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少帥
見眾人狐疑的眼神,孫茹心裡微微一凜,暗自明白,自己的裝束與身份實在大相逕庭,「娘家人」對她起疑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小姐和麗塔頃刻之間難以聯絡,她只得強迫自己獨自面對局面。
孫茹悄然吐出一口氣,定了定神,細細梳理起小姐所囑託的每一分枝節,而後緩緩伸手,從長衫外兜中取出一截竹筷。
那是半段折裂的筷子,斷口粗糲,木刺森然,孫茹將其平置於桌,一推,送至眾人眼前。
圍觀者目光即刻凝聚於那斷筷之上,似是那不過盈寸的物件竟飽含某種玄妙玄機。
掌柜眉頭微蹙,陷入短暫沉吟,旋身步入後廚,不多時,手捧另一截筷子返了回來。
他將兩截竹筷放到燈下審視,緩緩拼接比對。
一時間,眾人的呼吸仿佛同一封存於空氣之中,寂靜凝滯得能聽見木紋交錯的脆響。
那斷口竟天衣無縫,木紋展露出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契合。掌柜的眉宇稍霽,然眼眸深處,依然繚繞著某種探尋的暗流。
「光憑這東西,還不足以令我們完全信服。」
突兀的嗓音如冷鋒劃破靜謐,趙六陡然一震,總算瞧清陰影下竟潛藏另一人。
那人緩步邁出,搖曳燈火映亮的,竟是崇實中學那位年紀輕俏的女教師——林靜秋。
「喲,林老師也在這兒呢。」
林靜秋雖容貌秀逸,清麗絕俗,一身素雅布衣更映得她風神自若,卻又因那清澈的眼眸中時時氤氳著某種沉思的愁緒,添了幾分不染鉛華的深邃。
她既異於尋常閨閣女子之拘傲繡作,又不若那些風流自賞的雅士只熱衷章句辭章。
那一身經綸學識,不是用作彰顯顯赫身份的裝飾,而是憑以擔起國憂家痛的重負。
她放棄北平優渥的高薪工作,毅然投身於家鄉,為的不過是育材育人。
趙六雖沒讀過幾天書,但對林老師這般高風亮節、造福桑梓之人,心底不禁生出幾分敬意。
此時此刻,這位平日裡總是笑靨如花的林老師卻仿佛換了個人似的。
白皙秀氣的臉龐上,不見了往日的溫婉,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寒霜,纖細的眉頭微微蹙起,平日裡溫和有神的眸子,此刻卻猶如鋒利的刀鋒,死死地盯著眼前的孫茹。
專注而凌厲的目光來回掃視,仿佛要將孫茹的每一個細微表情都盡收眼底。
作為老師,她早已練就在片刻之間,看穿對方是否在說謊的本領。
「你說你是上海那位林女士的朋友,這東西可不能完全證明你的身份,」
她聲音嚴肅,帶著一絲審問,「說不定是你從哪裡偷來的。」
孫茹定睛一瞧,心中詫異,腦海中卻是一陣複雜的思緒翻湧:
「這林姓莫不是有魔法不成?先前有個儒雅不凡的林教授,如今又冒出個冷若冰霜的林老師。
難不成全天下姓林的美人,都讓我給撞上了?」
孫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林靜秋那張冷峻的臉上停留了片刻,仿佛想要將眼前這位女子的每一分容貌都銘刻在心裡。
「這世道有趣得緊,美人都姓林,莫非這是老天給我的什麼暗示?
這般出眾的人物在我面前接二連三地現身,幸虧比安卡沒在這兒。
這林老師雖說看著清冷,卻年輕又漂亮,比安卡看到了,非得嚷嚷著親近一番不可,到時候保准這場面更加麻煩。」
儘管腦中的思緒萬千,面對林靜秋那份凌厲的逼迫,孫茹卻未曾顯露任何慌亂。
她深吸一口氣,手指稍稍緊了緊,旋即從容不迫地伸手到懷裡,將那護照穩穩地掏了出來。
「林女士,這是我的護照,上面有我的詳細信息,還有法國領事館的蓋章。」
孫茹的目光坦蕩,語調清晰,習慣性的職業素養讓她的每個動作透出一份自然與熟稔,絲毫看不出一丁點的不安。
林靜秋伸手接過護照,將它攤開,目光平靜而專注,每一頁都用心辨認,指尖微動間,那一雙眼眸卻如刀刃般銳利,似乎連護照最細微的印痕和字跡都難逃她的審視。
時間仿佛被無形的壓力拉得格外漫長,眾人屏息以待,周遭的空氣都似凝固了一般。
直到林靜秋合上護照,她的眉心依舊微微蹙著,顯然疑慮未消。
「護照倒是真的,但為什麼出境記錄一欄,顯示你去的是德國,而不是華國?」
她語氣間帶著些許探究與警覺,顯然並未完全相信孫茹的說辭。
「因為小姐帶我經德國去往捷克,直到奧運會開完我們才從德國坐船來到華國。」
「原來如此,那我問你兩個問題,你回答出來,我就相信你。」
林靜秋微微眯起眼睛,目光犀利得像薄刃輕敲玻璃,牢牢鎖住孫茹。
她用法語緩緩說道:
「Le célèbre roman Les Misérables estécrit par un auteur français très connu.
Peux - tu me dire quels autresœuvres cet auteur a créées?
(著名小說《悲慘世界》是由一位非常知名的法國作家所寫。
你能說出這位作者還創作過哪些作品嗎?)」
她的語調平靜如湖水,波瀾不興,卻透著一種隔絕退路的迫切。
孫茹定了定神,用法語流利地回答:
「L'auteur de Les Misérables est Victor Hugo. Il aégalementécrit Notre - Dame de Paris.
Dans ce roman, l'archidiacre Claude de Notre - Dame est un homme hypocrite et cruel. Il a d'abord aimé, puis haï la bohémienne Esmeralda et l'a persécutée.
Alors que Quasimodo, le sonneur, malgré son visage laid, a un cœur pur et a sacrifié sa vie pour sauver la jeune fille. En outre, il y a Le Quatre - vingt - treize, qui décrit les vastes tableaux historiqu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montrant la complexité de la nature humaine dans la lutte acharnée entre la révolution et la contre - révolution.
Et Le Rire des hommes estégalement très célèbre. Le protagoniste, Gwynplaine, a eu son visage défiguré et garde toujours un sourireétrange.
Hugo a révélé la noirceur et l'injustice de la sociétéà travers son histoire.
(《悲慘世界》的作者是維克多・雨果。他還寫了《巴黎聖母院》。
在這本書里,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是個虛偽又殘忍的人。
他先愛上了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而後又迫害她。
而敲鐘人卡西莫多,儘管面容醜陋,但內心純潔,為了救這位姑娘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此外,還有《九三年》,它描繪了法國大革命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展現了在革命與反革命的激烈鬥爭中人性的複雜。
《笑面人》也非常有名。主人公格溫普蘭的臉被毀容了,卻始終保持著一張怪異的笑臉。
雨果通過他的經歷揭示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公。)」
林靜秋微微點頭,眼神流露出遇見文學同好的欣然,但臉上的神情猶未及其深感便隱回一派肅穆。
她繼續以法語問道:
「La Marseillaise est l'hymne national de la France. Peux - tu me raconter le contexte historique de sa composition?
(《馬賽曲》是法國的國歌。你能給我講講它的作曲時代背景嗎?)」
多虧上學的時候學得認真,不然今天怕是要出事情。
孫茹暗自慶幸,徐徐用法語繼續答道:
「La Marseillaise est née pendant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À cetteépoque, la Franceétait confrontéeà des difficultés internes et externes.
Les forces féodales intérieures tentaient de rétablir la monarchie, tandis que l'Alliance anti - françaiseétrangère regardait la France avec convoitise.
En 1792, l'armée alliée d'Autriche et de Prusse a lancé une intervention militaire contr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Les populations de toutes les régions de la France se sont rapidement organisées en milices volontaires pour se rendreà Paris et défendre leur patrie.
Un capitaine du génie, Rouget de Lisle, a composé cette chanson enthousiaste en une nuità Strasbourg pour encourager le moral des troupes.
Au début, elle s'appelait 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
Les milices volontaires de Marseille ont chanté cette chanson en marche vers Paris, et depuis lors, elle est devenue connue sous le nom de La Marseillaise.
Cette chanson est pleine d'esprit de combat et de patriotisme.
Elle a considérablement stimulé l'ardeur révolutionnaire et la volonté de combat des Français.
Elle a joué un rôle important dans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et est devenue plus tard l'hymne national de la France.
(《馬賽曲》誕生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法國面臨著內憂外患。
國內的封建勢力試圖復辟君主制,而國外的反法聯盟則對法國虎視眈眈。
1792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的聯軍對法國大革命發動了軍事干涉。法國各地的民眾迅速組織起志願軍前往巴黎保衛祖國。
一位名叫魯熱・德・利爾的工兵上尉在斯特拉斯堡一夜之間創作了這首激昂的歌曲,以鼓舞軍隊的士氣。
最初,它被稱為《萊茵軍戰歌》。馬賽的志願軍在向巴黎進軍時高唱這首歌,從那以後,它就以《馬賽曲》而聞名。
這首歌充滿了戰鬥精神和愛國情懷。它極大地激發了法國人的革命熱情和戰鬥意志。
它在法國大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歌。)」
林靜秋聽罷,嘴角微揚,露出了難得的笑意,
「Très bien, tu as répondu correctement. Je suis convaincue.
(非常好,你回答正確。我相信你了。)
孫小姐,如此一來,我也就確信你並非什麼心懷惡意之徒。
方才多有冒犯,還望海涵。」
「哪裡哪裡,這都是規矩使然。」
孫茹微微一笑,答道:「林老師嚴謹是好事。我也盼望著儘早把這些事情理清。」
眾人見林靜秋終於放下疑慮,臉上的防備之色也如午後寒霜般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介於驚訝與興味之間的神情。
「你真是從法國來的?」
趙六按捺不住好奇,打量了她一番,忍不住問,
「可你這打扮,實在不像當下的洋式人物。
西安城裡沾了洋氣的人,無不西服革履,抹油抹粉,恨不能將『文明開化』四字明明白白掛在臉上。
孫小姐你倒好,倒像個鄉間出城的姑娘,我們險些認不出你了。」
孫茹嘴角微翹,話里含笑:
「這是我家小姐的主意。原本我也想穿得正式一點,畢竟這次見面對我來說意義重大,禮數不可松怠。
可小姐勸我,搞地下情報不能過於扎眼,俗則安,朴則妥。
我思來想去,還是她的說法更妥帖。」
「你家小姐?」
此言一出,幾人面面相覷,眼中訝然多生。
「你不是入了洋籍嗎?怎麼也得伺候小姐?難不成是給洋人地主當了佃戶?」
孫茹被這形容逗得笑聲盈盈,
「不是啦。
我家小姐名比安卡・馮・沃爾夫岡,家裡經商。
我被她所救,為償還恩情,替小姐工作,不過算是她華國行的嚮導罷了。
我家小姐神通廣大,未卜先知。哪怕戲文里的諸葛孔明,也遜色幾分。」
掌柜聽了孫茹的描述,興致頓時攀升,
「竟比諸葛孔明還厲害?
這可真是驚才絕艷之人,孫小姐,你家這位小姐究竟是何方神聖?」
趙六聞言,眉毛一挑,頗有幾分調侃意味地說道:
「莫不是江湖上的那些能掐會算的老把戲,專靠糊弄人吃飯的神棍?」
孫茹淺淺一笑,指尖若無其事地撥弄了一下鬢邊髮絲,那笑意里卻藏著幾分矜持的驕傲:
「比安卡可不是什麼三教九流的江湖騙子。
她目光通透,遠勝常人。年初那會兒,西班牙尚未開戰,她早已預見端倪,提前布下妙局,待到戰端初啟,竟一舉賺得缽滿盆盈。
兩個月前,華國奧運代表團尚未踏足歐洲,她便下令備足銀兩與糧食,遣我在威尼斯港口恭候,如此未卜先知,豈是等閒之輩所能及?」
看兩人滿面疑惑,林靜秋忍不住在一旁解釋:
「西班牙是個在歐洲的國家,雖遠隔十萬八千里,卻離我念書的地方不算太遠。
而威尼斯,是歐洲一處聲名頗隆的港口。」
掌柜與趙六聽罷,不由對視一眼,面色微變,低聲竊語起來。
「這般未卜先知之能,如果是真的,那她來西安城,豈不是西安要出亂子?」
「你家小姐,莫非是那個上了報紙的?」林靜秋一拍手,似有所悟,目光灼灼地看向孫茹。
孫茹眯著眼,唇角揚起幾分滿意的弧度:「正是。怎的,西安這遠地也聽聞她的事跡了?」
她神色間藏不住一絲欣喜,絲毫不曉國府的報紙上是如何評價比安卡。
「哼,你還不曉得她是何等威風人物——委員長親自授勳,舉國矚目,這份榮耀,可非尋常人能消受。
你家小姐剛從南京拿了天大的好處,回頭又遣你來西安找我們,打的是什麼主意?」
……
比安卡悄然靠在書房那扇厚重的油漆木門旁,側耳聽了聽屋外動靜,確認下人們都已散去。
只見趙四女士熟練走到窗邊,將兩扇窗戶用厚實的天鵝絨窗簾掩得密不透光,隨後回身走向房間中央的三角鋼琴前。
她纖細的手指輕輕撥動琴鍵,悠揚的旋律瞬間填滿了整個屋子,掩蓋了可能藏匿在暗處的竊聽器所能竊聽到的一切聲響。
每當張學良需要與別人密談時,趙四小姐都會彈起鋼琴,兩人夫妻多年,早已經形成了默契。
張學良就身坐在比安卡對面,目光複雜地注視著眼前這隻小小的跨國忘年交。
他修長的手指端起桌上的茶盞,輕抿了一口,眉間散發出幾分掩藏不住的疲憊。
張學良似乎在思索著什麼,手中茶盞翻轉時,茶水在暈黃燈光下微微泛著漣漪。
「少帥,昨天一個晚上,咱倆話已說了八成。
不過你也知道,剩下兩成還沒說的話,最緊要。」
比安卡盤起腿坐在沙發上,兩隻手支撐著小腦袋,兩隻大眼睛眨巴眨巴看著少帥。
張學良輕輕放下茶盞,微微一嘆,聲音沙啞但不失溫文,
「這裡放了六個竊聽器。」
他沉聲道,「臥室、書房、客廳、甚至窗台下都有他們的人。
你得明白,比安卡小姐,這裡是西安,許多事未必都由我說了算。」
比安卡眨了眨眼睛,目光若有所思。
她本以為少帥作為西安睡衣登山大會主持人,怎麼也是叱吒風雲,稱霸一方的大佬,沒想到住宅里竟然密布竊聽器。
為了昨晚的交談不被旁人聽去,前半夜趙四小姐彈琴,後半夜麗塔坐在床頭鬼哭狼嚎,以蓋過兩人聲音。
「看來張先生並非如外界傳言那般呼風喚雨,瀟灑快活。」
「有時候……」
張學良嘴角一勾,笑意中竟滲出一絲難言的蒼涼,
「在常公眼裡,我不過是一枚棄用有時的棋子。
外人以為我割據一方,風光無兩,即使當了賣國賊,不放一槍丟了老家,照樣當司令做軍閥。
他們紛紛罵我,卻不知我也是如履薄冰,箇中寒涼辛酸,不足為外人道也。」
「那少帥願意與我說這些,是不是把我當內人了?」
比安卡眼尾微挑,道中一絲促狹的調侃。
「比安卡這樣的女子,我承受不起。
尋常姑娘,再怎麼跳脫,也不過上房揭瓦。
而你這混世魔王,卻是攛掇我把天戳破一道裂痕。」
「這便叫逆天了?不過是棋局外的布置罷了。
有時棋局勝負,卻來自棋盤之外。」
比安卡聲音從容,然字句卻猶如銀針挑破舊疤,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那些話似是風聲漫不經心,卻恰如暗夜中的劍鋒,戳在人心的軟處。張學良沉默。
她微微俯身,氣息盈盈低綿,似有耐心的詠嘆:
「華日之間必有一戰,刀兵在即,常先生卻還在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等日後華日戰爭開啟,便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是抗日救國的一份力量。
現在東北軍隊對壘赤軍,左右死的是華國人,削弱的是未來的抗日力量。」
她的聲音沉入張學良心底,如滴水投湖,泛起無休的漣漪。
張學良不露聲色地盯著她,只微微頷首,如置身局外之人,示意比安卡繼續言說。
「東北軍的弟兄們,還有心思剿供嗎?也不過是赤軍一哼『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便教他們淚流如雨,難分敵我了。」
「比安卡你這番說辭,不像南京來的商人,反而更像延安來的探子。」
面對張學良調侃,比安卡筆直佇立,將雙手抱在胸口,仿佛是一尊沉穩卻清冷的雕像,以此表達自己問心無愧。
「張先生,我的手上有一批捷克陸軍戰備倉庫里流出的馬四環步槍。說是十年前的老槍,實際都是待字閨中的姑娘,膛線全新,至今沒放過一槍,還裹著軍械庫的油紙當嫁衣。
我願以低市價三成的價格售予你和楊將軍。只是——我須得提一個條件。」
鋼琴聲戛然而止,房間裡驟然寂靜,四周仿佛連針落地都清晰可聞。
「哦?」張學良緩緩抬起眉頭,似笑非笑地揣度她,「什麼條件?」
比安卡沒有立刻回答。她將視線轉向窗外夜色朦朧的庭院,不知作何思索。片刻後,她低聲道:「我需要去那裡。」
鋼琴聲很快恢復,張學良目露錯愕,竟一時沒有接話。他臉上的表情在自己的燈光下顯得更加清晰,那蹙起的凌厲眉頭分明透露出內心對這提議的疑慮與警覺。
「你想去那裡?」他坐直身體,靠回寬大的椅背,語氣里不乏遲疑和審問意味,「你就不怕被他們吊路燈?」
比安卡的眼神淹入一種決絕的薄冷,語氣靜得如冬夜的風聲。「不怕。而且這事對我——非去不可。」
張學良抿了抿唇線,眉間陰雲愈重。他修長的右手在桌面上無意識地摩挲,似乎在權衡這個突如其來的請求是不是一次危險的試探。
片刻後,他語氣放緩,變得幾分柔和:「比安卡小姐,恕我直言,此事非小。我雖非不能幫你,但其中風險非同小可。你應明白,那裡不比西安地界,你若貿然前去,恐怕不是湊熱鬧那麼簡單吧?」
「張先生。」比安卡輕笑了笑,一步步走向桌邊,目光盈盈而堅定。她將一隻手壓在桌面上,語速不快卻字字有力,
「別低估我的計劃性。我至今所有冒險,沒有失手過一次。更何況……中央軍進入山西,閻老西要是不想成為第二個王家烈,自然曉得怎麼做。
委員長胃口太大,想一口氣吃下整個西北,只會把所有人都逼著倒向紅區。未來的局勢如何,張先生比我看得清。」
張學良聞言眉色微動,目光如針般挑在比安卡身上。他心中已經明白,比安卡絕非尋常的商人,她野心之大,可能只有先秦奇貨可居的呂不韋能比較一二。
屋內再度陷入靜默,鋼琴弦如被無形指尖再次撥動,餘音裊裊,比安卡的嘴角也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長的淺笑。
「小姐張口閉口棋盤,難道是在下已聽聞她起手落子,卻未見棋勢全貌?」張學良的聲音帶著些許玩味,卻也更添試探。
比安卡靜靜看著他,眼若深潭無波,只輕輕啟唇:「不急,張先生,世人都在棋局中,我們都跑不了的。」
小姐和麗塔頃刻之間難以聯絡,她只得強迫自己獨自面對局面。
孫茹悄然吐出一口氣,定了定神,細細梳理起小姐所囑託的每一分枝節,而後緩緩伸手,從長衫外兜中取出一截竹筷。
那是半段折裂的筷子,斷口粗糲,木刺森然,孫茹將其平置於桌,一推,送至眾人眼前。
圍觀者目光即刻凝聚於那斷筷之上,似是那不過盈寸的物件竟飽含某種玄妙玄機。
掌柜眉頭微蹙,陷入短暫沉吟,旋身步入後廚,不多時,手捧另一截筷子返了回來。
他將兩截竹筷放到燈下審視,緩緩拼接比對。
一時間,眾人的呼吸仿佛同一封存於空氣之中,寂靜凝滯得能聽見木紋交錯的脆響。
那斷口竟天衣無縫,木紋展露出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契合。掌柜的眉宇稍霽,然眼眸深處,依然繚繞著某種探尋的暗流。
「光憑這東西,還不足以令我們完全信服。」
突兀的嗓音如冷鋒劃破靜謐,趙六陡然一震,總算瞧清陰影下竟潛藏另一人。
那人緩步邁出,搖曳燈火映亮的,竟是崇實中學那位年紀輕俏的女教師——林靜秋。
「喲,林老師也在這兒呢。」
林靜秋雖容貌秀逸,清麗絕俗,一身素雅布衣更映得她風神自若,卻又因那清澈的眼眸中時時氤氳著某種沉思的愁緒,添了幾分不染鉛華的深邃。
她既異於尋常閨閣女子之拘傲繡作,又不若那些風流自賞的雅士只熱衷章句辭章。
那一身經綸學識,不是用作彰顯顯赫身份的裝飾,而是憑以擔起國憂家痛的重負。
她放棄北平優渥的高薪工作,毅然投身於家鄉,為的不過是育材育人。
趙六雖沒讀過幾天書,但對林老師這般高風亮節、造福桑梓之人,心底不禁生出幾分敬意。
此時此刻,這位平日裡總是笑靨如花的林老師卻仿佛換了個人似的。
白皙秀氣的臉龐上,不見了往日的溫婉,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寒霜,纖細的眉頭微微蹙起,平日裡溫和有神的眸子,此刻卻猶如鋒利的刀鋒,死死地盯著眼前的孫茹。
專注而凌厲的目光來回掃視,仿佛要將孫茹的每一個細微表情都盡收眼底。
作為老師,她早已練就在片刻之間,看穿對方是否在說謊的本領。
「你說你是上海那位林女士的朋友,這東西可不能完全證明你的身份,」
她聲音嚴肅,帶著一絲審問,「說不定是你從哪裡偷來的。」
孫茹定睛一瞧,心中詫異,腦海中卻是一陣複雜的思緒翻湧:
「這林姓莫不是有魔法不成?先前有個儒雅不凡的林教授,如今又冒出個冷若冰霜的林老師。
難不成全天下姓林的美人,都讓我給撞上了?」
孫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林靜秋那張冷峻的臉上停留了片刻,仿佛想要將眼前這位女子的每一分容貌都銘刻在心裡。
「這世道有趣得緊,美人都姓林,莫非這是老天給我的什麼暗示?
這般出眾的人物在我面前接二連三地現身,幸虧比安卡沒在這兒。
這林老師雖說看著清冷,卻年輕又漂亮,比安卡看到了,非得嚷嚷著親近一番不可,到時候保准這場面更加麻煩。」
儘管腦中的思緒萬千,面對林靜秋那份凌厲的逼迫,孫茹卻未曾顯露任何慌亂。
她深吸一口氣,手指稍稍緊了緊,旋即從容不迫地伸手到懷裡,將那護照穩穩地掏了出來。
「林女士,這是我的護照,上面有我的詳細信息,還有法國領事館的蓋章。」
孫茹的目光坦蕩,語調清晰,習慣性的職業素養讓她的每個動作透出一份自然與熟稔,絲毫看不出一丁點的不安。
林靜秋伸手接過護照,將它攤開,目光平靜而專注,每一頁都用心辨認,指尖微動間,那一雙眼眸卻如刀刃般銳利,似乎連護照最細微的印痕和字跡都難逃她的審視。
時間仿佛被無形的壓力拉得格外漫長,眾人屏息以待,周遭的空氣都似凝固了一般。
直到林靜秋合上護照,她的眉心依舊微微蹙著,顯然疑慮未消。
「護照倒是真的,但為什麼出境記錄一欄,顯示你去的是德國,而不是華國?」
她語氣間帶著些許探究與警覺,顯然並未完全相信孫茹的說辭。
「因為小姐帶我經德國去往捷克,直到奧運會開完我們才從德國坐船來到華國。」
「原來如此,那我問你兩個問題,你回答出來,我就相信你。」
林靜秋微微眯起眼睛,目光犀利得像薄刃輕敲玻璃,牢牢鎖住孫茹。
她用法語緩緩說道:
「Le célèbre roman Les Misérables estécrit par un auteur français très connu.
Peux - tu me dire quels autresœuvres cet auteur a créées?
(著名小說《悲慘世界》是由一位非常知名的法國作家所寫。
你能說出這位作者還創作過哪些作品嗎?)」
她的語調平靜如湖水,波瀾不興,卻透著一種隔絕退路的迫切。
孫茹定了定神,用法語流利地回答:
「L'auteur de Les Misérables est Victor Hugo. Il aégalementécrit Notre - Dame de Paris.
Dans ce roman, l'archidiacre Claude de Notre - Dame est un homme hypocrite et cruel. Il a d'abord aimé, puis haï la bohémienne Esmeralda et l'a persécutée.
Alors que Quasimodo, le sonneur, malgré son visage laid, a un cœur pur et a sacrifié sa vie pour sauver la jeune fille. En outre, il y a Le Quatre - vingt - treize, qui décrit les vastes tableaux historiqu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montrant la complexité de la nature humaine dans la lutte acharnée entre la révolution et la contre - révolution.
Et Le Rire des hommes estégalement très célèbre. Le protagoniste, Gwynplaine, a eu son visage défiguré et garde toujours un sourireétrange.
Hugo a révélé la noirceur et l'injustice de la sociétéà travers son histoire.
(《悲慘世界》的作者是維克多・雨果。他還寫了《巴黎聖母院》。
在這本書里,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是個虛偽又殘忍的人。
他先愛上了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而後又迫害她。
而敲鐘人卡西莫多,儘管面容醜陋,但內心純潔,為了救這位姑娘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此外,還有《九三年》,它描繪了法國大革命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展現了在革命與反革命的激烈鬥爭中人性的複雜。
《笑面人》也非常有名。主人公格溫普蘭的臉被毀容了,卻始終保持著一張怪異的笑臉。
雨果通過他的經歷揭示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公。)」
林靜秋微微點頭,眼神流露出遇見文學同好的欣然,但臉上的神情猶未及其深感便隱回一派肅穆。
她繼續以法語問道:
「La Marseillaise est l'hymne national de la France. Peux - tu me raconter le contexte historique de sa composition?
(《馬賽曲》是法國的國歌。你能給我講講它的作曲時代背景嗎?)」
多虧上學的時候學得認真,不然今天怕是要出事情。
孫茹暗自慶幸,徐徐用法語繼續答道:
「La Marseillaise est née pendant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À cetteépoque, la Franceétait confrontéeà des difficultés internes et externes.
Les forces féodales intérieures tentaient de rétablir la monarchie, tandis que l'Alliance anti - françaiseétrangère regardait la France avec convoitise.
En 1792, l'armée alliée d'Autriche et de Prusse a lancé une intervention militaire contr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Les populations de toutes les régions de la France se sont rapidement organisées en milices volontaires pour se rendreà Paris et défendre leur patrie.
Un capitaine du génie, Rouget de Lisle, a composé cette chanson enthousiaste en une nuità Strasbourg pour encourager le moral des troupes.
Au début, elle s'appelait 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
Les milices volontaires de Marseille ont chanté cette chanson en marche vers Paris, et depuis lors, elle est devenue connue sous le nom de La Marseillaise.
Cette chanson est pleine d'esprit de combat et de patriotisme.
Elle a considérablement stimulé l'ardeur révolutionnaire et la volonté de combat des Français.
Elle a joué un rôle important dans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et est devenue plus tard l'hymne national de la France.
(《馬賽曲》誕生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法國面臨著內憂外患。
國內的封建勢力試圖復辟君主制,而國外的反法聯盟則對法國虎視眈眈。
1792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的聯軍對法國大革命發動了軍事干涉。法國各地的民眾迅速組織起志願軍前往巴黎保衛祖國。
一位名叫魯熱・德・利爾的工兵上尉在斯特拉斯堡一夜之間創作了這首激昂的歌曲,以鼓舞軍隊的士氣。
最初,它被稱為《萊茵軍戰歌》。馬賽的志願軍在向巴黎進軍時高唱這首歌,從那以後,它就以《馬賽曲》而聞名。
這首歌充滿了戰鬥精神和愛國情懷。它極大地激發了法國人的革命熱情和戰鬥意志。
它在法國大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歌。)」
林靜秋聽罷,嘴角微揚,露出了難得的笑意,
「Très bien, tu as répondu correctement. Je suis convaincue.
(非常好,你回答正確。我相信你了。)
孫小姐,如此一來,我也就確信你並非什麼心懷惡意之徒。
方才多有冒犯,還望海涵。」
「哪裡哪裡,這都是規矩使然。」
孫茹微微一笑,答道:「林老師嚴謹是好事。我也盼望著儘早把這些事情理清。」
眾人見林靜秋終於放下疑慮,臉上的防備之色也如午後寒霜般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介於驚訝與興味之間的神情。
「你真是從法國來的?」
趙六按捺不住好奇,打量了她一番,忍不住問,
「可你這打扮,實在不像當下的洋式人物。
西安城裡沾了洋氣的人,無不西服革履,抹油抹粉,恨不能將『文明開化』四字明明白白掛在臉上。
孫小姐你倒好,倒像個鄉間出城的姑娘,我們險些認不出你了。」
孫茹嘴角微翹,話里含笑:
「這是我家小姐的主意。原本我也想穿得正式一點,畢竟這次見面對我來說意義重大,禮數不可松怠。
可小姐勸我,搞地下情報不能過於扎眼,俗則安,朴則妥。
我思來想去,還是她的說法更妥帖。」
「你家小姐?」
此言一出,幾人面面相覷,眼中訝然多生。
「你不是入了洋籍嗎?怎麼也得伺候小姐?難不成是給洋人地主當了佃戶?」
孫茹被這形容逗得笑聲盈盈,
「不是啦。
我家小姐名比安卡・馮・沃爾夫岡,家裡經商。
我被她所救,為償還恩情,替小姐工作,不過算是她華國行的嚮導罷了。
我家小姐神通廣大,未卜先知。哪怕戲文里的諸葛孔明,也遜色幾分。」
掌柜聽了孫茹的描述,興致頓時攀升,
「竟比諸葛孔明還厲害?
這可真是驚才絕艷之人,孫小姐,你家這位小姐究竟是何方神聖?」
趙六聞言,眉毛一挑,頗有幾分調侃意味地說道:
「莫不是江湖上的那些能掐會算的老把戲,專靠糊弄人吃飯的神棍?」
孫茹淺淺一笑,指尖若無其事地撥弄了一下鬢邊髮絲,那笑意里卻藏著幾分矜持的驕傲:
「比安卡可不是什麼三教九流的江湖騙子。
她目光通透,遠勝常人。年初那會兒,西班牙尚未開戰,她早已預見端倪,提前布下妙局,待到戰端初啟,竟一舉賺得缽滿盆盈。
兩個月前,華國奧運代表團尚未踏足歐洲,她便下令備足銀兩與糧食,遣我在威尼斯港口恭候,如此未卜先知,豈是等閒之輩所能及?」
看兩人滿面疑惑,林靜秋忍不住在一旁解釋:
「西班牙是個在歐洲的國家,雖遠隔十萬八千里,卻離我念書的地方不算太遠。
而威尼斯,是歐洲一處聲名頗隆的港口。」
掌柜與趙六聽罷,不由對視一眼,面色微變,低聲竊語起來。
「這般未卜先知之能,如果是真的,那她來西安城,豈不是西安要出亂子?」
「你家小姐,莫非是那個上了報紙的?」林靜秋一拍手,似有所悟,目光灼灼地看向孫茹。
孫茹眯著眼,唇角揚起幾分滿意的弧度:「正是。怎的,西安這遠地也聽聞她的事跡了?」
她神色間藏不住一絲欣喜,絲毫不曉國府的報紙上是如何評價比安卡。
「哼,你還不曉得她是何等威風人物——委員長親自授勳,舉國矚目,這份榮耀,可非尋常人能消受。
你家小姐剛從南京拿了天大的好處,回頭又遣你來西安找我們,打的是什麼主意?」
……
比安卡悄然靠在書房那扇厚重的油漆木門旁,側耳聽了聽屋外動靜,確認下人們都已散去。
只見趙四女士熟練走到窗邊,將兩扇窗戶用厚實的天鵝絨窗簾掩得密不透光,隨後回身走向房間中央的三角鋼琴前。
她纖細的手指輕輕撥動琴鍵,悠揚的旋律瞬間填滿了整個屋子,掩蓋了可能藏匿在暗處的竊聽器所能竊聽到的一切聲響。
每當張學良需要與別人密談時,趙四小姐都會彈起鋼琴,兩人夫妻多年,早已經形成了默契。
張學良就身坐在比安卡對面,目光複雜地注視著眼前這隻小小的跨國忘年交。
他修長的手指端起桌上的茶盞,輕抿了一口,眉間散發出幾分掩藏不住的疲憊。
張學良似乎在思索著什麼,手中茶盞翻轉時,茶水在暈黃燈光下微微泛著漣漪。
「少帥,昨天一個晚上,咱倆話已說了八成。
不過你也知道,剩下兩成還沒說的話,最緊要。」
比安卡盤起腿坐在沙發上,兩隻手支撐著小腦袋,兩隻大眼睛眨巴眨巴看著少帥。
張學良輕輕放下茶盞,微微一嘆,聲音沙啞但不失溫文,
「這裡放了六個竊聽器。」
他沉聲道,「臥室、書房、客廳、甚至窗台下都有他們的人。
你得明白,比安卡小姐,這裡是西安,許多事未必都由我說了算。」
比安卡眨了眨眼睛,目光若有所思。
她本以為少帥作為西安睡衣登山大會主持人,怎麼也是叱吒風雲,稱霸一方的大佬,沒想到住宅里竟然密布竊聽器。
為了昨晚的交談不被旁人聽去,前半夜趙四小姐彈琴,後半夜麗塔坐在床頭鬼哭狼嚎,以蓋過兩人聲音。
「看來張先生並非如外界傳言那般呼風喚雨,瀟灑快活。」
「有時候……」
張學良嘴角一勾,笑意中竟滲出一絲難言的蒼涼,
「在常公眼裡,我不過是一枚棄用有時的棋子。
外人以為我割據一方,風光無兩,即使當了賣國賊,不放一槍丟了老家,照樣當司令做軍閥。
他們紛紛罵我,卻不知我也是如履薄冰,箇中寒涼辛酸,不足為外人道也。」
「那少帥願意與我說這些,是不是把我當內人了?」
比安卡眼尾微挑,道中一絲促狹的調侃。
「比安卡這樣的女子,我承受不起。
尋常姑娘,再怎麼跳脫,也不過上房揭瓦。
而你這混世魔王,卻是攛掇我把天戳破一道裂痕。」
「這便叫逆天了?不過是棋局外的布置罷了。
有時棋局勝負,卻來自棋盤之外。」
比安卡聲音從容,然字句卻猶如銀針挑破舊疤,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那些話似是風聲漫不經心,卻恰如暗夜中的劍鋒,戳在人心的軟處。張學良沉默。
她微微俯身,氣息盈盈低綿,似有耐心的詠嘆:
「華日之間必有一戰,刀兵在即,常先生卻還在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等日後華日戰爭開啟,便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是抗日救國的一份力量。
現在東北軍隊對壘赤軍,左右死的是華國人,削弱的是未來的抗日力量。」
她的聲音沉入張學良心底,如滴水投湖,泛起無休的漣漪。
張學良不露聲色地盯著她,只微微頷首,如置身局外之人,示意比安卡繼續言說。
「東北軍的弟兄們,還有心思剿供嗎?也不過是赤軍一哼『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便教他們淚流如雨,難分敵我了。」
「比安卡你這番說辭,不像南京來的商人,反而更像延安來的探子。」
面對張學良調侃,比安卡筆直佇立,將雙手抱在胸口,仿佛是一尊沉穩卻清冷的雕像,以此表達自己問心無愧。
「張先生,我的手上有一批捷克陸軍戰備倉庫里流出的馬四環步槍。說是十年前的老槍,實際都是待字閨中的姑娘,膛線全新,至今沒放過一槍,還裹著軍械庫的油紙當嫁衣。
我願以低市價三成的價格售予你和楊將軍。只是——我須得提一個條件。」
鋼琴聲戛然而止,房間裡驟然寂靜,四周仿佛連針落地都清晰可聞。
「哦?」張學良緩緩抬起眉頭,似笑非笑地揣度她,「什麼條件?」
比安卡沒有立刻回答。她將視線轉向窗外夜色朦朧的庭院,不知作何思索。片刻後,她低聲道:「我需要去那裡。」
鋼琴聲很快恢復,張學良目露錯愕,竟一時沒有接話。他臉上的表情在自己的燈光下顯得更加清晰,那蹙起的凌厲眉頭分明透露出內心對這提議的疑慮與警覺。
「你想去那裡?」他坐直身體,靠回寬大的椅背,語氣里不乏遲疑和審問意味,「你就不怕被他們吊路燈?」
比安卡的眼神淹入一種決絕的薄冷,語氣靜得如冬夜的風聲。「不怕。而且這事對我——非去不可。」
張學良抿了抿唇線,眉間陰雲愈重。他修長的右手在桌面上無意識地摩挲,似乎在權衡這個突如其來的請求是不是一次危險的試探。
片刻後,他語氣放緩,變得幾分柔和:「比安卡小姐,恕我直言,此事非小。我雖非不能幫你,但其中風險非同小可。你應明白,那裡不比西安地界,你若貿然前去,恐怕不是湊熱鬧那麼簡單吧?」
「張先生。」比安卡輕笑了笑,一步步走向桌邊,目光盈盈而堅定。她將一隻手壓在桌面上,語速不快卻字字有力,
「別低估我的計劃性。我至今所有冒險,沒有失手過一次。更何況……中央軍進入山西,閻老西要是不想成為第二個王家烈,自然曉得怎麼做。
委員長胃口太大,想一口氣吃下整個西北,只會把所有人都逼著倒向紅區。未來的局勢如何,張先生比我看得清。」
張學良聞言眉色微動,目光如針般挑在比安卡身上。他心中已經明白,比安卡絕非尋常的商人,她野心之大,可能只有先秦奇貨可居的呂不韋能比較一二。
屋內再度陷入靜默,鋼琴弦如被無形指尖再次撥動,餘音裊裊,比安卡的嘴角也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長的淺笑。
「小姐張口閉口棋盤,難道是在下已聽聞她起手落子,卻未見棋勢全貌?」張學良的聲音帶著些許玩味,卻也更添試探。
比安卡靜靜看著他,眼若深潭無波,只輕輕啟唇:「不急,張先生,世人都在棋局中,我們都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