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界亭亭長
一陣寒氣門外飄來,驚醒了沉思中的劉珩。
「進來吧宛娘,外面冷。」
宛娘不停揉捏衣角,怯聲說道:「多謝主人,奴婢不怕冷,站在屋外就行。」
「讓你進來就進來,我的話都不聽了是麼?」
「奴婢不敢,奴婢這就進來。」
眼看劉珩板起了臉,宛娘連忙走到屋內,然後轉身把門合上,將寒氣隔絕在外。
屋裡點著火爐,宛娘一下感覺身子暖和了許多,心裡也暖洋洋的。
雖然劉珩語氣不善,但她還是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關心。
自從貞娘進了劉家,劉珩就很少在意她了。這種關心,更是很久都沒有過了。
這時,坐在劉珩身邊的劉芷,笑吟吟地開口說道:
「兄長,現在你身邊沒人照顧了,要不然讓宛娘重新回去?」
劉珩抬頭看了眼一臉緊張的宛娘,點點頭:「可以,今天就過來吧。」
自打宛娘出現在門口,劉珩就一直在悄悄觀察此女的神色變化,能感受到宛娘看見他時眼裡的欣喜。
這就夠了。
而在聽到劉珩答應下來後,宛娘喜悅之色溢於言表,激動的整個心都要跳出來了。
不站在宛娘的角度,其實很難明白她對劉珩的依賴程度,究竟有多深。
一個五歲女孩,沒有了父母家人,和幼弟流落到異國他鄉,稱得上孤苦無依。
這種境遇下,碰到一個年紀相仿的小主人,可以他一起玩耍一起長大,犯了錯有人護著,哭了累了有人安慰,試問,怎麼可能不依賴呢?
前幾年被劉珩疏遠的時候,她不知道偷偷哭過多少次。
如今,一生的依靠重新回來,怎麼可能不激動呢?
「好了好了,阿芷你去陪陪祖母吧,我要出門了。」
劉珩把飯菜掃蕩乾淨,抹了把嘴,開始趕人。
「宛娘,你去把我的棉袍找出來,待會兒出門要穿。」
之所以讓宛娘去找衣服,倒不是劉珩喜歡指使人,單純是因為這樣做,宛娘會更開心、更自在。
不會總是胡思亂想。
等娘服侍自己穿好衣服,劉珩又交代道:「還有一件事,下午去找一下舅公。請他把家中存放的《尚書》,搬到我的房間,我晚上回來要看。」
「嗯,奴婢明白了。」
宛娘細心幫劉恆整理好衣領,一邊用手撫平衣袍上的褶皺,一邊小聲回應。
見她沒有下文,劉珩輕笑道:「不問問你弟的事?」
宛娘整理衣袍的手忽地一頓,輕輕搖了搖頭:「他做事粗糙,被壞人鑽了空子,導致主人墜馬受傷,犯下大錯。主母只是把他關在房間裡,除了不能出門,再沒其他懲罰。有吃有喝,餓不到凍不到,還有什麼資格要求其他?」
說到這裡,她話音一頓,偷偷看了看劉珩的臉龐,小聲說道:「而且我相信主人,主人是個好人。」
劉恆不由失笑,自己穿越第二天就被發了個好人卡嗎?
「去找舅公的時候,順便跟他說一下,下午就讓阿俊一個人搬書,作為他看馬不嚴的責罰。」
他們家的《尚書》是刻在竹簡上的。
一卷竹簡通常由二十五片竹箋組成,每片竹箋大約可以刻二三十個字。算下來,一卷竹簡上最多也就只能刻下七八十字。
而一本尚書有多少字呢?
答案是兩萬五千多字,大約需要三百多卷竹簡。
全部從庫房搬到劉珩的臥房,還是需要不少力氣的,勉強算懲罰吧。
.......
劉珩並非庶民,他是有官職在身的,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界亭亭長。
他這次出門,也是正經去做事的。
不管哪朝哪代,亭長無疑都是個芝麻大小的小吏。
但劉珩的這個亭長,比起他老祖宗劉邦的那個泗水亭亭長,更是不如。
嚴格來說,劉邦當時的職位不叫泗水亭亭長,他做的是秦朝的官,秦末漢初時根本沒有亭長這個職位。
當時一亭的主官叫亭校長,秩級大約等同於如今的鄉有秩(東漢時,大鄉設鄉有秩一人,小鄉設鄉嗇夫,掌管一鄉人),下屬有求盜一人、負弩一人、亭佐一人,還有十人左右的亭卒。
亭校長直屬於朝廷,管理縣內鄉里、田之外的道路交通與捕盜賊、治安,內地郡的亭校長還要管理轄區內的郵、傳舍、置這些郵驛設施。
所以劉邦的泗水亭長,權力其實很大。
隨著時間的流逝,亭在帝國政治體制中的地位越來越小,存在感越來越低,權力範圍也越來越窄。
到如今,劉珩的這個界亭亭長,大概相當於亭校長劉邦手下的負弩,只負責檢查過往行人、抓捕押送盜賊等治安之事,兼管郵務、住宿以及主幹道交通,手下也只有一個亭佐,連個亭卒都沒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代的亭,與鄉、里不屬於同一行政系統。
也就是說,劉珩和東郭鄉的鄉有秩之間,沒有純粹的上下級關係。而且無論是亭長,還是鄉有秩、三老、鄉佐(鄉一級的三個主要官吏,三老掌管教化,鄉佐主民收賦稅),他們的俸祿都是縣裡直接下發的,鄉一級留存稅收的權力。
從行政制度上來說,他的直接上級其實就是新任的安邑縣令趙謙。安邑縣的縣尉、縣尉下屬的五部游徼,都只能要求亭長配合工作,而非後者的直接上級。
但制度是制度,現實是現實。
亭長這種娘不親爹不愛的邊緣角色,見到誰都得老老實實聽話。
界亭位於蚩尤里東南方向。
劉珩提著劍,離開自家鄔院,又經過里垣大門,沿大路走了兩三里,才在道路旁邊看到一個上方建有高樓的建築。
正是界亭。
從遠處看,亭基好似高出地面不少。
四邊有圍牆,南邊開了一扇大門;門外樹立著一根桓表,其上刻有「界亭」二字;亭門兩側,各有一間小屋。
裡面則是正室,也就是劉珩正常居住辦公的地方。
甫一進門,就看到亭佐劉預正在整理歸類文書。
劉預也是蚩尤里劉氏子弟,屬於另外一條支脈。
這條支脈善於經商,劉珩家產出的食鹽,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交給劉預這一支售賣的,兩家相處的還不錯。
劉預是蚩尤里少有的識字讀書之人,年紀不大,性格卻非常穩重踏實,就被劉珩的祖母劉氏拉來輔佐自家孫兒。
劉預看到劉珩,神色頗為喜悅:「昨天晚上回到家裡,就聽說兄長已經甦醒過來,我還想著今天下值後,過去看看你呢。兄長怎麼不在家多休養一段時間?」
「好長時間沒來亭里了,不放心,過來瞧瞧。」
劉珩道:「最近有發生什麼大事麼,或者郡縣有沒有下發新的法令嗎?」
作為漢帝國的末梢單位,中央頒發的政令,或者郡縣的指示,都會下發到亭里,然後再通知到鄉、里。
劉預搖了搖頭:「沒有新的法令,倒是隔壁縣發生了一起大案,縣裡要咱們協助捉拿逃犯。」
他從文書中取出一張畫像,「就是此人,殺了隔壁縣屈氏一族的族長屈楷。」
「進來吧宛娘,外面冷。」
宛娘不停揉捏衣角,怯聲說道:「多謝主人,奴婢不怕冷,站在屋外就行。」
「讓你進來就進來,我的話都不聽了是麼?」
「奴婢不敢,奴婢這就進來。」
眼看劉珩板起了臉,宛娘連忙走到屋內,然後轉身把門合上,將寒氣隔絕在外。
屋裡點著火爐,宛娘一下感覺身子暖和了許多,心裡也暖洋洋的。
雖然劉珩語氣不善,但她還是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關心。
自從貞娘進了劉家,劉珩就很少在意她了。這種關心,更是很久都沒有過了。
這時,坐在劉珩身邊的劉芷,笑吟吟地開口說道:
「兄長,現在你身邊沒人照顧了,要不然讓宛娘重新回去?」
劉珩抬頭看了眼一臉緊張的宛娘,點點頭:「可以,今天就過來吧。」
自打宛娘出現在門口,劉珩就一直在悄悄觀察此女的神色變化,能感受到宛娘看見他時眼裡的欣喜。
這就夠了。
而在聽到劉珩答應下來後,宛娘喜悅之色溢於言表,激動的整個心都要跳出來了。
不站在宛娘的角度,其實很難明白她對劉珩的依賴程度,究竟有多深。
一個五歲女孩,沒有了父母家人,和幼弟流落到異國他鄉,稱得上孤苦無依。
這種境遇下,碰到一個年紀相仿的小主人,可以他一起玩耍一起長大,犯了錯有人護著,哭了累了有人安慰,試問,怎麼可能不依賴呢?
前幾年被劉珩疏遠的時候,她不知道偷偷哭過多少次。
如今,一生的依靠重新回來,怎麼可能不激動呢?
「好了好了,阿芷你去陪陪祖母吧,我要出門了。」
劉珩把飯菜掃蕩乾淨,抹了把嘴,開始趕人。
「宛娘,你去把我的棉袍找出來,待會兒出門要穿。」
之所以讓宛娘去找衣服,倒不是劉珩喜歡指使人,單純是因為這樣做,宛娘會更開心、更自在。
不會總是胡思亂想。
等娘服侍自己穿好衣服,劉珩又交代道:「還有一件事,下午去找一下舅公。請他把家中存放的《尚書》,搬到我的房間,我晚上回來要看。」
「嗯,奴婢明白了。」
宛娘細心幫劉恆整理好衣領,一邊用手撫平衣袍上的褶皺,一邊小聲回應。
見她沒有下文,劉珩輕笑道:「不問問你弟的事?」
宛娘整理衣袍的手忽地一頓,輕輕搖了搖頭:「他做事粗糙,被壞人鑽了空子,導致主人墜馬受傷,犯下大錯。主母只是把他關在房間裡,除了不能出門,再沒其他懲罰。有吃有喝,餓不到凍不到,還有什麼資格要求其他?」
說到這裡,她話音一頓,偷偷看了看劉珩的臉龐,小聲說道:「而且我相信主人,主人是個好人。」
劉恆不由失笑,自己穿越第二天就被發了個好人卡嗎?
「去找舅公的時候,順便跟他說一下,下午就讓阿俊一個人搬書,作為他看馬不嚴的責罰。」
他們家的《尚書》是刻在竹簡上的。
一卷竹簡通常由二十五片竹箋組成,每片竹箋大約可以刻二三十個字。算下來,一卷竹簡上最多也就只能刻下七八十字。
而一本尚書有多少字呢?
答案是兩萬五千多字,大約需要三百多卷竹簡。
全部從庫房搬到劉珩的臥房,還是需要不少力氣的,勉強算懲罰吧。
.......
劉珩並非庶民,他是有官職在身的,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界亭亭長。
他這次出門,也是正經去做事的。
不管哪朝哪代,亭長無疑都是個芝麻大小的小吏。
但劉珩的這個亭長,比起他老祖宗劉邦的那個泗水亭亭長,更是不如。
嚴格來說,劉邦當時的職位不叫泗水亭亭長,他做的是秦朝的官,秦末漢初時根本沒有亭長這個職位。
當時一亭的主官叫亭校長,秩級大約等同於如今的鄉有秩(東漢時,大鄉設鄉有秩一人,小鄉設鄉嗇夫,掌管一鄉人),下屬有求盜一人、負弩一人、亭佐一人,還有十人左右的亭卒。
亭校長直屬於朝廷,管理縣內鄉里、田之外的道路交通與捕盜賊、治安,內地郡的亭校長還要管理轄區內的郵、傳舍、置這些郵驛設施。
所以劉邦的泗水亭長,權力其實很大。
隨著時間的流逝,亭在帝國政治體制中的地位越來越小,存在感越來越低,權力範圍也越來越窄。
到如今,劉珩的這個界亭亭長,大概相當於亭校長劉邦手下的負弩,只負責檢查過往行人、抓捕押送盜賊等治安之事,兼管郵務、住宿以及主幹道交通,手下也只有一個亭佐,連個亭卒都沒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代的亭,與鄉、里不屬於同一行政系統。
也就是說,劉珩和東郭鄉的鄉有秩之間,沒有純粹的上下級關係。而且無論是亭長,還是鄉有秩、三老、鄉佐(鄉一級的三個主要官吏,三老掌管教化,鄉佐主民收賦稅),他們的俸祿都是縣裡直接下發的,鄉一級留存稅收的權力。
從行政制度上來說,他的直接上級其實就是新任的安邑縣令趙謙。安邑縣的縣尉、縣尉下屬的五部游徼,都只能要求亭長配合工作,而非後者的直接上級。
但制度是制度,現實是現實。
亭長這種娘不親爹不愛的邊緣角色,見到誰都得老老實實聽話。
界亭位於蚩尤里東南方向。
劉珩提著劍,離開自家鄔院,又經過里垣大門,沿大路走了兩三里,才在道路旁邊看到一個上方建有高樓的建築。
正是界亭。
從遠處看,亭基好似高出地面不少。
四邊有圍牆,南邊開了一扇大門;門外樹立著一根桓表,其上刻有「界亭」二字;亭門兩側,各有一間小屋。
裡面則是正室,也就是劉珩正常居住辦公的地方。
甫一進門,就看到亭佐劉預正在整理歸類文書。
劉預也是蚩尤里劉氏子弟,屬於另外一條支脈。
這條支脈善於經商,劉珩家產出的食鹽,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交給劉預這一支售賣的,兩家相處的還不錯。
劉預是蚩尤里少有的識字讀書之人,年紀不大,性格卻非常穩重踏實,就被劉珩的祖母劉氏拉來輔佐自家孫兒。
劉預看到劉珩,神色頗為喜悅:「昨天晚上回到家裡,就聽說兄長已經甦醒過來,我還想著今天下值後,過去看看你呢。兄長怎麼不在家多休養一段時間?」
「好長時間沒來亭里了,不放心,過來瞧瞧。」
劉珩道:「最近有發生什麼大事麼,或者郡縣有沒有下發新的法令嗎?」
作為漢帝國的末梢單位,中央頒發的政令,或者郡縣的指示,都會下發到亭里,然後再通知到鄉、里。
劉預搖了搖頭:「沒有新的法令,倒是隔壁縣發生了一起大案,縣裡要咱們協助捉拿逃犯。」
他從文書中取出一張畫像,「就是此人,殺了隔壁縣屈氏一族的族長屈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