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拯救大秦的五項措施!
聽到丞相李斯的詢問,趙政也不禁沉默了下來。
是啊,神廟應當如何修建?
至於各種廟宇,似乎是在後世才緩緩出現的。
對於各種建築規格,也是在後世緩緩完善的。
而在如今的情況,若是說神廟,恐怕也只有最為傳統的神了。
神廟的修建也沒有具體的規格。
趙政沉默片刻,隨即又搖頭說道:
「罷了,神廟修建之事,等到寡人回到咸陽之後再說。」
趙政指了指營帳之中的五尊神像,而且已經塗上顏料,與自己的容貌一般無二,栩栩如生。
「將這五尊神像先行送往咸陽,讓咸陽城之中的百姓參拜!」
「諾!」
聽到始皇帝陛下如此說,丞相李斯當即應道。
雖然李斯並不知曉始皇帝陛下做這些事情究竟有何用意,但是皇帝陛下既然安排下來了,自己按命行事即可。
看著侍者將五尊神像再次搬了出去,趙政心中思索。
神廟的修建之事還是等到自己回去之後再說,畢竟修建神廟,並不是修建普通的殿宇,需要自己格外的慎重。
規格要比自己居住的王宮都要高許多,自然不能草草讓他人建造即可。
且不必說,若是在咸陽城之中修建幾座神廟,必然會動用大量的徭役,如此的話,便不符合自己的本意了。
「如果將驪山之中的幾十萬刑徒撤下來,或許可以能夠緩解一二……」
趙政手指有節奏地敲著桌面,眉頭微皺,心中如此說道。
至於驪山秦始皇陵的修建,對於趙政來說完全沒有必要。
畢竟自己已經修煉了香火成神之法,將來必然不會再次死去。
既然如此,那要陵墓又有何用?
「不過按照這個時間來推算的話,恐怕秦始皇陵也即將修建完畢……」
所以將驪山之上的幾十萬刑徒撤下來,也不算是爛尾工程。
「不僅如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做給天下之人看……」
驪山之上的刑徒,大多都是在統一六國之戰中抓到的俘虜,抑或是六國餘孽,冥頑不靈的反秦,從而被大秦抓住,送到了驪山之上。
十幾年過去了,想必他們應該有所悔悟。
當然,這也是趙政個人所想。
至於真實情況如何,只有到時候再看了。
不過驪山之上的刑徒撤下來是一定的。
在這些時日裡,趙政也已經有了一定的計劃,關於拯救未來的大秦帝國。
「首先,便是要免除天下之賦稅!」
畢竟如今的大秦已經獲得了高產的紅薯。
雖然紅薯只有二十幾個,但是育種的話卻會非常的迅速。
一顆紅薯秧便能扦插繁育幾十上百株,自然會導致產量有所下降,但是可以大規模的種植。
如今的大秦人口稀少,地廣人稀,免除天下百姓一兩年的賦稅,大秦帝國完全可以堅持下來。
只需一年的時間,大量的紅薯便會收穫,填補沒有收取賦稅的空缺。
與此同時,趙政也會從修仙世界再次尋找高產的作物,比如土豆。
「其次,便是要免除天下之徭役,停止重大工程!」
比如一直在修建的長城,從天下一統沒多久,便開始修建長城,一直修建到了今日,仍然沒有停止。
這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何其之多!
比如在後世的大明帝國,每年都要撥款幾十萬兩白銀用來修繕長城,那個時代的生產力何其之高?
都即將拖垮一個偌大的帝國,更何況是今日的大秦帝國!
除了長城之外,還有驪山始皇陵的修建、天下馳道的修建、以及阿房宮的修建……
這些大型工程,有些根本就沒有必要。
比如驪山始皇陵、阿房宮,可以直接停止了。
至於馳道以及靈渠的修建,大可先停一停。
等到以後有了條件再繼續修建不遲。
「第三,便是要賑濟百姓!」
如今東方各郡縣皆都出現了旱災,若是如此發展下去,恐怕真的會危及大秦的統治。
正所謂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獲取廣大的民心,乃是正道!
如此做准沒錯。
如果弄得整個帝國民心渙散,不要說在天下收集香火願力了,恐怕連帝國的維持都成了問題。
「第四,便是要在整個大秦建造輿論基礎!」
輿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往往會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甚至比刀兵更為強大。
歷史之上的大秦是如何覆滅的?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秦國沒有掌控輿論,
天下的輿論仍然掌握在六國餘孽手中,六國餘孽肆意抹黑誣陷秦國,使不知真相的百姓信以為真,從而對大秦產生仇恨。
這一點至關重要!
「只要大秦掌握了輿論,在以後收集願力和香火也更為方便!」
說到輿論,趙政格外的認真。
比如後世的邪教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也是一種輿論。
比如漢末之時的黃巾起義、明末清初民間的白蓮教,他們為何會擁有廣大的信徒?
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輿論。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出現諸多問題的根本,那便是秦律!」
說是秦律,也可以說是大秦所採用的治國理念與思想!
如今大秦所採用的治國理念與思想是什麼?
是法家!
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獨尊法家,採用法家治國,從而使秦國從西隅小國一躍成為諸國之霸主,最終完成統一天下之霸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軍功進爵制!
然而,軍功繼爵制只適合天下紛爭之時,只要有戰爭,這種制度便一直適用。
但是天下和平,沒有戰爭,作為一個戰爭機器,秦國又如何給內部的士卒帶來利益?
更不必說,經歷了幾百年征戰的華夏大地,天下百姓急需休養生息,若是再四處征戰,自然會民怨沸騰。
至於秦律……
諸國餘孽皆言秦律乃是暴政,秦律嚴苛。
趙政自然不否認秦律之中的確有不近人情之處,所以,若是將其加以修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矛盾。
想到此處,趙政又想到了秦之後的大漢帝國。
漢承秦制。
漢朝的許多制度都是直接照抄的秦國,不過為了帝國的延續,也有許多的妥協與改進。
妥協之處,自然便是實行郡國並行制度,郡縣和封國同時存在。
這也就導致了漢高祖劉邦在晚年之時征伐不斷,自己冊封的國家,需要自己去一一覆滅!
是啊,神廟應當如何修建?
至於各種廟宇,似乎是在後世才緩緩出現的。
對於各種建築規格,也是在後世緩緩完善的。
而在如今的情況,若是說神廟,恐怕也只有最為傳統的神了。
神廟的修建也沒有具體的規格。
趙政沉默片刻,隨即又搖頭說道:
「罷了,神廟修建之事,等到寡人回到咸陽之後再說。」
趙政指了指營帳之中的五尊神像,而且已經塗上顏料,與自己的容貌一般無二,栩栩如生。
「將這五尊神像先行送往咸陽,讓咸陽城之中的百姓參拜!」
「諾!」
聽到始皇帝陛下如此說,丞相李斯當即應道。
雖然李斯並不知曉始皇帝陛下做這些事情究竟有何用意,但是皇帝陛下既然安排下來了,自己按命行事即可。
看著侍者將五尊神像再次搬了出去,趙政心中思索。
神廟的修建之事還是等到自己回去之後再說,畢竟修建神廟,並不是修建普通的殿宇,需要自己格外的慎重。
規格要比自己居住的王宮都要高許多,自然不能草草讓他人建造即可。
且不必說,若是在咸陽城之中修建幾座神廟,必然會動用大量的徭役,如此的話,便不符合自己的本意了。
「如果將驪山之中的幾十萬刑徒撤下來,或許可以能夠緩解一二……」
趙政手指有節奏地敲著桌面,眉頭微皺,心中如此說道。
至於驪山秦始皇陵的修建,對於趙政來說完全沒有必要。
畢竟自己已經修煉了香火成神之法,將來必然不會再次死去。
既然如此,那要陵墓又有何用?
「不過按照這個時間來推算的話,恐怕秦始皇陵也即將修建完畢……」
所以將驪山之上的幾十萬刑徒撤下來,也不算是爛尾工程。
「不僅如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做給天下之人看……」
驪山之上的刑徒,大多都是在統一六國之戰中抓到的俘虜,抑或是六國餘孽,冥頑不靈的反秦,從而被大秦抓住,送到了驪山之上。
十幾年過去了,想必他們應該有所悔悟。
當然,這也是趙政個人所想。
至於真實情況如何,只有到時候再看了。
不過驪山之上的刑徒撤下來是一定的。
在這些時日裡,趙政也已經有了一定的計劃,關於拯救未來的大秦帝國。
「首先,便是要免除天下之賦稅!」
畢竟如今的大秦已經獲得了高產的紅薯。
雖然紅薯只有二十幾個,但是育種的話卻會非常的迅速。
一顆紅薯秧便能扦插繁育幾十上百株,自然會導致產量有所下降,但是可以大規模的種植。
如今的大秦人口稀少,地廣人稀,免除天下百姓一兩年的賦稅,大秦帝國完全可以堅持下來。
只需一年的時間,大量的紅薯便會收穫,填補沒有收取賦稅的空缺。
與此同時,趙政也會從修仙世界再次尋找高產的作物,比如土豆。
「其次,便是要免除天下之徭役,停止重大工程!」
比如一直在修建的長城,從天下一統沒多久,便開始修建長城,一直修建到了今日,仍然沒有停止。
這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何其之多!
比如在後世的大明帝國,每年都要撥款幾十萬兩白銀用來修繕長城,那個時代的生產力何其之高?
都即將拖垮一個偌大的帝國,更何況是今日的大秦帝國!
除了長城之外,還有驪山始皇陵的修建、天下馳道的修建、以及阿房宮的修建……
這些大型工程,有些根本就沒有必要。
比如驪山始皇陵、阿房宮,可以直接停止了。
至於馳道以及靈渠的修建,大可先停一停。
等到以後有了條件再繼續修建不遲。
「第三,便是要賑濟百姓!」
如今東方各郡縣皆都出現了旱災,若是如此發展下去,恐怕真的會危及大秦的統治。
正所謂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獲取廣大的民心,乃是正道!
如此做准沒錯。
如果弄得整個帝國民心渙散,不要說在天下收集香火願力了,恐怕連帝國的維持都成了問題。
「第四,便是要在整個大秦建造輿論基礎!」
輿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往往會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甚至比刀兵更為強大。
歷史之上的大秦是如何覆滅的?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秦國沒有掌控輿論,
天下的輿論仍然掌握在六國餘孽手中,六國餘孽肆意抹黑誣陷秦國,使不知真相的百姓信以為真,從而對大秦產生仇恨。
這一點至關重要!
「只要大秦掌握了輿論,在以後收集願力和香火也更為方便!」
說到輿論,趙政格外的認真。
比如後世的邪教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也是一種輿論。
比如漢末之時的黃巾起義、明末清初民間的白蓮教,他們為何會擁有廣大的信徒?
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輿論。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出現諸多問題的根本,那便是秦律!」
說是秦律,也可以說是大秦所採用的治國理念與思想!
如今大秦所採用的治國理念與思想是什麼?
是法家!
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獨尊法家,採用法家治國,從而使秦國從西隅小國一躍成為諸國之霸主,最終完成統一天下之霸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軍功進爵制!
然而,軍功繼爵制只適合天下紛爭之時,只要有戰爭,這種制度便一直適用。
但是天下和平,沒有戰爭,作為一個戰爭機器,秦國又如何給內部的士卒帶來利益?
更不必說,經歷了幾百年征戰的華夏大地,天下百姓急需休養生息,若是再四處征戰,自然會民怨沸騰。
至於秦律……
諸國餘孽皆言秦律乃是暴政,秦律嚴苛。
趙政自然不否認秦律之中的確有不近人情之處,所以,若是將其加以修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矛盾。
想到此處,趙政又想到了秦之後的大漢帝國。
漢承秦制。
漢朝的許多制度都是直接照抄的秦國,不過為了帝國的延續,也有許多的妥協與改進。
妥協之處,自然便是實行郡國並行制度,郡縣和封國同時存在。
這也就導致了漢高祖劉邦在晚年之時征伐不斷,自己冊封的國家,需要自己去一一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