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山林野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馬橋村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甚至更早時間建立的林場,在水田開始插秧的時候就會長出很多野生蘑菇,愛好採食野菌的人和愛採茶的人一樣,到了那個時間節點,周末就會攜家帶口的開車來到林場,沿路的汽車就像春節高速上的擁堵一樣,一長串一長串的排著長龍,一直從劉家院子後面水泥林道的那棵大樟樹下排到了跨過溶洞景區、穿越金星水庫堤壩又拐到李家院子的分叉路。

  因為劉金寧的發電廠在開始進行發電的時候,安排李春林清表過一次林場的灌木叢,使用清理的灌木搭配秸稈做成焚燒發電的燃料顆粒,所以方圓幾十里林場的杉樹樅樹林下,土地在松針枯樹枝葉的掩蓋下十分肥沃,野生菌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人們採拾蘑菇也就更加方便,因此不論周邊鄉鎮,還是縣城,愛好山野趣味和吃野菌的人都會聞訊而來。

  因為來山上采蘑菇的車多人多,村上的巡邏隊不得不安排專門的人維持秩序,守護進山人員的安全,而且每次過來的人都會因為采蘑菇的時間安排原因,還有行車時間問題,常常需要滯留在山上留宿一夜,剛好也是可以體驗到林場高含氧量的空氣和別致的夜景風光。

  他們很多人都會自己帶上帳篷,有的還會擠進村里修繕的那座看管林場的老房子過夜。遊人和度假的人像過江鯽魚一樣潮湧而來,這是劉金寧怎麼也料想不到的,這似乎並不是他當初清理林場灌木叢,修復植被的意願初衷。

  雖然劉新慶曾在劉金寧耳邊提過好幾次森林度假基地的事情,但劉金寧一直在考慮如何保護好那片林場地,而不是過度的商業開發,用生態換收益,拿環境兌人氣。從他陪著爺爺進入到林場的那座小木屋開始,他童年的幻境空間裡就裝滿了林場神奇的動物,看著讓人寒慄的蛇蟲,四處奔跑的野兔野雞,驚躍而起的鳥雀,鋪滿林叢的野草植物,穿梭在林間光影里的蝴蝶,還有數不完吃不盡的野花野果。

  其實早在劉金寧安排李春林清表林場灌木樹叢的時候,縣裡旅遊局負責旅遊規劃的張婉瑜,就在劉新慶的牧場跟他提過建森林度假基地的想法,但當時因為河堤修築的事情牽心費力、劉金寧更是對林地開發的事情心存芥蒂,放不下爺爺交代的守護林場的初衷,所以雖然後面張宛瑜幾次跟他見面約談都沒能動搖他看護林場、不搞森林度假地開發的決心。

  結果就是劉新慶和張宛瑜輪番跟劉金寧做思想工作,既羅列了一大堆森林度假基地開發後林場保護的方案措施,又搜集了許多國內外開發林場度假基地的成功案例,細緻的跟他講述了森林度假基地開發利大於弊的林林總總。

  吃菜吃心,聽話聽音。看著眼前山林道路車流如織的熱鬧景象,雖然劉金寧內心一度掙扎,如果人流不可控導致林場的植被退化,生態環境變差,那是不是違背了爺爺守護林場的一片丹誠之心,但任憑匯集的遊客在山林自己搭建帳篷,四處遊蕩,仍然是對林場生態環境的一種傷害。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誰也保不准在這些從四面八方湧來的山林「嘗鮮者」,會不會把這片山林處女地,變成樹木獸蟲們的人間煉獄。思量再三,劉金寧還是決定不建度假基地,但會修建一批能夠給遊客住宿體驗森林風光的木屋民宿,引馬龍山的山塘水做洗浴衛生用水,這樣就可以滿足大傢伙不顧舟車勞頓跑上林場拾菌撿蘑,安心享受森林時光的需要。

  修建木屋民宿這件事情,對於馬橋村來說並不難,因為一直以來,馬橋村都有木工傳藝的傳統,很多老一輩的農人都有讓人驚嘆的木工手藝,而且有不少人也都將自己手裡的木工技藝,連同斧鋸、木尺、墨斗、鐵鑿那些破破爛爛、磕磕碰碰的謀生工具,像傳家寶一樣一同傳承給了自己的下一代,劉金寧的父親就曾是十里八鄉都小有名氣的匠工。當時他跟著劉金寧的爺爺和村裡的一些匠藝老人,修祠堂,建村舍,築房屋,搭河橋,歷經過許多的修建功夫之後,手裡的木工活也越來越爐火純青。但在農業靠天吃飯、經濟乏力的偏遠農村,光有一門手藝活也只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

  改革開放之初,四鄰八鄉的熟人里有人下海經商,包攬工程,在沿海城市參建市政設施和建築賺了錢,便回來來到村里招收匠人師傅,劉金寧的父親便隨著大家一起去到了沿海城市做起了建築施工師傅的活,而後他母親也夫唱婦隨,幫著在建築工地承包了工地食堂伙食的生計,此後也經過商做過販賣,一直到劉金寧考上大學,這才回鄉承包了坡谷地種植玉米和烤菸,支撐著一家人的生活營生花銷。而這時間,大姐和二姐也都已經成家立業。

  在父母那段艱辛的打工生活之前,劉金寧清晰的記得,在他的幼年時代,父親除了要耕田務農,還常常會出現在村里一些新房修建的屋場裡,斫木建梁,拼牆裝牗,直到忙到夜晚還要在家裡敲敲打打,樂此不疲的自製一些木桌椅,烤火箱子,木桶木盆,或賣或送的拿給村鄰,拿到鎮上售賣。

  每次待到這些木工活成型成品打磨以後,父親就會給那些木工製品上油刷漆,用的油漆也都是熟桐油和生樹漆之類。這些油漆也基本都是村里老人們自製,他們從馬龍山的桐油樹上採回桐油果子,從樹漆上刮下漆樹脂,然後回到家裡將桐油果一陣曝曬,摳出裡面的桐油籽,放到架在土坯灶上的大鐵鍋里加熱炒熟,再用古法手工的榨油工具壓榨出油,經過一番沉澱,就得到了木製品防腐防蟲防漏的生態桐油。

  劉家祖上也有桐油油漆製法的傳承,比農家放置刨鋸木材的木馬才高出一個腦袋的劉金寧,就常常喜歡看著爺爺製作桐油樹脂生漆的趣味,但是製作這些油漆製品時會有很大的刺激氣味,爺爺一般都不讓他靠近,另外他對生樹漆天生過敏,不論是碰到漆樹脂還是生漆溶液,都會臉上泛起像被蚊蟲叮咬過一般的密密麻麻的紅疹,心跳加劇,呼吸困難,曾有好幾回都因為不聽人勸,調皮好奇,沾染上生油漆,結果全身過敏騷癢難耐,被小夥伴哄騙著用挑過牛糞的木棍烤火後搔刮胳膊膀子,說是可以緩解過敏除癢止痛,但最後還是被父母送進了衛生院。每每聊起這些事情,他都成了父母和兩個姐姐的笑柄。

  馬橋村村裡的木匠對建度假木屋民宿這件事情也都是皆大歡喜,因為他們拿手的技藝終於又有了施展的地方,他們的工藝匠心也總算有個像模像樣的新事物來展現。雖然河堤修築,打基建模他們功不可沒,但木建築和木房子才能注入他們的心血和靈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