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義軍烈火燎中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萬曆年間陝西災荒加兵亂一股腦砸在三秦大地上,人命不如權貴家的一條狗,那鄰省的河南地區,廣袤的中原大地又是何種景象呢?

  明萬曆十五年五月癸巳,喜峰口大雨雹,如棗栗,積尺余,田禾瓜果盡傷。七月,黃河以北,民食草木。富平、蒲城、同官諸縣,有以石為糧者。

  萬曆十六年五月,山東、陝西、山西、浙江俱大旱疫。是歲,蝗災,河南飢,人相食。

  就像沒有餘力在陝西賑災的明朝政府,河南發生大災明朝政府依然無力賑災,非但無力賑災,還要從災民口中摳出一粒糧食,把有限的資源輪輸轉運向西北、向江南、向遼西。民脂民膏供給邊關大軍的日常消耗,供給平叛大軍的損耗,餵給京師的官宦權貴們。

  當陝西有饑民結夥造反劫軍糧的時候,河南同樣有劫軍糧搶官糧的饑民,一點點的小火苗騰騰的燃燒,而當陝西成規模的農民起義軍進入河南後,起義的烈火迅速點燃古老的中原大地。

  以血肉化烈焰,焚盡明王吃人天下!

  進入河南的農民起義軍,在短暫的擺脫明軍關西精銳強有力的打擊,和明軍主力兵團的封鎖後,迅速行動沒有絲毫耽擱。起義軍在擊敗弘農衛,短暫攻克陝州城後撤離,突破河南衛明軍封鎖的崤山防線,陷函谷新關,繞洛陽大城東走,在偃師附近駐紮休整,有繼續向東突破虎牢關,走出洛陽盆地的意思。

  河南巡撫偵知情況,急令河南總兵調集兵馬進屯虎牢關,扼守險關阻止起義軍繼續向東蔓延。河南總兵是個忠誠的朝廷官員,深知事態的嚴重性,忙率本部兵馬開拔守關。但無論是巡撫還是總兵,都清楚那點臭魚爛蝦人還少,想擋住要麼提質量要麼往上碼人,於是幾乎毫無作用的開封宣武衛、歸德歸德衛、睢州睢陽衛、陳州陳州衛,總計足足四衛人馬,紙面兩萬兩千四百人的大軍,全員出動近千亦或數千的人奔赴虎牢關,協助河南總兵防禦起義軍的進攻。

  眼見明軍有備難以破關,起義軍首領們沒有愣頭愣腦的強打關隘,果斷抬腿就走。東進不成那就南下,回師洛陽轉攻龍門關,輕易的在戰國時還叫伊闕的地方突圍,往南高速轉進擺脫河南明軍封鎖,進入汝州地界。起義軍先戰伊陽,克之;再戰汝州城,用損失數千老弱的戰損換取明軍汝州衛中計,一戰大破這支嘉靖四十三年才組建全新的衛軍,乘勝克汝州城。

  旋即起義軍連戰連捷,連下郟縣、寶豐、魯山、葉縣、襄城諸城,隨即又分兵多路,或北上攻打禹州、許州、長葛等處,或向東向南攻打臨潁、郾城、西平、上蔡等地。起義軍所過之處是打州劫縣,攻略地方,斬殺地主富戶,殺戮貪官污吏,每到一處必定開倉放糧。白花花的糧食灑出去,活不下去的河南百姓紛紛依附,起義隊伍迅速壯大。

  起義軍再接再勵,趁明軍地方上守備空虛,大舉向陳州,向扶溝,向陳留,向新鄭,宛如銀河泄地般的在豫東平原上鋪展開來。

  河南總兵一看中計了,頓時消了尾隨其後收復汝州等州縣失地的想法,急忙回師守開封。一則周王在開封保親藩不陷,二則開封城自宋以來就是中原大鎮不能有失,三來開封城高牆厚堅城一座,坐擁城池抗衡人潮洪流般的起義軍。

  河南總兵這一退,起義軍迅速從豫東運動向豫西,圍鄭州不克,轉攻河陰,下汜水,破虎牢,陷鞏縣,二圍洛陽而去。

  時值萬曆十六年冬,十一月中旬,黃河北岸的起義軍轉戰懷慶、衛輝、彰德、大名、廣平、東昌諸府,被明軍調集的彰德衛、懷慶衛、真定衛、神武右衛、天津三衛、德州衛、平山衛、東昌衛、任城衛、濟寧衛等N多N多兵馬,以及在路上的登州等防海備倭兵馬和運河沿線兵馬……總之堆了一堆戰鬥力和組織度勉強比起義軍稍強一丟丟的兵馬,然後在一千多從遼西撤下的薊州邊軍,一千多宣大邊軍,做矛頭下擊敗了起義軍,斬首八萬有餘,不少起義軍首領被殺被俘。

  起義軍大敗,依靠忽東忽西的運動戰迷惑明軍渡過黃河,過程中又被明軍逮到斬首近萬人。

  起義軍敗退黃河南岸,流動轉戰與友軍靠攏,最終兩支起義軍在十二月初於杞縣會師。會師的兩大義軍主力合兵近百萬,一道向西三打鄭州破城,又取滎陽補充軍需。然後義軍在滎陽停下休整,分享情報,開會討論義軍下一步行動方向。

  從河北敗下來的義軍給出情報,明廷聞知起義軍四處流竄,尤其流竄進河南河北造成巨大破壞動盪,更是傳出反賊人數高達數百萬之多,明廷勃然大怒,甚至把萬曆皇帝都給驚怒了。內閣的批紅明詔,萬曆皇帝的中旨,無不拍馬送進陝西,給予鄭洛跨境追擊的權利,嚴令鄭洛撲滅起義軍。同樣的旨意還給了坐鎮金陵的王崇古,令老王頭既要撲滅李華梅,還要圍剿起義軍,更要在淮泗間嚴防死守,萬萬不能令李華梅跟起義軍勾搭上,重演一百多年前某個要飯和尚北伐中原的舊事。

  意識到這一次的農民起義非同小可,把陝西河南攪得天翻地覆,已經不是鄖陽流民那種一般的造反,明廷君臣嚴令南北兩大兵團出重拳,也把最後一張牌打出來。

  明朝君臣是很知道事情輕重緩急的,花虎大軍壓在錦州前線時,扯立克大軍鏖戰關西時,李華梅掌控東南膏腴時,明朝君臣就捏牌在手裡不打。而當農民起義戰爭波及兩省,勢頭爆烈恨不得燒了自家皇位,朱翊鈞這才將底牌打出來。

  由戚繼光的侄兒戚金親自訓練了不知道多久,反正耗資巨萬,壓榨不知多少民脂民膏所編練的十萬戚家軍,這一刻不管有沒有訓練完成,必須出動走上戰場殺反賊。

  十萬戚家軍里兩萬大軍南下,鞏固江淮防禦,餘下八萬全部投入中原戰場,配合鄭洛關西精銳兵團東西並舉,兩麵包夾,撲滅農民起義的烈火。

  可惜這支新編練的戚家軍空有個名頭,十萬人的兵員全由兵部協調地方提供,有多少是城市油滑之人可以想像。號稱是按照戚繼光的方法練的,但兵員兵員達不到,戚家軍的高薪變低薪,低薪還常有克欠給不起餉。足兵足食足練只能勉強滿足前者,也就是戚金盡力維持,沒讓十萬大軍在訓練的狀態就缺額太多。

  除了足兵不足食不足練的小瑕疵外,戚金請求仿照唐軍新式火槍樣式,模仿設計、製造、列裝新式燧發槍以取代老舊火繩槍,縮小明唐兩軍火器間的差距。同時以唐軍為藍本,總結失敗經驗教訓,編練一支使用燧發槍採用新戰術的線列步兵,以期與唐軍抗衡。

  戚金的請求自然全是不准,原因無非是沒錢,可要問無數百姓膏血換來的練餉銀子呢,那只能是各有去向了。

  這樣一支完全閹割版本的戚家軍,甚至到有些營兵根據現實需要沒有裝備鳥銃這種二流貨,連鴛鴦陣都不會,能有多少戰鬥力呢?

  哪怕不算戰鬥力,戚家軍鐵一般的軍紀,那支當初即便中了李虎計策也沒有劫掠朝鮮百姓糧食的戚家軍,這支戚家軍有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