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狡兔三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擔心,可咱家的產業都是你祖父用命換來的,絕不能在我手裡丟了!」

  劉氏眯起眼睛,「再者說了,他趙謙也不過只是安邑縣令而已,上面還有河東郡守呢。」

  劉珩訝然:「咱家能跟郡守扯上關係?」

  須知,縣令上面好歹還有個直屬的頂頭上司,平日裡總歸有人看著,而在刺史制度已經有些廢弛的當下,郡守和國相真真就是郡國里的土皇帝了。

  漢代,郡守如國君。

  是本郡的實際主宰者,大小事務均可一言而決。

  其權力之大,遠超想像。比如說,郡守府絕大多數屬吏,均由太守自行任免。而社會道德體系要求這些屬吏必須像侍奉君王一樣,侍奉郡守。

  這就是東漢鼎鼎大名的二元君主制。即,除了當今天子,漢代士人、官吏還要將自己的舉薦人視為主君。

  這跟漢代的特殊政治生態有關。

  一般來說,本朝的郡守都是外郡人,上任後會徵辟本郡人做屬吏。之所以如此,可以簡單理解為這是中央與地方豪強相互妥協的結果。

  但不管怎樣,對於河東郡的士人豪強來說,河東郡守就是本郡最大的山頭,沒有之一。

  如果劉家真能跟現任太守扯上關係,那確實不用擔心安邑縣令的脅迫了。

  安定皇甫氏厲害歸厲害,但畢竟隔得太遠了。

  而且自家祖母已經嫁到河東幾十年了,很難說還有多少情分存在,總感覺指望不上。

  可河東郡守就不一樣,現官現管嘛。

  「硬扯的話,確實有些淵源。」

  劉氏回憶道:「現任的河東郡守,名為董卓,涼州人。和你祖父一起平定過亂羌,算是有過同袍之誼......」

  「等等!」

  劉珩突兀打斷了自家祖母的話語,重複道:「現任河東郡守名為董卓?」

  「是啊,董卓董仲穎,怎麼了?」

  劉珩神色僵硬地搖搖頭,不知是喜是悲:「沒事。」

  姓名和字都對的上,又是涼州人,想來應該是劉珩知道的那個董卓了。

  說實在的,劉珩也不知道,跟此人扯上關係究竟是件好事還是壞事。

  最近一段時間看來,應當是件好事。因為此後幾年,由於有朝中大佬袁隗征的關照,董卓的仕途一直處於上升階段,歷任東中郎將、破虜將軍、前將軍、并州牧,封斄鄉侯。

  背靠這顆大樹,無疑能在這亂世中安全許多。

  可是一旦打上董卓的標籤,後面的日子該怎麼辦?難道要學習賈文和?

  這名毒士的操作手法,可不是誰都能學會的啊。

  但無論如何,董卓都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要害人物,劉珩便多詢問了幾句。經過劉氏一番的解釋,他大致明白的其中緣由。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要從安定皇甫氏說起。

  劉珩的祖父劉震應募從軍後,便被劃分到時任中郎將的皇甫規手下。

  後來,劉震不僅在抗擊亂羌的過程中屢立戰功,更是結識了劉珩的祖母,算是真正進入皇甫規的視野,引為親信。

  再後來,皇甫規年邁,便向朝廷推舉了「涼州三明」中的另一人——張奐,接替自己鎮壓涼州羌亂。

  永康年間,涼州叛亂的羌人再次進犯三輔,劉震就被劃分到護匈奴中郎將張奐麾下。

  因為皇甫規的關係,劉震在張奐手下頗受看重。

  而此時,董卓正是張奐手下的軍司馬。

  劉、董二人因此結識,又都是豪爽俠義的性格,便有些相逢恨晚的意味,在軍中時關係極好。

  後來劉震戰死,劉珩之父從軍時,也受到過董卓的照顧。

  但劉珩之父過世後,交情確實淡了不少。

  可故人之後,總歸還是能說上話的。

  「我已經打聽好了。」

  劉氏囑咐道:「過段時間,董府君照例會在河東郡內巡視春耕,大概率會經過東郭鄉。到時你就拿著你祖父的佩劍,前往拜見。有佩劍作為信物,他應當會見你。只要召見了你,想必那趙謙會知難而退。」

  劉珩點點頭,應了下來。


  確實。

  只要他能順利見到董卓,那麼後者在河東郡擔任郡守期間,趙謙這個安邑縣令多少會有些顧忌。

  至少趙謙要好好衡量一下,幾畝鹽田,是不是當真值得他承受打臉頂頭上司的風險。

  「安定郡雖然遠,但祖母跟娘家的一些親友,還是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的。如果董卓不願幫助咱們,大不了祖母帶你投奔娘家去。」

  「雖然我和娘家的關係,變淡了許多,但肯定不會見死不救的。」

  劉珩再次點了點頭,但並沒多說。

  說到底,不管是董卓還是安定皇甫氏,都屬於外力,並不能讓他真正心安。

  萬一遇到最壞的情況,兩方都不願意庇佑,那他們怎麼辦?等死嗎?

  劉珩還是覺得,將自身安全寄托在別人身上的做法,並不穩健。

  自身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劉氏好像看透了自家孫兒的心思,忽地一笑,說起了另外的事:

  「阿珩,你是不是有段時間沒有跟著家族裡的捕獵隊,一起進山狩獵了?」

  「嗯,有段時間了。自從父親過世後,就沒有再去過。」

  劉珩不明白祖母為何突然問起這個,老實回答道。

  劉家有一支捕獵隊,裡面全都是精壯男子,人數一直維持在三十左右,都是值得信任的自家人,首領是皇甫威。

  劉家的人員構成相對比較複雜,除了祖母劉氏、劉珩、劉芷這些主家以外,還有許多來源駁雜的徒附,以及賣身劉家的奴僕。

  奴僕大概二十多個,比如貞娘一家,貞娘本人是劉珩的侍女,母親在廚房做事,其父要負責十畝地的耕種事宜。奴僕大多因為各種原因,簽了賣身契,地位最低,完全屬於劉家的私產。

  而所謂徒附,是指依附於劉家的人,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佃戶、家丁(或者也叫家臣、家吏)。

  佃戶的地位比奴僕略高,人數也最多,足足二十戶、將近一百人,主要是一些破產的自耕農,以及一部分奴隸轉化的。

  地位最高的是家丁、家吏,比如皇甫威和劉震父子的一些親衛隨從。他們自己家中也有田地,但主要還是依附於劉家生活。

  劉家捕獵隊的成員,就是從這三類人中選用的。

  每年的農閒時節,都會進山捕獵。

  「兔子尚且知道多準備幾個藏身的窩,你祖母豈會不知道給自家多留一條退路?」

  劉氏走到劉珩身前,抬起頭,看著比自己高出一截的健壯孫兒,神色鄭重:「從你父親過世開始,我就讓阿威他們借打獵的名義,在山裡尋找適合藏身的位置,暗中已經建好了兩處據點。」

  「萬一出現無法抗拒的災禍,大不了進山當野人!」

章節目錄