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才入學時
金秋時節,江南大學。
樹葉沙沙作響,空氣里瀰漫著一股青草和泥土的芬芳。
古老的梧桐樹下,一棟紅磚建築巍然矗立。斑駁的牆面上,「物理樓」三個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林述周站在台階前,深吸一口氣。
「你就是林述周?」
一個清脆的女聲打斷了他的思緒。抬頭望去,一個扎著馬尾、戴著黑框眼鏡的女生正好奇地打量著他。
「我是楊子琪,江南省女中的。聽說你能用規範場論解釋高中物理題?」
「那道題我看了,確實很有意思。」一個瘦高的男生走了過來,聲音溫和卻透著一股自信,「沈明軒,杭城二中的。」
林述周微微點頭。杭城二中是省里的老牌重點,每年的競賽成績都名列前茅。看來這位就是傳說中的複賽狀元了。
「別光顧著討論物理。」又一個男生走了過來,手裡還捧著一台筆記本電腦,「我是鄭陽,甬城的。」
看著這台老式筆記本,林述周忍不住笑了。這個將來在 MIT專攻計算物理的天才,現在就展現出了極客特質。
「都到齊了嗎?」
威嚴的聲音從樓上傳來。陳明遠教授踱步而下,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台階下的二十名少年。這些人,都是從全省八百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的尖子。
「跟我來。」
隨著陳教授步入一間寬敞的實驗室,林述周微微屏住呼吸。空氣中瀰漫著電子儀器特有的金屬味和臭氧氣息,精密儀器的指示燈在昏暗的實驗室里閃爍著紅藍光點,不時傳來各種儀器低沉的嗡鳴聲。
以他重生前的眼光,一眼就認出了這些價值不菲的精密儀器。
「先自我介紹,然後兩人一組,完成一個小實驗。」陳教授從柜子里取出一堆器材,「測量普朗克常數。」
實驗室里頓時響起倒吸涼氣的聲音。用光電效應測量普朗克常數,這可是大學物理實驗的內容!
「我跟你一組?」
林述周轉頭,看見沈明軒已經走到了他身邊。那雙藏在鏡片後的眼睛裡閃著興奮的光芒。
「聽說你的理論分析很強,正好我對實驗比較熟。」沈明軒笑著說,「二中的實驗室條件還不錯,這個實驗我做過。」
「可以。」林述周點點頭。有意思,這個未來在量子計算領域掀起波瀾的天才,現在就展現出了對實驗的熱愛。
實驗台前,沈明軒熟練地搭建電路,林述周則開始校準光源。兩人的配合出奇地默契,仿佛多年的老搭檔。
「光源的偏振會影響光電效應。」林述周一邊調整光路一邊說,「要考慮入射光的偏振態。」
沈明軒的眼睛一亮:「對!這個誤差源我之前都沒想到。難怪每次的實驗數據都有系統性偏差……」
「有意思。」陳教授不知什麼時候站在了他們身後,「普朗克常數的測量,最難的是排除系統誤差。你們居然想到用差分法消除儀器零點誤差,還考慮到了偏振態的影響?」
實驗室里一片寂靜。其他人面面相覷,顯然沒想到這個看似簡單的實驗竟然涉及這麼多細節。
「這就是物理實驗的真諦。」陳教授環視著眾人,「看似簡單的現象背後,往往蘊含著深刻的物理本質。」
就在這時,腰間的 BP無聲震動起來。林述周瞥了一眼號碼,是華新機械廠。他強迫自己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實驗上,等下課後再回電話。
「很好,今天的實驗到這裡。」陳教授宣布道,「休息十分鐘。」
林述周快步走到走廊的公用電話前。
「王叔,剛才在實驗室,不好意思……」
「小林,大事不好了!德國龍門銑床出問題,整條生產線都停了!」
林述周攥緊了拳頭:「王叔,我晚上過去看看。」
六點半,集訓正式結束。陳教授站在講台上宣布:「晚上七點半,量子力學預備課。這是競賽的重點,都別遲到。」
林述周走出物理樓,咬了咬牙,騎上自行車直奔華新機械廠。工具機不能停,工人還在等著發工資。這個時候,他不能退縮。
兩個小時後,他滿手機油地站在工具機前,看著工人們歡呼。故障總算解決了,一條生產線重新運轉起來。
匆匆趕回學校,已經九點過了。推開教室門的瞬間,陳教授的講課聲戛然而止。二十幾雙眼睛齊刷刷看向他。
「來了?」陳教授冷冷地說,「你最好有合理的理由。」
林述周低著頭站在門口:「對不起,教授……」
「坐下吧。」陳教授嘆了口氣,「明天課後來我辦公室一趟。」
教室里響起細碎的議論聲。沈明軒悄悄遞過來一沓筆記:「我幫你記了,量子態這塊很重要……」
林述周道了聲謝,翻開筆記——量子態疊加、波函數坍縮、薛丁格方程,這些內容他早已爛熟於心。重生前,他不知在實驗室里推導過多少次這些公式。對現在的他來說,理解這些知識並不是難點,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時間。
機械廠的訂單,每一筆都是給父親治病的希望。可省隊集訓也不能落下,這不僅關係到他獲得國際物理奧賽資格的機會,更是為了實現父親的期望。
更重要的是,他要在不暴露身份的情況下,合理地展現自己的能力。無論是解決工具機故障,還是回答物理問題,都要把水平控制在一個十八歲天才高中生的合理範圍內。
望著黑板上複雜的量子態疊加公式,林述周在心裡暗暗發誓:無論如何,這兩條路他都要闖下去!
第二天下午,物理樓三樓。
陳教授的辦公室里堆滿了各種物理期刊,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就攤在桌上。林述周掃了一眼封面,那是一篇關於量子隧穿效應的論文。
「坐。」陳教授放下手中的論文,「昨天晚上去哪兒了?」
林述周繃緊了身子。這位一路送他們去滬城,還幫忙聯繫周教授的恩師,此刻語氣明顯帶著怒意。
「我……」
「我知道你父親的病情很嚴重。」陳教授嘆了口氣,指著桌上的一沓試卷,「這是集訓隊第一次測驗的成績,你今天的發揮,明顯沒有發揮出真實水平。」
樹葉沙沙作響,空氣里瀰漫著一股青草和泥土的芬芳。
古老的梧桐樹下,一棟紅磚建築巍然矗立。斑駁的牆面上,「物理樓」三個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林述周站在台階前,深吸一口氣。
「你就是林述周?」
一個清脆的女聲打斷了他的思緒。抬頭望去,一個扎著馬尾、戴著黑框眼鏡的女生正好奇地打量著他。
「我是楊子琪,江南省女中的。聽說你能用規範場論解釋高中物理題?」
「那道題我看了,確實很有意思。」一個瘦高的男生走了過來,聲音溫和卻透著一股自信,「沈明軒,杭城二中的。」
林述周微微點頭。杭城二中是省里的老牌重點,每年的競賽成績都名列前茅。看來這位就是傳說中的複賽狀元了。
「別光顧著討論物理。」又一個男生走了過來,手裡還捧著一台筆記本電腦,「我是鄭陽,甬城的。」
看著這台老式筆記本,林述周忍不住笑了。這個將來在 MIT專攻計算物理的天才,現在就展現出了極客特質。
「都到齊了嗎?」
威嚴的聲音從樓上傳來。陳明遠教授踱步而下,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台階下的二十名少年。這些人,都是從全省八百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的尖子。
「跟我來。」
隨著陳教授步入一間寬敞的實驗室,林述周微微屏住呼吸。空氣中瀰漫著電子儀器特有的金屬味和臭氧氣息,精密儀器的指示燈在昏暗的實驗室里閃爍著紅藍光點,不時傳來各種儀器低沉的嗡鳴聲。
以他重生前的眼光,一眼就認出了這些價值不菲的精密儀器。
「先自我介紹,然後兩人一組,完成一個小實驗。」陳教授從柜子里取出一堆器材,「測量普朗克常數。」
實驗室里頓時響起倒吸涼氣的聲音。用光電效應測量普朗克常數,這可是大學物理實驗的內容!
「我跟你一組?」
林述周轉頭,看見沈明軒已經走到了他身邊。那雙藏在鏡片後的眼睛裡閃著興奮的光芒。
「聽說你的理論分析很強,正好我對實驗比較熟。」沈明軒笑著說,「二中的實驗室條件還不錯,這個實驗我做過。」
「可以。」林述周點點頭。有意思,這個未來在量子計算領域掀起波瀾的天才,現在就展現出了對實驗的熱愛。
實驗台前,沈明軒熟練地搭建電路,林述周則開始校準光源。兩人的配合出奇地默契,仿佛多年的老搭檔。
「光源的偏振會影響光電效應。」林述周一邊調整光路一邊說,「要考慮入射光的偏振態。」
沈明軒的眼睛一亮:「對!這個誤差源我之前都沒想到。難怪每次的實驗數據都有系統性偏差……」
「有意思。」陳教授不知什麼時候站在了他們身後,「普朗克常數的測量,最難的是排除系統誤差。你們居然想到用差分法消除儀器零點誤差,還考慮到了偏振態的影響?」
實驗室里一片寂靜。其他人面面相覷,顯然沒想到這個看似簡單的實驗竟然涉及這麼多細節。
「這就是物理實驗的真諦。」陳教授環視著眾人,「看似簡單的現象背後,往往蘊含著深刻的物理本質。」
就在這時,腰間的 BP無聲震動起來。林述周瞥了一眼號碼,是華新機械廠。他強迫自己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實驗上,等下課後再回電話。
「很好,今天的實驗到這裡。」陳教授宣布道,「休息十分鐘。」
林述周快步走到走廊的公用電話前。
「王叔,剛才在實驗室,不好意思……」
「小林,大事不好了!德國龍門銑床出問題,整條生產線都停了!」
林述周攥緊了拳頭:「王叔,我晚上過去看看。」
六點半,集訓正式結束。陳教授站在講台上宣布:「晚上七點半,量子力學預備課。這是競賽的重點,都別遲到。」
林述周走出物理樓,咬了咬牙,騎上自行車直奔華新機械廠。工具機不能停,工人還在等著發工資。這個時候,他不能退縮。
兩個小時後,他滿手機油地站在工具機前,看著工人們歡呼。故障總算解決了,一條生產線重新運轉起來。
匆匆趕回學校,已經九點過了。推開教室門的瞬間,陳教授的講課聲戛然而止。二十幾雙眼睛齊刷刷看向他。
「來了?」陳教授冷冷地說,「你最好有合理的理由。」
林述周低著頭站在門口:「對不起,教授……」
「坐下吧。」陳教授嘆了口氣,「明天課後來我辦公室一趟。」
教室里響起細碎的議論聲。沈明軒悄悄遞過來一沓筆記:「我幫你記了,量子態這塊很重要……」
林述周道了聲謝,翻開筆記——量子態疊加、波函數坍縮、薛丁格方程,這些內容他早已爛熟於心。重生前,他不知在實驗室里推導過多少次這些公式。對現在的他來說,理解這些知識並不是難點,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時間。
機械廠的訂單,每一筆都是給父親治病的希望。可省隊集訓也不能落下,這不僅關係到他獲得國際物理奧賽資格的機會,更是為了實現父親的期望。
更重要的是,他要在不暴露身份的情況下,合理地展現自己的能力。無論是解決工具機故障,還是回答物理問題,都要把水平控制在一個十八歲天才高中生的合理範圍內。
望著黑板上複雜的量子態疊加公式,林述周在心裡暗暗發誓:無論如何,這兩條路他都要闖下去!
第二天下午,物理樓三樓。
陳教授的辦公室里堆滿了各種物理期刊,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就攤在桌上。林述周掃了一眼封面,那是一篇關於量子隧穿效應的論文。
「坐。」陳教授放下手中的論文,「昨天晚上去哪兒了?」
林述周繃緊了身子。這位一路送他們去滬城,還幫忙聯繫周教授的恩師,此刻語氣明顯帶著怒意。
「我……」
「我知道你父親的病情很嚴重。」陳教授嘆了口氣,指著桌上的一沓試卷,「這是集訓隊第一次測驗的成績,你今天的發揮,明顯沒有發揮出真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