您應該發現,現在的坦克裝甲厚度越來越厚了吧。」李暮道。

  張研究員皺了皺眉,道:「這能夠說明什麼問題?」

  其他研究員以及朱雨生和彭壟兩人也是滿臉疑惑。

  李暮解釋道:

  「坦克的裝甲越來越厚,便對武器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線膛炮雖然精度高,但是炮口初速小,威力不足。」

  「這便對炮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只有研發新的炮彈,才能彌補這一弊端,否則即便動力再強,裝甲再厚,也不過是會移動的靶子。」

  在他說完以後。

  張研究員陷入沉默。

  良久之後,他才道:「可是研發新炮彈,也不一定要放棄線膛炮選擇滑膛炮吧?」


  「不,必須放棄,因為只有滑膛炮,才能滿足未來我們要研發的炮射飛彈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需要。」李暮斬釘截鐵道。

  線膛炮和滑膛炮,從來不是二選一。

  只有後者,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炮射飛彈、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張研究員的目光變得微微有些呆滯起來。

  前者他還有所耳聞,是老大哥57年提出的概念。

  可是後者,就有些聞所未聞了。

  其他的研究人員,也是滿眼的疑惑和震驚。

  「炮射飛彈我先不多解釋了,說一說這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吧。」李暮微微一笑,道。

  隨後,他便簡略地講述什麼了一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從常規的穿甲彈發展演變而來,而穿甲彈的威力取決於炮彈擊中目標時的動能和炮彈材料的物理特性。

  由於穿甲彈在出膛之後,彈丸的飛行速度會受到阻力和重力的作用,所以為了提高速度,就要採用減小阻力的氣動外形,根據物理學原理,細長的外形阻力更小。

  由此後面便發展出了次口徑穿甲彈,也就是為了讓彈體更細長,彈丸直徑比火炮口徑要小,但是這樣也存在著問題。

  張研究員抬了抬手,示意自己有問題要問。

  待李暮停下後,他詢問道:

  「如果採用您說的次口徑方向,射程和精度不會受到很大影響嗎?」

  不知不覺間,他的語氣已經變得小心和恭敬起來。

  畢竟單就憑李暮方才提出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就已經能夠看出來,其對坦克武器的研究,有著極高的水平。

  甚至可以說達到世界頂尖的層次。

  「會,不過可以解決,用一個彈托把穿甲彈彈體夾在中間,彈體可以很細長,但通過彈托與火炮口徑一致,當彈體出膛之後彈托自動脫落,彈體則繼續飛行,這就是「脫殼」。」李暮解釋道。

  聽完他的話,張研究員的眼睛越來越亮。

  甚至還舉一反三,道:

  「如此一來,有了可以脫殼的彈托,彈體細長化的發展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至於彈頭會漸趨細長化的問題,可以通過尾翼穩定來解決。」

  「我猜的對不對,李顧問?」

  張姓研究員的眼中滿是興奮與狂熱。

  如果這種穿甲彈可以成功,即便沒有新式坦克,夏國的坦克也有了和M帝和老大哥先進坦克較量的資本。

  動力落後,裝甲落後,這些都不是問題。

  只要能夠擊中一發,便能夠直接報廢敵人的坦克。

  在戰場上,足以令人聞聲喪膽!

  「說的很對,不過研究的難度也不小……」李暮繼續說道。

  說完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原理,下面,就該說一說挑戰性了。

  雖說M帝和老大哥沒幾年便將其搞了出來。

  但夏國現在想研究,基礎還是有些薄弱的。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研製難點,主要包括5個方面。

  其一是製造工藝,需要高精度的加工和組裝,且在設計和製造過程當中,充分地考慮材料的強度、彈頭的形狀和重量等因素。

  以此來確保,在高速飛行的過程當中,穿甲彈能夠保持穩定並有效穿透裝甲。

  其二是材料和性能,材料通常要用到具有高強度和良好的耐磨性的高密度合金鋼、碳化鎢等。

  其三是空氣阻力,次口徑穿甲彈在飛行過程中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導致速度衰減較快。

  為了提高初速並減少跳彈的可能性,需要在設計上進行優化,比如採用碳化鎢彈芯和輕金屬彈托的組合,以在撞擊中變形,而彈芯繼續穿透穿甲。

  其四是測試和驗證,穿甲彈的性能需要通過大量的測試和驗證來確保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包括不同角度、不同距離下的穿透測試,以及在不同裝甲上的表現評估。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成本。

  這五個難點,製造工藝、材料、空氣阻力等等,其實都相對比較好解決。


  只有最後一個,李暮只能遺憾的表示:

  「一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造價大概在5w到8w塊,這就註定了它不能大規模生產。」

  在80年代,尾翼穩定穿甲彈的造價能達到6w到7w,這還是在技術工藝相當完善的情況下。

  夏國想要搞出來,在生產的初期,很難便宜得下來。

  相對於這個年代他們主要使用的幾百塊到幾千塊不等的穿甲彈,這個成本價格不可謂不高。

  只是不待張研究員說話。

  一旁的朱雨生便搶先開口道:

  「李顧問,價格不是問題,別說是8w,就算是18w,28w,只要能一發打爆敵人的坦克,那就值這個價!」

  他剛剛聽到李暮說出成本的實話,確實嚇了一跳。

  可不能只看成本,還要看效果。

  一旦他們的坦克裝備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戰場上那就是閻王點名,只要打中,那就能瞬間報廢一輛坦克。

  院長彭壟也興奮跟著道:

  「朱主任說得沒錯,炮彈再貴,還能貴得過坦克不成!」

  「有了這種穿甲彈,就算其他方面落後了一些,我們的坦克也足以和M帝和老大哥任何一款坦克抗衡!」

  「當然,我相信李顧問您造出的坦克,絕對能夠躋身世界一流的水平!」

  兩人都對李暮所說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表示了高度的認可。

  甚至若非時機有些不太合適,他們都想提議讓李暮先改良一下59式,儘快讓其具備裝載這種新式穿甲彈的能力。

  「您二位過獎了,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可能,能不能實現,還不好說呢。」李暮淡淡一笑道。

  就在他話音剛落下的時候。

  一直沉吟的張研究員終於開口道:

  「李顧問,請您原諒我先前的失禮,武斷地認為您不具備研製坦克武器的水平和能力。」

  「如果可以,我想正式加入您的研究團隊,參與研製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炮射D彈。」

  「我會盡我所能,協助您進行研究,為我們國家打造出能與M帝和老大哥抗衡的坦克武器!」

  在他說完以後。

  後面的研究人員們也紛紛表示願意加入李暮的團隊。

  見狀,李暮笑了笑,道:「感謝您的認可,不過不用道歉,都是為了國家,我能理解的。」

  他還沒有這麼心胸狹隘。

  換做是他,也不可能輕易地相信自己。

  「那我們現在便開始吧,我還想聽一聽您對炮射D彈的想法呢!」張研究員高興道。

  李暮看了看朱雨生一眼,見其沒有意見,也沒有反對,繼續說起關於炮射D彈的研究思路來。

  ……

  炮射D彈的發明時間大約在50年代末期。

  在這個時間點,M帝和老大哥幾乎差不多一塊研製出了「橡樹棍」坦克炮射D彈和「紅寶石」坦克炮射D彈。

  然而早期的炮射D彈在實際應用中遇到了許多的問題,包括發射裝置複雜、射程和精度不足、易受干擾等等。

  這些問題導致其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效果並不理想。

  比如老大哥的「紅寶石」炮射D彈,由於其空心裝藥,戰鬥部威力並不理想,且無線電指令制導系統也非常容易被干擾,所以最終並沒有能夠成功。

  而且由於D彈的價格實在是昂貴。

  在80年代以後,炮射D彈便被西方國家逐漸放棄,轉而去發展坦克火控系統和先進的光電傳感器。

  也就只有老大哥,還一直在堅持研製。

  當然,也不是說研製炮射D彈沒用。

  在70年代的時候,M帝用M-602A和「謝麗登」發射的「橡樹棍」D彈,能夠精確地擊中2000米的實驗坦克,超過了當時主戰坦克的直射距離。

  至少在二三十年內,炮射D彈的戰場威脅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所以李暮雖並不打算在其中投入太多的精力,但也還是要去研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